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的盲点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Dean1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Dean1

知名会员
注册
2002-02-25
消息
781
荣誉分数
4
声望点数
126
送交者: dayang 2002年3月03日13:17:11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美国教育的盲点

作者: 陈屹 (推荐: 一读者) 2002年3月02日 09:04 http://www.clibrary.com


  美国教育虽然有它很多的优势,有它很多独特的地方,但也有它的盲点,下
面让我们看看美国教育的情况。

  ○骤然增加的压力

  美国学生在中小学阶段学习还比较轻松,特别是老师不会逼学生读书,如果
家长也任其自然,美国中小学生的日子要比我国中小学生的日子好过多了。这期
间的作业与考试,绝不比中国孩子多。那段日子的轻松愉快,是我国中小学生无
法想象的。

  然而学生到了高中,就情况大变,轻松愉快的日子再不复返。像我住的州,
学生从早晨7:55分开始上第一节课,一直上到下午2:55分。40分钟一
节课,课间只有3、4分钟的休息时间,这段时间还包括要更换教室,所以学生
都有连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的紧张感。一般情况下,学生一天上8节或9节课,
中午连吃饭加休息只有40分钟时间。有的学生为了一天多修一节课,也就是上
9节课,把原本吃饭休息的40分钟,用来上第9节课。十几岁的孩子在这阶段
如此争分夺秒,又比我们国内学生要紧张得多。

  美国学校很重视体育,虽然高中学习很紧张,但学生除学习外还要参加许多
课外活动,而且都是学生自己花钱学习体育技能。小学生虽说功课不重,但参加
很多体育活动,如足球、垒球、网球、滑冰、舞蹈、钢琴等等,每个学生都要报
名参加几项。因此对美国学生来说,只要上学,自己支配的时间就不多了。

  ○美国学校的惩罚

  美国学校并不是对学生放任自流,管理上的表面文章和走形式的东西很多。
学校不是通过教育去开导学生和教育学生应注意什么,而是仅仅把明文规定制定
出来,表白学校已有言在先,如果学生违反校章,就依法办事,给个记过处分,
停几天学,就与学校无关了。至于学生是否理解处分的真谛,家长是否积极主动
配合学校做好学生的工作,那都是题外话。

  学校给学生记过的方式有多种多样。不要小看这样的处分,一旦载入学生档
案,就一直跟着学生到大学落户。

  美国学校里有诸如吸毒、持枪、酗酒等问题,对这些严重问题学校不去过问,
却在鸡毛蒜皮的小事上大动干戈。在一所美国学校,几个五六岁的孩子玩警察抓
小偷的游戏,就因他们用手模仿打枪,学校竟然给这几个孩子停学、记过处分。
学生家长当然不干,为这事一直与学校辩理,直至打到法庭。

  美国学校的处罚手段非常技巧。在上计算机课前,学校发给每位学生家长一
个纪律规则,由家长和学生分别在上面签名,然后交学校存档。规则明文规定所
有不允许违犯的纪律,并有相应的惩罚条例。学生和家长都相信学校不会从中做
猫腻,有的学生和家长没细看就签字,有的甚至看也没看就签字了。最倒霉的是
华裔学生家长,看不懂英文也得签字,人家给自己设了套也不知道。

  果不其然,在计算机课上马上就有不少学生开始屡屡犯规,不该下载的游戏,
有学生趁老师不注意偷偷下载了;不该去的网站,也有人偷偷去了。学生侥幸地
认为没人知道,岂知老师在学校计算机终端将学生的一举一动看得一清二楚,候
个正着。没上几节课,100多学生中就有近20个学生吃了罚单。罚单要求从
即刻起,凡违反规定的学生,不许再使用学校的计算机。

  这是一个很严厉的惩罚,上计算机课不让学生使用计算机,上课就是纸上谈
兵,功课就是零,更不要说用机器参加考试了。这样的惩罚,无异于宣判学生计
算机课的死刑。学生和家长苦不堪言。但有言在先,白纸黑字上早留下他们的保
证与承诺,只得吃个哑巴亏。

  美国学校基本下午三点就放学了,而上班的父母要到五六点才下班。学校也
像我国许多学校的做法,为配合父母的时间办一些课下学习班。名曰是学习班,
实际是暂替父母看管一下孩子。学校各年级大大小小的孩子聚在一起,可以说非
常难管,而负责管理的老师自有绝招。第一天学生聚集在一起时,老师请全体同
学自己制定规章制度。为了表现自己,学生们都争先恐后地发言,于是相关的条
例有了,写在一张大纸上,学生们都要在上面签字。也是白纸黑字,一目了然,
如果谁违反,就别怪老师不客气了。

  美国学校的惩罚非常具体,也相当严格。学生要参加学校的体育队,必须经
过一番竞争。一旦有学生在体育队活动期间动手打架,那绝不客气,即刻开除你
的队籍,而且是永远开除,不再给你悔过自新的机会。学生有这样不良记录,其
他运动队也不会向你敞开大门,特别在竞争激烈的时候,你就真的永远排斥在大
门外了。

  好在美国学校的所有惩罚都光明磊落,丁是丁、卯是卯,既无后门可走,也
没人情可讲。因为老师在这方面稍有差池,则会丢了自己的饭碗。

  ○美国人的无知

  我曾看过一编署名泽熙的文章,他就美国人对亚洲基本常识的无知做了研究
调查,现摘录部分内容,希望读者从中了解美国人对许多基本常识的无知,从另
一个侧面了解美国教育的真实。他写到:

  美国学生思维活跃,但是地理、历史常识之贫乏,匪夷所思。1995年美
国《财富》杂志调查了1000家公司主管,其中90%的人认为,历史地理知
识的贫乏已经成为美国劳动力的一大问题。近三分之二的美国人不能确定,毛泽
东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很少有人知道日本曾和纳粹德国结盟,并侵略过
其他亚洲国家。1999年12月12日,美国的亚洲协会公布了一项调查报告。
他们对810名成年人和1012名中学生进行了测试,其中一个问题是:美国
和亚洲是由什么隔开的?选择的四个答案是:大西洋、中国海、太平洋和印度洋。
结果有32%的成年人和26%的学生选择了错误的答案。被调查者似乎并不了
解那场美国卷入的"越南战争",成年人一半以上认为越南"是一个岛",三分之一
的学生也这么认为。美国的儿童大多知道印度的电子游戏Mintendoo,
但不知道印度。有6%的人知道甘地,与知道"太极图"含义的人一样多,主要是
因为甘地的非暴力主张曾经强烈影响了美国的民权运动领袖马丁・路德・金。

  美国人不了解亚洲与他们以欧洲为中心的"情结"有关,亚洲往往只出现在欧
洲对她产生影响的时候。学生学习关于欧洲常识的时间要远远多于学习亚洲,例
如,1993年由HoltRinehartandWinston出版的美国
九年级教科书《世界历史:人民与国家》,有270页谈欧洲,只有55页讲亚
洲。尽管在美国诸多普通的公共图书馆里都可以找到免费的教育录像,因特网的
兴起也为人们了解世界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工具,但是普通美国人却更愿意沉浸在
"肥皂剧"里。

  在美国的中学里,有500多万人学法语、300多万人学西班牙语、只有
4?7万人学日语、9000人学汉语,而英语在亚洲学校里却十分流行。美国
人知道维也纳是奥地利首都的可能性,比知道雅加达是印尼首都的可能性要大一
倍。他们想象的中东地区是沙漠、石油和麻烦,而不知道那里曾经是多种文明的
摇篮;可能听说过印度的宗教,却不知印度的新兴电子行业;可能了解一些中国
的古代文化,却茫然不知中国人今天的生活状况。

  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由于美国人对国际事务缺少兴趣,新闻机构也相应减少
在这方面的开支。有关国际内容的新闻报导很大一部分也是与美国的外交、军事、
经济活动有关,对亚洲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的报导则尽可能地压到最低限,除非
是对那些迎合美国人胃口的题目如人权等,加以渲染。

  熟悉亚洲的美国人看到,亚洲人对美国的了解多于美国人对亚洲的了解。美
国一家报社还曾经做过一个"八国试验",美国人和其他国家的人一起测试国际知
识,美国人的成绩最糟。由于普通美国人缺乏对美国以外的了解,因此他们的公
众意识常常受到美国官方外交政策的左右,受电台、电视和报刊舆论的左右,以
及受电影等大众文化的左右。当美国国会大谈所谓"台湾问题"、"西藏问题"的时
候,普通美国人可能还不知道台湾、西藏在哪里,更不用说知道它们的历史。

  美国教育部对3030名美国高中生的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二的学生知道密
西西比河流向墨西哥湾,但也有认为它流向大西洋或五大湖的。对国际地理,有
87%的学生可以在地图上标识加拿大、85%知道前苏联、84%知道中东、
72%知道石油输出国、71%知道拉丁美洲。但仅有37%知道东南亚,13
%的人甚至认为巴西和沙特阿拉伯在"东南亚"。

  美国的一位地理学专家曾经自嘲:"地理盲是美国人的一个特征。"美国人对
历史也极其健忘,对50多年前的事甚至比日本人忘得更快。1991年美国人
准备庆祝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和"珍珠港事件"50周年,但是CBS新闻社、《
纽约时报》和东京广播网联合调查发现:有45%的美国人并不知道当年美日冲
突的原因,只有31%知道珍珠港是冲突的起因。因此有美国人感叹道:"我们缺
少对历史的兴趣是令人震惊的。"不懂得历史,美国可能在国际事务中犯更多的错
误。"历史盲"大概称得上是美国人的又一个"特征"。

  美国历史学家经常重复的一个笑话就是:一个教师在与学生最后告别的时候
要附上一句:"我们打赢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这不是玩笑,有调查说,三分之一
的美国17岁学生不知道二战中美国的对手是哪些国家。不少人认为,和科学不
同,对历史的无知不会直接影响美国的国际竞争力,但是会影响美国的将来。"对
历史没有感觉就是健忘症。当他们醒来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自己是谁。"哥伦比亚
大学的一位历史学教授这样评论。

  有人说,美国人有福气,相对于发展中国家的人来讲,普通美国人都有优越
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但是对国际地理和历史的麻木无知也让人觉得幼稚。美
国人可以选择政府,但对于国际事务却闭目而不加亲自辨别。为了普及地理知识,
有人挖空心思把它们放在电子游戏里和录像带里,投资巨大而成效甚微。在我看
来,关键还是美国人潜在的优越意识稀释了他们"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压力。
这样的"福"在发展中国家有些让人享受不起。(书摘)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