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news.sina.com.cn/c/2003-03-07/0930936620.shtml
陕西眉县出土27件青铜器 夏商周断代史有望复原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7日09:30 解放日报
我们说惯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说。
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
所以,当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走出埃及金字塔博物馆时,“深感不适”。有文字的历史,中国比埃及晚1800年,比两河流域更晚2100年。中华起源雾里看花。
所以,当年就有了投资1200万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70多名专家晨抄暝录、觅字搜句,上溯上溯再上溯,力图破解中华文明源之谜。
所以,今年当铭有三千字的西周青铜器在陕西眉县出土时,全国的考古专家欢呼雀跃。出土西周三千字,史无前例!政府重奖“挖宝”有功农民20万元,一举刷新中国考古奖金最高纪录。
所以,就在前天,三千字铭文国宝应国家文物局之邀隆重抵京,在全国“两会”期间展示于世。
一朝出土三千字,何以顷刻动九州?
开卷模糊中华史
记者:三千字的出土,专家们怎么会如此兴奋?
高智群(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胡适说过“东周以上无信史”。为什么,别说三皇五帝,连西周老祖宗也太“吝啬”了,甲骨留下成文的不过几十块,竹简至今一片没挖到,就只剩下青铜器铭文,可有历史研究价值的铭文才五六十篇,总字数不过万。所以,眉县横空出世三千字,怎能不兴奋!
记者:探清中华文明源头,意味着什么?
黄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是人类的集体记忆。失落了源头,人类就陷入失忆。我们历来自称炎黄子孙,可如果炎黄是否存在也还没有搞清楚,难道不尴尬吗?面对古希腊雕塑“投掷者”,如果不是厚积着磅礴沉重的历史感,又怎会给人以艺术的震撼。记忆就是文化,就是历史。研究历史,第一步是搞清纪年,否则要闹出“关公战秦琼”的笑话,而搞清纪年,最离不开的,就是原始文字资料。
记者:我们的文明源头,究竟清楚能多远?
金寿福(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华源头一片迷惘,不忍开卷。翻看最新版《辞海》“中国纪年表”,中华历史的开端是,距今不到3000年的公元前841年,因为直到这时才有较确切的纪年。再早的夏、商、周呢,全都羞答答地藏进了附录,藏头缩尾。更让人惆怅的是另一张附表,孙中山1905年创建同盟会,当然不想再用封建的清朝光绪纪年,兵荒马乱中,急吼吼搞出个“断代工程”,以黄帝4603年代表公元1905年。可是不知夏商,何论黄帝,结果闹出各家报纸年号相差几十年的笑话。
记者:与埃及比,我们考古探源差距有多大?
高智群:宋健在埃及看到的王表,埃及5000年前的法老王在位时间、起始年代,全部能精确到个位数。而中国可考纪年勉强推到2800年前的西周“共和”,再也不能往前了,要是长此以往,忝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多少让人有些汗颜。
记者:人家的源头怎么能搞得比较清楚?
黄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5400年前西亚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写在泥板上后烘干。5100年前古埃及也有了象形文字,写在烘干的纸草上。那里气候干燥,所以文字得以留存,所以留存了少说数百万字啊!中国的甲骨文3300年前才成形,晚了将近2000年。早在四五千年前,古埃及就有了第一张石刻王表,记录了埃及最早几十个法老的在位时间,那时的中国,还是连一个文字都没有的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而中国的最早“王表”,就是铸在这次眉县才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上面是西周12个王的名字,但在位时间未提,当然比埃及的王表也晚了1500多年。文字,可考历史源头的文字,难得啊。
与司马迁商榷
记者:听许多专家说,中国史源头“三皇五帝”纯属后人的假想,是吗?
高智群:《史记》开头第一篇就是“五帝本纪”,你翻开看看,黄帝与炎帝打仗,熊貔虎貅等六种动物得令当前锋,彪炳千秋的中国正史《史记》,竟是以神话来开篇。这次出土的3000铭文是西周文物,那么西周祖先从何而来?《史记》上说,有女在野外踩了一个不明巨人大脚印后受孕,生下西周始祖后稷。你信不信呢,当然不信,可又谁能说清中华源头呢?困惑!
记者:连当年的纪年都搞不太准,怎么会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细节呢?《史记》中说西周的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都成了后世形容勤政的典故,难道太史公也会瞎编?
高智群:按史学家顾颉刚的观点,我们所知东周以前的历史,多是后人书写,添油加醋“俱不足信”。
就以“臭名昭著”的纣王为例吧,比《史记》早400多年的《尚书》文中,对纣只列了听信妇人之言、离弃父母弟兄等6条罪状。怎么到400多年后的《史记》,纣的罪状猛增高达70条,什么“炮烙之刑”、“酒池肉林”、“剖比干心”……司马迁写了很多这种既没亲身经历又无来历出处的事情。当然这是疑古派的一家之言,但无论如何“铭文三千”的出土,中国幸甚。
“不约而同”便是谜
记者:我们的文明源头,会有云开雾散的一天吗?
李学勤(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因为实物尤其是文字的缺失,我们要对西周以前的历史有更清晰的描述,确实很难了,现在远没有到给出最终答案的时候。所有已知的远古信息不过是历史冰山一角,有太多困惑还无从解答。
高智群:就说文字吧,原始能人在200万年前走出非洲,一直懵懵懂懂,仿佛突然在四五千年前的某一刻,是不约而同,地球上各个文明醍醐灌顶般地,创造了形态迥异的文字。你看多巧呵,千古难解的谜。
黄洋:巧合何止这一桩。距今2500年前后,文字似乎经过了足够酝酿,又是不约而同,东西方开始文明的伟大奠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古中华的孔子、老子、孟子;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他们的生卒年代何其相近。为什么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远隔千山万水,会“一起”走入启蒙时代?
高智群:人类的“上下求索”永无止境。眉县发现的这27件西周青铜器,只是“单五父”(林业部长)家的窖藏,到目前为止,从来还没挖到过任何一个周王的墓,想必那其中的铜器铭文肯定比3000字多得多。“铭文三千”是一缕照在中华文明源头上的微光,我们有理由期待,“铭文百万”见天日,洞开迷雾显源头。本报记者尤莼洁 诸巍
陕西眉县出土27件青铜器 夏商周断代史有望复原
--------------------------------------------------------------------------------
http://www.sina.com.cn 2003年03月07日09:30 解放日报
我们说惯了“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一半是历史,一半是传说。
没有文字,就没有历史。
所以,当原国家科委主任宋健走出埃及金字塔博物馆时,“深感不适”。有文字的历史,中国比埃及晚1800年,比两河流域更晚2100年。中华起源雾里看花。
所以,当年就有了投资1200万元的“夏商周断代工程”,170多名专家晨抄暝录、觅字搜句,上溯上溯再上溯,力图破解中华文明源之谜。
所以,今年当铭有三千字的西周青铜器在陕西眉县出土时,全国的考古专家欢呼雀跃。出土西周三千字,史无前例!政府重奖“挖宝”有功农民20万元,一举刷新中国考古奖金最高纪录。
所以,就在前天,三千字铭文国宝应国家文物局之邀隆重抵京,在全国“两会”期间展示于世。
一朝出土三千字,何以顷刻动九州?
开卷模糊中华史
记者:三千字的出土,专家们怎么会如此兴奋?
高智群(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胡适说过“东周以上无信史”。为什么,别说三皇五帝,连西周老祖宗也太“吝啬”了,甲骨留下成文的不过几十块,竹简至今一片没挖到,就只剩下青铜器铭文,可有历史研究价值的铭文才五六十篇,总字数不过万。所以,眉县横空出世三千字,怎能不兴奋!
记者:探清中华文明源头,意味着什么?
黄洋(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历史,是人类的集体记忆。失落了源头,人类就陷入失忆。我们历来自称炎黄子孙,可如果炎黄是否存在也还没有搞清楚,难道不尴尬吗?面对古希腊雕塑“投掷者”,如果不是厚积着磅礴沉重的历史感,又怎会给人以艺术的震撼。记忆就是文化,就是历史。研究历史,第一步是搞清纪年,否则要闹出“关公战秦琼”的笑话,而搞清纪年,最离不开的,就是原始文字资料。
记者:我们的文明源头,究竟清楚能多远?
金寿福(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中华源头一片迷惘,不忍开卷。翻看最新版《辞海》“中国纪年表”,中华历史的开端是,距今不到3000年的公元前841年,因为直到这时才有较确切的纪年。再早的夏、商、周呢,全都羞答答地藏进了附录,藏头缩尾。更让人惆怅的是另一张附表,孙中山1905年创建同盟会,当然不想再用封建的清朝光绪纪年,兵荒马乱中,急吼吼搞出个“断代工程”,以黄帝4603年代表公元1905年。可是不知夏商,何论黄帝,结果闹出各家报纸年号相差几十年的笑话。
记者:与埃及比,我们考古探源差距有多大?
高智群:宋健在埃及看到的王表,埃及5000年前的法老王在位时间、起始年代,全部能精确到个位数。而中国可考纪年勉强推到2800年前的西周“共和”,再也不能往前了,要是长此以往,忝列“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多少让人有些汗颜。
记者:人家的源头怎么能搞得比较清楚?
黄洋: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是5400年前西亚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写在泥板上后烘干。5100年前古埃及也有了象形文字,写在烘干的纸草上。那里气候干燥,所以文字得以留存,所以留存了少说数百万字啊!中国的甲骨文3300年前才成形,晚了将近2000年。早在四五千年前,古埃及就有了第一张石刻王表,记录了埃及最早几十个法老的在位时间,那时的中国,还是连一个文字都没有的传说中的三皇五帝时代。而中国的最早“王表”,就是铸在这次眉县才出土的一件青铜器上,上面是西周12个王的名字,但在位时间未提,当然比埃及的王表也晚了1500多年。文字,可考历史源头的文字,难得啊。
与司马迁商榷
记者:听许多专家说,中国史源头“三皇五帝”纯属后人的假想,是吗?
高智群:《史记》开头第一篇就是“五帝本纪”,你翻开看看,黄帝与炎帝打仗,熊貔虎貅等六种动物得令当前锋,彪炳千秋的中国正史《史记》,竟是以神话来开篇。这次出土的3000铭文是西周文物,那么西周祖先从何而来?《史记》上说,有女在野外踩了一个不明巨人大脚印后受孕,生下西周始祖后稷。你信不信呢,当然不信,可又谁能说清中华源头呢?困惑!
记者:连当年的纪年都搞不太准,怎么会有那么多栩栩如生的细节呢?《史记》中说西周的周公,“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都成了后世形容勤政的典故,难道太史公也会瞎编?
高智群:按史学家顾颉刚的观点,我们所知东周以前的历史,多是后人书写,添油加醋“俱不足信”。
就以“臭名昭著”的纣王为例吧,比《史记》早400多年的《尚书》文中,对纣只列了听信妇人之言、离弃父母弟兄等6条罪状。怎么到400多年后的《史记》,纣的罪状猛增高达70条,什么“炮烙之刑”、“酒池肉林”、“剖比干心”……司马迁写了很多这种既没亲身经历又无来历出处的事情。当然这是疑古派的一家之言,但无论如何“铭文三千”的出土,中国幸甚。
“不约而同”便是谜
记者:我们的文明源头,会有云开雾散的一天吗?
李学勤(夏商周断代工程首席科学家):因为实物尤其是文字的缺失,我们要对西周以前的历史有更清晰的描述,确实很难了,现在远没有到给出最终答案的时候。所有已知的远古信息不过是历史冰山一角,有太多困惑还无从解答。
高智群:就说文字吧,原始能人在200万年前走出非洲,一直懵懵懂懂,仿佛突然在四五千年前的某一刻,是不约而同,地球上各个文明醍醐灌顶般地,创造了形态迥异的文字。你看多巧呵,千古难解的谜。
黄洋:巧合何止这一桩。距今2500年前后,文字似乎经过了足够酝酿,又是不约而同,东西方开始文明的伟大奠基,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柏拉图、苏格拉底;古中华的孔子、老子、孟子;古印度的释迦牟尼,他们的生卒年代何其相近。为什么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远隔千山万水,会“一起”走入启蒙时代?
高智群:人类的“上下求索”永无止境。眉县发现的这27件西周青铜器,只是“单五父”(林业部长)家的窖藏,到目前为止,从来还没挖到过任何一个周王的墓,想必那其中的铜器铭文肯定比3000字多得多。“铭文三千”是一缕照在中华文明源头上的微光,我们有理由期待,“铭文百万”见天日,洞开迷雾显源头。本报记者尤莼洁 诸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