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诚勿扰:剩女阴谋论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44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9BA71EC757470AC53F82D12716906D6F.jpg

新民周刊2010021期封面:剩女阴谋论
EBABAFB60841BA60F17989E5E926E31D.jpg


剩女阴谋论
“男生就像大食堂的菜,虽然难吃,但是……去晚了居然还就没了!”
嬉笑中的辛酸,是所有“剩女段子”的特色。谁都知道中国男多女少,可剩女还就成了时代热词! 公园的“相亲角”里,处处是女方父母的焦灼面孔,甚至出现了“90后”女孩的父母。她们,刚刚还在过“六一”节呀,转眼就成“剩菜”啦?
试问:是谁到处张贴“剩女”的标签?是谁把少女甚至幼女鼓噪得心急火燎?又是谁看准了这个群体的巨大商机,开始合谋“消费”剩女?
洞穿阴谋,方得解脱。
【内文导读】
非诚勿扰,剩女为王
“剩女”消费,还是“胜女”消费?
吴迪:可以没有婚姻,但不能没有恋爱
非诚勿扰,剩女为王
剩男剩女们,去参加相亲节目吧,为的不是赶紧把自己嫁出去,而是继续把自己“剩”下来,让观众来消费剩女。待字闺中又如何?
记者/何映宇
《非诚勿扰》一次次演绎女性的胜利!
每一期看她们花枝招展地出场,然后用机关枪般的毒舌扫射男嘉宾,灭你没商量,看着男嘉宾一个个血染疆场,此时的你,是该为女性喝彩,还是为男性哭泣?
圣女无敌!从妻妾成群男尊女卑趾高气扬到现在初夜无罪豪宅有理,男性在传统婚姻中的地位正在遭受前所未有的挑战。女性,可以像挑选货品一样对男嘉宾品头论足。男性,则是女性犀利打击的消费品和牺牲品,《非诚勿扰》让女性很爽,男性很慌,女权时代,圣女当道。
圣女,也是剩女。心高气傲,俯视芸芸众生,再海选,也是一路灭灯,自然高不成低不就。《非诚勿扰》女嘉宾中的大多数绝不是些没人要的货色:马伊咪是校花,闫凤娇曾获瑞丽第七届封面女孩大赛季军,韦敏在参加《非诚勿扰》之前就已是网络红人,2009蜂鸟网模特大赛冠军,那笛在模特界的名气更是不小了,从第一期到第二十期,16次成为心动女生的潘奕也做过网拍模特,刚刚上场的陈怡凡曾获得2003年鲜橙多“魅力之星”冠军,还有最具话题性的马诺,平模……见鬼,这么多征婚的原来都是模特,找来的男嘉宾却常有贼眉鼠眼搞笑逗乐之徒,两相对比,更显出女嘉宾的靓丽动人“温柔贤淑”。也许吧,太优秀了,才肆无忌惮出口伤人,才恨其不幸怒其不争。最后剩而又剩,即使如马伊咪与长发男般配对成功,也让人怀疑是不是主办方的特意安排预编剧本?
网友“哥只是个传说”一语道破天机:“她们要的是上帝。”
第一代剩女:愁嫁女青年的春天
电视相亲节目并非《非诚勿扰》的首创。
第一代勇敢走上荧屏的剩女是真正的剩女。单身男女上节目,看得出,心情迫切地要结束单身生活。在新派交友“连续剧”火遍中国之前,旧派琼瑶式的“言情剧”当然也曾创下收视奇迹。
十多年前,《玫瑰之约》《非常男女》《相约星期六》……一大批电视相亲节目红极一时。一天之内,老大难问题的男男女女既上了电视露了脸,又可以与心仪的异性牵手成功,岂不一举两得?许多愁嫁女青年寄希望于电视征婚,浪漫爱情的春天因电视而精彩,报名踊跃,收视率自然也是节节攀升。
可是真人如果不秀,此类节目的热度就会迅速消散。2003年9月,先是开播5年的湖南卫视《玫瑰之约》宣布因样式老化、收视率下降等原因而停播整改,竟然成为湖南卫视建台以来第一个“下岗”的节目。无独有偶,台湾地区由胡瓜和高怡平这对黄金搭档主持的《非常男女》也在同年停播,原因和《玫瑰之约》差不多。虽经多次调整,收视情况仍毫无起色,遂被制片方毅然取缔。短短几年时间,停的停关的关,只有一个《相约星期六》开播那么多年还在不温不火地坚持着。
是剩女都找到了归宿,还是剩男们都已移情别恋?
问题可能还是出在观众上。《玫瑰之约》第一次停播整改,主要原因就是温吞水似的相亲节目的主体观众群是消费能力低下的中老年人,因而引起广告商的不满。男女相约,问一下无关痛痒的问题,说一些初次见面的客套话,做一些可有可无的游戏,男女嘉宾,除了OL,就是眼镜男,新鲜感一过,自然是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形同鸡肋而已。
当年,《玫瑰之约》是从“星本位”的电视节目让位给“民本位”的电视节目,在一个充斥着领导、名人和明星的中国电视体系中,突然闯入了这么多普通老百姓,犹如吹来一股清新的风,和《东方时空》《焦点访谈》《纪录片编辑室》等关注民生的纪实类节目一起,共同撑起一个“公民意识大发展”的时代。
但如今,这一类的“平民意识”大家早已司空见惯,在唯收视率大旗挥舞之下,“民本位”又悄悄开始向“星本位”转移。《非诚勿扰》在节目设置上有一个非常大的特色(或者说漏洞),这就是铁打的女生流水的男,男女平等的天平一下子失衡,女强男弱的局面是《非诚勿扰》栏目设计所决定的。一个个刀子嘴不见得豆腐心的女嘉宾令多少男嘉宾伤痕累累灯灭离场?于是,愁嫁女摇身一变,成为恨嫁女,剩下来吧,别慌,剩下才是王道,就像马伊咪的红,当然是因为她在第一批女嘉宾中“剩”到了最后。很自然的,很多美女“主动剩下”,让人怀疑她们上节目的初衷究竟是上镜走红还是交友婚嫁。
新一代剩女:想说就说,想灭就灭
“我不喜欢麻杆腿。”
“我觉得你长得很像犀利哥。”
“脑抽。”
昏倒,就是超级帅哥赵云、罗成到了这舞台,估计也要给批得体无完肤,因为他们有白马,但是没“宝马”,还喜欢打架,没有安全感。
但这,恰是《非诚勿扰》爆红的撒手锏。正儿八经温文尔雅的没人记住,毒舌出位嚣张跋扈赤条条上阵无牵挂的,却红得发紫。在这个秀场上,价值观居然如此被颠覆,甚至有“令人发指”的感觉。
“超级女生”比赛的口号是“想唱就唱”,“非诚勿扰”的潜台词应该是“想说就说”,女嘉宾们口无遮拦,拿光头开涮抑或笑话乐嘉“羡慕嫉妒恨”。男嘉宾也可以勇敢地站出来当面质问马诺的虚伪和拜金,直至马诺尴尬离场。主持人孟非接受采访时说:“我不赞同你的观点,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
《非诚勿扰》首先是娱乐节目,娱乐的意义要远远大于“观点”和“权利”。在制作人看来,好看才是硬道理吧。沪上知名娱记项斯微是春节后回到上海的第一天开始看《非诚勿扰》的,此人阅片无数,能进入法眼的电视节目可不多。结果,她喜欢上了这档节目,她对本刊记者说:“老实说,女嘉宾刻薄得都还挺自然的,比《我们约会吧》抓得住要点。我尤其喜欢听有时候节目现场传出的她们彼此间窃窃私语的那些话。”
“刻薄得挺自然”,真是一个准确而客观的评价。江苏卫视“婚托说”早就传得昏天黑地,但是从每一期呈现给观众的内容来看,比那些胡编乱造的电视剧实在是要真实自然得多了。除那笛站出来选择救援队队员、夸张搞笑的翔总、李海宁桥牌、对马诺一往情深的菊花男,以及刘丞的重新回归等几期值得推敲之外,大多时候,整个节目都显得非常流畅,真伪莫辨。
对于备受争议的《非诚勿扰》,项斯微的立场恐怕能代表很多年轻女性的态度,有力挺,但也有迷惑:“电视提供相亲的舞台当然不能避免找托的嫌疑,剩女文化值得大作特作,是社会趋势。不过我有个朋友比我愤怒多了,他不在乎黑幕说,觉得这个节目的看点其实是真人秀,不是相亲。但是马诺离开的那集他彻底怒了,我很无语……其实我觉得马诺挺可爱的,应当允许他人选择自己生活的权利(哪怕她是为了走红,这也是选择)。不过,后期到了闫凤娇的艳照门事件,就让我反感了。”
真实与虚构
时代真的变了,1980年代,格非、马原、孙甘露成为争议的焦点,但格非们的立场是完全先锋知识分子的立场,他们的反抗姿态是通过晦涩的欧化语言和叙事的虚无迷宫体现的。然而,现在85后、90后的年轻人没有那么复杂,他们敢想敢做,板砖与子弹群飞,初夜共艳照一色,共同构造起一个虚虚实实变幻莫测的剩女相亲世界。
不论是第一代还是第二代剩女,只要她们走出了电视征婚这一步,注定成为电视消费品,作秀的嫌疑当然是摆脱不了的。很多人质疑《非诚勿扰》舞台上那么多漂亮女嘉宾,二十二三岁,年纪轻轻,打扮入时,追求她们的男士恐怕都能编成加强连了,她们还需要征婚?!
在东方卫视《幸福魔方》研讨会上,上海大学顾骏教授为《非诚勿扰》节目大声辩护:“现在我最看好的节目就是江苏卫视的《非诚勿扰》。我看好它什么地方?就是它不单纯地强调一般的真实,而是从中可以体现逻辑的真实。你会在这个节目看到他们选上的各种各样的人物,我关注他们选人的时候,非常注意把各种类型的人选上来,正是这种选择的多样化让你感觉到真实。”
顾骏认为即使是标榜真实的纪实类节目,它们的真实性同样值得怀疑。人们在镜头前和在真实生活中说话感觉是完全不同的,不能因为《非诚勿扰》可能加大了策划的内容而否认其“逻辑上真实”。有时候,这种真实比复原现实更有代表性。
虽然模仿的是Fremantle公司的模板,但是《非诚勿扰》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从而能从激烈竞争的中国卫视大战中杀出一条血路。截至5月16日27期,《非诚勿扰》以4.23%的收视率刷新省级卫视收视的最高纪录,也是5年来中国省级卫视电视节目收视率的峰值,仅次于中央一套新闻联播和天气预报。
人家凭什么?在《非诚勿扰》的舞台上,有孟非睿智巧妙的串联、乐嘉的煽风点火岿然不动、VCR中损友的点评爆料……各种因素串合使得《非诚勿扰》甚至火到了美国。虽然顾骏说他欣赏《非诚勿扰》“不是欣赏那几个小妞,而是欣赏选来的那些男人,那些男人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几个小妞,无所谓。”但是我们注意到,即使在女嘉宾中,她们的多元性也是如此明显。既有貌美如花如韦敏、沈薇、薛璐者,也有心宽体胖的王璞、柳文静,母女档,混血女萨莎、吴美廷、乃至玉女变“欲女”的闫凤娇,cosplay,厨娘装,很萌,很童话的,很犀利的,不断地制造消费剩女的话题。后闫凤娇时期,最红的大概是1号中性女谢佳,先以中性理性形象博得大众好感,继而网上爆出她是北京现代音乐研修学院在江苏卫视学习娱乐节目策划,可能是婚托,第三季是同性恋的怀疑,第四季是妩媚S照,正如孟非在某一期节目中所标榜的:“我们的女嘉宾是连续剧,男嘉宾是系列剧。”
《非诚勿扰》简直就是以剩女作为诱饵,作为节目收视率的催情剂。而女嘉宾的心思则很明显:其实不想走,其实我想留,豁出去了也要做剩女。
(本文来源:新民周刊 )
end_i.gif
tongji.gif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