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耶鲁网上公开课:让全世界都受益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newer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newer

资深人士
注册
2002-08-06
消息
3,631
荣誉分数
385
声望点数
243
http://edu.sina.com.cn/a/2010-08-10/1418191959.shtml

“假设你是一名电车司机,你的电车正以每小时60英里的速度在轨道上飞驰。在轨道的尽头,有5名工人正在施工。你想让电车停下来,却发现刹车坏了。 你感到绝望,因为如果电车撞向那5名工人,他们全都会死。这时你突然看到,在轨道右侧有一条侧轨,而在侧轨上只有一名工人在施工。方向盘还没坏,所以只要 你想,就可以把电车转到侧轨上去,牺牲一个人,挽救五个人的生命。换了你会怎么做?何为正确的选择?”   哈佛最受欢迎的课程
  “司机的选择”,这是哈佛大学哲学公开课“公正(Justice)”的第一讲,主讲人迈克尔·桑德尔用这样一个故事作为开场白:杀人的道德侧 面。“这堂课的难度在于,它在教你一些你已知道的事,它使我们一些本来毫无疑问熟悉的事物,一下子变得陌生。”
  “公正”是哈佛历史上最受学生喜爱的课程之一,桑德尔教授30年前开设这门课后,共有14000名学生上过该课。近年来,每学期选该课的学生达 上千人,课堂只好设在哈佛古色古香的Sanders剧场。
  好信息来了。现在,如果想体验这门最受哈佛学生欢迎的公开课,不需远赴重洋,不需要严苛的考试、高昂的学费,只要在网上轻点鼠标,就可以找到 “公正”12次课的视频。而且,在中国能看到的大部分课程,都配上了中文字幕。
  【学生反应】
  第一次不为文凭而学习
  在某银行总部工作的黛青(化名)最初是抱着“学英语”的心态观看这些课程视频的。当时,黛青偶然在朋友的电脑里看到了一个名为“死亡”的视频文 件夹。出于好奇,她点开了一个视频,耶鲁大学哲学系教授ShellyKagan冒了出来,这门课的名字叫“死亡”。
  Kagan教授穿着白球鞋、格子衫盘腿坐在木桌上。和国内大学老师惯用的PPT授课方式不同,桌子上只置一盏台灯,教授从头到尾侃侃而谈,说起 话来小动作不停。
  黛青说,当时自己“像是看到了另一个世界——居然有这么有趣的哲学课!”富有感染力的教授、丰富有趣的内容以及良好的课堂互动是她从未想象过 的。后来,她从一些网站中才得知,这是为耶鲁本科生开设的以“死亡”为题的公选课,是耶鲁所有的公开课中最受欢迎的一门。
  接下来的日子,黛青动用所有网络资源,迅速将自己融入到哈佛、耶鲁、麻省理工学院等著名高校的公开课程当中。原本只想提高英语听力水平的初衷, 也变成了纯粹的“为了学习而学习”。她还用Ipod将所有的课程下载下来,午间咖啡、上下班坐车的时间统统利用起来学习。黛青觉得自己的单身生活逐渐丰富 起来,甚至变得有分量。在所有看过的课程中,她最感兴趣的还是和自己工作相关的课程,比如耶鲁大学的《金融市场》《经济学》和麻省理工学院的《博弈论》。 最近,黛青还从亚马逊网站上订购了教学大纲中所列的参考书目。
  “我就像一个刚进大学的新生,每一门课都想选,都要听。人生头一次,不是为了文凭而学习”。
  【学校如是说】
  让全世界都能受益
  对于很多美国名牌大学来说,开放课程已经不是新鲜事。麻省理工学院早在几年前就将绝大多数课程的大纲和课件放到网上,今年还计划将所有1800 门课程上线。但课件毕竟是课件,声情并茂的视频更吸引人些,也能让人身临其境地感受课堂氛围。
  开放式课程的目的,并不是让你修学分、获得学位,只要是对学习感兴趣的人,都有机会获得知识,当然学到多少就全靠自己了。
  麻省理工学院校长苏珊·霍克菲尔德(SusanHockfield)女士表示,开放式课件以一种迅速快捷、影响广泛的方式传达了麻省理工学院在 全世界范围内推进教育的理念。“通过麻省理工学院开放式课件,世界各地的教育者和学者都能从我们教师的学术活动中受益,同时也加入到了一个世界性的学习型 群体中,大家都一同公开、自由地分享知识与交流思想,并从中获益。”
  【字幕组】
  不图钱只图快乐
  几所名校的无私奉献,惠及了全球的学习者,全世界的人们都在为这些课程的公开欢欣鼓舞。仅在中国,哈佛的“公正”就曾多次登上国内下载网站的首 页。在所有的名校公开课中,耶鲁以品质高、种类多最受追捧。进入其官方网站的专门页面,就可以看到所有课程的介绍,像《心理学导论》《哲学:死亡》都是本 身在校内就备受好评的大课。
  随着翻译、推广的不断进行,配有中文字幕的课程源源不断地上传到了国内视频网站上。最初关注公开课程的是一些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时至今日, 已经有多个字幕组为公开课制作过视频。
  久负盛名的YYets(人人影视)字幕组是最早接手公开课的字幕组之一。
  字幕组负责人梁良说,最开始是从YYets的纪录片翻译组以及到论坛求翻译公开课的网友们那里知道有公开课这个事情。“太专业了,实在不敢接这 个招呀!万一功力不够败下阵来,那就丢脸了。”国内也没看到有字幕组敢做,此事暂时搁下。
  今年5月,经不住一家视频网站内容编辑的软磨硬泡,梁良答应接下耶鲁“死亡”课程的翻译工作。
  出乎梁良的意料,视频上传后,网上几百楼的回复,全部都是支持叫好,有些同学都感激得不知道怎么用文字表达了。
  梁良本以为翻译质量会被骂,但大家都觉得还好。“看到这么多的支持,我在思考我们是否需要招募专业人士来专门做开放课程”。
  与翻译美剧、电影相比,严肃的公开课难度更大。字幕组教程组组长小e说,大家必须要查很多资料,才能保证正确性。一集有1000多句,教授用从 句比较多,比如文科类欧洲文明,可能会有诗歌翻译等。不过翻译组也有很多“专业组员”,他们有的是研究生,有的是专业从业的人员,“比如《金融市场》,就 有专门大学教金融的老师来翻”。
  目前,教程组有超过150位组员工作。根据课程内容分为《金融市场》《哲学:死亡》《古希腊历史简介》《聆听音乐》等11个小组。这些字幕组的 人以翻译字幕为乐趣,没有任何金钱上的回报,单纯地为大家服务,享受着“在视频上看到自己名字”的简单快乐。
  小e说,教程组正在筹备德语课程的翻译。这对广大网友来说,无疑又是一个惊喜。
  【国内高校】
  网上课程形式大于内容
  中国的大学也有开放课程吗?记者在网上搜索发现,其实像北大、人大等一些名校也有自己的开放式课程,只是效果不佳。众网友称,“不能尽如人 意”。
  比如人大有一个名为“网上人大开放课程”的网站,相当于现代远程教育网。用户经过简单的注册后,就可以选择课程开始上课了。记者登录后看到,课 程包括管理类、法学类、文学类、经济类、基础类等五大类22门课。
  课程内容也很全面,有课程大纲、讲解、例题分析、相关案例、背景材料,还有试卷供自学者练习。但是,课程全是文字和PPT形式,没有老师、没有 学生、没有课堂互动,一节课看下来,未免觉得有些乏味。“和自己看书也没什么不一样”,一位网友留言说,上过一次就够了,觉得很没劲。
  而在北大教学网上,也能找到北大的108门公开课程,与人大相比,北大的公开课程精致许多,还上传了资料图片和视频,甚至还有部分学生作业。不 过,缺少了教授的详细讲解,总觉让人遗憾。
  目前,许多国内高校都在自己的网站推出了“精品课程”,这是按照教育部推行的“全国高等院校精品课程建设”设置的,将各个学科的优秀课件放在网 上。但是,大部分人都在抱怨“不是打不开,就是一堆枯燥的PPT”,形式大于内容,根本没有从听课者的角度考虑过。
  ■链接
  如何获得公开课
  目前网上的公开课包括哈佛、耶鲁、麻省理工、伯克利分校、卡耐基梅隆等名校。在配有字幕的课程中,最受欢迎的是哈佛的“公正”,耶鲁的 《1648—1945 的欧洲文明》《哲学:死亡》《1945年后的美国小说》《金融市场》《聆听音乐》《博弈论》《基础物理》《心理学导论》等。后者的课程翻译过来较多,是因 为耶鲁的资源更丰富,比如字幕、课件等。
  如果你英文足够好,可以将听课范围进一步扩大,直接登录这些名校的网站。
  哈佛大学
  部分课程对全球开放,目前首选就是Justice(公正)这门课,共12节。感兴趣的人可以通过www.justiceharvard.org 网站,免费观看或下载。
  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http://webcast.berkeley.edu/courses.php。作为美国第一的公立大学,伯克利分校提供了人类学、生物、 化学、历史等十几类学科的几百门公开课。伯克利的视频都是.rm格式,请注意转换格式。
  麻省理工学院
  设立了OpenCourse网站http://ocw.mit.edu/OcwWeb/web/home/home/index.htm,把 1900门课免费提供给全世界。提供大量课程课件,只有少数视频讲座。
  耶鲁大学
  http://oyc.yale.edu/,到今年秋天,预计放在网上的课程将达到36门。
  卡耐基梅隆
  http://www.cmu.edu/oli/,卡耐基梅隆针对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提供10门学科的课程视频。
  英国公开大学
  http://openlearn.open.ac.uk/course/index.php,英国十几所大学联合起来,组建了英国公开大学。 有一部分课程是对注册学生开放的,还有一批课程是免费的,并提供视频。
  约翰霍普金斯
  http://ocw.jhsph.edu/topics.cfm,约翰霍普金斯提供了本学院最受欢迎的课程,包括青少年健康、行为和健康、生 物统计学等。
  如果你的英文没那么好,又熟悉下载工具,可以通过一些著名下载软件方便地搜索到相关课程。课程主要包括哈佛、耶鲁、麻省理工等名校公开课,包括 《公平与正义》《哲学:死亡》《博弈论》《心理学导论》《基础物理》《欧洲文明史》《聆听音乐》等热门流行课程,比较适合那些对这些学校进行初步了解的爱 好者。
  对于懒得下载的人来说,一些视频网站也提供了在线视频,缺点是可能不多,没有下载的像素清晰。(记者:贾卉一)
 
these links could be useful for you and your children in high school and universities
 
2个周末前就听了哈佛的那堂课,当时就觉得这个topic非常非常的让人深思,他们的教授教学方法也很有趣,他更关注与启发学生的思维,而不是只是灌输思想。
Justice: What's The Right Thing To Do? Episode 01 "THE MORAL SIDE OF MURDER"
[media]http://www.youtube.com/watch?v=kBdfcR-8hEY[/media]
 
我听过几节课,不知道还有中文字幕的,英文的也很有意思。可以用podcast荡下来听。
讲Morality的课尤其有意思,比如他问:救一个还是救5个?5个就比一个的价值高吗?都是没法回答的问题。也就是说,道德也是相对的。
 
Generally speaking, hitting 1 to save five in the case is not moral in my opinion. The moral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culture to promote social-acceptable human behavior. If five were killed, it would be a kind of an accident that could not be avoid unless another innocent one get killed instead. Such logic, once accepted, would erode the established moral principle which current peaceful world badly needs. Yet, in certain circumstances where consequences would determine a desination of a race or a whold human being, it would be perfectly acceptable as a moral.
 
I mean destination in the last sentence of my prior post where "it" means hitting 1 to save five. Furthermore, if a who-be-killed selection process was to be before similar decision, the whole population should be consulted instead of just invoived parties. As moral is established through the whole population and to benefit the whole population, such process should go through this level. Proceding statement is also the premise for accepting hitting-1-to-save-five in above-mentioned certain circumstances.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