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毕业生为何遭遇“一概免谈”

junio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1-16
消息
1,20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千龙新闻网 (2002-03-05)

  3月3日,在国展中心举行的“北京春季人才招聘会”上,一家名为“美国特路普国际公司北京代表处”的招聘单位打出了“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告示,引得不少应聘者驻足观望。

  3月4日下午,记者对这家公司北京代表处的孙副总经理进行了采访,他说,由于这两个学校的学生存在不少问题,因此才贴出此告示。

  专家认为,此举涉嫌侵害清华、北大名誉权。但也有受访者认为,撇开炒作嫌疑不谈,“北大、清华神话被打破”从另一个侧面反映出了用人单位招聘态度开始由虚到实,从唯文凭论、唯名校论向唯人才论转变。

  从“只要清华北大”到“一概免谈”

  前不久,记者碰到几个黯然神伤的某理工学校学生。他们兴冲冲地跑去参加某校举办的招聘会,却被某公司告知“我们只要清华、北大的”。该学生说,这只是深圳一个小公司,根本没有多少学生投简历,可他们还是不招其他学校的学生。

  的确,清华、北大作为中国最著名的两个高等学府,其学子一向是众多企业争夺的对象。然而3月3日,在国展中心举行的“北京春季人才招聘会上”,竟有一家美国公司赫然打出“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招牌,这不能不说是一个新鲜事。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写着“北大、清华毕业生一概免谈”的告示贴在“美国特路普国际公司北京代表处”展台外侧。该公司一共需要招用新员工22人,具体职位是总经理助理、技术总监、工程师、翻译、秘书等。

  这条消息引来颇多争议,一些网友认为,清华、北大学生的确存在自视过高等毛病。然而,更多受访者认为,两校学生素质一流,该公司有明显炒作嫌疑。“不要这些学校的学生,不录取就完了,有必要这么大张旗鼓地公布吗?明显是为了扩大知名度而炒作自己。”

  此外,北京春季人才招聘会的组委会表示,任何用人单位在展台外侧招贴广告都是违规行为。北大法学院一名研究生指出,此举违反了宪法、劳动法中规定的“机会均等”原则。

  乾坤律师事务所律师江俊禄博士对记者说,从歧视角度来讲,劳动法是明确反对民族、种族、性别以及宗教信仰歧视的。然而从我国现行法规来讲,此举不能认定是一种歧视行为。但它属于公开向不特定人群传播信息,即“北大、清华毕业生不可信”。如果由此让人们产生两校信誉很差的印象,则涉嫌侵犯北大、清华的名誉权。

  不是“炒作”而是尊重

  3月4日,记者采访了该公司北京代表处的孙副总经理。孙总负责人才招聘,他坦承贴招牌就是自己的主意。

  孙总说,他们公司是做国际贸易的,用人标准“和国际接轨”,不讲究籍贯、年龄、性别,主要看能力。他说,人才是一个综合概念,高学历不等于强工作能力。由于目前教育体制存在的问题,使得学生们重学分而不看能力。总的说来,名牌大学学生比较高傲,总是待价而沽。公司以前招过清华、北大的学生,他们普遍存在“动手能力差、团队精神差、创新能力差”等问题。同时,他们一心想要跳槽,不会很踏实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名牌大学学生总觉得自己被埋没了。其实,刚毕业的学生公司能给你的就是学习、锻炼的环境,而不是一上来就给你多大权力,让你操作多大市场、掌控多少资金。”孙总说,那些动不动就觉得自己是干大事的,动不动就提月薪几千的往往不具备这个能力。

  记者问会不会因为一概而论而将两名校的真正人才挡在门外,孙总表示“不怕”。他认为,韩国的发展就是靠的“二流人才”,在中国其实有很多企业也有同感。首先,“二流人才”有潜力,只要好好培养、使用,有可能成为一流人才;其次,同样的待遇,二流人才总是有被尊重的感觉,会努力工作,而一流人才会认为这是我应该得到的。

  “也许公司的机制有问题,但我认为清华、北大的学生既不是一流人才,也不适合我们公司。”孙总说,公司有初中生、高中生,也有高层次的员工,现在主要招聘有一定工作经验的员工,名牌基本不要。

  此外,孙总不认为此举违法。他说企业有选择权,就好像有的公司打出招牌不考虑河南人一样。孙总也不承认此举是为了炒作。“贴出招牌是为了清华、北大学生好,也是尊重他们,免得浪费他们的时间。如果他们投了简历,公司又不取,岂不是有欺诈嫌疑?”

  名校学子是否存在问题

  3月4日下午,记者联系了清华大学就业中心陈基和主任,他的态度是“不发表任何评论”。并表示,这个不会给清华学生就业造成任何影响。

  名牌学校“名不副实”的反映近年时有出现。有关人士认为,该公司所说的“三差”问题不光发生在某些清华、北大的学生身上。由于我国主要是应试教育,教材落后,往往造成大学生动手能力差。此外,随着独生子女的增多,大学生生活自理能力存在问题,有的学生也会缺乏团队精神等。说到底,素质教育存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板子不能只打在清华、北大身上。

  更多的清华北大学生则认为该公司太极端。北大某在校研究生说,虽有些学生的确喜欢空谈,但只是少数,不能一概而论。“如果是IBM、微软等公司打出这样的‘不要’招牌,还可以思考一下。总的感觉就是这个公司在哗众取宠。” 受访的清华学生则认为,身边同学绝大多数都是敬业和积极向上的,做事情也很踏实。

  孙总在接受采访时说,日本一些公司来了大学生就让他们先扫一年厕所,从基层干起,而如果让中国的大学生去做这些事,他们会认为有损人格。以前有报道称,一些企业招了大学生先让他们去扛猪肉、上工地,结果大学生们干不了多久就会跳槽。

  对此,一些受访者认为,公司提供的工作环境、待遇以及发展机会等与学生的心理预期差异过大,也是造成跳槽的重要原因。不仅公司在招人的时候要清楚自己的需要,学生也要理顺用人机制,调整自己的心态。

  北大方正集团公司人力资源部李小姐说,他们公司有不少名牌学校毕业的学生,工作总体来说是很不错的。其实无论是否名牌毕业,都是理论多一些,实践少一些,最终还是要看适应能力快不快,能否融入企业文化。非名牌出身的也有干得好的,但一般说来,像IBM、微软等实力强的大型公司都会倾向于招名牌学校的学生。

  绝大部分受访者都给予了两名校学生很高的评价。认为清华、北大学生素质一流,这不仅是在国内,在国际也是被事实证明了的。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刘副院长说,公司说到频繁跳槽的问题,恰好说明了两个学校学生素质高。因为素质高,所以有更多的选择机会,出国留学的机会也多。

  招聘从“务虚”走向“务实”

  曾有这样一则笑话:一位刚刚参加完毕业典礼的哈佛学生激动异常,认为社会上肯定机会无限。他上了一辆出租车,因为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热烈地和司机握手:“你好,我是哈佛99届毕业生!”司机说:“你好,我是49届的。”当然,这则笑话有些偏颇,但从一个侧面也说明了文凭不等于一切这个道理。

  前几年,好学校、高文凭就等于体面的工作。直到现在,中国都存在唯文凭论,唯学校论。结果明明用中专生就可以完成的工作,非要用大专生,用大专生就可以的则要用本科生甚至研究生。不仅公司用人成本增高,也使得文凭贬值,大学生觉得不受重用而频繁跳槽。

  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的刘副院长说,在美国,也不是所有的企业都要哈佛大学的学生。因为哈佛大学毕业生价码高,公司要考虑用人成本问题。总的说来,不要并不意味着这些学校学生素质差。“用人根据企业实际,这也是一种进步。”

  某网络公司部门经理文先生说,是否聘用一个员工,主要看公司需要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情。这个公司做法也许偏激,也许违规,也许是为了炒作自己,但从另外一个侧面看,也可视作中国企业在用人方面逐渐走向成熟。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