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大洋网讯 未来的上海给人的印象将不再仅仅是外滩和浦东的高楼--比如今的主城区面积大10倍的郊区和农田地带都将变得如中心区一样繁华富庶。
据透露,上海正在第一次计划从整体辖区的意义考虑和谋划未来发展,致力于建设一个“比肩纽约、伦敦的世界城市”。
“上海下一步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更好服务全国,融入世界。”正在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新任市长韩正对新华社记者说,上海到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7500美元,要成为中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
上海现在中心城区面积约600平方公里,而全市面积6340平方公里。过去10年,上海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发展中心城区,使那里高楼林立。
传统意义上的“大上海”,主要指以浦西为主,以外滩为标志的“东方巴黎”--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扩大到浦东。但以目前城区为主导的规划,不再能满足已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的上海的“野心”。新的规划是一个“城乡一体化”计划。根据它,今后上海中心城区将重点发展高增值、强辐射现代服务业,增强其国际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而郊区的发展将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依托现代制造业基地,形成各自产业优势和经济特色。
人大代表、上海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程静萍说,上海将在东部投资1000亿元建立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龙头的信息化基地;投资800亿元在南部建立石化产业基地;投资500亿元建立以宝钢为核心的精品钢铁基地;投资800亿元在西部建立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集汽车生产、研发、展览、贸易和文化体育为一体。“包括一个F-1比赛场地,”程说。
在郊区,上海将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工业项目将向重点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程静萍介绍说,上海郊区户籍制度已经进行了改革,农村新生人口不再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区分,户籍改革将逐步向“居住证制度”过渡。未来农业将侧重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包括出口定单农业、反季节农产品生产、良种培育等。
此间一位经济学家评论说,作为“膏腴之地”长江三角洲的领军城市,上海未来将不仅创造一个“超级城市”,而且使上海和经济繁荣的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无缝连接,形成在中国乃至亚洲区域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巨大城市群。
新闻链接:
市长之声:把上海建成温馨、亲切的国际化大都市
任何近来常到上海的人都会惊诧于这个中国人口最多的国际化大都市摇曳多姿,变化万千的城市风貌。“上海应当成为一个温馨、亲切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既适合创业,又适合居住的乐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8日在这里说。
他在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时说,“上海没有形象工程,也没有献礼工程,我们对在建工程的要求就是质量和安全。”
在中国某些地方,地方长官为了在任内增加政绩,不顾当地需要建设一些工程,往往会给地方财政增加很大负担,有些工程为赶工期还会出现质量问题。这些被老百姓贬称为“形象工程”。
韩正在副市长任上就主管城市建设,他认为,要把上海建设好,在规划、建设等一系列环节不能光靠上海,要依靠全国,要集中全世界的智慧来建设上海。
他介绍说,上海市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抓城市规划。“规划必须科学,科学的规划来自科学论证和决策。”韩正说,上海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业规划都经过国内外专家反复论证。工程建设必须符合规划,重大项目设计通过世界范围的招标完成。
在被问及什么是上海城市的整体风貌时,韩正说,从文化上讲,体现“海派”文化的风格会在上海延续下去。他说,开埠700多年来,世界上多种风格的建筑和中国特有的江南水乡园林在上海都可以找到原型,这本身就是世界上的奇观。“世界上好的建筑文化,又适合上海整体风貌的,都应该在上海站得住脚,这才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位上海新市长说。
“上海的风貌还应该体现上海的城市精神,应当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征,融入先进文化,切合上海实际,”他说。(新华网 记者钱彤、柴海亮)
据透露,上海正在第一次计划从整体辖区的意义考虑和谋划未来发展,致力于建设一个“比肩纽约、伦敦的世界城市”。
“上海下一步目标就是全面提升城市功能,更好服务全国,融入世界。”正在出席“两会”的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新任市长韩正对新华社记者说,上海到2007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有望达到7500美元,要成为中国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地区之一。
上海现在中心城区面积约600平方公里,而全市面积6340平方公里。过去10年,上海的主要注意力放在发展中心城区,使那里高楼林立。
传统意义上的“大上海”,主要指以浦西为主,以外滩为标志的“东方巴黎”--改革开放后,进一步扩大到浦东。但以目前城区为主导的规划,不再能满足已获得2010年世博会主办权的上海的“野心”。新的规划是一个“城乡一体化”计划。根据它,今后上海中心城区将重点发展高增值、强辐射现代服务业,增强其国际大都市的综合服务功能;而郊区的发展将被提上重要议事日程:依托现代制造业基地,形成各自产业优势和经济特色。
人大代表、上海发展计划委员会副主任程静萍说,上海将在东部投资1000亿元建立以张江高科技园区为龙头的信息化基地;投资800亿元在南部建立石化产业基地;投资500亿元建立以宝钢为核心的精品钢铁基地;投资800亿元在西部建立综合性汽车产业基地,集汽车生产、研发、展览、贸易和文化体育为一体。“包括一个F-1比赛场地,”程说。
在郊区,上海将加大资金投入,加快基础设施和小城镇建设。工业项目将向重点工业园区集中,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程静萍介绍说,上海郊区户籍制度已经进行了改革,农村新生人口不再有“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区分,户籍改革将逐步向“居住证制度”过渡。未来农业将侧重发展现代生态农业,包括出口定单农业、反季节农产品生产、良种培育等。
此间一位经济学家评论说,作为“膏腴之地”长江三角洲的领军城市,上海未来将不仅创造一个“超级城市”,而且使上海和经济繁荣的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实现无缝连接,形成在中国乃至亚洲区域经济中举足轻重的巨大城市群。
新闻链接:
市长之声:把上海建成温馨、亲切的国际化大都市
任何近来常到上海的人都会惊诧于这个中国人口最多的国际化大都市摇曳多姿,变化万千的城市风貌。“上海应当成为一个温馨、亲切的国际化大都市,成为既适合创业,又适合居住的乐土。”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市长韩正8日在这里说。
他在接受新华社独家专访时说,“上海没有形象工程,也没有献礼工程,我们对在建工程的要求就是质量和安全。”
在中国某些地方,地方长官为了在任内增加政绩,不顾当地需要建设一些工程,往往会给地方财政增加很大负担,有些工程为赶工期还会出现质量问题。这些被老百姓贬称为“形象工程”。
韩正在副市长任上就主管城市建设,他认为,要把上海建设好,在规划、建设等一系列环节不能光靠上海,要依靠全国,要集中全世界的智慧来建设上海。
他介绍说,上海市政府下了很大力气抓城市规划。“规划必须科学,科学的规划来自科学论证和决策。”韩正说,上海的总体规划、区域规划和专业规划都经过国内外专家反复论证。工程建设必须符合规划,重大项目设计通过世界范围的招标完成。
在被问及什么是上海城市的整体风貌时,韩正说,从文化上讲,体现“海派”文化的风格会在上海延续下去。他说,开埠700多年来,世界上多种风格的建筑和中国特有的江南水乡园林在上海都可以找到原型,这本身就是世界上的奇观。“世界上好的建筑文化,又适合上海整体风貌的,都应该在上海站得住脚,这才体现上海‘海纳百川’的胸怀,”这位上海新市长说。
“上海的风貌还应该体现上海的城市精神,应当弘扬民族精神,体现时代特征,融入先进文化,切合上海实际,”他说。(新华网 记者钱彤、柴海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