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历史》对话宋家儿媳:宋子文没有对不起国家(图)

West Life

最近有点忙
VIP
注册
2010-07-16
消息
6,980
荣誉分数
646
声望点数
123
《看历史》对话宋家儿媳:宋子文没有对不起国家(图)

  《看历史》本刊记者┃何书彬 刘永峰


   宋曹琍璇近来引起史学界的关注,是因为她不仅是宋美龄的弟弟宋子安的儿媳,而且是胡佛研究院蒋、宋、孔三家档案的“把关人”。2003年,她进入胡佛开 始审阅宋子文档案;2004年,“两蒋日记”落户胡佛,她作为特别四人小组成员,最先看到全部蒋介石日记;而且迄今为止,她是仅有的几个看过蒋经国日记的 人。她眼中看到的蒋宋家族,是什么样的?


  ■ 宋子文,没有对不起国家  


show.php

  《看历史》:蒋、宋、孔档案公开以后,史学界对这几个人的看法有什么改变?


   宋曹琍璇:当我们两岸各说各话的时候,你不知道哪一个是对的。可是一直到宋的档案出来、蒋的档案出来、孔的档案出来,发现了很多新的史料,证明了一些事 情,他们才发现,原来真相是这样的。所以我就说,三个档案开放以后,造成了很多“黑天鹅效应”。这个“黑天鹅效应”,中国大陆的学者更显得惊讶。学者的态 度是要写一些真实的东西,这是他的专业,如果他这一辈子,都是写一些假的,他将被别人评论什么?


  《看历史》:档案公开后,外界对宋子文的负面评价似乎也少了。


   宋曹琍璇:陆铿在二次世界大战的时候,登报纸说,宋子文自己的外贸公司有贷款3亿,结果全国哗然。总共的外汇额度才有5亿,宋家跟孔家拿掉3亿,那还得 了。他们就去查,结果查出来以后,发现是小数点的错误,陆铿就叫报纸登了一个小小的启事,说是小数点的错误,他们忽视了。可是后来呢,陆铿还是说,他没有 错,是因为受到了压力。
  诸如此类的东 西,都是谎言。香港郑会欣教授写了一个论文,拿给我看。他说在宋的档案里面,写得清清楚楚,宋把公文都拿出来呈报给蒋介石看,孔宋两个外贸公司才300多 万,内容是跟海外购买军备、购买布匹什么的,因为当时我们在抗战的时候,很多产业已经没有在生产了,所以很多东西都从外面运进来,两家一共是300万。宋 的档案很好,批文都有复制留下来。郑会欣博士拿了这些资料以后就写了那篇论文,在2008年发表的,证明了陆铿当时讲的是不实在的。 u.i a s k.c a
  《看历史》:在档案里面,您看到的宋子文呢?


   宋曹琍璇:看到宋的档案以后,我知道宋是个了不起的人,我们宋家没有对不起国家,绝对可以全部开放。也是看到宋的档案以后我才有了信心。在看蒋介石日记 时候,他里面骂宋子文卖国卖党、违背革命原则,他把宋骂得狗血淋头,我都留下来。这没问题啊,去对照宋的档案,去看嘛,为什么这天骂宋骂得这么厉害,去看 宋这一天的档案里面有些什么可以对照的,大部分都是要钱不给,蒋介石要钱他不给。没办法,然后蒋要印钞票,宋说不能印钞票,宋是懂金融的,蒋是军人嘛,对 这他不懂。宋说不能够印钞票,这还得了啊。蒋每次骂宋,看宋的档案对照,我觉得很有意思的。


   在宋子文的档案里面,有一封信,我们看了都在笑。他说那时候,廖仲恺要钱,蒋介石要钱,他说我中国银行就这么一点钱,如果你们都要钱,你们都拿走,我中 国银行就关门,不做了。吴景平教授出的《宋子文画传》,以及有照片的《宋子文和他的时代》,是我们宋家给的一些照片,里面有外国记者访问宋子文时画的一幅 漫画:在一个上坡的路上,宋子文一个手撑住整个中国的经济的压力,一个手往上推,然后说我受不了了。(《看历史》2010年7月刊)  
show.php
  ■ 宋美龄,人们应该看重这位女性
  《看历史》:在蒋宋家族的重要成员里面,您是见过宋美龄的,她给您的印象如何?
  宋曹琍璇:我嫁到宋家,耳朵听到的,都是丑化我们家族的(内容)。我嫁到宋家这么多年,也没有人谈这个事情,也不敢问。可是你眼睛看到,你会觉得很惊讶,你会说为什么姑妈吃饭那么简单,穿衣服那么朴素。
   从李登辉时代开始,夫人到了美国,砍掉了她所有这些医生、护士的人数。大姐(孔令仪——笔者注)告诉我,到了美国来以后,姑妈的所有首饰都是她妈妈(宋 霭龄)的,她可以随便用。那我才知道,蒋夫人是不买首饰的,因为她是一个基督徒,她讲究的不是一种物质的享受。所以呢,我那个时候,就有点怀疑,为什么人 家都说我们贪污?我们钱到哪儿去了?


  《看历史》:当了解到一些历史之后,您对宋美龄的评价呢?
   宋曹琍璇:我们希望大家能够看重这一位女性,关键是她是否真的做了对中国有利的事情。我们希望大家看到,她为了中国的女性,为了整个社会的福利所做的事 情。她把很多在美国留学时学到的知识,引进到中国来。抗战的时候,她认为女人要对社会负责,女人要在男人在打仗的时候,负起后方的责任,所以发起了整个中 国的女权运动。她一直到处演讲。在那个时候,全中国的女性给她写的信,几乎有2万多封。这些信藏在台北妇联会的地下室里面,一直没有公开。曾经有几封被检 出来,登在台湾早期的妇女杂志上面。现在我跟吴景平老师两个人正在搜集《宋美龄及她的时代》的一个史料画传。吴老师这次去,在杂志里面找到了那几封,看到 后非常感动。
  2003年,蒋夫人在纽约去世,那个时侯太突然了。孔令仪就说,我们简单一点,我们不要办了,就随便把家人弄来就算了。我就抗议说,姐姐,不行!为什么?蒋夫人虽然是我们的姑妈,是你的姨妈,但她是我们“国家”的“第一夫人”,绝对不能草率。


  《看历史》:吴景平教授现在是宋家历史研究方面非常权威的学者,那他对宋美龄是怎么看的呢?
  宋曹琍璇:吴老师是在大陆长大的一个学者,他的印象里宋美龄应该是比较奢华的。这次我带他到官邸里面去,看到蒋夫人住的地方、蒋夫人的衣橱。他说,就这么小啊?我说对啊,(如果像传闻那样)她一天做一件旗袍,她一定有几万件旗袍,那你觉得她放哪里?吴老师就笑。


   然后我就说,你看她的床,你看蒋公的书房,我说是不是够简朴?他说,我觉得应该说是简陋。我就跟他讲,那个时代,他们是卧薪尝胆,他的心态已经不在这个 物质上,他要的是怎样的能够雪耻,在蒋介石的日记上,每天的都写着雪耻两个字,那个时侯雪耻很重要。(《看历史》2010年7月刊)


  ■ 蒋介石,知行合一与基督教信仰  


show.php

  《看历史》:有人说蒋介石是为了娶宋美龄才信的基督教,是这样么?


  宋曹琍璇:我们先讲,蒋公学阳明理学。早期时候他在私塾念书,他的老师都是浙江人,浙江是以阳明理学为重的一个省份,他也是非常地遵行阳明理学。阳明理学是讲知行合一,他是知而行的一个人,那他不知的时候,他常常不会坚持去行。


  当时他要追宋美龄的时候,到了日本,宋母跟他讲,我们是基督家庭,你必须信这个。他就说我不知道什么是《圣经》,我也没念过,我念完再说。这是他的第一个回答。后来他就开始念《圣经》。他是一讲出的话一定做的人。


   你在日记里看到,蒋介石看《圣经》的步骤是非常慢的,偶尔看看,今天看一下《孙子兵法》,明天看一段《圣经》。他说,今天读《圣经》一节或几章,就这样 子。你就看到他是随便看的。他跟蒋夫人1927年结婚,结婚以后,宋美龄为了让他了解她的信仰,就把她在《圣经》研读班的那些资料拿来交给他。她说我自己 都不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我只是一个被妈妈逼得信耶稣的,现在为了蒋公,我就重新把那个时侯的笔记本拿出来大家一起研读,这对我受益匪浅。在那段时间,蒋 夫人就觉得蒋介石是非常认真地在学习。
  1930年 的时候,宋母生病,他就在日记上说,宋母病重,我为了要安慰她,回馈她,报答她对我的爱心,我决定受洗。他当时受洗,也当然是因为结婚这两三年蒋夫人带他 学习,加深了了解。可是他受洗的一个动机,却是为了感恩,为了感恩宋母对他的爱心,对他的栽培。 在她病危的时候,让她高兴,所以他在家里就受洗了。


   你在他的日记里看到,这个人真的是很奇妙,当他决定做一件事情的时候,他从此每天看圣经,日记里面就开始了,常常会有经文出现。《圣经》里面讲哪一段 话,然后今天读经怎么样,今天祷告怎么样,今天聚会怎么样……这就表示这个人是蛮有诚信的一个人,他真的是知行合一的一个人。 家 园 网
  《看历史》:他的信仰是虔诚的么?


  宋曹琍璇:我自己也是基督徒,也念过神学院,我看他基督教的成长,是从1939年开始的。他看了一些书,就是基督信仰的书跟黑格尔的辨证论,当他把这两本书合起来看的时候,对他冲击很大的。他要知道他为什么要信,他的信仰有挣扎。
加国中
   在1939年,他突然开窍。虽然之前他有去查经,有去聚会,有去做礼拜,什么都有,因为他从小是信佛的,他妈妈信佛的嘛,他的信仰里面还常常会掺杂一些 佛教的想法。而且他自己以为的信仰是很好玩的,他认为中国传统的天就是上帝,我们要天人合一,耶稣就是天人合一,他想了一大堆的道理,比如儒家的孔子讲些 什么,认为儒家跟基督教是完全一样的。他前面讲的一大堆话,我从神学的角度来看,是胡说八道,是他自己的一个假想跟幻想,他就是一定要牵扯在一起。因为他 根深蒂固的想法,他要了解,却不知道怎么了解,他就按照他已知的东西做了切入点,哦,原来是这样,原来是那样。到了39年之后,他才真正的看清楚了。


   我觉得他信仰的清晰,对于他后来49年失败后是有非常大的帮助的。在49年那段时间,蒋介石知道,自己真的不行了。他在神的面前,完全的谦卑的时候,他 完全依靠神。那个时候,他身边的陈布雷、戴季陶等人相继自杀,对他的影响非常大,那他就常常在想,如果他们信耶稣的话,他们可能就不会自杀了。


   基督徒认为神是他的主宰,如果我自杀的话,我就抢夺了神在我自身上的主权,我的生命是在神的手上的,主权在神手里,你凭什么自杀。那个时候他就常常在日 记里面写,如果不是神要我负担起中华民族的这个使命,我情愿死掉。在后来,在48、49、50 年那些时间,日记里随便翻翻就是这样的话。因为他已经没有办法面对。
   人总要面子,他从45年的顶峰,四大强国的领袖,那种光环那种荣耀当中,突然一下子掉了 90%的江山,你觉得他是什么样的心态?人的面子总挂不住,可是他那个时候谦卑到什么地步啊,他说,如果是神的旨意,我在这里等待,我已经没有办法了。他 说,求神拿掉他的耻辱。他也不知道这件事情会在刹那之间变得怎么样,他那时候失控了嘛。所以我们就可以在蒋的日记里面,看到信仰对他多重要。而且他绝对不 是为了婚姻的逼迫而信的,他不是那种人。当蒋介石信的时候,我觉得他就是全然地投入,而且他信得非常清楚。


  《看历史》:抗战时,汪精卫号称奉了委员长的命,或者达成了默契,跟日本和谈,但蒋一直没有松口,认为汪就是汉奸、卖国贼,日记里面他对汪怎么评价?


   宋曹琍璇:非常不好,从一开始就不好,他认为汪摇摆,觉得汪不坚定。其实从“中山舰事件”开始,他对汪就已经非常不满意。那个时候汪是国民党的主席,他 就开始对汪不满意,觉得他的政策是有错误的。汪后来要跟日本人妥协,很多人都说蒋也讲求和谈,其实蒋从来不愿意和谈。他在日记里面写,今天我们跟日本人和 谈,如果我们是一个被侵略的国家跟对方和谈,对方是比较强的,那对我们又有什么好处呢,到时候说不定又来赔款什么的。如果我们得胜了,再来跟他和谈,我们 也没有太大的好处。他在日记里面有一句,说胜而不武的人才是真正的得胜。


   他那时候写了很多的信,文告、广播给日本人,希望他们能够醒来,不要来侵略,在东亚彼此相邻的俩个国家,我们应该和平相处。他说我拒绝和谈的原因,是因 为我们不会占优势,我们一定会有很大的损失,而且我们会受屈辱。所以他决定是一定要打,可是要打,他希望有一个国际的正义制裁进到我们国家来,帮助我 们。(《看历史》2010年7月刊)  
show.php

  ■ 蒋经国,一位内心感性的人 w w w.i a s k.c a
  《看历史》:您所看到的蒋经国日记里面,他的形象与您之前所知的形象有什么不同么?


  宋曹琍璇:开始审阅蒋介石日记时,日记受损得很厉害,所以胡佛就先给我看了一些蒋经国的日记。


   看到蒋经国日记的时候,我就开始哭。在每一篇日记里面,经常看到他对家乡、对父亲、对母亲的思念。不管看到树也好,看到山也好,看到风景也好,他都想到 他溪口的老家。他在日记里面就说,我是游子,真的是牵挂我的家乡。听说“文革”的时候,把他的家里破坏得怎么样,他就说,我是个不肖子孙,都没有资格去返 乡,去修复。他又说,父亲对他的期盼,他实在压力很大,他不想当“总统”,他说我愿意做一介农夫,日出而耕,日入而息,那样至少我还有休息的时间。你看到 日记里面,常常写午夜一时约谁来谈,半夜一点钟把人家叫到“总统府”来谈话,所以,我就觉得他的压力很大。


   因为他们给我的日记是从1980年开始,然后我就说可不可以看前面的。我倒要看看在1975 年,他父亲过世的时候是什么样。结果是,(他)每一天都在哭泣中。我就觉得他不像是一个我的脑子里面每天雄赳赳气昂昂,站在上面那么严谨的、很理智的一个 人,经国的日记是十分感性的。
  《看历史》:80年代,台湾解除戒严、开放党禁与报禁被认为是很了不起的事情,在蒋经国日记里面,当时是怎样的想法呢?


  宋曹琍璇:我是看过,我也知道,但他的日记还没有开放。我就不谈他的日记里怎么写。


   从外来看,我觉得那是一个趋势,逼得他不得不开。我觉得他也认知了,这是一个民族必然要走的一步。经国是知道,那个时候可以开,绝对没有问题,他对他自 己有信心。因为“十大建设”,他对整个台湾的贡献。虽然民进党后来否认,可是台湾从那么一个没有资源的岛屿,能够成为亚洲的“四小龙”之一,真的不容易 啊。在七十年代石油涨价的时候,在全世界经济萧条的时候,台湾一路窜上来,那是真不容易的事情,所以我就觉得他是有信心的。他相信开党禁也好,开所有的报 禁也好,对我们不会有太大的影响。


  另外他父亲一直对他有 期盼。他认为,父亲没有完成的使命,就是他的使命。很多人认为,经国先生在台湾的表现了不起,其实我觉得都是蒋介石已经布好局,不管是经济方面,还是整个 “国家”的建设,他都尽量一直在保持,都要继续。所以经国在日记里面对父亲的这种怀念,对家乡的情结,与对中国整个大陆的一个使命感,是非常浓厚的。他对 家里面的人的要求特别的严厉,他会骂家里面的人,骂得很厉害,所以我就觉得不太方便公开。他的日记会不会公开,还在研讨当中,因为他的日记里面有太多私人 的事情。
 
这两天流行为台湾翻案,我也为蒋介石翻一回:)
 
再翻也只是个失败者,如果都是好人,中国那时被他们搞成那个样子,只能说他们无能,也许他们的能力也只能管理台湾那么大的地方吧?
 
再翻也只是个失败者,如果都是好人,中国那时被他们搞成那个样子,只能说他们无能,也许他们的能力也只能管理台湾那么大的地方吧?

自从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王朝,中国何曾有过宁日,袁世凯复辟,北伐,军阀混战,抗日,内战,百姓的日子能好过吗。国民党也确有腐败,这也是为什么蒋介石败走台湾。但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现在应该给人清白,还历史已本来面目,战败的,好人依旧是好人。作恶的,哪怕你是胜利者,也要受到谴责。
 
请版主清理一下版面, 这是怎么了,都从坟里冒出了。
:bad:
 
自从武昌起义推翻满清王朝,中国何曾有过宁日,袁世凯复辟,北伐,军阀混战,抗日,内战,百姓的日子能好过吗。国民党也确有腐败,这也是为什么蒋介石败走台湾。但历史不以成败论英雄,我们应该给人清白,好人就是好人,作恶的哪怕你是胜利者,也要受到谴责。
此言过去理想化了,与事实不符,事实是残酷的丑恶的,历史就是成功者的历史,所谓胜者为王败则寇
唐太宗李世民杀兄轼弟逼父亲退位,如果失败了必是逆子奸贼,历史没有如果,他杀成了逼成了,一代名君也:D

不过,你说对了余下的,与共党比起来,国民党没有那么毒辣,在历史关键时刻对敌对党过去仁义,你看共党容许你建党,容许你搞割据,容许你有武装吗:D
国民党历经磨烂推翻帝制,此后没有过一年和平日子建设国家,不说军阀割据,光是西方马列扶持的共产党给国民党,给中国人民带来多少灾难啊
 
补充一下,在下不是美化国民党,而是共产党今天走的路,不就是国民党想在中国大陆走的路吗,一党独大,走资本主义的路,泥腿子还是泥腿子,既然如此,共党骗泥腿子拼命为自己打天下,推翻国民党,50多年死那么多中国人(国军共军都是国人),最后走一条路,何苦呢
 
此言过去理想化了,与事实不符,事实是残酷的丑恶的,历史就是成功者的历史,所谓胜者为王败则寇
唐太宗李世民杀兄轼弟逼父亲退位,如果失败了必是逆子奸贼,历史没有如果,他杀成了逼成了,一代名君也:D

不过,你说对了余下的,与共党比起来,国民党没有那么毒辣,在历史关键时刻对敌对党过去仁义,你看共党容许你建党,容许你搞割据,容许你有武装吗:D
国民党历经磨烂推翻帝制,此后没有过一年和平日子建设国家,不说军阀割据,光是西方马列扶持的共产党给国民党,给中国人民带来多少灾难啊

朱棣呢?篡位就是篡位,诛十族也是篡位:p
 
此言过去理想化了,与事实不符,事实是残酷的丑恶的,历史就是成功者的历史,所谓胜者为王败则寇...

唉,这句“胜者为王败者寇”,鼓舞了多少厚黑人,启发了多少功利心。
史实无法改变,但,也许应该给失败者们留一小块地方,让大家也欣赏下他们身上有过的闪光点,至于胜利者,如果他们身上有阴影,也该留个机会让大家看一看,这样,才有助于崇善抑恶。
 
唉,这句“胜者为王败者寇”,鼓舞了多少厚黑人,启发了多少功利心。
史实无法改变,但,也许应该给失败者们留一小块地方,让大家也欣赏下他们身上有过的闪光点,至于胜利者,如果他们身上有阴影,也该留个机会让大家看一看,这样,才有助于崇善抑恶。
:cool::cool::cool:
 
补充一下,在下不是美化国民党,而是共产党今天走的路,不就是国民党想在中国大陆走的路吗,一党独大,走资本主义的路,泥腿子还是泥腿子,既然如此,共党骗泥腿子拼命为自己打天下,推翻国民党,50多年死那么多中国人(国军共军都是国人),最后走一条路,何苦呢

这个好像不对,看看台湾今天,已经走上民主之路,相反大陆还是封建买办,怎么能说是同一条路?
 
这个好像不对,看看台湾今天,已经走上民主之路,相反大陆还是封建买办,怎么能说是同一条路?


中国共产党还是继续当它的大骗子,还有众多的人愿意上当
 
这个好像不对,看看台湾今天,已经走上民主之路,相反大陆还是封建买办,怎么能说是同一条路?

在下此处言语的确不准确,不过在下在其它帖子多次表述过,中共现在走的路就是国民党当年想在大陆走的路,也是经国先生之前国民党走的路
经国先生开放党禁,在华夏历史上开了先端,由党天下走上天下为公之路
中共浪费中国50年时间,开始走国民党50年前的路,最终也会走上台湾之路
历史发展,浩浩荡荡,谁也阻挡不了,共党只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外来毒瘤,迟早会被剔除肌体
一人之天下,到党天下,再到天下为公,历史必然
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是中国历史上最无耻的一个谎言和笑话
 
[转贴]二战时期,出入战争前线的次数,蒋介石在英美法苏各国领袖之上

2009/09/28 14:18 [未分类 ]

有人说抗战八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这是个可以由历史资料来检验的命题。蒋是国家领导人,他的行踪每日都有记录。我们只要粗略浏览一下有关记录,就可以看出蒋“躲在峨眉山上”的说法根本经不起历史的验证。如果再把战时蒋介石的活动和其他盟国领袖对照一下,还容易看出老蒋实际上是二战盟国领袖中最勇敢的一位。

无论考察出入战争前线的次数还是接近火线的距离,蒋介石都在英美法苏各国领袖之上。其中出入战争前线的次数肯定超过了英美法苏各国领袖的总和。这是经得起检验的事实。他多次在距离火线几十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地方督军作战。其他盟国领袖中,这样的行为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好像仅丘吉尔在法国沦陷前有过一次。莫斯科被困时,关于斯大林的行踪有不同说法。官方的史料说他一直呆在莫斯科城中。但也有人说他曾在危急的时候悄悄撤出了莫斯科。即便此说不实,他也属于被动地接近火线。仍然无法和老蒋主动到前线督战的精神相比。以下是一些史料:

1937年的淞沪战役中,日军在加紧围攻上海时还出动空军猛炸沪宁间的交通要道。从南京前往上海的途中是非常危险的。英国驻华大使座车就在驶往上海的路上被日机误以为是中国go-vern-ment要员的座车而加以扫射。致英大使重伤。宋美龄亦在前往战区慰问时为躲避日机轰炸而翻车受重伤。而蒋介石却象个战地指挥官一样,冒着危险频频出入前线督军作战。

9月16日日军突破刘行罗店阵地,中国守军损失惨重。次日不得不退守北站、江湾、庙行、朝王庙、罗店西南、双草墩之线。这一天,蒋在昆山督战,离火线仅十数公里之遥。10月底,日军突破我大场阵地,我军退苏州河南岸。蒋于10月28日到苏州主持军事会议。11月初,日军增援师团在金山登陆,从侧后包抄攻击上海守军。上海局面急转直下。蒋于11月6日再赴苏州指挥,企图扭转败局。然我军终究不敌日寇精锐师团的猛烈夹击,付出惨烈代价后撤出上海。敌占上海后乘势继续西进。11月20日陷苏州,23日取长兴,无锡岌岌可危,淞沪战役败局已定。但蒋仍于23到常州召集前方将领训话。几个月的激战中,蒋介石的位置经常在距离火线数十公里甚至十多公里的地方。这不仅是二战时期英美法苏等各国领袖中绝无仅有的现象,也是世界历史上国家领袖罕见的行为。

蒋介石是中国国家元首,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后来还是同盟国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依他的身份本不必前往战地。战地的事自有战地指挥官负责,国家元首不必亲躬。从这点上看,也许可以指责他老蒋“做秀”。但这是搭上身家性命之“秀”,决不廉价。其他领袖人物未必“秀”得起。当时中国抗日的形势险峻。各派系各地方势力都有自己的算盘。有些派系口号喊得震天价响,实则躲藏回避。广大民众在战祸苦难的煎熬下也难以时时保持高昂的斗志。蒋介石出入前线,主要还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蒋的军事才能未必比战地指挥官高明。但他的勇敢冒险的行为,能起到在精神上激励军民斗志的作用。

另一件能够说明蒋介石勇敢精神的事,是他在战争期间大量使用飞机作为交通工具。众所周知那时中国空军相比日寇是很弱的。自己的首都一直处在日寇飞机的频繁轰炸之下。而老蒋在这种形势下坚持乘坐飞机旅行,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为了抗战事业,他也只好这样做。那时中国的地面交通本来就很不方便,再加上战线犬牙交错,有时还需要经过敌占区才能到达我方前线。除非老蒋一直呆在后方不动,否则他除了乘坐飞机巡视之外别无选择。
既乘坐飞机,就有被日寇飞机发现并击落的危险。险情有时很近。

1938年3、4月间,中日军队在徐州附近的台儿庄大战。中日空军也在豫东苏北鲁西南地区上空展开一系列争夺。蒋介石此时前往战区视察。他于3月22日到达郑州。并不顾空中有敌机频繁出入的情况,于3月25日飞往徐州。就在这天,两国空军在郑州-徐州之间的商丘地区上空展开激战。中国空军健儿表现出色,一举击落日机六架。蒋介石也安全抵达徐州视察部署。十天之后,台儿庄战役终传大捷。

蒋介石的行踪并不很隐秘。不但有日寇奸细密报。汪伪go-vern-ment中也有许多蒋go-vern-ment的知情人,要打探到蒋的行踪并非难事。因此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出现日机追着蒋介石轰炸的情况。1938年8月12日蒋在武日曰,是日日军出动飞机六十余架猛袭武日曰,明显对着蒋介石而来。守卫蒋的部队伤亡二十余人。同年11月30日蒋到桂林,日军第二天就对桂林市区狂轰滥炸,再隔日又炸一遍。但蒋介石不为所动。坚持在桂林进行军事部署,直到12月8日才回重庆。

有的领袖人物特别忌讳险情险地。遭一次袭击后立刻逃之夭夭。并且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不敢再回原地。蒋介石不是这种人。他性格倔强。在受到强烈挑衅后往往会出现类似一意孤行的斗狠行为。1940年1月底,蒋介石在柳州开军事会议,不料日机突然来炸。这次特别险,蒋介石差一点就被炸中。史料记载“委员长几遭不测”。但这似乎把他的斗狠精神激起来了。2月21日,他再赴柳州主持会议。日军也老实不客气,于22日出动飞机30余架狂炸柳州为老蒋“接风”。蒋介石的卫士死伤12人。但老蒋不予理睬,继续开他的会。日寇好像恼了,隔日出动50多架飞机再炸。蒋介石仍然不为所动,会议继续进行,直到2月25日才结束。蒋并且不顾日机频繁活动的情况,仍然于2月26日乘飞机从桂林返回重庆。以自己无畏的行为藐视日军的空中优势。

不用多说。历史就摆在那里。盟国其他领袖中还有谁比老蒋更勇敢,完全可以列出事实来比比看。“抗战八年,蒋介石躲在峨嵋山上”?说这话的人可要仔细看看自己了。
 
老毛将儿子送到了抗美的最前线,且牺牲在那里,还不是在被人骂。

[转贴]二战时期,出入战争前线的次数,蒋介石在英美法苏各国领袖之上

2009/09/28 14:18 [未分类 ]

有人说抗战八年蒋介石“躲在峨眉山上”。这是个可以由历史资料来检验的命题。蒋是国家领导人,他的行踪每日都有记录。我们只要粗略浏览一下有关记录,就可以看出蒋“躲在峨眉山上”的说法根本经不起历史的验证。如果再把战时蒋介石的活动和其他盟国领袖对照一下,还容易看出老蒋实际上是二战盟国领袖中最勇敢的一位。

无论考察出入战争前线的次数还是接近火线的距离,蒋介石都在英美法苏各国领袖之上。其中出入战争前线的次数肯定超过了英美法苏各国领袖的总和。这是经得起检验的事实。他多次在距离火线几十公里甚至十几公里的地方督军作战。其他盟国领袖中,这样的行为恐怕是绝无仅有的。好像仅丘吉尔在法国沦陷前有过一次。莫斯科被困时,关于斯大林的行踪有不同说法。官方的史料说他一直呆在莫斯科城中。但也有人说他曾在危急的时候悄悄撤出了莫斯科。即便此说不实,他也属于被动地接近火线。仍然无法和老蒋主动到前线督战的精神相比。以下是一些史料:

1937年的淞沪战役中,日军在加紧围攻上海时还出动空军猛炸沪宁间的交通要道。从南京前往上海的途中是非常危险的。英国驻华大使座车就在驶往上海的路上被日机误以为是中国go-vern-ment要员的座车而加以扫射。致英大使重伤。宋美龄亦在前往战区慰问时为躲避日机轰炸而翻车受重伤。而蒋介石却象个战地指挥官一样,冒着危险频频出入前线督军作战。

9月16日日军突破刘行罗店阵地,中国守军损失惨重。次日不得不退守北站、江湾、庙行、朝王庙、罗店西南、双草墩之线。这一天,蒋在昆山督战,离火线仅十数公里之遥。10月底,日军突破我大场阵地,我军退苏州河南岸。蒋于10月28日到苏州主持军事会议。11月初,日军增援师团在金山登陆,从侧后包抄攻击上海守军。上海局面急转直下。蒋于11月6日再赴苏州指挥,企图扭转败局。然我军终究不敌日寇精锐师团的猛烈夹击,付出惨烈代价后撤出上海。敌占上海后乘势继续西进。11月20日陷苏州,23日取长兴,无锡岌岌可危,淞沪战役败局已定。但蒋仍于23到常州召集前方将领训话。几个月的激战中,蒋介石的位置经常在距离火线数十公里甚至十多公里的地方。这不仅是二战时期英美法苏等各国领袖中绝无仅有的现象,也是世界历史上国家领袖罕见的行为。

蒋介石是中国国家元首,中国军队的最高统帅。后来还是同盟国中国战区的最高统帅。依他的身份本不必前往战地。战地的事自有战地指挥官负责,国家元首不必亲躬。从这点上看,也许可以指责他老蒋“做秀”。但这是搭上身家性命之“秀”,决不廉价。其他领袖人物未必“秀”得起。当时中国抗日的形势险峻。各派系各地方势力都有自己的算盘。有些派系口号喊得震天价响,实则躲藏回避。广大民众在战祸苦难的煎熬下也难以时时保持高昂的斗志。蒋介石出入前线,主要还是出于政治方面的考虑。蒋的军事才能未必比战地指挥官高明。但他的勇敢冒险的行为,能起到在精神上激励军民斗志的作用。

另一件能够说明蒋介石勇敢精神的事,是他在战争期间大量使用飞机作为交通工具。众所周知那时中国空军相比日寇是很弱的。自己的首都一直处在日寇飞机的频繁轰炸之下。而老蒋在这种形势下坚持乘坐飞机旅行,是冒了很大风险的。为了抗战事业,他也只好这样做。那时中国的地面交通本来就很不方便,再加上战线犬牙交错,有时还需要经过敌占区才能到达我方前线。除非老蒋一直呆在后方不动,否则他除了乘坐飞机巡视之外别无选择。
既乘坐飞机,就有被日寇飞机发现并击落的危险。险情有时很近。

1938年3、4月间,中日军队在徐州附近的台儿庄大战。中日空军也在豫东苏北鲁西南地区上空展开一系列争夺。蒋介石此时前往战区视察。他于3月22日到达郑州。并不顾空中有敌机频繁出入的情况,于3月25日飞往徐州。就在这天,两国空军在郑州-徐州之间的商丘地区上空展开激战。中国空军健儿表现出色,一举击落日机六架。蒋介石也安全抵达徐州视察部署。十天之后,台儿庄战役终传大捷。

蒋介石的行踪并不很隐秘。不但有日寇奸细密报。汪伪go-vern-ment中也有许多蒋go-vern-ment的知情人,要打探到蒋的行踪并非难事。因此在抗日战争期间多次出现日机追着蒋介石轰炸的情况。1938年8月12日蒋在武日曰,是日日军出动飞机六十余架猛袭武日曰,明显对着蒋介石而来。守卫蒋的部队伤亡二十余人。同年11月30日蒋到桂林,日军第二天就对桂林市区狂轰滥炸,再隔日又炸一遍。但蒋介石不为所动。坚持在桂林进行军事部署,直到12月8日才回重庆。

有的领袖人物特别忌讳险情险地。遭一次袭击后立刻逃之夭夭。并且很长时间甚至一辈子不敢再回原地。蒋介石不是这种人。他性格倔强。在受到强烈挑衅后往往会出现类似一意孤行的斗狠行为。1940年1月底,蒋介石在柳州开军事会议,不料日机突然来炸。这次特别险,蒋介石差一点就被炸中。史料记载“委员长几遭不测”。但这似乎把他的斗狠精神激起来了。2月21日,他再赴柳州主持会议。日军也老实不客气,于22日出动飞机30余架狂炸柳州为老蒋“接风”。蒋介石的卫士死伤12人。但老蒋不予理睬,继续开他的会。日寇好像恼了,隔日出动50多架飞机再炸。蒋介石仍然不为所动,会议继续进行,直到2月25日才结束。蒋并且不顾日机频繁活动的情况,仍然于2月26日乘飞机从桂林返回重庆。以自己无畏的行为藐视日军的空中优势。

不用多说。历史就摆在那里。盟国其他领袖中还有谁比老蒋更勇敢,完全可以列出事实来比比看。“抗战八年,蒋介石躲在峨嵋山上”?说这话的人可要仔细看看自己了。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