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be~*
皇室家族-*最受宠爱的Bebe公
- 注册
- 2002-06-16
- 消息
- 2,670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报道(记者潘晓英):11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以超过索赔期限、“赔偿请求权已失效”为由,驳回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军绑架并充当劳工的42名中国人状告日本政府和企业的索赔案。在围绕强征劳工问题的一连串诉讼案中,这是日本法院继1997年第一次驳回“花冈事件”强征中国劳工的诉讼后,又一次在判决中回避承担强征劳工的罪责。
当天,东京地方法院以超过20年的索赔期等理由驳回了原告的请求。二战期间,日本当局从中国强掳劳工,把他们送到日本的矿山和建筑工地出卖苦力,以解决日本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诉状说,这42名中国劳工就是在1944年至1945年间,被侵华日军拘禁并强行押送日本的。他们分别在日本间组建筑、古河机械、三菱物资、铁建、西松建设、宇部兴产、同和矿业、日铁矿业、飞岛建设、日本能源10家公司负责经营、承包的矿山、煤矿和水力发电所等建设工地,从事挖煤、搬运沙土等异常艰苦的劳动,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因此,原告起诉日本政府及上述10家公司明显违反禁止奴隶制的国际法,要求向每位原告赔偿2000万日元,总计约8.4亿日元,并要求被告通过中日两国媒体正式谢罪。
受理此案的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审判长绵引万里子在当天的判决中,虽然认定了中国劳工被绑架并在恶劣和残酷的条件下被强制劳动的事实,但她没有认定当时的日本政府和企业违法。她还强调,日本民法中有“超过20年时间就丧失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这个规定也适用于本案。她说,既然“请求权已经消亡”,那么,原告方的请求就是不成立的。
当天上午,中日两国的媒体和有关人士都聚集在东京地方法院门前,等待法院作出公正的判决。孰料,等来的却是原告律师团出示的“不正判决”(即中文的意思是:不公正的判决)四个大字。对此,在场的人们全都气愤不已。 律师团负责人表示,此次对簿公堂,能够取得“战前行为也可追究国家责任”的判断是一个重大的成果,但是,“判决无视正义和历史事实,可谓是最差的一个判决”。他们决定继续上诉。
据日本外务省1946年发表的报告统计,在日本侵华期间,约有3.9万名中国劳工被日军强行押送到日本,其中6830人在押送途中或在劳动中死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被日本军国主义奴役过的中国劳工纷纷向日本法院提出索赔请求。迄今为止,只有“花冈事件”一案达成了和解,“刘连仁案”一审胜诉,及去年4月中国劳工向三井矿山索赔案一审部分胜诉。此次状告日本政府和10家公司的42名中国劳工中,有18人已经死亡。但这却是中国劳工诉讼案中规模最大、涉及的日本企业数量最多的一次。
在听取了判决结果后,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们都认为,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在未采用任何证据、且只听取两名原告证词的情况下,就做出上述判决,实在有失公正。
当天,东京地方法院以超过20年的索赔期等理由驳回了原告的请求。二战期间,日本当局从中国强掳劳工,把他们送到日本的矿山和建筑工地出卖苦力,以解决日本国内劳动力不足的问题。诉状说,这42名中国劳工就是在1944年至1945年间,被侵华日军拘禁并强行押送日本的。他们分别在日本间组建筑、古河机械、三菱物资、铁建、西松建设、宇部兴产、同和矿业、日铁矿业、飞岛建设、日本能源10家公司负责经营、承包的矿山、煤矿和水力发电所等建设工地,从事挖煤、搬运沙土等异常艰苦的劳动,遭受了非人的待遇。因此,原告起诉日本政府及上述10家公司明显违反禁止奴隶制的国际法,要求向每位原告赔偿2000万日元,总计约8.4亿日元,并要求被告通过中日两国媒体正式谢罪。
受理此案的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审判长绵引万里子在当天的判决中,虽然认定了中国劳工被绑架并在恶劣和残酷的条件下被强制劳动的事实,但她没有认定当时的日本政府和企业违法。她还强调,日本民法中有“超过20年时间就丧失损害赔偿请求权”的规定,这个规定也适用于本案。她说,既然“请求权已经消亡”,那么,原告方的请求就是不成立的。
当天上午,中日两国的媒体和有关人士都聚集在东京地方法院门前,等待法院作出公正的判决。孰料,等来的却是原告律师团出示的“不正判决”(即中文的意思是:不公正的判决)四个大字。对此,在场的人们全都气愤不已。 律师团负责人表示,此次对簿公堂,能够取得“战前行为也可追究国家责任”的判断是一个重大的成果,但是,“判决无视正义和历史事实,可谓是最差的一个判决”。他们决定继续上诉。
据日本外务省1946年发表的报告统计,在日本侵华期间,约有3.9万名中国劳工被日军强行押送到日本,其中6830人在押送途中或在劳动中死亡。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以来,被日本军国主义奴役过的中国劳工纷纷向日本法院提出索赔请求。迄今为止,只有“花冈事件”一案达成了和解,“刘连仁案”一审胜诉,及去年4月中国劳工向三井矿山索赔案一审部分胜诉。此次状告日本政府和10家公司的42名中国劳工中,有18人已经死亡。但这却是中国劳工诉讼案中规模最大、涉及的日本企业数量最多的一次。
在听取了判决结果后,中日两国的有识之士们都认为,日本东京地方法院在未采用任何证据、且只听取两名原告证词的情况下,就做出上述判决,实在有失公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