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也门胡塞叛军:遭政府军与沙特双重打击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72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农民莫汉姆德生活在也门北部萨达省的山区。此处靠近沙特边境。
  莫汉姆德回忆说,去年,在袭击胡塞叛乱武装据点之前,沙特军人用高音喇叭向山区平民喊话:“若要活命,就撤离。”
  此前,莫汉姆德经常越境前往沙特,带回一些生活必需品在也门北部贩卖。每天,他能赚到一到两美元。这笔钱能勉强养活妻子和6个孩子。
  枪声响起后,莫汉姆德的走私生意陷入停顿。他只得离开曾被认为安全的山村,与邻居们一起,挤在联合国救援机构设立的难民营中生活。
  他说,当时经常能听飞机飞过的声音和投弹的轰炸声。莫汉姆德认定,那是沙特人在打击胡塞叛乱武装的据点。
  胡塞奉行政教合一
  去年被沙特越境打击的胡塞叛乱武装则让也门政府头疼。
  持续进攻两个月,该武装最终于7月26日完全占领该国北部的一处军事要地,俘虏了228名军政人员,其中包括国会议员谢赫・阿齐兹、亲政府部落领袖以及政府军官兵等。
  被占领的军事要地位于也门阿姆朗省哈里夫・赛夫扬地区。
  得益于部族首领谢赫・哈桑的调停,胡塞叛乱武装在8月1日释放了其中100人。
  当日,谢赫・哈桑称:“他们(获释的100人)已抵达我在阿姆朗省的老家。这些人现在已是我的客人。”他说,胡塞叛乱武装许诺在随后两天释放另外的128人。
  资料则显示,胡塞叛乱武装的坐大与也门现任总统萨利赫有一定渊源。
  也门是传统穆斯林国家:逊尼派占53%,什叶派占47%。
  胡塞家族属于什叶派分支―――栽德教派。1956年,侯赛因・胡塞出生在也门北部萨达地区。上世纪70年代,侯赛因・胡塞被视为栽德教派的领袖,并创办了名为“青年信仰者”的组织。
  1992年,同为信仰栽德教派的也门总统萨利赫,为了对抗逊尼派穆斯林,开始联合侯赛因・胡塞和他的“青年信仰者”组织。与此同时,政府的支持让侯赛因・胡塞的势力日渐壮大。
  1993年,也门举行议会选举,侯赛因・胡塞被选为议员。此后,由于侯赛因・胡塞的观点越来越激进,与萨利赫等温和派越走越远。
  2000年,侯赛因・胡塞提出,效仿伊朗建立“神权也门”,实行政教合一。自2003年爆发伊拉克战争后,侯赛因・胡塞及其支持者将矛头对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认定萨利赫支持美国反恐的政策“违法”。
  侯赛因・胡塞认为萨利赫已成美国的代理人。而美国则将侯赛因・胡塞形容为夸大其辞的极端教士。美国还指责侯赛因・胡塞盗用神的名义笼络人心。
  2004年,由于与当局水火不容,侯赛因・胡塞随之发动叛乱。
  总统指责叛军“违约”
  自此,萨达省沦为战场。
  就在大量民众颠沛流离之时,战局出现戏剧性转折。在一次军事行动中,侯赛因・胡塞被政府军击毙。
  侯赛因・胡塞死后,其支持者将“青年信仰者”组织改名为“胡塞人”,以示永远追随侯赛因・胡塞。
  胡塞叛乱武装改由侯赛因・胡塞的兄弟们共同领导,其中最有分量的头目当属阿卜杜拉・马立克・胡塞。
  阿卜杜拉的立场相对温和,反叛运动陷入低潮。2007年,胡塞叛乱武装同政府军签署停火协议。
  即便是签署了协议,叛军同政府军也会时常交火。然而不少民众仍相信停火协议会带来和平与安宁,随之陆续返回家园。育有3个孩子的乌克迪就是其中之一。
  回到萨达的乌克迪发现老屋几乎全部毁损,“只有外墙、厨房和几间小屋勉强支撑着”。
  鉴于联合国救援组织的援助,乌克迪拿到了维修老屋的钱。
  时常响起的枪声则让乌克迪担心战事会再起。类似乌克迪这样的民众怀疑叛军与政府军签署的停火协议还是会沦为“一纸空文”。
  2008年,在卡塔尔当局的斡旋下,胡塞叛乱武装与也门政府在卡塔尔多哈共同表示,将履行停火协议。
  计划赶不上变化。2009年8月,也门总统萨利赫宣称叛军无意履行协议,指责他们毁坏房屋和田园以及阻止非政府组织的粮援行动。
  邻国沙特卷入漩涡
  这一次比以往要更加复杂,因为也门北部邻国沙特也卷入到漩涡中。
  早在1994年,也门国内陷入内战。当时,逊尼派穆斯林占统治地位的沙特就协助萨利赫政府对抗南部的分离主义势力。
  由此,胡塞家族等栽德教派人士抱怨萨利赫政府受逊尼派影响太严重。而沙特则担心,一旦栽德教派壮大,可能将影响到它在也门的国家利益。
  也门萨那大学政治学教授达西里接受媒体采访时曾称,本就对胡塞家族心存疑虑的沙特,自那之后开始更加关注胡塞家族的动向。
  沙特当局依据相关情报认定,胡塞家族和栽德教派的部分信徒来头不小,伊朗或许是其背后的支持者。
  当胡塞家族于2004年发动叛乱后,也门政府随之认同沙特当局的判断。有媒体称,也门政府打击胡塞势力的一个原因是他们接受伊朗和黎巴嫩真主党的资助,进而威胁到也门的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
  伊朗警告沙特勿乱动
  伊朗是中东地区最大的什叶派国家,而沙特则是中东地区最大的逊尼派国家。
  两国在对美国的态度、核问题以及中东局势发展问题上,都有着明显的分歧。英国媒体曾认为,也门政府和胡塞叛乱武装之间的战争,实际上是沙特和伊朗之间的一场“代理人战争”。
  2009年11月6日,沙特政府高调宣布,胡塞叛乱武装进入沙特境内袭击目标,造成沙特士兵死亡。
  于是,沙特开始越境打击胡塞叛乱武装。沙特外交官称,“台风”和F-15战机轰炸了胡塞叛乱武装的巢穴。此后,沙特陆军和特种部队开赴也门北部,协助也门军队打击胡塞叛乱武装。
  而伊朗政府则警告沙特:“不要轻举妄动,因为这会给局势带来麻烦。”但沙特并未停止进攻胡塞叛乱武装。
  也门面临太多问题
  除了认定胡塞叛乱武装有伊朗暗地撑腰外,沙特还怀疑胡塞叛乱武装与“基地”组织有牵连。而“基地”组织高级成员则否认了沙特当局的推测。
  2010年2月,“基地”组织驻阿富汗总部军事指挥头目阿布・叶海亚・利比在网上公布声明说:“我们既不是胡塞武装成员,也不是他们的同伴。我们的宗教信仰、教义和理念等完全不同,如同西方和东方那样距离遥远。”
  此时,也门政府渐渐意识到,该国最严重的安全问题,并不在这北部山区上百平方公里的胡塞叛乱武装,而是在该国大部分领土上神出鬼没的恐怖主义势力―――“基地”组织阿拉伯半岛分支。
  当月,也门政府与胡塞叛乱武装再度达成停火协议。然而胡塞叛乱武装在7月26日占领军事要地的一幕,使得双方停火协议陷入尴尬境地。
  针对也门面临的国内外形势,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副教授张家栋表示,一方面,也门政府要配合美国等国的反恐行动,为本国营造良好的外部发展环境;另一方面,也门政府也不能过于刺激国内的宗教保守势力,以免破坏国内的安全与稳定。
  张家栋称,也门政府面临的问题确实太多:不仅有北方的叛军,还有南部的分离主义势力,而“基地”组织等恐怖势力在也门各地可谓活跃。各种教派和部落冲突此起彼伏。所以对于也门而言,实现安居乐业还要走很长一段路。
  □本报记者 张乐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