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叫卢安克 的博客

viper99

It's time
VIP
注册
2008-04-25
消息
11,206
荣誉分数
347
声望点数
143
http://luanke.jiaoyu.org/

这是一个德国小伙,在中国山区和中国孩子们生活10年
读他的博客, 从他朴实的语言里, 得到许多哲学启发, 与感兴趣的朋友分享
与政治无关, 不欢迎政治讨论批评
 
德国小伙中国山区支教10年 很害怕去感动别人(图)

Local Access打往中国电话卡1.3¢/分种
pixel_trans.gif
pixel_trans.gif
文章来源: 四川在线2010-01-27 20:47:31
敬请注意:新闻取自各大新闻媒体,新闻内容并不代表本网立场!
pixel_trans.gif
pixel_trans.gif
pixel_trans.gif
pixel_trans.gif
pixel_trans.gif
德国小伙中国山区支教10年 很害怕去感动别人(图) 四川在线

[提要] 德国志愿者卢安克,已经在广西山区义务支教10年。10年来,在村民眼中他是个怪人,上课不用课本,也不要报酬;但在孩子眼中,他是最好的朋友和老师,会回答他们提出的鬼和性的问题。有人说卢安克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教育,而他则说自己不想干涉;有人非常崇拜他,可10年来他却一直躲着记者,他说不想感动别人,担心出名后影响自己的工作和生活…
2wnbi9d.jpg


卢安克在乡间犁田​
  在村民眼中,他是一个不吃肉、不喝酒,给学生们上课不用课本,也不要报酬的怪人;在孩子们眼中,他是最好的朋友、老师,是可以一起爬树、在泥里打滚的玩伴;在许多人看来,卢安克就像白求恩一样,是能够感动中国的“洋雷锋”,是很多人的偶像;在他自己看来,他与其他人一样普通,只是做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他就是卢安克,一个在中国广西山区义务支教10年的德国志愿者。

  山里来了个“洋雷锋”

  2001年7月,广西东兰县坡拉村林广屯来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外国人。他在村里以每月10元的价格租了房子开办学校,给当地失学的孩子上课。当时的林广屯不通电话,也不通公路,当地人大多只会讲壮族方言。人们觉得这个外国人真是一个怪人,不好好呆在自己的国家,却跑到中国农村来给学生上课,还不要工资。几天后,村民知道了这个外国怪人名叫卢安克,是德国人,不吃肉、不喝酒、不抽烟、不赌博。当地人从来没有想到一个外国人会自愿到山里给孩子们上课,并且不要钱。

  在村民眼中,德国怪人卢安克就是洋雷锋,是来帮中国人搞教育的,老人和小孩都亲切地叫他“卢老师”或者“老卢”。

  做学生身边的大人

  孩子们把卢安克当作最值得信任的玩伴,而卢安克也是最了解山里孩子的人。卢安克和孩子们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爬树、挖泥鳅、在泥地里打滚。白天,卢安克与学生一起去放牛,去干农活;晚上,孩子们在看电视剧,而他则在一边翻译他的书。卢安克与孩子们的关系很亲密,不少孩子会爬在卢安克身上介绍:“他是卢安克,我们都叫他老卢,老卢就是我爸爸。”

  卢安克还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世界上真的有鬼吗”、“男人和女人是怎么回事”,是孩子们问得最多的问题。这些问题如果问家里的大人,孩子可能会被骂一顿,而当孩子向卢安克提出这些问题时,他们会得到一个很真诚的答案。记者问:“关于鬼的问题,你怎么跟学生解释?”卢安克说:“我会告诉他们,我没有见过鬼。有学生说,村里有人看到鬼后就病死了。我就告诉他们,是这个人病了,思想出现了幻觉,才会见到鬼。不是鬼把人害死了,是这个人本来身体就不好才死的。”记者又问:“关于性的话题呢?”卢安克:“中国的大人一般不愿意和孩子谈性的话题。事实上,孩子愿意提出来,表示他已经知道了一些信息。只要大人愿意去了解孩子所知道的东西,孩子就会很满足,也就不会再问下去了。”

  对于即将到来的寒假和春节,卢安克依然会像之前的假期一样到学生家里过。他说:“我会每天去一个学生家,与他们生活,轮流做他们身边的大人。”

  这辈子已经交给了山里的孩子

  最令卢安克感到不安的是,很多女孩子因为看了媒体报道而声称爱上了他。对于“粉丝”的追逐,卢安克说:“她们说要到学校来找我,嫁给我,有的人甚至说要离了婚来嫁给我,这让我很担心。我想是时候告诉大家我已经有未婚妻了。”卢安克的未婚妻也是一名志愿者,她爱山里的孩子,学校的孩子们也很喜欢她。

  得知卢安克有了未婚妻后,板烈村村民的心情忽然变得复杂起来———一方面,他们希望卢安克能早点结婚,因为在农村,男人都要结婚;另外一方面,他们又担心卢安克结婚后会离开板烈,离开山里的孩子。

  在交谈中,卢安克多次提到自己就是板烈村的一个村民,就算他离开学校,也是暂时的。他说:“这里有我的学生,他们需要我,所以我还会回到板烈的。”这个学期结束后,卢安克计划去广州看看。学生听说后都问他:“那你还会回来吗?”得到卢安克肯定的回答后,孩子们顿时欢呼起来:“卢老师不走!他还会回来!”卢安克说自己已经把这辈子交给了山里的孩子,“我们的命是在一起的,无论怎样我都会回来”。

  对话卢安克

  “我很害怕去感动别人”


  在中国山村义务支教10年,躲记者成为卢安克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每当有记者来采访,他就会远远地躲到学生家里,等记者走了,再回到学校。他说:“媒体会把我塑造成名人,我只想做好我的事,我不想出名,做名人只会影响我的工作和生活。”

  记者:“你十年来都在躲记者,去年年底为何会接受中央电视台的采访?”

  卢安克:“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说过一句话,大体意思是‘如果你隐藏着自己,不敢让别人看到你如何做着自己所喜欢的事,别人就会认为,他们也不能做到。但如果你让他们看见,这就等于允许他们像你一样去做自己喜欢的事,就等于解放了他们的愿望。这不是说让他们做跟你一样的事,而是说让每一个人做最适合自己的、自己所愿意的事’。我被这句话感动了,所以我第一次接受了电视台的采访。”

  记者:“节目一播出,很多人都被你感动了。”

  卢安克:“我很害怕去感动别人。2006年,有人推荐我参加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我吓坏了,赶紧给评选委员会写信,让他们别选我。我不想感动中国,只能是中国感动我。”

  “我很普通,不想做偶像”

  记者:“很多人钦佩你,甚至崇拜你。”

  卢安克:“那是他们的感觉,我很普通,不想做偶像。很多人是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我的,那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我。一个人认为别人做的事是对的,也是应该去做的,但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愿去做,他就只好钦佩或者崇拜。”

  记者:“也有人认为你的工作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教育。”

  卢安克:“我并不想改变中国的教育,那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不该干涉。”
 
  “我很普通,不想做偶像”

  记者:“很多人钦佩你,甚至崇拜你。”

  卢安克:“那是他们的感觉,我很普通,不想做偶像。很多人是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我的,那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我。一个人认为别人做的事是对的,也是应该去做的,但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愿去做,他就只好钦佩或者崇拜。”

  记者:“也有人认为你的工作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教育。”

  卢安克:“我并不想改变中国的教育,那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不该干涉。”


:cool::cool:
 
  “我很普通,不想做偶像”

  记者:“很多人钦佩你,甚至崇拜你。”

  卢安克:“那是他们的感觉,我很普通,不想做偶像。很多人是通过媒体报道了解到我的,那并不是完全真实的我。一个人认为别人做的事是对的,也是应该去做的,但自己做不到或者不愿去做,他就只好钦佩或者崇拜。”

  记者:“也有人认为你的工作可能会改变中国的教育。”

  卢安克:“我并不想改变中国的教育,那是中国人自己的事,我不该干涉。”


:cool::cool:

我也是被这几句话激起了读他原文的冲动
找到他博客, 完全是中文写的, 虽然有许多错别字, 但语言特别朴实, 因为汉语不是他母语,不会修饰绕弯子, 反而更能反映真实思想
 
我也是被这几句话激起了读他原文的冲动
找到他博客, 完全是中文写的, 虽然有许多错别字, 但语言特别朴实, 因为汉语不是他母语,不会修饰绕弯子, 反而更能反映真实思想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踏踏实实地支教,不干涉中国教育事务,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每一个外国人都应该学习他。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踏踏实实地支教,不干涉中国教育事务,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每一个外国人都应该学习他。

十年了呀
夜里读他博客,忽然产生幻觉,想着自己要是在那里会如何呢?十年!
3C有过农村经历吗?
在下小时候有过一些农村经历,现在留在记忆里的全是美好,吃的好不好没记忆了,但快乐是我永远的记忆。
在下当然知道,因为不是长期在那生活,只是做客,没大参考意义。那天读CHRISS网友的回忆农村童年生活,有触动。
 
很佩服。

可是他不要报酬,十年靠什么生活呢?
 
很佩服。

可是他不要报酬,十年靠什么生活呢?

读他博客,好象有时是给城里人打点工
另外他会 使牛, 我小时候在农村看过那样使牛, 很难的。
有篇博客写他和学生们夜里睡觉很痒(他是和学生睡一床互相取暖的),去村里打针没用,就随他痒去。
抗了5个月,实在抗不住,就去城里看,是皮肤病,搽磺胺药膏5毛钱一只能好。睡觉好舒服,他买了500只给学生们,后来又买了750只。现在我回忆好象是疥疮,小时得过,痒死了
 
There ARE really great people in this world. Hopefully we have the chance of meeting them at different stages of life.
 
真感动,不为名,不为利。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踏踏实实地支教,不干涉中国教育事务,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每一个外国人都应该学习他。
:D
:blowzy:
老C领袖文采见涨
 
一个外国人,不远万里来到中国,踏踏实实地支教,不干涉中国教育事务,这是什么精神!这是国际主义精神。每一个外国人都应该学习他。

每一个CFC 网虫都要学习这种精神。
 
回答前面帖子靠什么生活
这几年以来,我一直都在村子里跟学生做自己想做的事,也就是上课、创作和玩。学生最需要的,是一个能留下在他们身边的大人来替代在城市打工的父母。所以,他们就很愿意来养我。但作为一个41岁的人,我怎么能让学生来解决我的生活,怎么能利用别人的好意,比如是家人寄来的钱?这应该是我自己去解决,应该是我来养学生才对。我这样来做志愿者还对吗?怎么做才对呢?
是的,我以前有过做研究的目的,有过去改变什么的想法。但现在我知道:我在这仅仅是一个客人,主人的愿望高于我的想法。我不可能希望把别人的家变成他们不喜欢的样子。我应该感谢所有的中国人允许我在他们的家(国家)里去感受。而在我们乡,70%的儿童是留守儿童,他们都是生活在学校里,很多不认识自己的父母。他们最缺少又需要的是像我这样呆在他们身边的大人。没有大人的儿童成长得很野的样子。而我非常地欣赏跟他们一起的生活,因为这是一种非常自由和随便的生活。这样,我们就在一起,都不想分离。

假如,我以后不跟我板烈的学生共同生活在一起,我就会想念他们与我成了的家,但除了我们村子这个小世界之外的世界,我都已经记不起来了,就是想看看。我前几年教过的学生也都到那里打工去了。只是,谁会代替做父母但不在孩子身边的他们呢?所以,每当完成了一个任务时,我还是要回去陪伴着他们留在板烈的孩子吧。毕竟,我的心与这里的人没有什么区别。

2007年我去过城市(南宁)一次。那一次,我只呆了几天,是住在农民变成了市民的那种地方。在那时候我觉得,有上瘾城市生活的可能。在今年暑假去的三个城市,我做了些处理电脑问题和装修房子的工。这一次是跟知识分子一起生活的。我对城市社会的好奇虽然还没得到满足,但这一次在城市的生活却让我发现:我跟不上城市人快速的思维(不管是中文还是德文,都有很多我听不懂的话),我也是适应不了在城市那么讲究不随意(不自由)的生活。生活在城市的时候有很多我跟不上的方面,需要别人来解决我的生活,很不好意思。所以,我在开学前就回到了我学生的家。

我在板烈以共青团的名义义务教学工作,同时我还以圆善合作社的名义给城市人做些挣钱的工作。如果是同时的工作,工资为每月600元,如果是专门的(不让我上课),工资为每月1200元。也就在这个暑假,我跟圆善合作社写了一个关于这份工作的合同,也就是跟第三者要定的合同。这是因为圆善合作社聘用我的目的不是我要帮他们做事,而是我要帮第三者做事。我与第三者(乙方)要签的合同如下:
1、 甲方(我)不会在城市做教育工作(因为甲方的教育只适合甲方在农村的学生,不适合其他地方的学生)。甲方不会做领导别人的工作(因为甲方没有任何想达到的事情)。甲方也不会做自己的项目(因为甲方没有留下任何可追求的理想)。甲方只想为别人的事情服务。
2、 甲方不参与任何活动,但甲方愿意为这些活动服务。
3、 甲方不会接受乙方的报酬,甲方的工资是圆善合作社出的。它们发工资,是为了让甲方去做社会所需要的事情,不管得到帮助的是谁。
4、乙方可以捐钱给圆善合作社,但圆善合作社也不一定接受每一个人的捐助。还有,不管捐助有多少,这不会影响到甲方工资的多少。
5、如果乙方为了公开效果去利用甲方私人的事情,或者出现一些为了大家的和平需要人去牺牲的情况,甲方就可以离开他工作的单位。

以后,我就不用想事情(问题),不用做那些头痛的事,可以相信别人,并为他们所想的事情服务(如果你有需要我来服务的事情,请你与圆善合作社联系。一个没有了自己事情(想法)的人像一个农民一样,不用怕被利用。现在,世上没有任何我想达到/得到的事情。这个事实已经足够给我带来我所需要的自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