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无声胜有声—主张中国原子弹下马的是谁?

shoppingcart

新人
注册
2003-05-24
消息
3,477
荣誉分数
31
声望点数
0
作者: 黎阳

钱学森说:“曾经一段时间有那么一些误解,认为搞“两弹”是个错误,花那么多钱,没有用来发展生产。这还不是个别人的意见。”(《追忆航天峥嵘岁月》,《瞭望》新闻周刊2009年第25期,http://lw.xinhuanet.com/htm/content_4824.htm

其实情况远远不仅仅是“误解”那么简单,而是差点让原子弹下马:“在此严峻的经济困难时期,对是否继续研制原子弹,中央领导层出现了不同的意见,一种是继续研制下去;另一种是暂时下马,等经济好转以后再研制。”(《揭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的十件大事》)(http://space.tv.cctv.com/act/article.jsp?articleId=ARTI1249781951899823&nowpage=3

在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45周年之际,人们除了纪念还不免有几分好奇:当年“中央领导层”里主张原子弹下马、“还不是个别人”的人究竟是谁?

如果历史证明当年搞原子弹错了,那这些人的名字今天肯定不会藏着掖着,而会大肆宣扬:看我多么英明。但历史已经证明中国当年勒紧裤带搞原子弹无比正确——如今中国人一提起“两弹一星”无不为之自豪,一提起当年坚持搞原子弹的人无不满怀感激。这种现实使当年“中央领导层”里主张原子弹下马的人的名字如今成了“国家机密”。

不过这个“国家机密”恐怕保不住,因为用简单的逻辑推理就能分析判断个八九不离十。

这样的人必定同时符合以下四条:

1.当年已经属于“中央领导层”。
2.现在政治上仍然走红吃香有势力、所以要隐瞒这段不光彩的历史、所以名字要保密。(如果政治上不吃香、需要搞臭,那只消公开其反对搞原子弹的历史就够了,何需为之保密?)
3.当年参与了原子弹“上马还是下马”的决策。
4.拿不出当年主张原子弹上马的言行供今天宣扬。(既然主张原子弹下马,当然拿不出主张原子弹上马的言行。)

而当年主张原子弹上马的人的名字、言行等等如今当然无需保密,早已公开,众所周知。

这样一来问题就简单多了:先把当年参加了原子弹上马还是下马的决策的要员名单列出来,再有主张原子弹上马的人的言行列出来,然后看看当年参与其事又拿不出支持原子弹上马的言行的人有谁,再看看其中谁如今政治上仍然还走红吃香有势力——用“排除法”这么一处理,“主张原子弹下马的人是谁”这“国家机密”便成了“公开的机密”——“此时无声胜有声”。

《揭秘: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中的十件大事》一文在描述至为关键的历史时刻决策中国原子弹“上马还是下马”的那一段中一共提到了12个要员的名字:

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贺龙、聂荣臻、叶剑英、林彪、张爱萍、刘西尧、刘杰。

在这12人中,有明确主张继续搞原子弹的言行的有10人:

毛泽东:自始至终一贯主张中国要搞原子弹。
——“我们还要有原子弹。在今天的世界上,我们要不受人欺负,就不能没有这个东西。”(1956年4月25日)
——“原子弹就是这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说你不算数,那么好吧,搞一点原子弹、氢弹,我看有十年工夫完全可能。” (1958年)
——毛泽东亲自批准,最后决定,研制原子弹还是继续进行。(1961年)

周恩来、陈毅、贺龙、聂荣臻、叶剑英:坚决主张继续。(1961年)

陈毅:就是当了裤子也要把原子弹搞出来。(1961年)

林彪: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原子弹烧响。(1961年)

张爱萍副总长、国家科委副主任刘西尧、核工业部部长刘杰:1961年11月14日向中央送上《关于原子能工业建设基本情况和急待解决的问题》的报告。此报告的中心内容是,根据原子能工业目前的建设情况,1962年是关键一年,只要中央领导同志亲自领导、亲自负责,其他各项保障跟上去,采取保重点的办法,1964年研制成核武器、并进行核试验是有可能实现的。

参与决策、未见有明确主张原子弹上马言行的有两人:

刘少奇:先把情况摸清楚,再作决定。(1961年)

刘少奇:主持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核工业部爆炸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两年规划”。(1962年)

邓小平:主持书记处会议,对张爱萍的报告进行深入细致的讨论。(1961年)

联想到“运十下马”和“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之类一贯传统,当年主张中国原子弹下马的人是谁不言而喻,再也不成其为“国家机密”——所以说“此时无声胜有声”。

还有一个“此时无声胜有声”。

据毛泽东卫士长李银桥的回忆,在经济困难的时期,毛泽东不但不吃肉,而且往往一天就吃一盘野菜(马齿菜)或一盘子炒菠菜,以至于全身浮肿。“周恩来一次又一次来劝说:‘主席,吃口猪肉吧,为全党全国人民吃一口吧!’毛泽东摇头:‘你不是也不吃呜?大家都不吃。’” (注:艰苦时期毛泽东不吃肉,周恩来不吃肉。其他人呢?显然没包括在内,尤其是今天仍然走红的——否则岂有不大肆宣扬之理?)然而即便如此艰苦,毛泽东依然没有放松放慢中国的原子弹工程建设——全中国从上到下同甘共苦,就这样硬是勒紧裤带搞出了原子弹。

如今只见中国文人“精英”们大肆歌颂封建帝王“卧薪尝胆”(如《吴王金钩越王剑》);大肆歌颂日本明治天皇为扩军侵华每天只吃一顿饭、日本举国响应节衣缩食甚至卖身捐款购买“吉野”军舰的“壮举”(如《走向共和》);唯独不见他们对毛泽东在最艰苦的时候一天只吃一顿野菜、全中国人民从领袖到平民举国一致勒紧裤带也要搞成原子弹的奇迹有任何歌颂——这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日本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日本举国响应节衣缩食捐款,为的是向英国买“吉野”军舰——从技上看没什么创新;从政治上看是要侵略中国;从历史效果上看是甲午战争、马关条约、中国割让台湾、赔偿巨款、旅顺大屠杀、九.一八事变、伪“满洲国”、七.七事变、南京大屠杀……

毛泽东在最艰苦的条件下每天只吃一顿野菜、中国举国上下万众一心艰苦奋斗搞出了原子弹——从技术上看是创新,是奇迹;从政治上看是保家卫国;从历史效果上看是使中国从肥大变为强大、从此再无人敢计划打进中国搞南京大屠杀……

中国文人号称“精英”,却只看得见外国人旨在侵略的“卧薪尝胆”,看不见中国人旨在反侵略的“卧薪尝胆”;对外国人旨在侵略的“卧薪尝胆”津津乐道、赞扬备至,对中国人旨在反侵略的“卧薪尝胆”(而且是中国有史以来最了不起、最彻底的“卧薪尝胆”)鄙夷不屑、百般诋毁——作为饱受日本侵略之苦的中国人的后代,享受着毛泽东在最艰苦的时期每天只吃一顿野菜的情况下领导中国人搞出的原子弹的保护,却对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的日本天皇日本人的“艰苦奋斗”满腔热忱、颂扬不已;而对致力中国人永远免受南京大屠杀的中国领袖毛泽东和中国老百姓的艰苦奋斗却连篇累牍冷嘲热讽,开口闭口当年如何如何穷,如今如何如何阔——怎么不见他们用“特别是”去嘲讽日本明治天皇每天只吃一顿饭的时期是“吃不饱肚子”的时期?怎么不见他们用同样的逻辑嘲讽日本明治维新如何如何贫穷?怎么只见他们对外国人勒紧裤带穷兵黩武歌颂备至(不管是明治天皇还是彼得大帝),不见他们对中国人的艰苦奋斗自力更生保家卫国有任何肯定?这些文匪“精英”这些年不遗余力的描述对象除了乌龟婊子王八蛋、贪官匪盗吸血鬼,就是侵略中国、屠杀中国人的洋大人的“先进文明”,何曾搞出过哪怕一部象点样的描述歌颂毛泽东领导中国人艰苦奋斗搞出原子弹的影视文艺作品?——老实讲,真不知该如何形容这些文匪“精英”:揍他杀他欺负他的,他死乞百赖讨好;救他养他保护他的,他无孔不入咒骂。一边仰仗着别人卧薪尝胆成果的保护,一边恬不知耻冷嘲热讽别人卧薪尝胆的“贫穷”……真是见过贱的,没见过这么贱的;见过劣的,没见过这么劣的,不折不扣“老和尚的木鱼——活该挨揍的货”。

纪念中国首次核试验45周年之际仍然用得着“此时无声胜有声”的逻辑判断——无论是用来判断当年是谁主张中国原子弹下马,还是用来判断今天是谁专门吃里爬外、专门替敌人张目、专门长敌人志气、灭中国人威风。

=======================================
黎阳声明:本人放弃对此文的版权。只要不违背本文主旨,任何人均可转贴,可散发,可抄袭,可复制,可被冒名顶替,可被任何媒体拿去用,可被任何人引用到任何文章中且不写出引文出处,本人分文不取。

http://69.41.161.6/HuaShan/BBS/shishi/gbcurrent/167647.shtml
 
good article.

Political changed its direction after Chairman Mao died. (open policy and reformation, by who? and for who?) The ruling class learned to grab the material benefit and special rights at the cost of any class below them.

It is more difficult for the common people to have democracy or freedom if there is no basic structure change happened in China.
 
林彪:就是用柴火烧,也要把原子弹烧响。(1961年)
I like this one, really wonderful!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