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25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中国青年报9月10日报道 这几天,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可以说是最牵动人心的话题。事关孩子的健康,家长们都十分谨慎。针对社会上的一些疑虑,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今天再次出面释疑。
关于麻疹
如果不是此次强化免疫活动,恐怕不会有那么多人关心麻疹。那么什么是麻疹呢?该负责人表示,麻疹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传染性极强,要超过甲流,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的情况。通常病人在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红色斑丘状皮疹首先见于面部,而后遍及全身,大约持续4~7天,皮疹消退后有时会伴有脱屑现象。
麻疹危害严重,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罕见并发症有腹泻和脑炎等,特别是当儿童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
在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1950~1965年,未进行麻疹疫苗大规模接种前,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590/10万。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如1959年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报告发病数约1000万,报告死亡人数约30万,年报告发病率高达1432/10万,病死率约为3%。
该负责人还介绍说,2004年全球报告麻疹病例数50.97万,2008年下降到28.19万。5年间,非洲区、中地中海区、欧洲区麻疹报告发病降幅均在70%以上;东南亚区也下降了42%;美洲区病例数最少,从2002年起已无本土麻疹病例。但是,我国所在的西太区病例数则由2004年的9.17万上升到2008年的14.79万,占全球总病例数的比例由2004年的18.0%上升到2008年的52.5%。近年来,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流动频繁等原因,我国麻疹报告发病数一直占西太区总报告数的80%以上,发病水平较高。
另外,消除麻疹从技术上可行。因为虽然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且抗原性稳定。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我们有可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防止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消除麻疹从操作层面也是可行的。国际经验证明,消除麻疹是可以实现的,如美洲区从2002年11月起就实现了消除麻疹目标;国内消灭天花和脊灰的经验也证明,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是可以控制、消除、甚至消灭的。
关于强化免疫
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了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这一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的核心是免疫接种。但有的家长对此次大规模的强化免疫仍有疑虑:我的孩子打过麻疹疫苗了,为何还要强化一次?有必要吗?
该负责人说,为控制麻疹疫情,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开展了多次局部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但因时间不统一、范围各不同、对象有差异,人口流动大,以及小范围强化免疫活动声势小、工作落实难度大,相对削弱了强化免疫短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有效持久的免疫屏障、全面提高人群免疫力的作用。
因而,全国麻疹疫情虽有大幅下降,但各地发病仍呈此起彼伏、延绵不绝之势,麻疹病毒的传播不能被切实打断,发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为加速消除麻疹进程,卫生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一次针对适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一举解决多年累积的易感人群问题,建立起高水平的全人群免疫屏障。
另外,本次强化免疫接种对象年龄范围与去年有所不同,部分儿童以往也未曾接受过强化免疫。
至于为什么各个城市孩子接种的年龄段不同,该负责人解释――有五个省是8月龄到14岁儿童接种,因为这些省从来没有实施过全省范围内的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有三个省是8月龄到6岁儿童接种,因为他们原来做过一次麻疹强化免疫,但时间比较早;其余省份的接种对象是8月龄到4岁,属于后续强化免疫。总之,接种年龄主要是根据各省的麻疹发病情况和以往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的情况来确定的。
该负责人还强调,强化免疫时间的选择是卫生部及有关专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的科学决策。首先,9月是麻疹流行的低发季节,也是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低发季节,在这期间接种,可以尽量避免传染病的干扰、以及预防接种偶合现象的发生;第二,9月学生开学,便于统一接种和管理;第三,9月气候适宜,避开了严寒与酷暑。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短时间内在全国统一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活动,有助于充分集中利用卫生资源,扩大活动声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得到广大儿童家长的配合,并尽量减少因人口流动导致接种遗漏的现象发生,以在全国快速建立针对麻疹的人群免疫屏障。
对于此次强化免疫为何是非选择性接种,他解释说,首先,麻疹是人类发现的传染力最强的传染病,我国的发病数依然不少。去年有39个孩子因为麻疹死亡。其次,有一部分人漏过了麻疹免疫接种。一部分来自边远地区,一部分是城市地区的流动人口。这次之所以要全国统一行动,主要就是要把漏下的孩子全部找到。第三,从公共卫生角度来说,检查抗体后再确定接种不太可行。检查抗体需要采血,风险非常大,而接种麻疹疫苗非常安全。麻疹疫苗用了40多年,没有发生过较大的负面反应,重复接种也不会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百万分之几,概率非常低。
关于疫苗
实际上,公众对强化免疫的议论,核心是疫苗的安全有效性。该负责人说,本次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所需疫苗是由各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的招标采购程序向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招标采购,所采购的疫苗均为经过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每批检测合格的疫苗。本次强化免疫期间,各接种点按规定只提供国家统一配发的、经过国家严格检测的免费麻疹疫苗。
疫苗的质量安全管理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在疫苗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我国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生产、制造标准都有明确要求,疫苗在获得注册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在疫苗上市使用前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此外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还会对已经上市的疫苗进行抽检,检查结果不错。麻疹疫苗是需要在冷藏状况下储存的疫苗。目前我国每一级卫生防疫系统都有比较好的冷链系统。
此次强化免疫活动时间短、任务重、强度大,卫生部对接种人员规范接种也做出了相应安排和要求。该负责人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承担预防接种工作。接种人员须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技术方案要求,规范接种服务。为了此次免疫活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前,专门制定了详细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计划,并对相关人员开展了针对性培训,确保强化免疫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对生物制品的包装及说明书进行了规定:批号和有效期应用打码机直接打印在包装箱上,瓶签上注明有效期,每个最小包装盒上应附有药品说明书,说明书上注明有效期。接种时家长可咨询接种医生。
关于禁忌
该负责人提醒说,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如对硫酸庆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过敏);
(2)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
(3)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4)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5)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暂时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可在以后条件适宜时予以补种:
(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2)近期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后补种;
(3)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关于不良反应
同所有药物一样,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也是如此。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麻疹疫苗常见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自行缓解;接种疫苗后6-12天内,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两天可自行缓解。罕见不良反应:重度发热反应。极罕见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如果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在37.1℃-37.5℃时(腋温),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当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对于红肿直径小于1.5厘米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对于红肿直径1.5厘米至3厘米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含麻疹成分疫苗(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的不良反应的研究结果,其一般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局部疼痛、肿胀、红晕约为10%,发热大于38℃为5%―15%,烦躁、不适和全身症状(包括轻度皮疹或结膜炎、关节痛)为5%;其异常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热性惊厥330/100万剂次、血小板减少症30/100万剂次、不伴休克的急性过敏反应10/100万剂次、过敏性休克1/100万剂次、脑病小于1/100万剂次。
该负责人还表示,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家长也不必抱着自认倒霉的态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在保护人群健康的同时,极个别人因个体差异承担了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对麻疹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严重疑似异常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后,如果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对受种者给予一次性补偿。
此外,如果有疑问,家长可以向12320(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热线)或当地政府指定的咨询电话咨询相关信息。已开通12320热线的省市区有: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江苏省、福建省、吉林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湖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安徽省。其他省市区的咨询电话为:海南省(0898-65339954)、陕西省(029-82221350)、黑龙江省(0451-55153642)、浙江省(0571-87115039)、四川省(各地市分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991-3855162)、天津市(022-24333479)、重庆市(023-68813088)、广东省(020-84451025)。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
关于麻疹
如果不是此次强化免疫活动,恐怕不会有那么多人关心麻疹。那么什么是麻疹呢?该负责人表示,麻疹是严重威胁我国儿童健康的传染病之一。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全身性、出疹性呼吸道传染病。麻疹传染性极强,要超过甲流,儿童是主要易感人群。麻疹病毒主要通过喷嚏、咳嗽和说话等途径,由飞沫传播。麻疹的潜伏期一般为10~14天,亦有短至1周左右的情况。通常病人在出疹前4天到出疹后4天均有传染性。
麻疹发病早期症状有发热、结膜炎、流涕、咳嗽等,红色斑丘状皮疹首先见于面部,而后遍及全身,大约持续4~7天,皮疹消退后有时会伴有脱屑现象。
麻疹危害严重,常见并发症包括中耳炎、喉气管支气管炎、肺炎,罕见并发症有腹泻和脑炎等,特别是当儿童营养不良时,常常引起并发症死亡,病死率可高达10%。
在麻疹疫苗使用以前,我国麻疹发病水平很高。根据卫生部的统计资料,1950~1965年,未进行麻疹疫苗大规模接种前,我国年平均麻疹发病率为590/10万。我国过去民间一直有“孩子出过疹和痘,才算解了阎王扣”的俗语,这里的痘指天花,疹就是指麻疹。如1959年发生了全国范围内的麻疹大流行,报告发病数约1000万,报告死亡人数约30万,年报告发病率高达1432/10万,病死率约为3%。
该负责人还介绍说,2004年全球报告麻疹病例数50.97万,2008年下降到28.19万。5年间,非洲区、中地中海区、欧洲区麻疹报告发病降幅均在70%以上;东南亚区也下降了42%;美洲区病例数最少,从2002年起已无本土麻疹病例。但是,我国所在的西太区病例数则由2004年的9.17万上升到2008年的14.79万,占全球总病例数的比例由2004年的18.0%上升到2008年的52.5%。近年来,由于人口基数大、人口流动频繁等原因,我国麻疹报告发病数一直占西太区总报告数的80%以上,发病水平较高。
另外,消除麻疹从技术上可行。因为虽然麻疹病毒有多个基因型,但血清型只有一个,且抗原性稳定。人是麻疹病毒的唯一宿主,目前我们有可靠有效的疫苗可以预防,疫苗接种后所产生的血清抗体可以防止各种基因型麻疹病毒的感染。
消除麻疹从操作层面也是可行的。国际经验证明,消除麻疹是可以实现的,如美洲区从2002年11月起就实现了消除麻疹目标;国内消灭天花和脊灰的经验也证明,疫苗可预防的传染病是可以控制、消除、甚至消灭的。
关于强化免疫
为实现消除麻疹目标,参考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我国制定了《2006~2012年全国消除麻疹行动计划》,提出了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这一综合性消除麻疹策略的核心是免疫接种。但有的家长对此次大规模的强化免疫仍有疑虑:我的孩子打过麻疹疫苗了,为何还要强化一次?有必要吗?
该负责人说,为控制麻疹疫情,近年来我国部分省市开展了多次局部麻疹疫苗查漏补种活动。但因时间不统一、范围各不同、对象有差异,人口流动大,以及小范围强化免疫活动声势小、工作落实难度大,相对削弱了强化免疫短期内在全国范围内建立有效持久的免疫屏障、全面提高人群免疫力的作用。
因而,全国麻疹疫情虽有大幅下降,但各地发病仍呈此起彼伏、延绵不绝之势,麻疹病毒的传播不能被切实打断,发病得不到有效控制。为加速消除麻疹进程,卫生部决定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开展一次针对适龄儿童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一举解决多年累积的易感人群问题,建立起高水平的全人群免疫屏障。
另外,本次强化免疫接种对象年龄范围与去年有所不同,部分儿童以往也未曾接受过强化免疫。
至于为什么各个城市孩子接种的年龄段不同,该负责人解释――有五个省是8月龄到14岁儿童接种,因为这些省从来没有实施过全省范围内的麻疹疫苗初始强化免疫;有三个省是8月龄到6岁儿童接种,因为他们原来做过一次麻疹强化免疫,但时间比较早;其余省份的接种对象是8月龄到4岁,属于后续强化免疫。总之,接种年龄主要是根据各省的麻疹发病情况和以往开展麻疹强化免疫的情况来确定的。
该负责人还强调,强化免疫时间的选择是卫生部及有关专家在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基础上的科学决策。首先,9月是麻疹流行的低发季节,也是流感等其他呼吸道传染病的低发季节,在这期间接种,可以尽量避免传染病的干扰、以及预防接种偶合现象的发生;第二,9月学生开学,便于统一接种和管理;第三,9月气候适宜,避开了严寒与酷暑。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短时间内在全国统一开展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接种活动,有助于充分集中利用卫生资源,扩大活动声势,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得到广大儿童家长的配合,并尽量减少因人口流动导致接种遗漏的现象发生,以在全国快速建立针对麻疹的人群免疫屏障。
对于此次强化免疫为何是非选择性接种,他解释说,首先,麻疹是人类发现的传染力最强的传染病,我国的发病数依然不少。去年有39个孩子因为麻疹死亡。其次,有一部分人漏过了麻疹免疫接种。一部分来自边远地区,一部分是城市地区的流动人口。这次之所以要全国统一行动,主要就是要把漏下的孩子全部找到。第三,从公共卫生角度来说,检查抗体后再确定接种不太可行。检查抗体需要采血,风险非常大,而接种麻疹疫苗非常安全。麻疹疫苗用了40多年,没有发生过较大的负面反应,重复接种也不会导致发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是百万分之几,概率非常低。
关于疫苗
实际上,公众对强化免疫的议论,核心是疫苗的安全有效性。该负责人说,本次全国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所需疫苗是由各省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规定的招标采购程序向具有生产资质的企业招标采购,所采购的疫苗均为经过中国生物制品检定所每批检测合格的疫苗。本次强化免疫期间,各接种点按规定只提供国家统一配发的、经过国家严格检测的免费麻疹疫苗。
疫苗的质量安全管理有一系列的保障措施。在疫苗的生产制造过程中,我国国家药品监管部门对企业的生产、制造标准都有明确要求,疫苗在获得注册前必须经过严格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并在疫苗上市使用前实施严格的批签发制度。此外国家药品监管部门还会对已经上市的疫苗进行抽检,检查结果不错。麻疹疫苗是需要在冷藏状况下储存的疫苗。目前我国每一级卫生防疫系统都有比较好的冷链系统。
此次强化免疫活动时间短、任务重、强度大,卫生部对接种人员规范接种也做出了相应安排和要求。该负责人说,《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规定,经过县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组织的预防接种专业培训并考核合格的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护士或者乡村医生承担预防接种工作。接种人员须按照《预防接种工作规范》和本次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技术方案要求,规范接种服务。为了此次免疫活动,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在开展前,专门制定了详细的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活动实施计划,并对相关人员开展了针对性培训,确保强化免疫活动安全有序开展。
《生物制品包装规程》对生物制品的包装及说明书进行了规定:批号和有效期应用打码机直接打印在包装箱上,瓶签上注明有效期,每个最小包装盒上应附有药品说明书,说明书上注明有效期。接种时家长可咨询接种医生。
关于禁忌
该负责人提醒说,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不能接种麻疹疫苗:
(1)已知对该疫苗所含任何成分,包括辅料以及抗生素过敏者(如对硫酸庆大霉素或硫酸卡那霉素过敏);
(2)曾患过敏性喉头水肿、过敏性休克、阿瑟氏反应、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严重过敏性疾病;
(3)正患急性疾病,严重慢性疾病,或处于慢性疾病的急性发作期;
(4)有免疫缺陷、免疫功能低下或正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
(5)曾患或正患多发性神经炎、格林巴利综合征、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脑病、癫痫等严重神经系统疾病,或其他进行性神经系统疾病。
如果您的孩子有以下情况,暂时不能接种麻疹疫苗,可在以后条件适宜时予以补种:
(1)3个月内接种过免疫球蛋白;
(2)近期注射过麻疹疫苗或其他减毒活疫苗,需间隔1个月后补种;
(3)强化免疫期间有感冒、发热等症状,待恢复健康后进行补种。
关于不良反应
同所有药物一样,疫苗对人体而言毕竟是一种异物,绝大多数健康人接种后不发生任何不良反应,只有极少数因个体差异在接种后发生不良反应,麻疹疫苗也是如此。
卫生部有关负责人介绍说,麻疹疫苗常见不良反应:接种疫苗后24小时内,在注射部位可出现疼痛和触痛,多数情况下于2-3天内自行消失;接种疫苗后1-2周内,可能出现一过性发热反应,其中大多数为轻度发热反应,一般持续1-2天后自行缓解;接种疫苗后6-12天内,少数儿童可能出现一过性皮疹,一般不超过两天可自行缓解。罕见不良反应:重度发热反应。极罕见不良反应:过敏性皮疹,一般接种疫苗后72小时内出现;过敏性休克,一般注射疫苗后1小时内发生;过敏性紫癜;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
如果孩子接种后,出现发热在37.1℃-37.5℃时(腋温),应加强观察,适当休息,多饮水,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当发热超过37.5℃,或37.5℃以下并伴有其它全身症状、异常哭闹等情况,应及时到医院诊治;对于红肿直径小于1.5厘米的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对于红肿直径1.5厘米至3厘米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每日数次,每次10~15分钟;对于红肿直径大于3厘米的局部反应,应及时到医院就诊。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含麻疹成分疫苗(麻疹/麻风/麻腮风疫苗)的不良反应的研究结果,其一般反应发生率分别为:局部疼痛、肿胀、红晕约为10%,发热大于38℃为5%―15%,烦躁、不适和全身症状(包括轻度皮疹或结膜炎、关节痛)为5%;其异常反应发生率分别为:热性惊厥330/100万剂次、血小板减少症30/100万剂次、不伴休克的急性过敏反应10/100万剂次、过敏性休克1/100万剂次、脑病小于1/100万剂次。
该负责人还表示,如果发生不良反应,家长也不必抱着自认倒霉的态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是一项公共卫生措施,在保护人群健康的同时,极个别人因个体差异承担了发生异常反应的风险。对麻疹疫苗接种后出现的严重疑似异常反应,遵照“先临床救治、后调查诊断”的原则,做到早期、正规、系统的治疗。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经过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组织调查诊断专家组进行调查诊断后,如果认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应按照省级人民政府制订的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补偿办法,对受种者给予一次性补偿。
此外,如果有疑问,家长可以向12320(全国公共卫生公益热线)或当地政府指定的咨询电话咨询相关信息。已开通12320热线的省市区有:北京市、上海市、河北省、江苏省、福建省、吉林省、甘肃省、青海省、云南省、湖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江西省、安徽省。其他省市区的咨询电话为:海南省(0898-65339954)、陕西省(029-82221350)、黑龙江省(0451-55153642)、浙江省(0571-87115039)、四川省(各地市分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0991-3855162)、天津市(022-24333479)、重庆市(023-68813088)、广东省(020-84451025)。
本报北京9月9日电
(本文来源:中国青年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