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bigcat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1-20
- 消息
- 93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出处:PConline
作者:计算机与航空
一把近年来随着各国部队陆续装备,而越来越频密地出现在游戏的枪;另外一把,引用柯尔特公司主页的话就是:“M-16家族结构最紧密的一员”。两者都与M-16步枪有着一丝联系。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卡宾枪”:卡宾枪(Carbine),原指“骑兵枪”,就是为了适合骑兵使用,而缩短长度的步枪。M4的历史,其实相当一部分可以追溯到1965年,当时柯尔特公司的工程师们就开始着手研究一种一种基于M-16,更加轻便的卡宾枪。第一个原型命名为XM177E1,其下的三个型号被分别送到陆军和空军进行试射。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柯尔特公司加长了枪管,又推出了XM177E2,这其实就是CAR-15。CAR-15在军队各个部门都受到欢迎,甚至海豹突击队(Navy SEALs)也有使用。
美军在经历巴拿马、波斯湾和索马里的军事冲突后,缩短型的M-16A2的需求浮出水面。柯尔特在海军陆战队的参与下,以M-16A2为原型,参考了CAR-15的部分设计,也吸取了CAR-15系列步枪在远距离射击能力不足的教训,于1991年研制成功正式并命名为M4。开始的M4是配备给战车兵、航空兵作自卫使用,只有单发/三发选择。后来,又开发出M4A1,可以进行全自动连射,供特种部队使用。到了后来,美国陆军干脆用M4全面替换现役人员手上的M-16A2,把其转到后备役和海岸防卫队手里。
M4大部分的零件和M-16A2相同,有效简化了训练、维修等工作;各种的附件多不胜数,当中包括M203榴弹发射器,M870霰弹枪,FIRM手把,可以装90发子弹的MWG鼓型弹匣,以及GG&G公司特地开发的“城市武士”(Urban Warrior)瞄准系统等等。
说回CAR-15,它还有一个外型和M4很相象的继承者,经常被人误认,就是Colt Commando(有时也叫M-16A2 Commando)。它设计的使用对象是政府的特工人员,所以枪管比CAR-15更短。Colt Commando取消了CAR-15枪口的消炎器,取而代之是一个补偿装置,虽然发射起来“火气”更大了,但也的确有效地减低了枪口的上跳。至于外型上与M4的区别,在于枪口的长度更小一点,结构更紧凑一点。有一些介绍甚至将两者混淆或等同了,这都是错误的。
Glock系列
――――――――――――――――――――――――――
请大家翻出柜子里面的所有描述美国警匪的VCD看看,能发现都有一些什么相同点吗?没错,除了警察最后都死不了外,就是“标准”的警察装备:藏在脚跟的左轮手枪和腋下的Glock手枪。
Glock系列有多个成员,包括了Glock17、18、19、20、21、22、23、24和其衍生的各种枪,也是奥地利葛拉克枪厂(Glock)的成名作品。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奥地利军方寻求一枝能代替已经服役多年的德国P38的手枪,参与竟投的除了葛拉克外,还有前面提到的施泰尔。结果很意外,施泰尔提出的GB手枪没能获得很好的试验效果,无奈之下,军方的定单落到了当时还很年轻,没有名气的葛拉克公司上。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葛拉克公司立刻邀请了奥地利军方人士和北约的高级将领,听取他们对新武器的要求,并以此为起点来进行研制。1983年,葛拉克的新型手枪宣布研究成功,经过试验后被军方采用,命名为M80,而它的商业名称就是Glock 17。
因为Glock的设计师盖斯顿*葛拉克(Gaston Glock)是一名精于聚合塑胶材料的机械工程师,所以他在Glock 17上面大胆的采用了大量的聚合塑胶材料,导致初期被盛传能躲过飞机场的安全检查系统,引起不少恐慌。与不锈钢相比,聚合塑胶材料不但拥有更高的应力强度,更小的重量,其耐腐蚀性能还是不锈钢材料不能比拟的,即使是被10吨重的卡车辗过,都还可以正常射击。还有的甚至说,在展示会上,Glock摊位的工作人员不断的猛力把手枪扔到地上来吸引游览者。
另外,Glock系列的优点还在于它应用塑胶材料所带来的好处:轻、快、准,易于保养,故障率低等。装备美国警察的开初,大家都对这把“塑料枪”不以为然,大发怨言,但它的优秀性能很快就让所有人闭上了嘴,Glock系列也逐渐被各国军方、警察所认同。今时今日,Glock 18更成为了全球手枪销量的第一名!
至于为什么Glock的首个成员是以17来命名呢?大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说法,有的说是因为这是葛拉克公司的第17个产品,有的说是因为弹匣容量是17发,葛拉克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得更玄――因为葛拉克公司门牌号码是17号,这样起名是为了纪念。到底谁是正确的,读者自己判断了。
上面提到的Glock 18其实是Glock 17的全自动型,增加了射击选择杆,能进行三发连射,算得上是一种冲锋枪,并特意为此制作了33发的大容量弹匣。目前,Glock 18只提供给特种部队、SWAT和其他军事单位。出于治安的考虑,Glock 18的部件也不能和其他Glock手枪互换,是该系列中的一个异数。而Gock 19则是Glock 17的袖珍型,质量、体积都更小,更便于隐蔽。
AK-47 与 AK-74
――――――――――――――――――――――――――
与其说AK-47,倒不如说是AK家族,因为由AK-47发展而来的枪支实在太多,足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AK-47是由前苏联的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Mikhail Timofeyevich Kalashnigov)设计的,AK-47的名字中的“K”就是取自他本人的名字的头一个字母,47则代表1947年的型号。AK-47不但是华沙成员国的的军用步枪,还被各个国家进行了仿制,包括了我国的56式冲锋枪,也是仿制品之一。
二战期间,苏联受到德国研制的7.92mm的Kurz子弹的影响,也自行开发完成了一种7.62mm的M34子弹,并以此作为制式弹药。二战结束后,苏联军方开始开发新一代步枪,国内的枪械专家们空群而出,纷纷设计出自己的样枪。1945年,西蒙*诺夫的CKC45(也有的资料叫SKS)被军方采用作为制式装备。但不料到还没过多久的第二年,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样枪,在经过多轮的测试和试验后,击败了所有对手,定型后开始正式装备部队,替换了原来的CKC45,这就是AK-47。当时的AK-47有木制枪托和折叠式金属枪托两种,前者供空军和海军、勤务、警卫人员使用,后者则是伞兵、坦克驾驶员和特种部队使用。为了区别,一般带有金属枪托的叫AK-47S。
AK-47是一种既有半自动又有全自动射击模式的步枪,使用30发的香蕉型弹匣,采用了苏联传统的枪械结构设计,简单可靠,坚实耐用,故障率低,特别适合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同时,枪身大量的采用了冲压件,方便短时间内的大量制造,成本低廉。这些都为AK-47的广泛使用打下了基础。还听说现在在局势紧张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AK-47实行“薄利多销”,80美圆就可以买到一把哩!
但是AK-47也并非完美的步枪,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连发射击时的枪口上跳严重,影响了射击精度,尤其在远距离的射击精度。(但同时又因为它的子弹小,容易控制,在近距离连续射击的压制能力相当高。)其次是保险的设计缺陷,使得容易发生走火的现象。还有安装瞄准器具时不能进行风偏修正,晚间射击容易把准星护翼误当准星等。
不过实际上,我们今天在游戏、电视和电影见到的,当今各国军队使用的,大多已经不是AK-47了,而是AK-74(看清楚了,是“74”不是“47”),因为两者外型极为相似,一般不容易分辨。我在这里也重点介绍一下啦。
在这之前,要先说说AK家族另外一个成员:AKM,它是AK-47的改进型,1959年投产,一直在俄罗斯等国家沿用至今。同样的,AKM也有两种枪托,最大的改进是在加装了一个简单的枪口补偿装置,减少枪口上跳。
简单来说,AK-74就是AKM的小口径版本,使用的是5.45mm口径的子弹(其实也有7.62口径的)。为什么是5.45mm呢?因为当年处于冷战时期,为了与北约的5.56mm子弹以示区别,于是苏联便提出了不同的5.45mm的设计方案。AK-74也是卡拉什尼科夫出自之手,在1974年的红场阅兵仪式上首次露面,用以取代军队的AK-47。AK-74继承了AK系列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与AK-47比较,AK-74重量轻,开火反应时间快,命中率高,弹形系数好。小口径的5.45mm子弹弹尖空腔大,提高精度的同时又加大了穿甲力和进入目标后的翻滚杀伤力。AK-74枪口的制退器也较为复杂,能引导气体向右上方喷出,减低枪口上跳和消除火焰。此外还有RPK机枪(7.62mm)和RPK74机枪(5.45mm),也是AK家族的一员,其结构也是和AK步枪差不多,只不过加长了枪管,增加了弹量,改变了个别外型而已。
所以说,要辨别AK-47与AK-74,就要留意枪口是否有象消声器一样的制退器,有的就是AK-74,没有的就是老式的AK-47,又或者AKM。
MP5 及其系列
――――――――――――――――――――――――――
MP5与世界各国的特种部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成名与特种部队密不可分,某种程度上,MP5已经成为了反恐怖主义力量的一个象征。
二战的德国是战败国,在柏林被英、法、苏、美“五马分尸”后,德国被彻底分裂成东、西德,随之而来的,是华沙和北约两大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西德军方因应形势,展开了军备的重整,准备彻底更新军队的装备。到了1959年,军方又打算淘汰军队的比利时FAL步枪,采用其设计原本是源自德国的西班牙G3步枪。在德国国内,G3是授权由H&K(Heckler & Koch)公司生产的,H&K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改良出了多种口径型号,其中使用9mm的HK54就是MP5的原型,MP5后来的成就,恐怕是这时候的H&K公司也始料不及的。
H&K的设计人员准确预测到未来的战术需求,采取了一套在当时来说,还属相当先进的“闭枪机击发系统”,有效的减轻了枪身重量的同时,保持了武器的威力。1966年,西德政府正式采用了HK54,改号为MP5(Machine Pistol 5),成为了西德边境警察用枪。之后的第一阶段改良,发展出了MP5A1、MP5A2和MP5A3,几者的区别主要在护木和瞄准设备上,结构基本没变。第二阶段的改良就完全不同了,借鉴了G41突击步枪的一些设计,增加了三发点放的功能。同时也更换了金属可伸缩枪托和弧形弹匣,编号也由原来的MP5A1变成了MP5A4、MP5A3变成了MP5A5。
MP5的初露锋芒是在1977年的的反劫机行动。当时的恐怖分子劫持了德航的一架波音737客机,降落在摩加迪沙机场,扬言要杀死人质。著名的反恐怖部队德国第九边防警察(GSG9)首次出动,攻入飞机解救人质。结果是4名恐怖分子都被MP5直接命中,3名当场死亡,1名重伤!MP5的精确性能和威力得到了一次有力的证明,随即被各国的特种部队青睐,德国第九边防警察也一夜之间名声大噪。1980年,另外一支有名的特种部队――英国空降特勤大队(SAS),在营救伊朗大使馆人质的行动中,也使用了MP5。随后,美国的特种部队和法国的GIGN也决定采用MP5作为配枪。
这里还要特别的介绍一下MP5家族的两个特别成员,一个是自带消声器(也叫灭声器)的MP5SD,另外一个是“迷你型”的MP5K。
应特种部队战术的特殊要求,H&K在六十年代末开始研究消声型的MP5,七十年代初研究成功,这就是MP5SD。其实严格来说,MP5SD并没有做到完全消声,只是大大的降低了声音,但这已经基本满足了特种部队的要求。MP5SD的消声器是不可拆卸的,在消声器残留的碳渣会随发射的火药燃气喷出,而无须清洁,相当的方便。
MP5K的出现完全是出于在公众场合保护要人的需要。当今的恐怖分子袭击要人时,普遍使用了大威力的步枪和冲锋枪,警卫们同样也需要一种火力强劲的武器与之抗衡。然而因为要出入公众场面,手拿冲锋枪的警卫又显得太过招摇,所以这种枪应该必须可以藏在大衣底下。于是MP5K诞生了,里面新加的“K”其实就是德语“短”的缩写。MP5K基本上保持了MP5的射击精度,射速稍微有所增加(这是枪支改短后的副作用)。最有趣的是H&K公司还特别为它设计了多种手提包,可以把枪隐藏其中,通过把手控制扳机直接在手提包里面射击,达到了更好的隐藏效果,在好莱坞电影的出现率也很高。
MP5具有优秀的射击精度和可靠性,已经成为了反恐怖部队的一个象征。据说正正因为它的性能优越,现在的MP5(除MP5K)并没有推出民用版本,也不能通过非官方的途径买到,要的话只能向德国军方订购。这样是为了避免MP5落入恐怖分子的手里,同时也证明了在电影和游戏中,恐怖分子手拿MP5的现象应该是不大可能的发生。
沙漠之鹰
――――――――――――――――――――――――――
沙漠之鹰总是和“大威力”、“银色外壳”(其实不一定是银色的)、“大后助力”这些词语捆在一起,在游戏出现的频率毫不逊于Glock系列手枪。
关于这把枪,我仔细的查找了一番资料,发现普遍都说沙漠之鹰是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简称IMI。现已改名为Israel Industries)研究的产品,其实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准确的说,这应该是美国人和以色列人的共同作品。早在1979年,三个美国人(这里,我就不随便翻译名字了)――J. Lindig,J.Skildam和H.Z.Skildam,联合工程师B.White创立了麦格林研究公司(Magnum Research Inc,简称MRI),准备研制一种使用.357口径左轮手枪子弹的半自动手枪,计划就叫做“Magnum Eagle”,其成品的定位是狩猎和比赛用枪。
沙漠之鹰首个原型于1981年完成,但由于供弹系统的问题,使得MRI不得不向外求助,于是这个救世主的角色便落到了IMI头上。两年后,IMI便生产,并卖出了首把的.357口径的沙漠之鹰。紧随不久,威力更大的.44口径沙漠之鹰又推出了。1987年和1991年,IMI又分别研制成功了.41口径和.50口径的沙漠之鹰,可惜.41口径的型号没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很快被淘汰了。而.50口径的沙漠之鹰,由工程师Evan Wilding设计,就在当年的纽伦堡国际机床展览会上以“沙漠风暴”的名字首度展出,现由MRI作商业生产。
传统的左轮手枪,因为“四处漏风”,虽然后助力较小,但却要牺牲一定的弹头初速。IMI认真参考了步枪的设计,经过改良后移植到了沙漠之鹰上。改良后的闭锁装置和瓦斯驱动装置,在减少后助力的同时也确保了良好的稳定性。曾经有一名射手,使用.44口径的沙漠之鹰,在15码的距离外,20秒内射完一个8发弹匣,其子弹的着点半径仅5厘米,可见准确度之高。为了适应狩猎的要求,IMI还为沙漠之鹰设计了枪管改装套件和瞄准镜器具,受到了狩猎人士广泛的欢迎。
沙漠之鹰的威力也是令人称道,有“袖珍炮”的雅号。听说加长枪管后用于狩猎的沙漠之鹰,射程达200米,可以轻易的把一头一吨重的麋鹿放倒。当年曾是奥运会比赛用枪的它,之所以后来被剔除出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贯彻力太强。从奥运会失落归来的沙漠之鹰,很快就被军方看上了,继而改为向军用手枪的方向发展。现在,一些国家的特种部队队员的腰间的枪袋,插着的就是沙漠之鹰。
乌兹 与 MAC-10
――――――――――――――――――――――――――――――――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遇刺,乌兹冲锋枪在不到几秒钟的时间内就出现在贴身保镖的手上,与混乱的场面一起被摄入了镜头。究竟这种名震天下的冲锋枪是怎么一回事呢?
乌兹冲锋枪和其他枪支一样,是以它的发明人――以色列军人里约特纳特*乌兹*盖尔命名的。1948年,以色列军队正式组建,使用的武器有如嘉年华会,有德国产的,有意大利产的,有奥地利产的,这对于初次使用新式武器的士兵们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随之而来的保养维修,零件储备等问题也让政府头疼不已。于是盖尔开始终日盘算如何着制造一把可靠、轻巧、制造简单的冲锋枪。他通过努力的研究手上的每一把冲锋枪,仔细的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后,最后终于做出了第一把乌兹冲锋枪。
乌兹冲锋枪刚出现,就迅速的被列入了杰作的行列,对其他型号的冲锋枪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各国的定单纷踏而至,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它短小的外型,相比之下,乌兹冲锋枪枪身不但其他的冲锋枪更短,而且枪光管长比。二是它的可靠性能,放进水里,埋在沙下,甚至扔下悬崖,它依然完好无损。乌兹冲锋枪还具有良好的平衡性,无论是举在肩膀前射击还是腰部射击,它都非常舒适。
乌兹*盖尔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发明,他继续完善着乌兹冲锋枪。在经过一些改造后,,乌兹冲锋枪在1951年正式开始批量生产,之后的以色列军队都装备上了。八十年代,把整体尺寸缩小了的小型的的乌兹冲锋枪风靡一时,跟着还制造出更小的微型乌兹冲锋枪。随之而来的缺陷是射速大增,不足一秒的扳机时间就可以把20发子弹倾倒完毕,枪身变得极难控制。为了降低射速,设计者最终不得不为螺栓加重。
乌兹冲锋枪拥有众多的型号及仿制枪,Ingram MAC-10无疑是乌兹家族里最有代表性,使用最广泛的一个,也是小型冲锋枪的先驱。MAC-10的设计其实源自葡萄牙人艾尔基亚的MR64冲锋枪,1966年,美国人哥顿*英格拉姆(Gordon B Ingram)在MR64的基础上改造,创造出使用9mm口径子弹的MAC-10。随后,在美国索尼克公司的协助下,又成功设计出不同口径的MAC-10和MAC-11,几年后交由美国军用武器装备公司生产。
因为MAC-10的连射速度极高,具有强大的瞬间爆发力,适合特种部队的特殊需求。事实上,因为它的价格低廉,曾一度成为美国对抗社会主义的战略武器,好让第三世界国家自行生产。现在,MAC-10已经装备到包括美、英、以色列、哥伦比亚等各国的警察部队,也是恐怖分子的“正规装备”。
Styer Aug
――――――――――――――――――――――――――――――――
你第一次看到这把步枪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我想多数人会觉得外型很酷吧!
一战前,奥地利是一个大帝国,小型武器的生产商――施泰尔(Styer)公司不愁没有发展的机会。二战期间,奥地利落入德国手中,施泰尔又转为为德国生产武器。战后,经过美、英、法、苏四国的分解,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独立国,在防御武器上采取尽量国内自制的方针,施泰尔又再次获得了发展的空间。在AUG之前,施泰尔已经凭SSG69步枪在国际上获得了领导地位,成为最早使用塑料来制造枪托和弹匣的枪支制造商,这在当时以胡桃木制枪匣、枪托为绝对主流的年代,确实带来不少的冲击。SSG69步枪也成为了设计AUG步枪的一个踏板。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M-16投入使用,犹如给世界各国的枪支制造商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家都从M-16的实战效果中得到启示,纷纷开始5.56mm小口径武器的研究。AUG的研究一开始就落后于欧洲各大厂商,但是施泰尔却别出心裁,采用一种“无(枪)托结构”,将传统的枪托移至机匣,包住整个机匣和发射机构。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保证枪管长度不减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枪支长度。
AUG全称Army Universal Gun,拥有的独特设计实在太多了。它拥有左右两个抛弹口,大大方便了左撇子枪手们。不过也很遗憾,抛弹口不能方便的更换,在情况万变的战场上显得不太实用,听说这也是美国佬不喜欢AUG的原因之一,所以在美国只有AUG的民用版本销售。与此相对,AUG的枪管方便的多,可以在几秒内就更换完毕,迅速的在冲锋枪、轻机枪等之间变换,以适应各种要求。AUG的1.5倍瞄准镜是和枪支一体的(也有一种没有瞄准镜,而是安装瞄准镜导轨的AUGA1),本身具有放水性能。这在当时也曾经引起争论,认为这样做会直接增加军费。事实证明,这样做的好处是士兵射击时,枪的操作变的简单,缩短训练过程,从而减少了军费。
现在,AUG已经是世界名枪之一,除了装备奥地利军队外,还被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使用。1991年的海湾战争,沙特阿拉伯的士兵手中拿的就是这种枪。
:blink:
作者:计算机与航空
一把近年来随着各国部队陆续装备,而越来越频密地出现在游戏的枪;另外一把,引用柯尔特公司主页的话就是:“M-16家族结构最紧密的一员”。两者都与M-16步枪有着一丝联系。
先解释一下什么叫“卡宾枪”:卡宾枪(Carbine),原指“骑兵枪”,就是为了适合骑兵使用,而缩短长度的步枪。M4的历史,其实相当一部分可以追溯到1965年,当时柯尔特公司的工程师们就开始着手研究一种一种基于M-16,更加轻便的卡宾枪。第一个原型命名为XM177E1,其下的三个型号被分别送到陆军和空军进行试射。根据反馈回来的意见,柯尔特公司加长了枪管,又推出了XM177E2,这其实就是CAR-15。CAR-15在军队各个部门都受到欢迎,甚至海豹突击队(Navy SEALs)也有使用。
美军在经历巴拿马、波斯湾和索马里的军事冲突后,缩短型的M-16A2的需求浮出水面。柯尔特在海军陆战队的参与下,以M-16A2为原型,参考了CAR-15的部分设计,也吸取了CAR-15系列步枪在远距离射击能力不足的教训,于1991年研制成功正式并命名为M4。开始的M4是配备给战车兵、航空兵作自卫使用,只有单发/三发选择。后来,又开发出M4A1,可以进行全自动连射,供特种部队使用。到了后来,美国陆军干脆用M4全面替换现役人员手上的M-16A2,把其转到后备役和海岸防卫队手里。
M4大部分的零件和M-16A2相同,有效简化了训练、维修等工作;各种的附件多不胜数,当中包括M203榴弹发射器,M870霰弹枪,FIRM手把,可以装90发子弹的MWG鼓型弹匣,以及GG&G公司特地开发的“城市武士”(Urban Warrior)瞄准系统等等。
说回CAR-15,它还有一个外型和M4很相象的继承者,经常被人误认,就是Colt Commando(有时也叫M-16A2 Commando)。它设计的使用对象是政府的特工人员,所以枪管比CAR-15更短。Colt Commando取消了CAR-15枪口的消炎器,取而代之是一个补偿装置,虽然发射起来“火气”更大了,但也的确有效地减低了枪口的上跳。至于外型上与M4的区别,在于枪口的长度更小一点,结构更紧凑一点。有一些介绍甚至将两者混淆或等同了,这都是错误的。
Glock系列
――――――――――――――――――――――――――
请大家翻出柜子里面的所有描述美国警匪的VCD看看,能发现都有一些什么相同点吗?没错,除了警察最后都死不了外,就是“标准”的警察装备:藏在脚跟的左轮手枪和腋下的Glock手枪。
Glock系列有多个成员,包括了Glock17、18、19、20、21、22、23、24和其衍生的各种枪,也是奥地利葛拉克枪厂(Glock)的成名作品。上个世纪的八十年代初,奥地利军方寻求一枝能代替已经服役多年的德国P38的手枪,参与竟投的除了葛拉克外,还有前面提到的施泰尔。结果很意外,施泰尔提出的GB手枪没能获得很好的试验效果,无奈之下,军方的定单落到了当时还很年轻,没有名气的葛拉克公司上。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葛拉克公司立刻邀请了奥地利军方人士和北约的高级将领,听取他们对新武器的要求,并以此为起点来进行研制。1983年,葛拉克的新型手枪宣布研究成功,经过试验后被军方采用,命名为M80,而它的商业名称就是Glock 17。
因为Glock的设计师盖斯顿*葛拉克(Gaston Glock)是一名精于聚合塑胶材料的机械工程师,所以他在Glock 17上面大胆的采用了大量的聚合塑胶材料,导致初期被盛传能躲过飞机场的安全检查系统,引起不少恐慌。与不锈钢相比,聚合塑胶材料不但拥有更高的应力强度,更小的重量,其耐腐蚀性能还是不锈钢材料不能比拟的,即使是被10吨重的卡车辗过,都还可以正常射击。还有的甚至说,在展示会上,Glock摊位的工作人员不断的猛力把手枪扔到地上来吸引游览者。
另外,Glock系列的优点还在于它应用塑胶材料所带来的好处:轻、快、准,易于保养,故障率低等。装备美国警察的开初,大家都对这把“塑料枪”不以为然,大发怨言,但它的优秀性能很快就让所有人闭上了嘴,Glock系列也逐渐被各国军方、警察所认同。今时今日,Glock 18更成为了全球手枪销量的第一名!
至于为什么Glock的首个成员是以17来命名呢?大家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统一说法,有的说是因为这是葛拉克公司的第17个产品,有的说是因为弹匣容量是17发,葛拉克公司的工作人员说得更玄――因为葛拉克公司门牌号码是17号,这样起名是为了纪念。到底谁是正确的,读者自己判断了。
上面提到的Glock 18其实是Glock 17的全自动型,增加了射击选择杆,能进行三发连射,算得上是一种冲锋枪,并特意为此制作了33发的大容量弹匣。目前,Glock 18只提供给特种部队、SWAT和其他军事单位。出于治安的考虑,Glock 18的部件也不能和其他Glock手枪互换,是该系列中的一个异数。而Gock 19则是Glock 17的袖珍型,质量、体积都更小,更便于隐蔽。
AK-47 与 AK-74
――――――――――――――――――――――――――
与其说AK-47,倒不如说是AK家族,因为由AK-47发展而来的枪支实在太多,足以形成一个庞大的家族。
AK-47是由前苏联的米哈伊尔*卡拉什尼科夫(Mikhail Timofeyevich Kalashnigov)设计的,AK-47的名字中的“K”就是取自他本人的名字的头一个字母,47则代表1947年的型号。AK-47不但是华沙成员国的的军用步枪,还被各个国家进行了仿制,包括了我国的56式冲锋枪,也是仿制品之一。
二战期间,苏联受到德国研制的7.92mm的Kurz子弹的影响,也自行开发完成了一种7.62mm的M34子弹,并以此作为制式弹药。二战结束后,苏联军方开始开发新一代步枪,国内的枪械专家们空群而出,纷纷设计出自己的样枪。1945年,西蒙*诺夫的CKC45(也有的资料叫SKS)被军方采用作为制式装备。但不料到还没过多久的第二年,卡拉什尼科夫设计的样枪,在经过多轮的测试和试验后,击败了所有对手,定型后开始正式装备部队,替换了原来的CKC45,这就是AK-47。当时的AK-47有木制枪托和折叠式金属枪托两种,前者供空军和海军、勤务、警卫人员使用,后者则是伞兵、坦克驾驶员和特种部队使用。为了区别,一般带有金属枪托的叫AK-47S。
AK-47是一种既有半自动又有全自动射击模式的步枪,使用30发的香蕉型弹匣,采用了苏联传统的枪械结构设计,简单可靠,坚实耐用,故障率低,特别适合恶劣的环境下使用。同时,枪身大量的采用了冲压件,方便短时间内的大量制造,成本低廉。这些都为AK-47的广泛使用打下了基础。还听说现在在局势紧张的巴基斯坦和阿富汗地区,AK-47实行“薄利多销”,80美圆就可以买到一把哩!
但是AK-47也并非完美的步枪,也存在一些不足。首先就是大家都知道的――连发射击时的枪口上跳严重,影响了射击精度,尤其在远距离的射击精度。(但同时又因为它的子弹小,容易控制,在近距离连续射击的压制能力相当高。)其次是保险的设计缺陷,使得容易发生走火的现象。还有安装瞄准器具时不能进行风偏修正,晚间射击容易把准星护翼误当准星等。
不过实际上,我们今天在游戏、电视和电影见到的,当今各国军队使用的,大多已经不是AK-47了,而是AK-74(看清楚了,是“74”不是“47”),因为两者外型极为相似,一般不容易分辨。我在这里也重点介绍一下啦。
在这之前,要先说说AK家族另外一个成员:AKM,它是AK-47的改进型,1959年投产,一直在俄罗斯等国家沿用至今。同样的,AKM也有两种枪托,最大的改进是在加装了一个简单的枪口补偿装置,减少枪口上跳。
简单来说,AK-74就是AKM的小口径版本,使用的是5.45mm口径的子弹(其实也有7.62口径的)。为什么是5.45mm呢?因为当年处于冷战时期,为了与北约的5.56mm子弹以示区别,于是苏联便提出了不同的5.45mm的设计方案。AK-74也是卡拉什尼科夫出自之手,在1974年的红场阅兵仪式上首次露面,用以取代军队的AK-47。AK-74继承了AK系列结构简单,可靠的优点。与AK-47比较,AK-74重量轻,开火反应时间快,命中率高,弹形系数好。小口径的5.45mm子弹弹尖空腔大,提高精度的同时又加大了穿甲力和进入目标后的翻滚杀伤力。AK-74枪口的制退器也较为复杂,能引导气体向右上方喷出,减低枪口上跳和消除火焰。此外还有RPK机枪(7.62mm)和RPK74机枪(5.45mm),也是AK家族的一员,其结构也是和AK步枪差不多,只不过加长了枪管,增加了弹量,改变了个别外型而已。
所以说,要辨别AK-47与AK-74,就要留意枪口是否有象消声器一样的制退器,有的就是AK-74,没有的就是老式的AK-47,又或者AKM。
MP5 及其系列
――――――――――――――――――――――――――
MP5与世界各国的特种部队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成名与特种部队密不可分,某种程度上,MP5已经成为了反恐怖主义力量的一个象征。
二战的德国是战败国,在柏林被英、法、苏、美“五马分尸”后,德国被彻底分裂成东、西德,随之而来的,是华沙和北约两大集团之间的明争暗斗。西德军方因应形势,展开了军备的重整,准备彻底更新军队的装备。到了1959年,军方又打算淘汰军队的比利时FAL步枪,采用其设计原本是源自德国的西班牙G3步枪。在德国国内,G3是授权由H&K(Heckler & Koch)公司生产的,H&K为了适应市场的需求,改良出了多种口径型号,其中使用9mm的HK54就是MP5的原型,MP5后来的成就,恐怕是这时候的H&K公司也始料不及的。
H&K的设计人员准确预测到未来的战术需求,采取了一套在当时来说,还属相当先进的“闭枪机击发系统”,有效的减轻了枪身重量的同时,保持了武器的威力。1966年,西德政府正式采用了HK54,改号为MP5(Machine Pistol 5),成为了西德边境警察用枪。之后的第一阶段改良,发展出了MP5A1、MP5A2和MP5A3,几者的区别主要在护木和瞄准设备上,结构基本没变。第二阶段的改良就完全不同了,借鉴了G41突击步枪的一些设计,增加了三发点放的功能。同时也更换了金属可伸缩枪托和弧形弹匣,编号也由原来的MP5A1变成了MP5A4、MP5A3变成了MP5A5。
MP5的初露锋芒是在1977年的的反劫机行动。当时的恐怖分子劫持了德航的一架波音737客机,降落在摩加迪沙机场,扬言要杀死人质。著名的反恐怖部队德国第九边防警察(GSG9)首次出动,攻入飞机解救人质。结果是4名恐怖分子都被MP5直接命中,3名当场死亡,1名重伤!MP5的精确性能和威力得到了一次有力的证明,随即被各国的特种部队青睐,德国第九边防警察也一夜之间名声大噪。1980年,另外一支有名的特种部队――英国空降特勤大队(SAS),在营救伊朗大使馆人质的行动中,也使用了MP5。随后,美国的特种部队和法国的GIGN也决定采用MP5作为配枪。
这里还要特别的介绍一下MP5家族的两个特别成员,一个是自带消声器(也叫灭声器)的MP5SD,另外一个是“迷你型”的MP5K。
应特种部队战术的特殊要求,H&K在六十年代末开始研究消声型的MP5,七十年代初研究成功,这就是MP5SD。其实严格来说,MP5SD并没有做到完全消声,只是大大的降低了声音,但这已经基本满足了特种部队的要求。MP5SD的消声器是不可拆卸的,在消声器残留的碳渣会随发射的火药燃气喷出,而无须清洁,相当的方便。
MP5K的出现完全是出于在公众场合保护要人的需要。当今的恐怖分子袭击要人时,普遍使用了大威力的步枪和冲锋枪,警卫们同样也需要一种火力强劲的武器与之抗衡。然而因为要出入公众场面,手拿冲锋枪的警卫又显得太过招摇,所以这种枪应该必须可以藏在大衣底下。于是MP5K诞生了,里面新加的“K”其实就是德语“短”的缩写。MP5K基本上保持了MP5的射击精度,射速稍微有所增加(这是枪支改短后的副作用)。最有趣的是H&K公司还特别为它设计了多种手提包,可以把枪隐藏其中,通过把手控制扳机直接在手提包里面射击,达到了更好的隐藏效果,在好莱坞电影的出现率也很高。
MP5具有优秀的射击精度和可靠性,已经成为了反恐怖部队的一个象征。据说正正因为它的性能优越,现在的MP5(除MP5K)并没有推出民用版本,也不能通过非官方的途径买到,要的话只能向德国军方订购。这样是为了避免MP5落入恐怖分子的手里,同时也证明了在电影和游戏中,恐怖分子手拿MP5的现象应该是不大可能的发生。
沙漠之鹰
――――――――――――――――――――――――――
沙漠之鹰总是和“大威力”、“银色外壳”(其实不一定是银色的)、“大后助力”这些词语捆在一起,在游戏出现的频率毫不逊于Glock系列手枪。
关于这把枪,我仔细的查找了一番资料,发现普遍都说沙漠之鹰是以色列军事工业公司(Israel Military Industries,简称IMI。现已改名为Israel Industries)研究的产品,其实这是不完全正确的,准确的说,这应该是美国人和以色列人的共同作品。早在1979年,三个美国人(这里,我就不随便翻译名字了)――J. Lindig,J.Skildam和H.Z.Skildam,联合工程师B.White创立了麦格林研究公司(Magnum Research Inc,简称MRI),准备研制一种使用.357口径左轮手枪子弹的半自动手枪,计划就叫做“Magnum Eagle”,其成品的定位是狩猎和比赛用枪。
沙漠之鹰首个原型于1981年完成,但由于供弹系统的问题,使得MRI不得不向外求助,于是这个救世主的角色便落到了IMI头上。两年后,IMI便生产,并卖出了首把的.357口径的沙漠之鹰。紧随不久,威力更大的.44口径沙漠之鹰又推出了。1987年和1991年,IMI又分别研制成功了.41口径和.50口径的沙漠之鹰,可惜.41口径的型号没有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很快被淘汰了。而.50口径的沙漠之鹰,由工程师Evan Wilding设计,就在当年的纽伦堡国际机床展览会上以“沙漠风暴”的名字首度展出,现由MRI作商业生产。
传统的左轮手枪,因为“四处漏风”,虽然后助力较小,但却要牺牲一定的弹头初速。IMI认真参考了步枪的设计,经过改良后移植到了沙漠之鹰上。改良后的闭锁装置和瓦斯驱动装置,在减少后助力的同时也确保了良好的稳定性。曾经有一名射手,使用.44口径的沙漠之鹰,在15码的距离外,20秒内射完一个8发弹匣,其子弹的着点半径仅5厘米,可见准确度之高。为了适应狩猎的要求,IMI还为沙漠之鹰设计了枪管改装套件和瞄准镜器具,受到了狩猎人士广泛的欢迎。
沙漠之鹰的威力也是令人称道,有“袖珍炮”的雅号。听说加长枪管后用于狩猎的沙漠之鹰,射程达200米,可以轻易的把一头一吨重的麋鹿放倒。当年曾是奥运会比赛用枪的它,之所以后来被剔除出去,其中一个原因就是因为贯彻力太强。从奥运会失落归来的沙漠之鹰,很快就被军方看上了,继而改为向军用手枪的方向发展。现在,一些国家的特种部队队员的腰间的枪袋,插着的就是沙漠之鹰。
乌兹 与 MAC-10
――――――――――――――――――――――――――――――――
1981年,美国总统里根遇刺,乌兹冲锋枪在不到几秒钟的时间内就出现在贴身保镖的手上,与混乱的场面一起被摄入了镜头。究竟这种名震天下的冲锋枪是怎么一回事呢?
乌兹冲锋枪和其他枪支一样,是以它的发明人――以色列军人里约特纳特*乌兹*盖尔命名的。1948年,以色列军队正式组建,使用的武器有如嘉年华会,有德国产的,有意大利产的,有奥地利产的,这对于初次使用新式武器的士兵们来说,简直是一场噩梦。随之而来的保养维修,零件储备等问题也让政府头疼不已。于是盖尔开始终日盘算如何着制造一把可靠、轻巧、制造简单的冲锋枪。他通过努力的研究手上的每一把冲锋枪,仔细的比较各自的优、缺点后,最后终于做出了第一把乌兹冲锋枪。
乌兹冲锋枪刚出现,就迅速的被列入了杰作的行列,对其他型号的冲锋枪都造成了不小的冲击,各国的定单纷踏而至,其中有两个重要的原因:一是它短小的外型,相比之下,乌兹冲锋枪枪身不但其他的冲锋枪更短,而且枪光管长比。二是它的可靠性能,放进水里,埋在沙下,甚至扔下悬崖,它依然完好无损。乌兹冲锋枪还具有良好的平衡性,无论是举在肩膀前射击还是腰部射击,它都非常舒适。
乌兹*盖尔并没有满足于自己的发明,他继续完善着乌兹冲锋枪。在经过一些改造后,,乌兹冲锋枪在1951年正式开始批量生产,之后的以色列军队都装备上了。八十年代,把整体尺寸缩小了的小型的的乌兹冲锋枪风靡一时,跟着还制造出更小的微型乌兹冲锋枪。随之而来的缺陷是射速大增,不足一秒的扳机时间就可以把20发子弹倾倒完毕,枪身变得极难控制。为了降低射速,设计者最终不得不为螺栓加重。
乌兹冲锋枪拥有众多的型号及仿制枪,Ingram MAC-10无疑是乌兹家族里最有代表性,使用最广泛的一个,也是小型冲锋枪的先驱。MAC-10的设计其实源自葡萄牙人艾尔基亚的MR64冲锋枪,1966年,美国人哥顿*英格拉姆(Gordon B Ingram)在MR64的基础上改造,创造出使用9mm口径子弹的MAC-10。随后,在美国索尼克公司的协助下,又成功设计出不同口径的MAC-10和MAC-11,几年后交由美国军用武器装备公司生产。
因为MAC-10的连射速度极高,具有强大的瞬间爆发力,适合特种部队的特殊需求。事实上,因为它的价格低廉,曾一度成为美国对抗社会主义的战略武器,好让第三世界国家自行生产。现在,MAC-10已经装备到包括美、英、以色列、哥伦比亚等各国的警察部队,也是恐怖分子的“正规装备”。
Styer Aug
――――――――――――――――――――――――――――――――
你第一次看到这把步枪的第一个反应是什么?我想多数人会觉得外型很酷吧!
一战前,奥地利是一个大帝国,小型武器的生产商――施泰尔(Styer)公司不愁没有发展的机会。二战期间,奥地利落入德国手中,施泰尔又转为为德国生产武器。战后,经过美、英、法、苏四国的分解,奥地利宣布成为永久独立国,在防御武器上采取尽量国内自制的方针,施泰尔又再次获得了发展的空间。在AUG之前,施泰尔已经凭SSG69步枪在国际上获得了领导地位,成为最早使用塑料来制造枪托和弹匣的枪支制造商,这在当时以胡桃木制枪匣、枪托为绝对主流的年代,确实带来不少的冲击。SSG69步枪也成为了设计AUG步枪的一个踏板。
越南战争期间,美国的M-16投入使用,犹如给世界各国的枪支制造商上了生动的一课,大家都从M-16的实战效果中得到启示,纷纷开始5.56mm小口径武器的研究。AUG的研究一开始就落后于欧洲各大厂商,但是施泰尔却别出心裁,采用一种“无(枪)托结构”,将传统的枪托移至机匣,包住整个机匣和发射机构。这样设计的优点在于保证枪管长度不减的前提下,大大缩短了枪支长度。
AUG全称Army Universal Gun,拥有的独特设计实在太多了。它拥有左右两个抛弹口,大大方便了左撇子枪手们。不过也很遗憾,抛弹口不能方便的更换,在情况万变的战场上显得不太实用,听说这也是美国佬不喜欢AUG的原因之一,所以在美国只有AUG的民用版本销售。与此相对,AUG的枪管方便的多,可以在几秒内就更换完毕,迅速的在冲锋枪、轻机枪等之间变换,以适应各种要求。AUG的1.5倍瞄准镜是和枪支一体的(也有一种没有瞄准镜,而是安装瞄准镜导轨的AUGA1),本身具有放水性能。这在当时也曾经引起争论,认为这样做会直接增加军费。事实证明,这样做的好处是士兵射击时,枪的操作变的简单,缩短训练过程,从而减少了军费。
现在,AUG已经是世界名枪之一,除了装备奥地利军队外,还被澳大利亚、新西兰、爱尔兰、摩洛哥、沙特阿拉伯等国家使用。1991年的海湾战争,沙特阿拉伯的士兵手中拿的就是这种枪。
:blin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