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59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密云县政府方面负责人称,该处新农村建设工程经过北京市政府批准,给出的补偿标准“已超过国家规定”。目前,密云官方已与中青旅签订了35亿的开发框架协议,将复制乌镇模式,开发后,部分民俗商业以及就业将优先当地村民。
村民 离开景区可能没收入来源
司马台村所属于密云县古北口镇,被誉为“中国长城之最”的司马台长城即坐落于此。
据十余名该村村民介绍,6月17日,司马台长城景区停止营业,多家餐饮店也随之生意惨淡,大批外地打工者撤离。之后几日,村委会和乡政府通知村民,该村将进行新农村建设,涉及村内8个生产队共数百户村民。
按照政府部门的说法,村民的宅基地,包括村民承包地在内的大部分村集体土地,将被流转至该村经济合作社,后者再将土地出租给镇政府。同时,政府部门将在该村7队集中建设安置房,村民可以补偿款进行回购,每平米价格在一千多至三千左右。
截至昨日,该村已有部分村民签订搬迁补偿协议。但也有部分村民拒绝签字,其中,第二、三生产队的百余户居民中,有过半居民未签字。
这些村民认为,每平米2000元的宅基地补偿标准过低。村民承包地流转未经村民同意,而是几个村代表连夜签的字。此外,部分村民称,他们以前开设农家院,依靠司马台长城景区谋生,搬迁后他们可能会失去收入来源。
工作组 将建民俗区优先租给村民
昨日,司马台村内,保安、城管人员及警务人员驻点或巡查,拆迁人员开始对已签字村民的房屋进行拆除。村边马路上随处可见已拆除的房屋,不断有三马儿或小货车满载家具等物品驶离村庄。
负责此次搬迁的工作组副组长,密云县县长助理吴振义表示,司马台村的新农村建设项目是经北京市政府批准,密云县发展的沟域经济发展项目。村民集中搬迁,腾地后由政府招商。该县将对发展沟域经济、新农村建设与后期的商业开发三者进行联动。
吴振义说,此次司马台村的新农村建设,各项补偿在密云县类似补偿标准中属较高标准。且进行商业开发后,该处将建上万平米的民俗区,可向当地村民优先出租。同时,开发后,将对吸收当地人就业有明确要求。
■ 追访
村民 1 新农村建设or商业开发?
昨日,有村民称,虽然政府部门称此次工程是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但他们得到的消息却是,该村连同司马台长城景区将被开发公司整体开发,进驻该村的工作组也曾确认该消息。
有村民表示,如果以新农村建设名义要求搬迁,那么这些补偿款以及安置房的政策,他们并不是不能接受。“但是如果目的是商业开发,为了让村民搬迁,却打出新农村建设的名义,那么以政府为主导的集体搬迁,补偿款则并不能让人满意。”村民说。
还有村民认为,如果是商业拆迁,应该给村民与开发商一个协商的空间,而不是政府强制主导。
2 搬迁程序是否符合规定?
临近司马台长城入口处即是三队村民住处。据一名村民称,景区关闭后不久,便有评估公司的人员来到村里,并在村委会或镇政府人员的指引下,进入每户丈量宅基地面积。村民们询问时,评估人员并未明确表示为什么丈量面积,只说是“摸底”。“大家那会儿都不知道要进行新农村建设,也不知道将搬离该地。”
据介绍,在此期间,部分村民收到一份“司马台新村村民会议征求意见表”,征求村民对搬迁的意见。村民说,当时相当一部分村民未在表格上签字,因为“不知道这是干什么的”。直到6月25日,县乡领导在该村召集村民开会,正式告知他们将搬迁。
“搬迁程序是不是过分前置而忽略了一些细节的完善。”昨日,该村二队一村民表示,至今他们始终未见过关于搬迁的手续或文件,只是在村内张贴着经过测量的各户宅基地面积,以及搬迁的补偿标准。但对搬迁中的很多细节问题并没有具体涉及。
此外,村民称,他们承包土地的流转,并未征得村民的同意,而是由村里多个村民代表连夜签字通过。
3 搬迁以后村民以何为生?
据了解,在不愿签搬迁协议的村民中,多数都是出于经济考虑,不少村民认为2000元每平米的补偿款过低,即便是回购政府新建的安置房,也不会剩余太多资金。有村民称,已经签订搬迁协议的村民目前并未领到补偿款。按照政府规定,村民宅基地的补偿款要先扣除村民回购的安置房款,余下的还会被扣除20%,剩余的才会发给村民。
此外,对搬离景区后经济来源的担心也是一个原因。一名不愿具名的女村民说,该村不少村民在景区商店或是餐饮住宿店打工,每年收入一万多元。村内还有多家的“农家乐”,每家年收入至少有两三万元,位置好的年收入可以达到二三十万元,这几乎是他们唯一的经济来源。此外,还有很多村民在景区附近摆摊或是从事土特产品。
“景区是很多人主要的经济来源。”该村民说,按照政府部门新农村建设的规划,他们将搬迁至两三公里外,这意味着他们再也不能从事之前的营生。即使将来景区得到全面开发,但对他们而言,还是会成为景区的“门外汉”,他们未来的经济来源将成为难题。“按照目前的补偿标准,我们唯一确定的收入只有自家承包地每年的‘租金’。”该村民说。
“平均算下来,往外租地的钱一个月才合一二百元。如果我还在种地,起码吃饭的钱不用花了。”一个七旬老翁说,他拒绝搬迁。
县政府
新农村建设商业开发等联动
密云县县长助理吴振义说,司马台村的人均收入在9000元左右,在北京属偏低。目前,司马台长城景区的旅游发展并不景气,不过,旅游仍是该地一条好的发展路线。
吴振义表示,他们进行的是新农村建设工程,也是按照市政府的规划,发展该地的“沟域经济”,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库北地区的劳动力就业。在集中搬迁后,政府会利用腾退出来的地,进行招商引资。此举是以搬迁带动开发,开发的收益再用以支援新农村建设。实现新农村建设、发展沟域经济与商业开发,三者联动。
新农村建设不需拆迁许可证
吴振义说,该处目前正在进行的是新农村建设工程,经过了北京市政府批准。新农村建设不同于商业拆迁,不需要“拆迁许可证”之类的证件。
吴振义表示,该村共有502户村民,目前,已经有250多户签订了搬迁补偿协议,占全村一半以上。除二队、三队签约户数较少外,其余的几队大部分已经签订。之所以搬迁如此之快,是因为该地冬季气温过低,无法进行施工。因此需要抢工期进行安置房的建设。
吴振义说,虽然承诺的工期是一年半至两年左右,但预计今年年底主体建成,明年十一争取让村民入住。
吴振义称,承包土地的流转,是经过了多数村民同意之后做出的决定。在这个问题上,村民中赞成的人数达到了60%多。
将建设民俗区优先租给村民
吴振义说,在与村民签协议之后,便会将钱交至村民手中。目前,政府已经下发了4000多万元的房屋补偿款,但因为该村银行没有银联业务或者是支票需要时间转账,有些村民误以为尚未拿到补偿款。
对于村民所说的补偿款要扣留20%的说法,吴振义的解释是,这笔资金是在村民回购房后,对于房屋的实际面积进行多退少补,而不是截留。
“农民以土地为生,不存在失业问题。”吴振义称,村民租地的资金是其收入来源之一。另外,此次搬迁的补偿款标准较高,大部分村民在回购房屋后至少还能剩十七八万,有的家庭可以买两套房子。
另外,司马台景区开发后,将在该处设立一万平米的民俗区,对社会公开招标,村民可以享有优先租赁的权利。另外,该县与开发公司签订协议时,就业是其中重要一项。“起码有3000个(就业岗位)。”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孟祥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