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拆拆”事件:赔偿不是终点
“楼拆拆”事件的苦主陈爱莉终于“峰回路转”般地得到了赔偿,“基本上满足了她列出的各项赔偿要求”,并且,还外加“一笔精神损失费”。这当然让人颇感欣慰。
但此事仍远未因此而真相大白,甚至反而愈加显得扑朔迷离了。不久前,还口口声声说“不是我们干的”、“可能是破烂王见财起意,拆了也说不定”,对陈爱莉的要求“踢皮球”的当地有关部门,为何在媒体报道之后,便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痛快地答应了陈爱莉“各项赔偿要求”?所谓“垫付金”不叫“赔偿金”,以及“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等说辞,显然相当牵强附会,难以消除人们心中的疑窦———既然不叫“赔偿金”,何以如此“赶巧”地都一一满足、对应了陈爱莉此前的“各项赔偿要求”?政府“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给予“慈善援助”当然不是不可以,但按照职责划分,这也是当地民政部门应该做的,何须望春街道这样越俎代庖?
另一方面,望春街办坚持“垫付金”不叫“赔偿金”,那也就意味着,“楼拆拆”的真凶实际上还未找到,事情还将继续漫长地等待下去———据街道办解释:“目前警方正在对案子进行调查,也许需要3个月,也许要半年”。更重要的是,将该案的侦破方向放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偷拆者”身上,从刑侦的角度看,也显得逻辑混乱。众所周知,任何违法犯罪总是要有起码的作案动机的,一般情况下,“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正常人是不会干的,而“损人更损己”的事情就更不会干了,只有损人而利己,才可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最大驱动力。深更半夜偷拆人家的住房,而且还是“一帮老手”所为,那么,他们的行为动机到底又是什么呢?
其实,之所以要坚持追问“楼拆拆”事件背后的疑团,让被害人得到赔偿、挽回其财产和追究损失并不是最终目的,甚至彻底搞清真相、破获该案、缉拿真凶,也并不是最终目的。而真正的最终目的实际上是,要严肃地申明和强调这样一个基本的权利和法治逻辑: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对于这种权利,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保持高度的敬畏和尊重,有道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而敬畏和尊重的方式之一正是:对于公民财产的征收和拆迁,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行事,绝不容许有任何疏漏、慢待,至于像半夜偷拆这样的“宵小”勾当和手段,更是必须严惩不贷。
必须意识到,这样一个基本权利和法治的逻辑,绝不仅仅关乎陈爱莉一个人,而是每一个公民安身立命的切身福祉所在。如果“楼拆拆”事件能够被容忍姑息,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暧昧含糊过去,在一派模棱两可的说辞中不了了之,那么,下一个半夜回家找不到家门、面对一片残垣断壁的,很可能就是你、我、他中的任何一个人。
“楼拆拆”事件的苦主陈爱莉终于“峰回路转”般地得到了赔偿,“基本上满足了她列出的各项赔偿要求”,并且,还外加“一笔精神损失费”。这当然让人颇感欣慰。
但此事仍远未因此而真相大白,甚至反而愈加显得扑朔迷离了。不久前,还口口声声说“不是我们干的”、“可能是破烂王见财起意,拆了也说不定”,对陈爱莉的要求“踢皮球”的当地有关部门,为何在媒体报道之后,便突然来了个180度大转弯,痛快地答应了陈爱莉“各项赔偿要求”?所谓“垫付金”不叫“赔偿金”,以及“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等说辞,显然相当牵强附会,难以消除人们心中的疑窦———既然不叫“赔偿金”,何以如此“赶巧”地都一一满足、对应了陈爱莉此前的“各项赔偿要求”?政府“出于人道主义考虑”、给予“慈善援助”当然不是不可以,但按照职责划分,这也是当地民政部门应该做的,何须望春街道这样越俎代庖?
另一方面,望春街办坚持“垫付金”不叫“赔偿金”,那也就意味着,“楼拆拆”的真凶实际上还未找到,事情还将继续漫长地等待下去———据街道办解释:“目前警方正在对案子进行调查,也许需要3个月,也许要半年”。更重要的是,将该案的侦破方向放在说不清道不明的所谓“偷拆者”身上,从刑侦的角度看,也显得逻辑混乱。众所周知,任何违法犯罪总是要有起码的作案动机的,一般情况下,“损人不利己”的事情正常人是不会干的,而“损人更损己”的事情就更不会干了,只有损人而利己,才可能成为违法犯罪的最大驱动力。深更半夜偷拆人家的住房,而且还是“一帮老手”所为,那么,他们的行为动机到底又是什么呢?
其实,之所以要坚持追问“楼拆拆”事件背后的疑团,让被害人得到赔偿、挽回其财产和追究损失并不是最终目的,甚至彻底搞清真相、破获该案、缉拿真凶,也并不是最终目的。而真正的最终目的实际上是,要严肃地申明和强调这样一个基本的权利和法治逻辑:公民的合法财产权神圣不可侵犯,对于这种权利,包括政府在内的任何组织和个人都必须保持高度的敬畏和尊重,有道是“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而敬畏和尊重的方式之一正是:对于公民财产的征收和拆迁,必须严格依照法定的程序行事,绝不容许有任何疏漏、慢待,至于像半夜偷拆这样的“宵小”勾当和手段,更是必须严惩不贷。
必须意识到,这样一个基本权利和法治的逻辑,绝不仅仅关乎陈爱莉一个人,而是每一个公民安身立命的切身福祉所在。如果“楼拆拆”事件能够被容忍姑息,或者“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地暧昧含糊过去,在一派模棱两可的说辞中不了了之,那么,下一个半夜回家找不到家门、面对一片残垣断壁的,很可能就是你、我、他中的任何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