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雨不断 四川地震重建成果全毁光

FreeWorld

封禁用户
注册
2010-08-15
消息
372
荣誉分数
14
声望点数
0
世界日报 2010-08-14

四川地震灾区连日降下大雨,并引发土石流,震央汶川映秀镇等刚复建完的安置住宅,与大批临时架设的医院、住屋,或被洪水淹没或遭冲走,至少已卅八人失踪。一位当地民众回复亲友探问灾情时,只用简讯传了一句话:「我们又在逃难了。」

另外,着名旅游景点九寨沟、都江堰也传出停水、路断及旅客受困等灾情,但海基会表示,截至昨天晚间为止,并没有台湾旅行团或旅客受困的通报。

综合大陆媒体报导,汶川、都江堰等当年四川地震的重灾区,由于暴雨不断,前天晚间爆发坍方、土石流、堰塞湖、洪水等灾情。多处交通、通信、电力、供水中断。截至昨天下午三点,土石流灾害致使汶川卅八人失去踪,上万民众紧急撤离家园,进入学校、地方政府,甚至露天广场躲避灾情。

在绵阳市平武县,同样处处传出山洪、土石流、山崩等灾情。全县路上交通断乎瘫痪。由于此地是成都进入着名风景区九寨沟、黄龙的重要通道,当前正值旅游旺季,平均一天有上千车辆通过,道路中断造成近千名游客受困。

在旅游胜地九寨沟,由于土石流侵袭,县城水源受到重大污染,全城已停水,城区两万多民众以及当地游客生活用水严重短缺。县自来水公司表示,恢复供水的时间目前无法确定。

稍早前发生严重土石流灾情的甘肃省舟曲县,到昨天为止已造成一千二百廿九人罹难、五百零五人失踪,救援部队仍然不放弃搜寻生还者,官员以小分队为单位,携带专业侦测器材和救援工具,对城区和周边地区进行搜救,来不及处理的死尸也已开始腐败,防疫问题严重。

中共国务院明令今天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各地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并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甘肃连日来的大雨,造成三百零五万人受灾,因灾死亡和失踪者八十一人(甘肃天水和陇南共死亡卅人、失踪卅二人),直接经济损失达一百一十三亿人民币。
 
中国为什么每年都有许多自然灾害而加拿大没有或者很少?

是不是与生态环境有关?
 
四川岷江上游环境破坏严重 乱建电站是祸首(图)

2005-02-10 勇华证券股票

对任何一条大江大河来说,只有上游地区成为生态屏障,整个流域的生态安全才有保障。反之,上游地区生态遭到破坏,其危害不仅反映在本地区,还将通过“下游效应”影响到中下游和整个流域。这就是岷江上游“不少江段面目全非”真正令人忧心之所在。

  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岷江上游发生的事情在我省并非绝无仅有。这样的事一再发生,说到底,是发展观陷入误区的结果。生态文明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关系,是在走文明发展道路的百年大计。只有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人与自然关系的转变。这就是我们从岷江上游生态环境遭人为破坏应当记取的教训。

  岷江上游承载我省重要生产生活水源区,又是著名的旅游资源和人文历史景观富集的黄金旅游走廊。但是,频繁的各类建设、开发活动,使岷江上游不少江段面目全非。15日至21日,记者随省水利厅联合检查组从成都溯岷江而上,对上游在建项目涉水事务进行检查。

  第一站是通向汶川三江景区的岷江支流——寿溪河。在汶川县水磨镇下游约500米处,寿溪河左岸山坡上两台推土机将渣土随意推下河岸,弃渣已经侵占行洪断面三分之一。“这些渣土将随雨水、河流的冲刷,流向岷江,抬高河床,明年紫坪铺蓄水后,则会淤积库容,缩短水库使用寿命。”同行的水利专家担忧地指出。

  滔滔岷江水似乎正在证实水利专家的担忧。除了已经建成的电站之外,大大小小的水电站星罗棋布,再加上新开工的都(江堰)汶(川)高等级公路,用专家们的话来说,“都江堰以上岷江干流简直就是一个大工地”,部分河段施工弃渣随意堆向江面。

  现场一:位于汶川县银杏乡、岷江干流上的桃关变电站上游1公里处,有一因电站弃渣堆积起的高约20米的台地,虽然进行了复耕,但边坡没有任何防护,裸露的弃渣直接延伸至滔滔的岷江中。

  现场二:今年开工建设的都汶高等级公路如在悬崖峭壁的峡谷上“剖”开一条路。在岷江左岸二三公里江段,大量开山后的弃渣不是倾倒在专门的弃渣场,而是任意抛入岷江。

  现场三:岷江右岸、汶川县威州镇下游500米处是桑坪电站3号支洞。大量花岗岩弃渣由于没有任何拦挡设施,依旧滚入江里,并进占江堤20米左右。

  现场四:姜射坝电站2号支洞位于茂县南新镇,支洞洞口就在岷江右岸。省水利厅负责人拿着去年检查时拍摄的图片对比后告诉记者,业主没有按照去年检查组的要求进行整改,“去年洞口下游右岸,弃渣直泻江中,导致江面只有10米宽,就像大江截流一样。”江堤上弃渣依然放肆地躺在那里,湍急的岷江水在不到20米的江面奔流。位于岷江干流茂县境内的金龙潭电站4号支洞,去年要求整改的弃渣仍然没有清理。支洞洞口弃渣挤占河道连绵近1公里。

  “这些去年就要求整改、完善手续的电站,到今年却看不出有什么进展。对部分电站还实施了经济处罚,但对上亿元的工程来说,经济处罚微乎其微。”省水利综合监察总队王文峰总队长叹息道,随着老项目的深入和新项目的动工,现在岷江上游受到人为破坏比去年更多更严重了。

  去年我省对全省涉水手续不完备的水电站进行了一次拉网式的检查,共查处128座。这次记者在岷江上游竟也看到了这样的违规电站。

  装机10.2万千瓦的吉鱼电站位于茂县石鼓乡。目前完成工程量三分之一,巨大的厂房已经在岷江右岸成形。但检查组却发现,该水电站,竟是在没有行洪论证、水土保持方案、水资源论证等情况下开工,建设程序完全倒置。这次检查中发现,许多业主存在侥幸心理,不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行洪论证、水资源论证,就采取先开工、后办手续,甚至不办的方式,以此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穿行于岷江河谷,不时发现施工中被丢弃的渣土随意堆放在岷江两岸。天然河道由于工程用地及弃渣的堆积,有的甚至被堵塞了一半以上,湍急的江水只能从这狭窄的河道中流过。

  随行的省地方电力局调研员李银书用“后患无穷”描述批准手续不完备的电站的危害。他说,若没有涉水事务的科学论证就开工,工程将存在极大安全隐患。它们有的违反了开发规划,水力资源浪费严重,有的结构设计存在安全隐患,有的侵占行洪河道,影响防洪安全……不少电站业主甚至连砌挡墙的程序都省略了,直接将渣土推向离洞口最近的岷江。李银书举例说,姜射坝电站5号支洞约一公里长的弃渣,若要完全清理至少需要1000万元。

  岷江上游沿岸大部分区域,属干热河谷地带: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山高坡陡,土地瘠薄;植被稀疏,水土流失严重,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时有发生,自然生态形势本来就严峻,加之人为破坏,治理岷江环境艰难而又紧迫。四川日报 钟振宇 本报记者夏先清
 
是不是也和2012有关啊,断断续续的啃噬着这个地球。:crying:
 
生态破坏是造成舟曲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

王卉

2010年08月16日08:08 来源:《科学时报》




  



  8月15日,一名穆斯林儿童在山东省郯城县马头镇清真寺哀悼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

  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国务院决定,8月15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并停止公共娱乐活动。新华社供图

  “我们如果总是把灾害简单地归咎于自然,逃避责任、掩盖矛盾,不注意问题的实质,更大的灾难就不可避免。”

  不能简单归咎于自然

  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的归因有很多客观因素,诸如舟曲是“5·12”特大地震活动的影响区;舟曲是地质灾害的高发地区;突发暴雨的影响等等。

  但是8月9日,在兰州,一个特别紧急会议上,部分参加“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的专家却达成一个基本共识:生态破坏也是造成此次泥石流灾害的重要原因之一,人类活动难辞其咎。

  这个特别紧急会议,是在论坛已于上午闭幕的情况下,尚未离会的专家在下午又发起召开的,旨在以生态学者的责任回应白龙江泥石流灾害的严峻挑战,并对生态文明论坛下一步行动如何更加务实地开展进行专门研讨。

  “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得到了甘肃省政府的极大支持,由中国生态学会,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委、州政府,以及甘肃省环保厅、林业局、旅游局、农牧厅、工信委等共同主办,意在把甘南州建设成为“中国青藏高原东部的生态文明示范区”。同时使腊子口所在的迭部县,建设成为“生态文明示范县”。

  由于舟曲泥石流灾害,原定于8月8日开幕、8月12日闭幕的“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于8月9日上午便匆忙结束,去往甘南州和迭部县的行动计划被迫取消。

  “以前总说生态危机迫在眉睫,现在确实体会到了。这对我们参会者无疑是一个警示和提醒。”甘肃省社会科学院副研究员张正春参与了论坛的筹划工作。

  张正春在后来几天里又反思:2008年“5·12”大地震之后,他曾前往舟曲考察,看到灾后人们踊跃捐款、政府忙于“灾后重建”,对于盲目的建设和单纯的热情,他深感担忧。

  当时他就意识到:舟曲的生态破坏非常严重,生态环境恶化,已经不适于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大规模投资推动“灾后重建”,对于这个城市只能是带来更加深重的灾难,后果会更加严重。

  张正春表示,舟曲泥石流灾害既是地质灾害,也是生态灾害。“我们如果总是把灾害简单地归咎于自然,逃避责任、掩盖矛盾,不注意问题的实质,更大的灾难就不可避免”。

  生态破坏堪忧

  迭部在白龙江的上游,舟曲在白龙江下游,迭部、舟曲相邻。而白龙江是嘉陵江的主要支流。最近有研究成果认为,白龙江是嘉陵江的正源。

  “白龙江不是今年才发生泥石流、才截断白龙江的,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也多次发生泥石流,曾截断白龙江两次。”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教授王文浩说。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王文浩关注这里多一些,他记得,那时每年七八月份,动不动就有泥石流,动不动就会阻断交通。

  当时,沿江修建的公路,特别在迭部、舟曲两县之间的交接处,一遇暴雨,就会出现山体塌方或者泥石流,有时需要推土机推一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才能完全恢复交通。当时是事故现场两边的车辆交换着运输来往的旅客。

  浙江大学生态规划与景观设计研究所所长严力蛟团队,刚刚为迭部县完成了《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严力蛟曾在去年去过舟曲,当时发现,舟曲与迭部地貌植被相差很大,满目所见,舟曲大都是荒山石头,而迭部相对要好得多。“说明植被、植物对这样的地区非常重要”。

  在历史上,舟曲森林茂密。迭部、舟曲与九寨沟相距不远,以前植被状况也相差不多。严力蛟表示,在20世纪70年代末,九寨沟停止森林砍伐,但是在迭部、舟曲,一直到90年代还在砍伐。1998年长江发生特大洪水,国家实行天然林保护工程,才被迫停止森林砍伐。

  “尤其是最近几十年的砍伐,使舟曲成为荒山秃岭,生态难以恢复,舟曲发生的泥石流灾难,对迭部也是一个警示。”张正春说。

  “如果舟曲依然是森林茂密,如果舟曲县城的建设能够科学合理规划,这场泥石流难道就不能避免或者减弱吗?谁能保证舟曲的未来不会发生更加严重的暴雨和更加惨重的泥石流灾害呢?” 张正春追问。

  舟曲的问题并不是孤立的。张正春表示,由于长期的森林砍伐和严重的植被破坏,全国江河流域的水土保持能力已经很差,无雨则旱,有雨成涝,自然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和涵养水分的条件已大部丧失,这是一个严重的生态危机。

  前一段时间张正春去若尔盖草原,发现以前的满目清水现在正变得浑浊。30年前,甘南的草原还能盖住牛羊,但现在远看是青草,走近就发现草根早已裸露,黄土已露出,一遇暴雨,草原上就冲出无数的小水沟,也将大量泥沙带入河流湿地。

  由于上游植被破坏,水源涵养能力很差,一旦下雨,泥沙俱下,现在在甘南州,洮河、白龙江一下大雨就浑浊,以前清澈见底的景象没有了。

  而以前黄河在甘南州境内也是清的,到了宁夏段才是黄色的,在草原很少有泥沙带入。“现在我们的黄河在青藏高原的草原地带就已经是黄的,说明草原退化,其水土保持能力已经非常差。以前水土流失是在江河的中下游才有的,现在是在源头。的确很严重。”张正春说。

  舟曲同迭部比较类似的一点,还在于水电站建设、矿产资源的开发比较多。白龙江干支流小水电密布早已遭诟病。“这对生态资源的破坏非常大,矿产资源开发、水电站建设大部分都是小企业做,其实政府没有得到好处,农牧民也没有得到好处。投资老板赚钱,生态破坏掉了。矿产已经开发的要改造,没开发的要控制,尽量不要新建。”严力蛟说。

  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骆世明表示,水利工程、水库、水电站对于减少洪涝灾害有好处,但也有很大弊病,诸如取石方、崩坡、植被破坏。同时,这样的水利工程如果设计不好,会阻挡鱼类洄游,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

  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研究员李文埕表示:“我就很奇怪,现在白龙江沿岸有那么多水电站,但老百姓生活不能用电、用不起电。”

  这就是所谓的“灯下黑”。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研究员钟林生在这里调查发现,只有一个村庄免费使用电,其他村庄都是买电,而且电费很贵,但所看到的草场、山地由于修电站遭到很大破坏。同时,当地村民由于缺少便宜的电能供应,也不得不上山砍柴作为生活能源而破坏植被。

  怎样才是建设性举措

  中国生态学学会秘书长陈利顶认为,生态文明,也是一种理想与境界。文明应该有很长的历史内涵,经过很长的历史沉淀才能够形成,不是一个项目就能实现。“这就需要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步步去落实”。

  张正春表示,从白龙江来说,剩下的最后一个据点就是迭部。如果迭部保护不好,对整个白龙江就是很大威胁,这也说明生态保护已刻不容缓。要开辟绿色道路,为建设生态文明找一个出路。

  此次先期在兰州举行的“第二届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议程之一是审议《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规划》,钟林生任规划组组长。

  包括“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策划者在内,筹划申请国家级水利风景区,是希望对白龙江的水资源保护有一个科学的规划和法律法规保障,并进一步引起水利部的重视,把迭部段白龙江(紧接舟曲白龙江上游)的生态环保问题纳入到国家保护渠道。

  “现在看来,这个规划是真正保护白龙江、真正防患于未然的规划,走到前面了。这是对舟曲的很大贡献。”钟林生说。

  当时在审议会上,水利部国家水利风景区管理处处长詹卫华表示,入选水利风景区,将在水利工程项目申请上被优先考虑,对下一步水资源保护、水生态修复都会带来便利,包括争取国家投资,进行水土保持、水电站改造等都可以与水利工程资金相结合。

  詹卫华提醒,水利资源不仅仅是水电站这样的水能资源,它也包括防汛抗旱,包括水、土、渔以及水文化等等一系列资源。

  “如果我们及早发现和重视舟曲生态破坏如此之严重,可以及早加以预警和防范。”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学系主任章家恩教授说。

  章家恩是“中国生态文明(腊子口)论坛”最早的发起人、创始人和推动者之一。

  就在论坛在兰州举行的几天时间,他也参与了几个规划的论证、成果发布与研讨等活动,除了《白龙江腊子口水利风景区规划》、《迭部县生态文明建设总体规划》,还有由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所首席研究员董锁成牵头承担的《甘南州生态文明建设规划》。

  章家恩表示,围绕甘南以及迭部的规划,一定要考虑该地区的生态风险、生态敏感性和生态脆弱性,相关的建设规划应包括怎么使植被恢复和重建,应包括脆弱的滑坡体如何处置,以及必要的生态措施和工程措施等。

  “在规划中对生态环境的现状评价和灾害诊断也不可缺少。”章家恩说,只有这样,所制定的规划才能落到实处,才具有可操作性,真正对当地生态环境建设和社会经济建设带来好处。

  在章家恩看来,在甘南,甚至整个甘肃省,最重要的是打造生态软实力,进行植被恢复和生态建设,而目前在该地区狭小的河谷地带进行较多硬质设施的建设,包括到处毁林挖矿、建筑房屋、修水电站、进行游乐设施建设等都是不足取的,应加以制止和防范。

  这个软实力,不一定要去做现代化的农业建设,也不应是简单地追求工业GDP,而应把该地区特殊的自然生态价值、少数民族的生态文化价值和独特而丰富的旅游资源价值等,充分发挥和提升出来,这样既保护了生态环境,软实力也会得到提升,最终也会推动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要大力发展生态生产力,创造绿色GDP,而不是大兴土木。”章家恩强调。

  对于生态学工作者的责任,章家恩认为,现在不是缺少生态理论,也不一定是缺少生态技术,更多的是缺少生态信仰和生态责任。目前,世界上很多地方都是这样,随着工业文明的快速发展,“我们对自然、生态不是持有友好和谐共处的心态。如果我们不复归对自然的敬畏和爱护,不能善待、善管和善用自然,不能树立全民的生态信仰,我们的学术报告、生态规划讲得再好,也只能是纸上谈兵”。

  章家恩提议,下一届生态论坛不一定仅仅是开会,坐而论道,而应该是从概念到行动,需要生态学家到现场开展生态调查,解决实际生态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对策措施,才能给地方生态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实效。另外,可考虑在过去的“红色长征”沿线,特别是在一些生态脆弱的地区,多点联动召开下一届生态文明论坛,以唤起全国和全社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关注,并付诸行动。

  “我们在甘南迭部作生态文明建设规划非常必要,迭部在生态功能区划上属于限制开发区。是生态脆弱区,也是生态敏感区,植被一旦破坏很难恢复。”严力蛟说,“如何防止舟曲这样的生态灾害发生,首先是要有一个好的生态文明规划,规划要有可操作性,可以落到实地。”

  现在西部开发招商的很大问题是“饥不择食”,只要有资金进来就可以。严力蛟认为,应设两个门槛:一个是资金准入制度,小企业不能进来,否则建设不好反倒是破坏;另一个是环保准入制度,污染企业钱再多也不能进。

  严力蛟建议,生态建设也要纳入对地方乡镇领导政绩的考核体系。

  王文浩说,藏族有很好的生态观和习惯,他们崇尚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藏族朝山拜水,山父水母,对山、水是真正的崇拜。把藏族同胞动员起来,不砍树了,规划保护起来就很容易。要引导、发挥干部和百姓良好的生态观和积极性。

  钟林生认为有几个工作可以持续,比如针对甘南的生态建设,一些理论问题的研究,可以通过设立小基金项目,吸引大批年轻力量来做,“不是临时补救性的研究,而应是长期研究”。

  王文浩说:“保护好甘南长江黄河上游地区,对于保护长江黄河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及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也意义重大。下游地区应该反哺上游地区。”

  钟林生同时建议,就一些问题在政府层面形成提案和建议,也包括通过专家的咨询意见,比如院士咨询报告上报,这 “有时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刘然)
 
我到是有个好的想法:中国和加拿大领导人商量商量合并成一个国家.把所有中国人移到加拿大,让中国自然恢复生态200年,然后再搬回来.

:)
 
我到是有个好的想法:中国和加拿大领导人商量商量合并成一个国家.把所有中国人移到加拿大,让中国自然恢复生态200年,然后再搬回来.

:)

你觉得中国的共产党政府愿意在加拿大和美国政府的羽翼下生存么?就算到了这里,他们还能像在中国那样作威作福么?
 
中国为什么每年都有许多自然灾害而加拿大没有或者很少?

是不是与生态环境有关?

这就不用说了,是共党杀鸡取卵做法的后果,光追求增长增长,以此证明党的伟大,企图挽救覆灭地命运,腐烂的东西,一定会被清除掉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