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战争如何速战速决?

moyue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3-12
消息
10,204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美伊战争如何速战速决?


方思涌


  美国对伊拉克开战的目的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如果巴格达陷落,就可算是伊拉克政权易帜。可是,美国既然把目标指向萨达姆,美国在伊拉克的速战速决策略,是不是也要看到萨达姆离开伊拉克或战死在美军的炮火中才能划上休止符?看来还需要布什给个答案。



  美国终于动手攻打伊拉克。这场战争现在是正如开弓没有回头箭,双方既然没有妥协的意思,如果不到一方战败的地步,战争是不会停下来。由于国际社会虽然不愿看到战争爆发,对于执意要打伊拉克的美国,没有一个国家或国际组织有能力制止它发动战争。同样的,对于萨达姆一步一步走向自毁长城的战争边缘,联合国是尽了全力,也终于没有让他及时回头。


  在这种形势下,面对战火连绵,世人只有希望这场战争尽早结束,一是使伊拉克人民少受点磨难,二是希望世界恢复和平稳定,让目前陷入困境的经济早日复苏。不过,这究竟纯粹是主观愿望,战争是否能速战速决,是取决于交战双方的因素,首先是双方的势力和战场上的发展,再来是双方的意愿和战略。这两个因素中,速战速决的因素占了主要地位,但并不完全是一面倒的,是否能够让战场上的硝烟早日消失,值得探讨。



实力悬殊的战争



  美国和伊拉克交战,和过去一个年代一样,是一场势力悬殊的战争。在科索沃和阿富汗是这样,这次在伊拉克也是如此,有所不同的是,这次对伊战争,愿意出钱出力的盟友大为减少,令美国人在道义力量上黯然失色。不过,正如美国总统布什早就说过的,美国有能力单独发动这场战争,而世人也毫不怀疑美国有能力主导战事的发展。


  就美伊军力对比,势力悬殊是一目了然,在人数方面,伊拉克有17万正规军,另有6万共和国卫队。这些是编制上的数字,因为大多数并没有满员,真正的兵员并没有达到这个数目。不过,这并不重要,和美国及英国目前聚拢在伊拉克周围的三十多万军队人数相比,数字相差并不远,扣去主客地位的差距,兵力是差不了多少。只是这种比较是不实际的,因为如果这是发生在诸如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一场战争,双方是打阵地战和肉搏战,兵员的数量或许会起积极性的作用。而美国这次发动的主要仍然是一次高科技的电子战和几乎没有前沿阵地的战争,美军必会利用空中的优势,把敌人打得无力反击,才会派出地面部队扫平敌军势力。


  世人之所以判定这场战争将能速战速决,一是美伊两国的国力军力悬殊,美国的国防开支等于伊拉克的三百倍。自波斯湾战争以来,面对经济的制裁和军事封锁,还有武器检查,伊拉克的兵力大为下降,美国国防部长拉姆斯菲尔德说已减少到一半;相反的,美国的势力却空前的增加,它拥有各种精良的武器,在过去十多年来,美军是唯一经过丰富实战的军队,有能力掌控战场上的发展,在过去十年内发生的战争中,都能做到速战速决。


  美国及其盟军在1999年3月24日开始轰炸前南斯拉夫,只费两个多月的功夫,到同年6月10日,米洛舍维奇政府就接受维和部队入驻科索沃。在阿富汗,形势得发展更快,打击塔利班政权简直是摧枯拉朽,美军从2001年10月8日到同年12月7日,只花两个月时间,就推翻塔利班政权。所以,在对伊动手之前,拉姆斯菲尔德说,战争只需几周的时间就可望结束。基本上这是按其实战的经验来推断。



经受不了战争的长期拖累



  在美国来说,速战速决是它的一项重要策略,因为如果战争旷时费日,战场上胶着不前,时间一拉下去,美国人心里就不耐烦,布什赖以维系的民意支持就会走向相反的方向,对他争取在下届总统选举中蝉联是不利的。同样重要的,美国经济是经受不了战争的长期拖累,只有战争快点过去,只有和平稳定,经济才有机会复苏。


  美国政府还有一个希望战事早日结束的战事因素,那就是进入4月份之后,中东进入酷暑季节,沙漠气温高升,不适合美军打仗。美国急于求胜的心态,可从战事的发展看出来。当战火刚点燃的第二天,美军地面部队已开进伊拉克南部,也许这是因为这个地区原本就不是伊军的主力防守地带,其军力不堪一击;也许美军是为取得纵深战略基地的需要而快速的突入伊境。这其中也不无含有布什的时不我待的心境。


  正是基于对以上推测的信心,到战争爆发前夕,股票市场高涨,油价下跌。这一切,是符合客观情况发展的。可以这么说,只要对伊战争顺利,其期限不超过前两场战争,那么,美国就达到它的军事和政治目的,美国在这场新的波斯湾战争中就获得全胜。


  可是,话说回来,当一切客观因素正朝着预期的方向发展时,当大多数的因素都满足了美国的主观愿望时,有些可能出现的意外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首先是伊拉克采取的是相反的战略,就是不和美军正面交锋,准备长时间耗下去,只要战事胶着,对方就人心浮躁;要是美军伤亡多了,问题就大了,布什在战场上讨不到便宜,内部问题就浮现,他就必须改弦易辙。



美军要避免伤亡不容易



  萨达姆是不是这样盘算,他有没有能力扭转乾坤,这些都是不为人所知的因素。不过,他不愿早在安理会去年11月间通过1441号议决时乖乖接受武检,到美国下最后通牒时也不投降。其实,今天伊拉克所面对的局面是可想而知的,萨达姆宁愿选择这条路,或许他是有所恃,以为伊拉克人民会和他一起群起反击美军的侵犯。情况是否如他所愿的,新一轮的波斯湾战争,正好是一个检验的机会。


  从地理条件上看,在伊拉克首都巴格达以南的地区多是沙漠和平原,在战略上无防可守,所以,伊军的部署也是最薄弱的。北部山区的条件复杂,鉴于美军地面部队无法借路土耳其从北面夹击,萨达姆要和美军对耗,这里可能是他的赌注所在。


  这次美军攻打伊拉克,和过去所发动的两场战争也有不同之处。在科索沃之战中,美国得到欧洲国家的全力协助,是对南斯拉夫围着打;在阿富汗战场上,联手出兵的盟友少些,可是,美军却得到阿富汗的北方联盟军的配合,展开内外夹击的攻势。


  这次的对伊之战,美军是少了这两个条件,没有国际上的道义支持,也没有敌人内部的强大力量支援,特别是后者。如果伊拉克人是抱着不愿亡国的心态,美军要避免伤亡是不容易的。 在这方面美国是会碰上棘手的麻烦。


  最后一个问题,则是如何界定战争已然结束?从战力的对比看来,美军从伊南进发,直捣首都巴格达,看来并不困难。一旦攻陷首都,美国就可以宣告胜利,准备班师回朝了吗?


  这次开仗的一个主要目的,就是推翻萨达姆政权,如果巴格达陷落,也可算是伊拉克政权易帜,像阿富汗之战一样,可以劳师庆功了。可是,美国既然把目标指向萨达姆,而偏偏如果美国的导弹炸不死他,让他躲在无法寻找的地洞里,那岂不是像阿富汗一样?美军一开始就说是要消灭卡伊达的主脑奥萨马,结果奥萨马生不见影子,死不见尸首,至今一年多了,他的声音却老是在困扰着这个世界。那么,美国在伊拉克的速战速决策略,是不是也要看到萨达姆离开伊拉克或战死在美军的炮火中才能划上休止符?看来还需要布什给个答案。

(联合早报)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