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慈济云南冬令发放团,2010年1月22日继续前往姚安县,早上八点钟,志工分乘十部吉普车,经过二小时才来到三角村逸夫小学发放现场;这一条上山的路,路面是黄沙飞扬,经常尘沙弥漫见不到来车,一路上巅巅簸簸地来到目的地。
不说辛苦 只说幸福
这是一所迷你小学,校园建设落后,证严上人常常说,教育是不能等的。
例行的发放仪式,工作人员经过前一天的体验,个个熟能生巧地迅速就位,展开今日的流程。大爱电视台总监汤健明也是这次的副领队,放下身段缩小自己,以身作示范承担重责,扛大米的工作。
只见他工作不忘教育乡亲,他说:「乡亲好!领几包米?自己一个人来吗?扛得动吗?请志工帮你忙,你要谢谢他,他是你的贵人。」领队大林慈济医院尹文耀副院长承担发放沙拉油的工作,他详细地为乡亲解说:「二桶是两小换成一大桶的沙拉油。」亲力亲为的身影,在慈济处处可见到如此长者的风范。
这一次参与发放的成员,结合了慈济四大志业体的职工,大家欢喜地来到这里付出,大家抢着工作做,随时补位着;身体上的累,大家当成是磨练,激励更大的毅力,大家不说累,大家说是幸福,大家用上人的法来做事待人,真的很令人感动,也看到了希望。


左图:云南姚安三角村景色相当秀丽,三角小学的学生,在志工的带动下,也在台下比起手语。(摄影者:李启华)
右图:三角村的村民牵着驴子,前来载运慈济发放的物资。(摄影者:李启华)
陈雅帆来自大林慈院人文室,毕业后就来到大林服务,已经过了六年,感觉日子很充实;虽然人文室的活动很多,但想到能为医院的医护人员办理人文活动,提升人文素养,就感觉是很有意义,人生更有价值。
走入山村 如探访亲人
下午二点钟,留下一部份人员继续未完的发放工作。另外分成六组办理家访活动,沿着阶梯式的山路往前走;这里除了步行外,最普遍的就是驴子,用来搬运重物。

来到一处人家,住屋是非常的简陋,男主人因邻家有喜事去帮忙不在家,女主人和女儿施文秀,正在做着绣花鞋的鞋板。
看到我们的到来,母女两个高兴地拿出核桃果招待,还赠送大家一人一双的绣花鞋鞋板。施文秀说:「好感激您们!帮助我们那么多,还送了我们那么多的物品。」看到母女俩感激的模样,大家觉得又感动又羞愧,感动因为慈济人的付出,让我们有此荣耀,羞愧的是,自己做得不够。
在家访结束,大队准备离开三角小学之际,突然有一群的村民出现,有人捧着一盆兰花,有人抬着一口箱子,装满手工缝制的提袋、鞋垫过来。原来是乡亲要把心中的感恩,化为礼物跟慈济人结缘。协调罗明宪师兄客气的谦辞,表示慈济人是无所求付出,不能接受他们用以贴补家用的物品,没想到乡亲们却生气了,直说这是做来自己用的,如果我们不接受,就是看不上眼,不让我们离开,过度的的盛情,实在令人难以推却,最后才由德旸师父代表接受乡亲们的感恩之意。
(陈秀玲、黄湘卉、李启华 云南报导201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