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敢说话的主持人 钟山

在当今中国,这样的主持人,不被下课已经是非常仁慈的做法了,且让我们拭目以待,关注此人最后的命运和他所关注的群体的命运。
 
随笔:民办教师。一声叹息还是一生叹息!(2010-01-06 01:40:07) 标签:杂谈

标题是微博中跟帖的一位朋友所写。前天节目播出后,我是断然没有想到又会在网络上涌现狂澜的,直到今天同事告诉我时才发现。在此特别感谢上传视频的梁树新先生,是他让这个话题石破天惊。
本以为就是一次普通的“牢骚”和“愤怒”。在节目中也许已经是常态,因为这种呐喊是很容易被湮没的基本上也是深海的沉船。没想到大家关注的声音会以最大的分贝响彻,这是民意的狂潮!!
我们必须正视和敬畏的力量。

我就是一个普通主持人,各位的抬爱已经让我惶恐,我只是试图做好真实的表达,还原自己。其实我根本说不清楚问题的实质,也无法理解有些规则的深邃,寥寥几语,徒剩简单的悲凉。
工作关系接触过不少民办教师。我怎么感觉在他们每个人的脸上都会写满忧伤?哪怕桃李天下时他们也只会露出沧桑的笑容。卑微的地位卑微的待遇卑微的权力卑微的昨天卑微的今天还有卑微的明天的明天的明天!!这不该是天下最冰冷的泪水么?
听过多少一个人的学校的故事?看过多少悬崖上屹立的课堂?闻过多少平凡的生命消失在茫茫大山?见过多少穷尽一生的理想为了几个孩子在微不足道的奔波?在他 们衣衫褴褛的平淡中,有过对他们的感怀么?也许有过,电视台的记者翻山越岭的拍摄他们,报社记者奋笔疾书跃然纸上,领导们慷慨陈词泪流满面,包括我义愤填 膺悲天悯人。这些,难道不是一场秀么??
结局却是飘满雪花的,不是吗?
我怎么可能去体会得到那一个月拿着2,300元而孜孜不倦的代课老师们他们真正的悲伤?那些同行们那些官们那些眼角湿润感动其中的观众们,怎么可能去体会 那种真正伟大到极致的一种奉献。我们用最华丽的词汇在赞美他们,我们以最深情的口吻在诉说他们,可曾想过他们最需要什么?这个社会能给于他们什么?任人宰 割的尊严还是尊严么?
在节目中其实我的语言是苍白而无力的。唯一的欣慰是获得了大的关注,我希望能无限大,能真正触摸他们的伤痛,平复他们的泪水,扶正他们的尊严,编织他们的希望!
有部很老的电影叫《凤凰琴》,去看看那个朴实的老校长艰难的生活和微薄的希望吧,但琴声却在断断续续,难道非要到弦断音绝的时候,才会有人悲恸的回忆么?
中国教育的重中之重不是高等教育!那些都是名利场和娱乐圈,那是新闻八卦永恒的话题!!我们需要的是踏踏实实的基础教育,那才是民族的脊梁啊!!!!!!!!!!!!
给那些鞠躬尽瘁的人们留些希望,好么?
 
钟山非常道,听我来开炮。1月4号那天,钟山我在新闻一锅粥说了被清退的代课教师的遭遇,没有想到,一条简单的评论在网络上得到了很多网友的响应,甚至惊 动了媒体同行,《南方都市报》今天用半个版面报道了照片评论。一些电视媒体同行也采用了我的这个评论。首先是感谢,感谢各位对钟山的支持,更感谢各位对代 课教师的关注,所以今天,钟山我还要继续就代课教师的话题说几句!


今天钟山我查询了一下,清退代课教师,是2006年的时候,由教育部提出来的,要在较短时间内,将全国余下的44.8万人的代课老师全部清退,目的是为了 实现农村教师的正规化和农村教育的规范化。今年,是清退工作的最后一年了。当然,我绝对支持提高农村教育质量,一部分代课教师的文化素质不高也确实是事 实,只是,剩下的这些代课教师的路又在哪里呢……他们没有读过很多书,他们的水平不是很高,他们没有钱,他们或许还要肩负着家人的不理解,他们一生的荣 耀,或许只有两样东西,身上那个简单的称号:“老师”,和一张张孩子的笑脸……可是或许从明天开始,他们就要远离学生们了,他们就再也不能被叫做“老师” 了。他们中的很多人,都不得不在付出了整个青春,甚至大半个人生之后,开始一段未知的生活……他们还有什么呢?34年代课教师生涯换来的600元补偿款? 还是远离讲台之后的迷茫和无奈?没有人知道!


当然,如今清退代课教师是个结果,挽回的可能性很小很小。只是还是那句话,钟山我还是有点不值,“身份”这两个字,十三笔,轻飘飘,却成了这些代课教师生 命中不能承受之重!今天,有一些曾经是代课教师学生的网友们在钟山的博客上说出了他们的所见所闻。一位网友说:“我有许多老师是代课老师,他们很勤恳,真 诚,如今我发现这些老师中,三位被清退,其中一位在卖小菜,一位在务农,还有一个在广东打工。我为什么这样好的老师会有这样的遭遇?”很让人无奈,如今钟 山我也不说什么同工同酬何日实现之类的虚无缥缈的预测了,我只想问,清退之后,职能部门又该如何补偿这些代课教师的付出,如何保障这些代课教师的生活呢? 网友建议说:“我们的目的是想办法帮助那些代课老师走出困境,让政府听到人民的心声,让补偿问题能很好的解决。”还有网友说:“必须解决好代课教师清退之 后的保障,这是我们所有人欠他们的”。或许有点偏激,但是意思没错,既然三尺讲台已经没有他们的容身之地了,那么让他们退出的时候能否温情一点?比如对被 清退者的补偿要到位,比如进行其他生存技能培训……可以不可以呢?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哪些被清退代课教师的愿望:走得体面一点。或许我不能代表更多人, 所以我只想代表自己,请教育部新上任的袁贵仁部长,请您不要贵人多忘事,关注一下这些代课教师的未来,请您在百忙之中能伸出您的贵人之手,给他们一个体 面!对了,还有两个问题请问袁部长,第一,清退代课老师之后,农村的师资力量能解决吗?第二,要到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打破老师“铁饭碗”?实现教师队伍竞聘 上岗?
 
第一个人物:民办教师。2010年,全国44.8万代课教师将被进行最后的清退。如今已经清退的老师,生活大多都非常非常的困难,而正在等待清退的老师, 他们也没有期望拿到更多补偿。他们的希望很简单,就只希望自己能体面地离开,只希望自己走了孩子还有人来教。钟山我非常尊敬这些老师,真的,他们每月拿着 一两百块钱的工资,教出了一个又一个孩子;可钟山我又很为他们不值,新闻里说有一位老师,代课34年!34年!只拿到了600元补偿。600元啊,他们教 出来的人才只值600元吗?身份!身份!身份!我就不明白,为什么明明是一样的工作,一样的奉献,仅仅是因为不一样的“身份”,就必须要接受这种不公平的 非人待遇呢?记得去年年底有媒体报道,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正研究将“同工同酬”写进法律,像一缕阳光照进我的心田。可后来被证实是一条假新闻……如今我 想问问制定这些政策和法律法规的老爷们,看着34年600元的补偿,看着这些代课教师的落寞但是坚挺的背影,你们究竟要什么时候,才能让同工同酬真正实现 呢?
这个事情在今天的红网上,他们报道的标题是:民族的悲剧!


这是4号晚上在浙江电视台钱江频道直播的《九点半》。今天下节目后,南方都市报的记者给我打电话,采访了我,在新浪微博上梁树新也对我的节目进行了关注, 再次感谢你们!很多网友和观众对代课教师的处境都很关注,甚至有些人就是代课教师,或者曾经是代课教师,看到这样的事情,我真的是十分气愤,有些事情,换 位思考一下,这是最简单的感受方式,可有时候那种悲痛和愤怒,就会让人觉得无奈,真的是民族的悲剧啊!
 
dcga320604.jpg

dcga320606.jpg


dcga320603.jpg


dcga320602.jpg


●教了34年书,就拿到了600块的补偿,600块钱啊!他们教出的孩子就值600块么?!
●为什么明明是一模一样的工作,一样的风险,仅仅是因为身份,就必须要接受这种极端极端不公平的非人待遇呢?!
dio_1.jpg
在线调查
●如今我想问问制定这些政策法规的老爷们,看看34年600元的补偿,看看这些代课老师的落寞,但是他们依然坚挺的背影,你们究竟要什么时候才能让同工同酬实现啊?!
“我从来没看到过愤怒到拍桌子的主持人!非常非常非常解气!”新浪微博网友梁树新推荐一段主持人点评代课教师清退事件的电视节目时说。
新年伊始,44.8万代课教师将进行最后清退的消息,成了最引人关注的新闻。从报纸到网络,为代课教师鸣不平的报道、评论海量呈现。在成千上万的相关新闻评论中,浙江钱江都市频道《九点半》栏目的一段两分钟的节目备受网络关注。
昨晚,节目主持人钟山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说,自己是在“最大限度上真诚地表达意见。”
拍桌子瞪眼,挥手抓讲稿
确实很少见这样的节目。“唉———”,主持人钟山以一声长叹开始他的第一个人物点评。“他们一个月只拿一两百元钱的工资,可教出了一个又一 个孩子,钟山我很为他们不值,”提及清退教师的境遇和风险之间的巨大差距,主持人禁不住把桌子戳得当当响。谈到去年媒体报道人力资源保障部门将同工同酬写 进法律却后来被证实为假新闻时,主持人更是抓起讲稿来表达美好期许破灭的感慨。拍桌子瞪眼,挥手抓讲稿……面对镜头的主持人看起来很难找到更好的方式来表 达对代课教师遭清退的忿忿不平。
节目最后的结语,主持人引用了网上关于此事的一个标题———“民族的悲剧”。
这段只有两分钟的节目在播出后很快就成了网络热点。转贴到微博之后,更是引起了网民的强烈反响,从昨天下午5时14分发布这条微博到晚上11时,这条微博的转发次数超过了1500人次,评论达到了34页。
有网民质疑主持人如此夸张的举止难逃作秀的嫌疑。也有网民在猜测,如此“大尺度”的节目是否真的播出了。“主持人只是说说真心话,”一位网友说。显然,即使是作秀,但主持人所表达出的愤怒和呼吁,恰代表了更多网民对代课教师的同情和关注。
“应该给这位可爱的主持人颁个金话筒奖,”网友孔曲波说。
“节目恰当与否要看网友意见”
“我理解这些人的看法,”面对一些网民的质疑,刚下了节目的钟山昨天接受南都记者电话采访时倒显得很平静,称自己看到了微博上的帖子,在节 目中还提到了,感谢网民的关注。他介绍说,《九点半》是一档以新闻评论为主的杂志类节目,他也承认,节目中的表现与自己的个性有关,“我可能会在新闻评论 中融入一些个人的主观性色彩”,但更重要的是在“最大限度上真诚地表达我的意见”。
作为一个有个性的主持人,这并非钟山第一次在节目中义愤地发表评论。2008年8月4日,时隔胡斌飙车撞死人事件之后不久,杭州再现保时捷撞死16岁女孩事件,激动的钟山忍不住在节目中怒斥杭州交警的执法能力,亦曾引起网民的关注。
人有时候难免激动。在钟山看来,这也是为了让节目的影响更大地扩张,让政府部门听到这些声音,重视问题。
“也许有些事情的道理是说不清的,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是受众对节目的评价,这代表他们对我的认同程度,我也会犯错,我做节目出错了,会接受大家的意见,”具体到这次节目中的表现恰当与否,“我想从网上网民支持和反对的比例就体现出来了。”本报记者张东锋
新闻背景
1月1日,随着工人日报一组《最后的代课教师:期待这次体面的离开》的报道,即将“走进历史”的代课教师再次引人关注。
代课教师虽然没有任何名分,更没有完全享受教师的待遇,却在特定历史阶段发挥了积极作用,特别是在西部地区和偏远农村为维系义务教育承担着历史责任。
根据政策要求,到2009年年底前后,我国代课教师的绝大部分地区将进行最后的清退。
据报道,在有些地方,服务了数十年的代课教师,只能一次拿到600元的补偿。很多等待清退的老师未期望能拿到更多补偿,只希望这次能体面地离开,自己走了孩子还能有人来教。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