曝派出所“吃空饷”被拘5天

我等屁民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08-12-22
消息
1,833
荣誉分数
34
声望点数
0
所在地
屁民国
无锡网帖案:网友曝派出所“吃空饷”被拘5天

来源:人民网
2009年11月05日07:51


我来说两句(24)
复制链接





  7月,有网民发帖称无锡市东北塘派出所领导虚报联防队员名册领工资。几天后,警方就准确锁定了发帖人,认定其“恶意诽谤”,拘留5天。又几天后,民警郁刚被认为是网帖事件幕后指使人,遭到停职,最终被无锡市公安局辞退。

  2008年9月的这份工资表显示,不属于外管办的几十个人都签名领了工资。记者抽查核实,多位签名者都表示并不知情,名字是他人冒签。
无锡发生网帖案

  帖案发生在7月6日,江苏无锡市“二泉论坛”上出现一个帖子,指称无锡市公安局东北塘派出所所长滕某和指导员高某,虚报联防队员名册领工资,可能涉嫌经济腐败问题。

  帖子发布不久,便被网监人员删除。只有谷歌能搜到帖子存在过的痕迹,但搜索结果里没有保留网页快照。

  帖子虽被删除,但此事并未因此完结。帖子内容引起了当地警方的重视。无锡市公安局锡山分局接上级指示,对该事进行调查。

  发网帖曝空饷被拘

  7月13日,警方找到了发帖人。

  发帖人叫赵阳,系无锡市万达停车场金腾运输公司工作人员。警方对赵阳进行审讯,赵阳无法提供证实“东北塘派出所领导存在经济问题”的证据,赵的行为被视为“恶意诽谤”。警方对其进行了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在侦查审讯赵阳的过程中,警方发现:赵阳在发布网帖期间,曾与警界内部人士有过交流。这个人便是无锡市公安局锡山分局八士派出所民警郁刚。

  默认发帖成“指使”

  据称,在警方对赵阳的审讯中,赵称,发帖是受民警郁刚指使。郁刚对此矢口否认。不过,在赵阳发帖之前,确实与郁刚有过交流。

   让赵阳发帖的是他的老板——无锡市万达停车场金腾运输公司经理吕古财。吕此前和东北塘派出所相关民警有隙,听说了坊间关于派出所冒领辅警工资的议论后, 向郁刚求证。郁刚说自己在2008年3月调离东北塘派出所后,很少关注那里的事情,但“吃空饷”的现象是有的,“在这个辖区不是什么秘密”。

  郁刚说,在对方说要将举报内容发到本地论坛时,他并没有阻止。“可以说是我默认了吧,他在网上举报我也阻止不了。”郁说。

  赵阳被警方拘留之后,老板吕古财也被警方抓到关了3天。在被关押期间,他写了一份《悔过书》。吕称有人授意将此事“推到郁刚身上”,他照做后就被放回去了。

  由于卷入帖案,7月17日,郁刚被停职。无锡市公安局的理由,系认定郁刚为赵阳发帖的指使人,郁被“停止执行职务两个月”。

  8月26日,无锡市公安局做出决定,正式辞退民警郁刚。

  所长否认吃空饷

  10月8日,在无锡市公安局对郁刚辞退决定的说明显示:郁刚身为人民警察,肩负打击违法犯罪的任务,但指使他人编造诽谤内容的虚假信息,并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其行为违反公安纪律,上述事实有违法人的陈述和申辩、电子证据等证实。

  赵阳发布的信息是否属于诽谤内容的虚假信息?这一问题在东北塘辖区警界一些民警看来,这属于“公开的秘密”。“我们也不知道领导虚报领这些钱干什么,但这一现象是存在的。”一匿名的警察说。

  针对东北塘派出所涉嫌“吃空饷”一事,记者向该所所长滕某求证时,滕称不存在这样的事情,“是有人造谣,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的”。

  无锡调查此事相关部门的官方态度是,网帖反映的是虚假信息,属于子虚乌有的诽谤。 (来源:人民网-《京华时报》)

http://news.sohu.com/20091105/n267975797.shtml
 
网友曝派出所吃空饷被拘 民警被认消息源遭辞

20091104015622993.jpg
2008年9月的这份工资表显示,不属于外管办的几十个人都签名领了工资。记者抽查核实,多位签名者都表示并不知情,名字是他人冒签。
7月,有网民发帖称无锡市东北塘派出所领导虚报联防队员名册领工资。几天后,警方就准确锁定了发帖人,认定其“恶意诽谤”,拘留5天。又几天后,民警郁刚被认为是网帖事件幕后指使人,遭到停职,最终被无锡市公安局辞退。
民警郁刚说,冒领工资在该派出所辖区不是秘密,自己确实有和发帖者交流,但没有指使。
所长滕某说,没“吃空饷”“是有人造谣,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的。”
一位辅警说,确有“吃空饷”,“比如我们办公室只有14个人,但是,申领工资的人却有70多个。”
记者获得的该派出所辅警工资表显示,确有工资被冒领嫌疑,数十人每月多领走数万元。
11月初的无锡开始降温,前民警郁刚的心情也降至冰点。因为牵扯进当地一宗网帖“恶意诽谤”事件,他被无锡市公安局辞退了。
那篇网帖指称无锡市东北塘派出所领导吃空饷,发帖的网民被警方找到后拘留,郁刚被认为是幕后指使人遭辞退。
“相关部门应该先调查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郁刚说,举报的内容不去调查,却先处理起举报人来了。
当地警界的一些人士称,如无外部力量介入,这一丑闻将难以完全揭开。
无锡“吃空饷”帖案
帖案发生在7月6日,无锡市“二泉论坛”上出现一个帖子,指称无锡市公安局东北塘派出所所长滕某和指导员高某,虚报联防队员名册领工资,可能涉嫌经济腐败问题。
“二泉论坛”号称是无锡市最具影响力的老百姓的社区,而据相关人士介绍,这也是当地警方网监部门随时监控的论坛。
据浏览过该帖子的人士称,帖子点击量并不高,帖子发布不久,便被网监人员删除。记者昨天在网上搜索该帖,只有谷歌能搜到帖子存在的痕迹,但搜索结果里没有保留网页快照。
帖子虽被删除,但此事并未因此完结。帖子内容引起了当地警方的重视;无锡市公安局锡山分局接上级指示,对该事进行调查。
一切都在警方的监控之下。顺着发帖IP地址等线索,7月13日,警方便找到了发帖人。 发帖人叫赵阳,系无锡市万达停车场金腾运输公司工作人员。警方对赵阳进行审讯。据悉,审讯过程中,赵阳无法提供支撑网帖内容的确凿证据———由于无法证实“东北塘派出所领导存在经济问题”的证据,赵的行为被视为“恶意诽谤”。警方对其进行了行政拘留5天的处罚。
在侦查审讯赵阳的过程中,警方发现:赵阳在发布网帖期间,曾与警界内部人士有过交流。这个人便是无锡市公安局锡山分局八士派出所民警郁刚。

辅警:领工资的比干活的多几倍
东北塘街道(镇)位于无锡市主城区东北部,是一个外来人口聚居地。为了有效维护社会秩序,除了原有的警力配置外,东北塘派出所还设置了如“治安联防 队办公室”(联防办)、“外来人口管理办公室”(外管办)等辅警岗位;辅警的工资,由派出所统一向街道财政所申请划拨———在申领发放辅警工资的过程中, 据知情人称,东北塘派出所存在“吃空饷”的行为;做法很简单,就是虚报辅警人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外管办”辅警,向南方都市报记者讲述了其看到的“吃空饷”的行为。“比如我们办公室只有14个人,但是,申领工资的人却有70多个。”申领工资时需要签名,“有时候领导就叫人代签,很多人我们都不认识,有些人帮忙签名就一连签好几个。”
据前述辅警称,这一现象在东北塘派出所已存在多年。“今年,也虚报了人数。”该名辅警称,虽然“外管办”正式的辅警编制只有14名,但申领工资人数却多出好多倍,“3月份申报的是76人,4月份是45人,5月、6月也是45人。”
这一现象,在东北塘辖区警界已不是秘密。
一名要求匿名的警察在接受南方都市报记者采访时称,“领导有时候会拿个表过来叫他们帮忙签名。”该名警察说,“我都看见过几次,大家也都知道,就是‘公开的秘密’吧。”
今年五六月份,东北塘坊间对此事颇有议论。据前述警察称,派出所因此向街道财政所退了几十万元辅警工资款。
冒领工资是“公开的秘密”
据称,在警方对赵阳的审讯中,赵称,发帖是受民警郁刚指使。
“我怎么会指使他呢?”郁刚对此矢口否认。不过,在赵阳发帖之前,确实与郁刚有过交流。
让赵阳发帖的是他的老板———无锡市万达停车场金腾运输公司经理吕古财。吕此前和东北塘派出所相关民警有隙,听说了坊间关于派出所冒领辅警工资的议论后,向郁刚求证。调到八士派出所前,郁刚是东北塘派出所的警察。
“有这个现象吧。”郁刚说自己在2008年3月调离东北塘派出所后,很少关注那里的事情,但“吃空饷”这个事,“在这个辖区不是什么秘密”。
郁刚说,在对方说要将举报内容发到本地论坛时,他并没有阻止。“可以说是我默认了吧,他在网上举报我也阻止不了。”郁说,但他否认自己是“指使”,“我也是警察啊,如果我指使他,做法会那么笨吗?”
赵阳被警方拘留之后,老板吕古财因为害怕而躲了起来,但后来还是被警方抓到,关了3天。
吕古财在事后的一份材料称,在被关在派出所期间,他写了一份《悔过书》。吕称有人授意将此事“推到郁刚身上”,他照做后,“果然……就放我回去了”。
由于卷入帖案,7月17日,郁刚被停职。无锡市公安局的理由,系认定郁刚为赵阳发帖的指使,郁被“停止执行职务两个月”。
相关人士要求他认错,他说没有指使他人发帖,只是看了下帖子,又“稍微修改”了一下,而虚报辅警名额领取工资也是辖区警界“公开的秘密”。
8月26日,无锡市公安局做出决定,正式辞退民警郁刚。无锡市公安局的理由,系依据《国家公务员辞职辞退暂行规定》的有关规定和《公安机关人民警察辞退办法》第5条第14款———即根据“其他违法违纪行为”对郁刚予以辞退。
所长:没有吃空饷这回事
10月8日,在无锡市公安局维持对郁刚辞退决定的说明显示:郁刚身为人民警察,肩负打击违法犯罪的任务,但指使他人编造诽谤内容的虚假信息,并在互联网上公开发布,其行为违反公安纪律,上述事实有违法人的陈述和申辩、电子证据等证实。
赵阳发布的信息是否属于诽谤内容的虚假信息?这一问题在东北塘辖区警界一些民警看来,这属于“公开的秘密”。“我们也不知道领导虚报领这些钱干什么,但这一现象是存在的。”一匿名的警察说。
针对东北塘派出所涉嫌“吃空饷”一事,南都记者向该所所长滕某求证时,滕称不存在这样的事情,“是有人造谣,不可能有这样的事情的”。
在南方都市报记者调查采访过程中,多位受访者虽都坚称亲历了派出所虚报辅警人数领取工资款的事,但多数却无法提供书面材料证据———一位为了日后“留一手”的内部知情人,则向记者提供了一份东北塘派出所虚报辅警人数的工资表。
在2008年外管办公室辅警的工资表中,仅有14名辅警的外管办,领取1200元工资的人员则近70人,“每月多领了十几万”(应为数万元,编者 注)。南都记者向多位在“领款人签名”处签名的人员核实,得到回复都是他们没有在派出所领过钱,也不是辅警;而他们的签名,都不是本人签署。
“相关部门应该先调查举报的内容是否属实。”郁刚说,举报的内容不去调查,却先处理起举报人来了。
无锡调查此事相关部门的官方的态度是,网帖反映的是虚假信息,属于子虚乌有的诽谤。
警察继续维权
从警25年的郁刚无法接受被辞退的决定,在看到当地媒体关于“曹县帖案”的转载后,他联系了“曹县帖案”发帖人段磊辩护律师之一李会清。
与律师讨论过后,郁刚更坚定了自己的判断,认为自己行为最多受到批评教育。
郁刚觉得是自己说出“公开的秘密”而惹恼了上级。
9月9日,郁刚向原作出辞退决定机关申请复核。“我始终认为自己没错。”郁说这是他的态度。10月8日,无锡市公安局维持了之前对郁进行辞退的决定。锡公复字[2009]2号的文件显示,这是“经研究”做出的决定。
在无锡市公安局的“复核决定书”上,还提醒了郁刚拥有的公民权利,可“向有管辖权的政府人事部门或其他有管辖权的机关提出申诉”。
下一站申诉的机关,是江苏省公安厅。10月22日,郁刚将申诉书递到了省厅。
现在,从警25年的前警察郁刚还在等待申诉的结果,他觉得网帖披露的警界存在“吃空饷”的秘密也应被揭开。

南方都市报
 
您的位置:新华网主页 - 新华财经
透视"吃空饷"现象--来自安徽省天长市的调查报告
2009年06月10日 11:23:16  来源:新华网
blank.gif
blank.gif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Email推荐:
新华网合肥6月10日电 题:透视“吃空饷”现象--来自安徽省天长市的调查报告
新华社记者熊润频、周相吉
在安徽省天长市财政供给人员工资花名册上,秦栏小学退休人员金某等人的退休工资记录在2008年12月份戛然而止,并被红色字体醒目地标出。
金某去世的时间是在2007年2月,但在长达一年多的时间里,该部门仍以金某名义“领取”了4万多元的退休工资。有消息说该市“吃空饷”人头有数百人之多,记者为此进行了一番采访。
一个县级市一年“吃空饷”400多万元
如果不是在2007年一批教师“入编”审核中意外发现问题,该市“吃空饷”的问题还被掩盖于冰山之下。
2007年,经市政府同意并由市财政负担部分费用,由乡镇学校聘用的2001年至 2003年毕业的312名师范类大专生、中师生要求转为全额财政供给并入编,由天长市政府相关部门组成的调查组对其调查发现,其中22名人员长期不在岗, 有的已经考上公务员,有的甚至一天书也没有教过。这让当时负责调查组织工作的天长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天长市人事局局长吴祥贵感到震惊:“还不是正式编制, 浑水摸鱼的就这么多,那其他部门正式编制内的情况可想而知。”
2008年10月开始,天长市通过单位自查自报、群众举报和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市人事局、市财政局等市直7个部门组成的清理工作督查组督查,从万余名“吃财政饭”群体中,清理出“吃空饷”等在编不在岗人员共计318人,每年预计节省财政支出400多万元。
“事实上,‘吃空饷’现象并非天长市独有,在人事管理、监督相对较为薄弱的县乡基层,‘吃空饷’非常普遍。”安徽省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胡苏安指出。
记者了解到,在安徽,亳州市和砀山县在2004年和2008年分别开展过清理“吃空饷”行动,分别清理人员2484人和385人。在全国,河南、广西、黑龙江、宁夏、山东、四川、浙江等地也先后开展过清理。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系统尤其是乡镇学校教师在编不在岗问题非常突出,群众反映最为 强烈。“对我们老百姓来说,教师‘吃空饷’危害最大,一方面,老师领着工资不干活,教育质量不能保障,另一方面还占着编制,别的老师进不去,最终受害的还 是孩子。”天长市民刘富君对记者说。
在天长,清理出的318名“吃空饷”人员中,教育系统人员超过200人。他们 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符合遗属补助条件仍然继续领取补助;有的已死亡离退休人员家属继续领取工资;还有在读研究生以及在职外出经商、兼职等情况。到目前为 止,他们中的42人已被取消了财政供给关系,正在办理辞职或辞退手续;25人自动放弃了在外事务,回到原单位上班。
暴露人事管理体制存在“真空地带”
据吴祥贵分析,“吃空饷”的成因复杂,除了部分是个人因素之外,有些在编不在岗行为是历史原因、组织原因造成。
从天长市情况看,“吃空饷”形式有许多种,其中不符合遗属补助条件、生病以及已死亡或判刑人员瞒报等情况最为普遍。
“对于遗属补助条件和已死亡或判刑人员的编制、工资核销,人事部门有明文规定,瞒 报就是违规、违纪,不存在争议。因人身重大事故、严重疾病导致在编不在岗的情况,则比较难以定性,因为有人长期请病假是经过单位领导批准的,但是哪一级领 导有权力批准多长的假期,法规条例中并没有明确规定。”吴祥贵如是说。
与此同时,“吃空饷”问题还牵涉到一些党政部门“重量级”人物。如天长的清理 名单中,编制内还在外“兼任”着企业主要负责人的就有11人,包括在2007年机关换届时,经过了市委常委会同意“让出”职务、保留待遇后到一家原市属企 业改制的私营企业帮忙的某职能部门主任。
此外,还有相当比例的“吃空饷”单位是乡镇学校,比如在天长仁和镇界牌中学,4名在外从事其他事务的教师在离岗之前都是跟学校签订了协议,待遇保留,工资由学校领取,以此聘用更多代课教师分担教学任务。
“像我们这种农村学校留不住老师,老师要出去,我们不好挽留,而且用这种形式,他们一个人的工资,我们可以聘用两个代课老师,解决了教师短缺问题,也是无奈之举。”界牌中学校长刘恒群表示。
吴祥贵分析说,“吃空饷”暴露出的是现行人事管理体制中的诸多漏洞。首先是监管缺失。他说,按规定,行政事业单位的人事变动都必须上报人事部门,但实际上如果个人和单位瞒报,我们很难发现,只能依靠群众举报。
该市财政局相关负责人对此也感到无奈:“我们也规定过,‘吃空饷’一经举报核实, 不仅停止本人财政供给,还将扣减单位当年度财政经费。即使这样,我们能发现的问题也是极少数。随时掌握每个人的生老病死、迁移外出状况,需要公安、民政、 财政、人事等各部门密切合作,但目前来说难以实现。”
其次,“吃空饷”暴露出法律、法规的缺失。吴祥贵分析说,对“吃空饷”行为定性以及对相关责任人的处罚,在相关法律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其他规章、条例也没有明确说明,这使基层单位对此问题责任意识淡薄,甚至听之任之。
安徽省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胡苏安说:“就我所知,包括刚刚实施不久的公务员法在内,对在编不在岗等‘吃空饷’问题提出明确表述的法律、法规还没有,更没有明确到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记者调查发现,在基层,对于机关、单位里的人事状况掌握最清楚的其实就是本机关和 本单位的相关负责人。一方面,他们往往会在遗属补助、离退休金等方面对个人“吃空饷”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将国家财产当作“顺水人情”;另一方面,有些 单位本身就是“吃空饷”主体,如与教师签订协议的学校。 
“吃空饷”问题亟待全面清理
有关专家建议,治理“吃空饷”行为需要在外围防线、长效机制方面下工夫,做到标本兼治。具体说来,一是要建立跨部门的人事信息通报、监督机制,二是要填补治理“吃空饷”的立法空白,明确相关单位、部门领导的责任。
天长市在清理“吃空饷”问题时,从法制方面进行了探索,尽量使清理工作有法可依、公开透明。
作为天长市清理“吃空饷”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吴祥贵说,在研究清理方案的初期, 除了听取人事、劳动、教育等相关部门专家的意见,还邀请了法律专家出谋划策,包括不同类型的“吃空饷”怎么界定、怎么处理、有何法律依据。初稿出来之后, 又请专家修改,并且在广泛征求人大、政协以及各部门意见之后,交由市委常委扩大会议集体决策讨论通过。
吴祥贵认为,这个过程虽然复杂但非常必要。除了政策细节有法可依,在清理过程 中,无论单位的自查自报或者督查组的督查结果,每一步按照行业系统进行分类并张榜公示,做到了公开透明,便于本行业内了解情况的群众监督举报。同时,天长 在清理过程中始终坚持以人为本,对于一些因客观原因造成的在编不在岗人员采取了较为人性化的处理方式。
此外,为防止“吃空饷”现象反弹,天长市完善了请假制度,严格规定了准假权限 以及备案、销案制度;明确规定了单位主要负责人是治理“吃空饷”的第一责任人,工作人员出现在编不在岗现象应立刻向主管部门汇报;无主管部门的按照干部管 理权限直接向市人事局报告。如再次出现“吃空饷”现象,将视情节予以单位主要负责人免职、扣除津补贴等处理。
“在制定了明确的规定之后,再发现问题,就好处理了。比如在这次清理中,铜城 镇高庙初中四名‘吃空饷’人员没有如实申报,校长陈某就被就地免职,并被移交市纪检监察部门作进一步查处,经济上也将被扣除其应承担责任的相应月份的津补 贴,成为第一个被追究责任的单位领导。”吴祥贵说。
目前,该市清理的“吃空饷”人员,一部分已被辞退或自行辞职,另一部分回归原单位到岗上班;还有27人提出申诉,正在进行第二轮复查审核。
“杜绝‘吃空饷’行为,需要国家层面作出成文规定。在现阶段,各级地方政府也要高度关注此事,采取必要手段进行治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天长市开了一个好头。”安徽省行政管理学会副秘书长胡苏安如是说。
xin_282060610172871826573.gif

[FONT=楷体_GB2312]“吃空饷”恐怕只是冰山一角 [/FONT]
[FONT=楷体_GB2312] 浙江省平阳县一年多来清理行政事业单位在编不在岗人员602名,年可节约财政开支近2000万元——据5月6日新华社报道,此举“受到群众好评”,在下却以为,疑问尚多,应该穷追不舍,还是且慢叫好。 [/FONT]
[FONT=楷体_GB2312] 疑问之一,一个县总共有多少财政供养人员?602名占多大比例?“ [/FONT]
[FONT=楷体_GB2312] 吃空饷”者有什么社会背景?是否涉嫌腐败?有没有尚未清理出来,或者因为某种关系“不便”清理的呢? [/FONT]
[FONT=楷体_GB2312] 疑问之二,一个县全年的财政开支是多少?2000万元占多大比例?“吃空饷”就吃掉2000万,其他正常开支想必数字更大,有没有“非正常”的漏洞?要不要也做一番清理?[/FONT][FONT=楷体_GB2312]详细>>>[/FONT]
[FONT=楷体_GB2312] 时评:贪官入狱仍吃空饷 为何难以问责 [/FONT]
[FONT=楷体_GB2312] 近日,安徽潜山县贪官曹晓明入狱仍吃空饷一事,经媒体曝光后得到了相应处理。当地相关部门开除了曹的公职和党籍,追回了已发的工资,并告诫全县机关干部,以此为鉴,进一步强化法纪意识,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坚决杜绝此类事件发生。 [/FONT]
[FONT=楷体_GB2312] 事情到了这一步,似乎该画上句号了。不过,疑问还在:入狱还能吃空饷,到底哪个环节出了漏洞?又由谁来负责?然而,当新华社记者怀揣着这些疑问深入采访时,却越感迷惑——“相关部门都认为本单位不存在过错或过失”。 [/FONT]
[FONT=楷体_GB2312] 曹晓明所在的单位说,虽然知道曹入狱,但没有上级领导的 同意,没有相关部门开除公职、党籍的通知,无权停发工资。当地纪委说,按照规定,没有接到法院的判决书,就无法启动程序开除曹的党籍,并协同其他部门开除 公职。追究责任的皮球踢到了法院,但法院说,按照惯例,判决书都是相关部门主动来取。到此,追问的记者不禁讶异:谁来为错误负责,竟然成了“无头悬案”。[/FONT][FONT=楷体_GB2312]详细>>>[/FONT]

江西全南县:对行政事业单位“吃空饷”现象亮剑
浙江平阳清理602名“吃空饷”者 年节约财政2000万元

更多内容请关注财经频道 >>
 
“吃空饷”,在法治社会是根本就不会存在的一种社会丑恶现象,中国共产党执

政几十年来,“吃空饷”,这一丑恶现象在中华大地也几乎绝迹。



众 所周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反动军队中的官僚们,虚报官兵人数,骗取中华民国的军饷以中饱私囊,可以说:“吃空饷”这一丑恶现象,在国民党的军队中蔚然成 风。“吃空饷”造成国民党的军队有人领取“饷银”而无人去打仗,同时也造成这些军队在战场上的无能,最终败逃台湾。
从 2004年以来,甚至可以说从2000年以来,河南省洛阳市黄河桥劳动教养管理所,每年收押劳教人员不超过400人,一般在300人左右,最少时只有 100多人,每个劳教人员的生活费、医疗费、教育费、共计每年1200元,这些费用由国家财政拨款。以现任所长刘文丰为首的腐败分子,每年都编制虚假报 表,虚报劳教人员人数都达到800人以上,每年虚报劳教人员平均按600人计算,骗取国家财政拨款是600人乘以1200元等于七十二万元,十年累计是七 百二十万元,刘文丰这种吃劳教人员空饷的行为,对国家对人民都是犯罪。“吃空饷”,是新时期司法腐败的一种表现,是一种犯罪行为,是为法律所不允许的。这 些腐败分子标榜自己本事大,甚至公开扬言称:“吃空饷”——为了招待上级领导;“吃空饷”——是为了改善干警的福利待遇;“吃空饷”——是为了增加办公经 费;“吃空饷”——是为了改善劳教人员的生活水平;这些空洞的狡辩和抵赖,只能充分证明它们的厚颜无耻。也只能充分暴露这些腐败分子的贪婪本性和丑恶嘴 脸。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绝对不会允许党内有腐败分子的藏身之处,我本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军队转业干部,我期盼早日清除这些败类,还共和国朗朗晴空。
本文作者:党新明,男,汉族,中共党员,转业干部,法律本科文化,洛阳市黄河桥劳动教养管理所干警,联系电话:(小灵通)0379-65836216。我同时也做好了流血和下地狱的准备。
 
王礼鑫:“吃空饷”顽症
作者:上海师范大学法政学院 王礼鑫
来源:《南风窗》杂志
来源日期:2006-11-13
本站发布时间:2006-11-13 23:10:59
阅读量:392次
article_img_3.gif


说起“吃空饷”,1999年10 月31日《经济参考报》一篇《9岁吃“皇粮”,10岁穿“官服”》的报道,曾经让人们“开了眼界”——当时,宁夏同心县这个人口仅33万的贫困县,吃“皇 粮”者多达1.1万人,超编2800多人;其中,有“拿着俸禄不上朝”的“挂职干部”,“轮流”上班的“轮岗干部”,10岁的“娃娃干部”、“书包干 部”,四五岁的“学龄前儿童干部”;记者发现,一个只有3座墓碑的陵园里,竟然供养着20个管理人员。种种“吃空饷”令人匪夷所思。事件披露后,同心县进 行了整顿,涉及这一事件的3名县委书记也受到党纪国法的惩处。
但是,8年之后,“同心现象”并没有绝迹。其他地方暂且不提,5月23日《宁夏日报》头版头条报道,在最近一次清理工作中,全区清理出“吃空饷”人员1062名,其中赫然标明:同心县105名。
难道说“吃空饷”成了顽症?
“吃空饷”现象的“前世今生”
当前的“吃空饷”现象,主要有在编不在岗、死亡不注销、调出不下编、冒领虚报工资等几种形式,最典型、最容易引起公愤的是没有编制且长期不上班领着全额财政工资。从 “吃空饷”的典型形式看,可以说古今中外屡见不鲜。
例如英国,从君主立宪制度建立后到19世纪30年代,政府事务增加,文官数量激增,但现代财政制度、公务员制度尚未形成,受到“恩赐制”等影响,文官系统 紊乱。我国英国史学者阎照祥曾经指出,文官薪俸参差不齐,收入多寡不等,实职、虚衔和干薪并存等,是当时英国文官管理混乱的重要表现之一。而所谓“干 薪”,就是“吃空饷”。1730年代,第一任内阁首相沃波尔的儿子尚年幼,每年却可支取400英镑年金;有人一身多职、雇人代职;1780年,人们发现, 有审计官竟然30年“不在岗”;个别部门中,领取干薪或雇人代职者人数竟然超过实际理事的文官。
再看今日的非洲国家喀麦隆,新华网8月16日的消息称,该国公务员队伍进行全面清查时发现,至少有4.5万名已不在职的“吃空饷”公务员仍在领取工资,而 这个国家目前登记在册的在职公务员一共14.6万名,退休公务员10余万名。“吃空饷”人数占在册公务员的比重接近31%,估计也是世界之最了。
中国历史上也不乏“吃空饷”现象。清朝中后期,从中央到地方,官吏贪污腐败日益严重,所谓“官侵”、“吏蚀”,手段之一就是“吃空饷”。史载,嘉庆十一 年,直隶省司书(相当于会计)王丽南等私刻假印、舞弊营私大案暴露。王丽南串通24个州县官吏,自嘉庆元年开始,“于地丁耗羡杂税项下,俱有虚收虚抵,重 领冒支等弊”,共侵盗银3l万余两。嘉庆十四年,工部书吏蔡泳受、王书常等人,在皇帝眼皮底下,采取假印舞弊、捏造大员姓名等手段共冒领银物14次,总计 价值7万余两。在军队中,绿营官兵待遇低下,粮饷不及八旗官兵的1/3,于是将官通过吃空额来补偿,称为“荫粮”。大量冒滥吃缺,造成军营实际人数严重不 足,遇到上级检阅,则临时雇人充数,骑兵临时借马、水师雇寻渔民,堪为奇观。清末新政、民国时代,“吃空饷”花样翻新,国民党军队中军官“吃空饷”也是公 开的秘密。
“吃空饷”消耗了多少财政
新中国成立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吃空饷”极为罕见。不过,随着社会转型、体制转轨,政府财政、人事管理领域等一定程度的失序,“吃空饷”现象死灰复 燃,90年代以来趋于严重。有迹象表明,在全国各地尤其是中、西部,地方、基层行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垄断企业等,“吃空饷”现象绝非个别。2005年 11月,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官员也承认:一些地方“吃空饷”现象较为普遍。据此,中央编办决定,在全国开展清理“吃空饷”工作。
在此次全国统一开展清理工作以前,湖北、湖南、四川、安徽等一些地市或县,前几年已有所动作。如湖北大冶市2001年清理出“吃空饷”人员272人,湖南 邵阳市2003年底清理出201人,四川南充市2004年10月至2005年8月清理出6760人,安徽亳州2004年清理出2484人。这些地方的清理 工作,一方面产生了强烈的社会反响,引起政府高层及舆论对“吃空饷”问题的重视,一方面为全国范围的清理工作提供了经验。2005年底开始的全国范围内的 清理工作,目前仍在持续。
从媒体公开报道中提供的清理成果方面的信息看,清理工作取得一些成绩。附表“部分省(区、市)清理情况”显示,已完成清理工作的四川、海南、重庆、湖南、河南、宁夏、内蒙古等7个省及自治区,共清理出“吃空饷”者7万多人。
清退“吃空饷”人员的直接效果是减少了政府财政支出。“吃空饷”人员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的数额各地不一,用已披露的有关数据测算,河南是7365元,湖 南、重庆均接近5000元;四川“吃空饷”人数中由于包括了被清理的吃救济空饷的人数,年人均消耗财政支出较低,仅为1700多元。而陕西西安市副市长曾 经估计,吃空饷者平均每人每年2万元。根据2005年中国统计年鉴计算,这7个省份2004年行政管理费接近405.6亿元,如果“吃空饷”者以年人均消 耗财政支出5000元~2万元计,上述7个省及自治区一年共减少支出3.5亿~14亿,行政管理费可节省0.9%~3.5%。
财政民主化是治本之策
闲职、干薪等“吃空饷”现象也是18世纪英国政府的顽疾。18世纪末以后,英国文官系统历经两次大的改革,到19世纪中后期政府体制趋于成熟,当然也消除 了“吃空饷”。两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包括整顿财政混乱、立法强制清除闲职干薪、由议会决定文官薪金、文官职位分类、考任制、供给制等。改革在实质上先是完善 了公共财政,彻底实现了西方式财政民主化,后来则形成了现代公务员制度。
具体来说,1780年到19世纪初,英国文官系统进行第一次改革。当时,除前述“文官薪俸参差不齐,收入多寡不等,实职、虚衔和干薪并存等”外,还存在文 官录用无常规可据、任凭要人指定以及文官管理混乱、效率低下等问题,“文官系统腐败、渎职和低效”。尽管这些问题引起了当时政界和世人的关注和批评,不 过,批评的焦点和改革的切入点却是财政混乱问题。比如,下院责令成立专门委员会调查政府财务和文官收支状况,委员会后来提出改革措施包括:严格财务管理制 度,统一账簿誊写格式和文字;废除闲职干薪,裁减冗员,明确职守;实行统一的等级薪俸制,废除额外收入;实行统一的退休和退休金制度;财政部等高级文官必 须立誓廉洁守法,如若违反立即罢免……闲职、干薪,起初采用“自然消亡”方式,1797年后,方式改变,政府通过议会立法直接清除了关税和土地税等部门中 的一些闲职;1816年,又通过立法,将文官薪金由政府各部自筹自管改为议会核定。
改革当然不是一帆风顺,也有停顿、徘徊,不过,侧重财政整顿的第一次改革,从源头上清除了买卖官职、贪污贿赂、虚衔、干薪等腐败现象滋生的土壤,从财政支 出方面进一步完善了公共财政体制,也奠定了现代公务员制度的财政基础。至于录用、考核、晋升等旨在改善文官素质、提高工作效率的革新,则是19世纪 50~70年代第二次改革的主要内容;当时提出并采用职位分类、公开考试录用、功绩晋升制等办法,以后又逐步完善,开启现代公务员制度的先河。此后,英国 政府保持了廉洁、高效。
众所周知,现代西方政治文明发端于英国,英国现代政治文明肇始于1215年国王与贵族达成的限制国王纳税权的《大宪章》,功成于议会对国王及其政府的全部 财政决定权的掌控。英国文官改革的经验说明,以财政改革为切入点,建立现代公共财政制度,是根除腐败、建立廉洁政府的治本之策。
当前我国“吃空饷”现象既是政府人事也是财政领域中一定程度的管理失序的产物。同人事管理领域的失序比较,当前我国财政管理更为混乱。由此,整顿财政,实 现财政民主化,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制度,是政府转型的当务之急。当前财政管理中的混乱,从财政收入看,一方面是征税能力不足,另一方面是“三乱”现 象泛滥成灾,其体制根源是税费制度设计不合理,而政治根源在于纳税人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纳税人无法有效监督政府,其后果是政府收入结构不合理,地方、基 层、部门、单位等分散了公共资金,中央或上级政府治理能力下降。
众所周知,1990年代以来,政府全部收入包括预算内收入、预算外收入、制度外收入三部分,中央或上级政府实际上只控制监管了预算内收入以及一部分预算外 收入,而少则数百亿、多则数千亿元的部门、单位制度外收入(“小金库”)游离于监管之外。从财政支出看,预算内资金使用中的挪用、截留、低效等现象,问题 还不算严重;但支出结构不合理,尤其是行政管理费膨胀迅速;不受控制的部分预算外收入及绝大部分制度外收入的使用,支撑了公务消费的巨大规模,如每年数千 亿的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款旅游、公款培训等;而公务员收入分配秩序混乱、超编、“吃空饷”现象等,正是一些单位、部门收支混乱的外在体现。所以,以加 强编制管理等措施治理“吃空饷”,治标不治本,消除其财政基础才是治本之策。

space.gif
 
那五(串串骚):用裸奔表达抗议

from 《南都周刊》
  浙江工商大学有位男生,为抗议学校每晚11时的断电断网政策,在杭州学府街最繁华地段裸奔,大概跑了个十来分钟,场面轰动,吸引数百人围观。裸奔男生说,他想唤起沉默中的学生去思考,去表达。虽然事后这位男生出来“郑重道歉”,但我还是认为他很勇敢,裸奔需要勇气,抗议校方更需要勇气。

  在我们这里,人大概可以分为两种:管人的,被管的。管人的通常很强大,被管的普遍很弱势,被管的用裸奔来抗议管人的,不失为一种比较经济实惠的办法,像孙中界那样自砍手指,固然也能轰动一时,但代价无疑太大了,衣服脱了能穿回来,手指剁了可再长不出来。无独有偶,前段时间,北京某高校美术学院一名在读大二女生,因为被政治老师性骚扰,也跑到大望路裸奔抗议,还打电话叫来记者,请记者将那个政治老师曝光在世人面前。在这位女生的裸体面前,某些衣冠楚楚的人士大概只配称为衣冠禽兽吧。

  不过,如果碰上了不服气的事情,都要用出来裸奔一下才能引起关注,那只能说明那些比较文雅的表达渠道不大管用了。最近有网帖披露江苏无锡某派出所的领导虚报联防队员名册,冒领工资,一名民警被认为是网帖事件幕后指使人,遭到停职,最终被无锡市公安局辞退。上网发帖,总比上街裸奔文雅得多吧,但这个方式看来也未必有用,管人的不去调查举报的内容,倒先处理举报人。难道要举报人也出来裸奔一番?

  但出来裸奔的话估计被处理得更快,所以还是遮遮掩掩地举报比较安全些。最近,媒体做了一份关于网络举报的调查,结果显示,50.43%的网友表示可以接受实名举报,还有差不多比例的网友(49.57%)表示“不会实名举报”。为什么不敢实名?30.43%的受访者担心被“打击报复”。

  我个人非常支持人应该“有了不爽你就喊”,而且是堂堂正正地喊。海口有个男子被他人冒名办理信用卡并透支3万多元,这一不良记录致使他在向银行申请贷款时被拒。怎么办?他干脆向海南交行提出高达300万元的索赔。这当然比裸奔抗议强多了,但显然,并不是每件事都可以这么诉之公堂。只要强大一方长着耳朵却故意装聋作哑,弱势一方虽长着嘴巴却说话无人听,各种稀奇古怪的抗议方式就会不断冒出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