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人巴菲特”唐炜臻:谁说创富的人没品位 http://xsb.rednet.com.cn 2007-7-20 10:29:24 见习记者 姚依农 出生于三代木匠家庭,做过教书先生,当过生物科学家,却成功在金融投资行业,并头顶“华人巴菲特”的光环,在唐炜臻身上,有太多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的东 西,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成功了。他出现的意义在于,打破了过去金融投资界只有西方人身影的事实,有了华人的声音。
日前,著名华人投资金融专家、被誉为“华人巴菲特”的唐炜臻,来中国出席了由中央统战部、中华海外联谊会主办的海外华人华侨杰出中青年代表研 修班;7月2日,应湖南省委统战部、湖南省海外联谊会的邀请,唐炜臻来到长沙。7月4日,唐炜臻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在华天酒店的大厅里,记者见到了有着几分传奇色彩的唐炜臻。“Hello”,一声问候之后,是略带湖南乡音的普通话。
从林学到医学,从医学到金融,唐炜臻经历了多个职业,而且都是走到一个行业最好的时候,就嘎然而止开始选择新的领域。
初涉投资界
1986年,唐炜臻在中南林学院任教,生活简单、舒适,偶尔有一点小小的烦恼。当时的唐炜臻还有一个身份是民盟的支部委员。
1990年,唐炜臻赴加拿大攻读硕士,毕业后进入多伦多总医院从事生物研究。
按照常理,他读的是生物,今后的人生似乎应该和所学专业息息相关。但初到北美,发达的商业社会就让唐炜臻萌生了做生意的念头。由于学业与工作 都十分顺利,他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时间、精力并没有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利用,他开始下决心,要在这个资本主义社会里做一名合格的商人和企业家,只有这 样,才能让自己的智慧得以释放,获得更大发挥。
在选择从商的思考中,唐炜臻看到大多数中国人在海外开餐馆发家致富,饮食方面风险相对小,一般人都能运作起来,但他对此却兴趣不大。一天他到 银行开户买退休金,一位信托公司的理财顾问跟他谈起了投资基金的理财方法,他顿时很感兴趣。
“你的钱存在银行就好比是借给别人投资,其实你也可以利用这些钱自己做投资,买基金。”此人的话,让唐炜臻茅塞顿开。
投资的概念,对唐炜臻来说是个大话题,并且十分陌生,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喜欢这项挑战,他清楚这正是挑战自己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唐炜臻开始密切关注投资。起先他选择投资比较稳定的政府债券,在这个不跌不涨的过程中,他用心观察基金的波动。1993年正值股市行情大好, 他抓紧一切时机勤学苦练,牢牢掌握了投资技术与技巧。接下来他大胆尝试代人投资,并承诺不赚钱不收费。
开始做业务时,只有两位顾客,一位是自己在加拿大留学的校友,一位是商界有名的华人老板。初次操作,没想一年下来资金平稳地以30%增长,可 观的增长数据立即吸引了很多人。唐炜臻也在不断总结,使自身的投资经验更加丰富。渐渐地,他的回报越来越高,并十分稳定,每个季度都保持在8%左右。
回报稳定,收费合理,委托者纷至沓来,唐炜臻的资金一下从4000加元增加到400万加元,他让投资者赚到了钱,也让自己获得了丰厚提成。
初入投资领域,唐炜臻就捕获到了成功的喜悦。一夜之间他就成为多伦多华人关注的焦点,人们看到投资在他的手里变得如此容易,还能享有稳定的高 回报,令人叹服。
唐炜臻轻快地说着这一切,他习惯性地扬起眉梢,孩童般笑起来。
毛泽东思想指导投资
说到“华人巴菲特”这个称号,唐炜臻笑了笑,说这个称号是大家叫起来的。
“我们常说穷人愈穷,富人愈富,这是有它深刻的道理的。”在唐炜臻看来,很多人都非常勤奋,然而勤奋并没能带给他们财富。
唐炜臻举了一个买房的例子,比较普通人和富人的思考方式。他说老百姓因怕冒风险,让钱都趴在银行里“睡觉”,结果是老百姓的钱很“懒惰”,没有什 么“产出”。老百姓买房喜欢一次付清,不愿意欠银行的钱。富翁更懂得利用他人的钱替自己赚钱。比如富翁手中有70万元,他不会全额付清只买一套房,他会买 两套房,从银行再借70万元,于是银行的钱也在替他赚钱。老百姓买房时很计较物业管理费,觉得越少越好,富翁却不这么思考问题。结果往往是物业管理费少的 住宅小区,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打理,常常住了5年就已是破破烂烂——为了省一点物业管理费,房子未来的升值空间全被破坏掉。这就是老百姓“小钱精明,大钱糊 涂”的经典案例。
外人对唐炜臻的传奇经历啧啧称奇,唐炜臻道出了成功的秘籍:“为人民服务”。唐炜臻对毛泽东思想很有研究,他说自己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和决策都 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是一种精神,我时常想到他的万里长征,想到他的《论持久战》,这对我的投资都有指导意义。”唐炜臻说,毛泽东思想告诉自己,一个 人要有很大的抱负,要有很大的梦想,要有改变世界的决心和勇气;毛泽东出生于农民家庭,却能够改变世界,他的理想他的抱负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想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唐炜臻毫不隐晦自己的梦想,“但是怎么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呢?那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想到了毛泽东的‘为人 民服务’思想,就像股市上的散户,他们很艰难,我就想通过帮助他们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唐炜臻“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的理想,尽管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但他却充满了信心:“巴菲特的财富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比巴菲特年轻 20几岁,等我到了他的年纪,恐怕早就超过他的财富了。”
大张旗鼓地号召人们去赚钱
唐炜臻认为悟性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投资人的位置、眼光和心态以及大众的心理也很重要。“市场经验和每天回报的波动幅度有直接关系。财富的增长 完全在于积累,一个‘稳’字而不在于增长的波动幅度与增长的速度。人们往往追求速度,而欲速者则不达。”
与过去的传统观念不同,唐炜臻大张旗鼓地号召人们去赚钱,他认为赚钱是一个人能力的显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基。“我们中国 人内心里喜欢钱,却不太愿意标榜自己爱钱,好像多少年来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总以为爱钱的人没有品位。”
“改变自己的观念,像富人一样思考,站在庄家的位置上思考。”唐炜臻说,这并非是痴人说梦。 “如果你想让人家做事情,你必须把自己的一切告诉给人家,让人家了解你的想法、你的观念和你的为人,让人家信任你。”为了实现自己“帮助更多的人致富”的 梦想,“唐炜臻财富俱乐部”诞生了。唐炜臻正在计划搭建一个公开、公平、有价值、有效率的平台为大多数人服务;引导他们办事的思维方式、市场观念和价值观 念,传授生意的经验和智慧,利用梦想、理想、专长和时间去创造财富。
“财富是人人向往的事,我愿意用毕生精力,为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富国强’献上微薄之力。”唐炜臻平静而真诚地说。
对话〉
记者:你能预测一下中国的股市吗?
唐炜臻:股市是社会和人性的表现,是人的一种心理和意识形态全面的反映。预测是很危险的事情,市场时时会发生变化。中国股市和中国人一样,对 市场认识不足。
记者:你认为目前中国的股市正常吗?
唐炜臻:什么叫正常?什么叫不正常?在目前这种社会和市场机制下,他存在就是正常的。正不正常,你要看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按照中国的市场 来看他是正常的,如果按照北美市场的标准来看他是不正常的,中国股市现在的情况跟美国在一百年前的股市很像,基本是一样的。
记者:中国股市目前是个什么状态?
唐炜臻:中国的股市比较简单、原始,领导股市的是一些没有经验的人,中国的股市比较单一,国有企业上市比较多,很多企业上市是为了圈钱,所以 人们想要分享整个经济的成果是困难的。
中国庞大的市场对境外的投资机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于中国市场来讲,最好的操盘手是既要懂得中国,要有国际化成功的经验,这样成功的机率较 大。对国内外都很了解,这样每一步都走得很正确。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从制度层面上再造中国资本市场,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颓势”,给中国资本市 场的发展注入新的原动力,充分体现了制度变革的力量。
记者:在引导股市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唐炜臻:一个国家要让股市发展和完善并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动力和未来的希望。一个完善的股票和金融市场是一个国家的心脏、晴雨表、航标 和指挥棒,是财富发源地和创造的基地,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人们对它要有足够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观念,让经济发展,投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一个健康、完善 的股市才会给投资人信心,它是国家和投资人的希望。
[人物档案]
唐炜臻,1958年出生于湖南;1982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并留校任教;1987年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年研究生毕业于 滑铁卢大学生物系,随后在多伦多总医院和多伦多儿童医院实验室作生物研究工作;1992年开始涉足互惠基金,从自己投资开始发展到为他人代理投 资;2004年11月,他作为北美唯一华人代表和巴菲特专家出席在中国举行的“世界最伟大投资人的理念和实践” 报告会,并受聘为亚太财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2005年,应邀参加亚太总裁协会主办的省、市长与总裁经济合作高峰会议特邀嘉宾,受聘北京密云县经济高级顾 问;2006年2月,他成功筹措举办了首届北美华人财富论坛多伦多峰会。
(稿源:见习记者 姚依农)
日前,著名华人投资金融专家、被誉为“华人巴菲特”的唐炜臻,来中国出席了由中央统战部、中华海外联谊会主办的海外华人华侨杰出中青年代表研 修班;7月2日,应湖南省委统战部、湖南省海外联谊会的邀请,唐炜臻来到长沙。7月4日,唐炜臻接受了本报记者的独家专访。
在华天酒店的大厅里,记者见到了有着几分传奇色彩的唐炜臻。“Hello”,一声问候之后,是略带湖南乡音的普通话。
从林学到医学,从医学到金融,唐炜臻经历了多个职业,而且都是走到一个行业最好的时候,就嘎然而止开始选择新的领域。
初涉投资界
1986年,唐炜臻在中南林学院任教,生活简单、舒适,偶尔有一点小小的烦恼。当时的唐炜臻还有一个身份是民盟的支部委员。
1990年,唐炜臻赴加拿大攻读硕士,毕业后进入多伦多总医院从事生物研究。
按照常理,他读的是生物,今后的人生似乎应该和所学专业息息相关。但初到北美,发达的商业社会就让唐炜臻萌生了做生意的念头。由于学业与工作 都十分顺利,他明显地感受到自己的时间、精力并没有得到更合理、更充分的利用,他开始下决心,要在这个资本主义社会里做一名合格的商人和企业家,只有这 样,才能让自己的智慧得以释放,获得更大发挥。
在选择从商的思考中,唐炜臻看到大多数中国人在海外开餐馆发家致富,饮食方面风险相对小,一般人都能运作起来,但他对此却兴趣不大。一天他到 银行开户买退休金,一位信托公司的理财顾问跟他谈起了投资基金的理财方法,他顿时很感兴趣。
“你的钱存在银行就好比是借给别人投资,其实你也可以利用这些钱自己做投资,买基金。”此人的话,让唐炜臻茅塞顿开。
投资的概念,对唐炜臻来说是个大话题,并且十分陌生,但他没有退缩,因为他喜欢这项挑战,他清楚这正是挑战自己的一次难得的机遇。
唐炜臻开始密切关注投资。起先他选择投资比较稳定的政府债券,在这个不跌不涨的过程中,他用心观察基金的波动。1993年正值股市行情大好, 他抓紧一切时机勤学苦练,牢牢掌握了投资技术与技巧。接下来他大胆尝试代人投资,并承诺不赚钱不收费。
开始做业务时,只有两位顾客,一位是自己在加拿大留学的校友,一位是商界有名的华人老板。初次操作,没想一年下来资金平稳地以30%增长,可 观的增长数据立即吸引了很多人。唐炜臻也在不断总结,使自身的投资经验更加丰富。渐渐地,他的回报越来越高,并十分稳定,每个季度都保持在8%左右。
回报稳定,收费合理,委托者纷至沓来,唐炜臻的资金一下从4000加元增加到400万加元,他让投资者赚到了钱,也让自己获得了丰厚提成。
初入投资领域,唐炜臻就捕获到了成功的喜悦。一夜之间他就成为多伦多华人关注的焦点,人们看到投资在他的手里变得如此容易,还能享有稳定的高 回报,令人叹服。
唐炜臻轻快地说着这一切,他习惯性地扬起眉梢,孩童般笑起来。
毛泽东思想指导投资
说到“华人巴菲特”这个称号,唐炜臻笑了笑,说这个称号是大家叫起来的。
“我们常说穷人愈穷,富人愈富,这是有它深刻的道理的。”在唐炜臻看来,很多人都非常勤奋,然而勤奋并没能带给他们财富。
唐炜臻举了一个买房的例子,比较普通人和富人的思考方式。他说老百姓因怕冒风险,让钱都趴在银行里“睡觉”,结果是老百姓的钱很“懒惰”,没有什 么“产出”。老百姓买房喜欢一次付清,不愿意欠银行的钱。富翁更懂得利用他人的钱替自己赚钱。比如富翁手中有70万元,他不会全额付清只买一套房,他会买 两套房,从银行再借70万元,于是银行的钱也在替他赚钱。老百姓买房时很计较物业管理费,觉得越少越好,富翁却不这么思考问题。结果往往是物业管理费少的 住宅小区,由于缺乏专业人员打理,常常住了5年就已是破破烂烂——为了省一点物业管理费,房子未来的升值空间全被破坏掉。这就是老百姓“小钱精明,大钱糊 涂”的经典案例。
外人对唐炜臻的传奇经历啧啧称奇,唐炜臻道出了成功的秘籍:“为人民服务”。唐炜臻对毛泽东思想很有研究,他说自己对很多事情的判断和决策都 受毛泽东思想的影响。
“毛泽东思想是一种精神,我时常想到他的万里长征,想到他的《论持久战》,这对我的投资都有指导意义。”唐炜臻说,毛泽东思想告诉自己,一个 人要有很大的抱负,要有很大的梦想,要有改变世界的决心和勇气;毛泽东出生于农民家庭,却能够改变世界,他的理想他的抱负起了很大的作用。
“我想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唐炜臻毫不隐晦自己的梦想,“但是怎么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呢?那就是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我想到了毛泽东的‘为人 民服务’思想,就像股市上的散户,他们很艰难,我就想通过帮助他们而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
唐炜臻“成为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的理想,尽管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但他却充满了信心:“巴菲特的财富也是一点一滴积累起来的,我比巴菲特年轻 20几岁,等我到了他的年纪,恐怕早就超过他的财富了。”
大张旗鼓地号召人们去赚钱
唐炜臻认为悟性是投资成功的关键,投资人的位置、眼光和心态以及大众的心理也很重要。“市场经验和每天回报的波动幅度有直接关系。财富的增长 完全在于积累,一个‘稳’字而不在于增长的波动幅度与增长的速度。人们往往追求速度,而欲速者则不达。”
与过去的传统观念不同,唐炜臻大张旗鼓地号召人们去赚钱,他认为赚钱是一个人能力的显现,也是推动社会发展、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根基。“我们中国 人内心里喜欢钱,却不太愿意标榜自己爱钱,好像多少年来受到的教育就是这样的,总以为爱钱的人没有品位。”
“改变自己的观念,像富人一样思考,站在庄家的位置上思考。”唐炜臻说,这并非是痴人说梦。 “如果你想让人家做事情,你必须把自己的一切告诉给人家,让人家了解你的想法、你的观念和你的为人,让人家信任你。”为了实现自己“帮助更多的人致富”的 梦想,“唐炜臻财富俱乐部”诞生了。唐炜臻正在计划搭建一个公开、公平、有价值、有效率的平台为大多数人服务;引导他们办事的思维方式、市场观念和价值观 念,传授生意的经验和智慧,利用梦想、理想、专长和时间去创造财富。
“财富是人人向往的事,我愿意用毕生精力,为中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民富国强’献上微薄之力。”唐炜臻平静而真诚地说。
对话〉
记者:你能预测一下中国的股市吗?
唐炜臻:股市是社会和人性的表现,是人的一种心理和意识形态全面的反映。预测是很危险的事情,市场时时会发生变化。中国股市和中国人一样,对 市场认识不足。
记者:你认为目前中国的股市正常吗?
唐炜臻:什么叫正常?什么叫不正常?在目前这种社会和市场机制下,他存在就是正常的。正不正常,你要看以什么样的标准来衡量,按照中国的市场 来看他是正常的,如果按照北美市场的标准来看他是不正常的,中国股市现在的情况跟美国在一百年前的股市很像,基本是一样的。
记者:中国股市目前是个什么状态?
唐炜臻:中国的股市比较简单、原始,领导股市的是一些没有经验的人,中国的股市比较单一,国有企业上市比较多,很多企业上市是为了圈钱,所以 人们想要分享整个经济的成果是困难的。
中国庞大的市场对境外的投资机构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对于中国市场来讲,最好的操盘手是既要懂得中国,要有国际化成功的经验,这样成功的机率较 大。对国内外都很了解,这样每一步都走得很正确。股权分置改革实现了从制度层面上再造中国资本市场,从根本上扭转了中国资本市场的“颓势”,给中国资本市 场的发展注入新的原动力,充分体现了制度变革的力量。
记者:在引导股市健康发展的过程中,政府应该承担怎样的责任?
唐炜臻:一个国家要让股市发展和完善并成为一个国家的经济命脉,动力和未来的希望。一个完善的股票和金融市场是一个国家的心脏、晴雨表、航标 和指挥棒,是财富发源地和创造的基地,就业机会的最大来源。人们对它要有足够的认识和树立正确的观念,让经济发展,投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一个健康、完善 的股市才会给投资人信心,它是国家和投资人的希望。
[人物档案]
唐炜臻,1958年出生于湖南;1982年毕业于中南林学院并留校任教;1987年到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作访问学者;1992年研究生毕业于 滑铁卢大学生物系,随后在多伦多总医院和多伦多儿童医院实验室作生物研究工作;1992年开始涉足互惠基金,从自己投资开始发展到为他人代理投 资;2004年11月,他作为北美唯一华人代表和巴菲特专家出席在中国举行的“世界最伟大投资人的理念和实践” 报告会,并受聘为亚太财富研究中心高级专家;2005年,应邀参加亚太总裁协会主办的省、市长与总裁经济合作高峰会议特邀嘉宾,受聘北京密云县经济高级顾 问;2006年2月,他成功筹措举办了首届北美华人财富论坛多伦多峰会。
(稿源:见习记者 姚依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