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Yue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8-05-14
- 消息
- 142
- 荣誉分数
- 2
- 声望点数
- 28
[FONT=宋体]踏歌起舞[/FONT] [FONT=宋体]雨雪情深[/FONT]
[FONT=宋体]今年[/FONT]12[FONT=宋体]月[/FONT]11[FONT=宋体]日星期六晚[/FONT]7:00[FONT=宋体]在[/FONT]Dominion-Chalmers United Church (355 Cooper)[FONT=宋体],渥太华“爱乐之友”俱乐部邀请了渥京地区的众多文艺演出单位和个人[/FONT] [FONT=宋体],举办“庆祝中加建交[/FONT]40[FONT=宋体]周年专题音乐会”。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北国舞蹈队和“爱乐”合唱团的主要节目。[/FONT]
[FONT=宋体]谈起北国舞蹈队,大家可曾记得这个旋律,这首歌?“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浴日浴风。”是的,这正是她们的精品舞蹈和保留节目之一[/FONT]------[FONT=宋体]《踏歌》。在保持舞蹈原有的风格下,她们又延请了原吉林电视台的舞蹈编导王磊教授对其作了精编,使它更具有了灵动性与观赏性。在本次音乐会上,她们将再次为观众们演绎这一精品。[/FONT]
[FONT=宋体]其实,北国舞蹈队的成员们不仅长袖善舞,能歌能诵的也不少。这次演出除了舞蹈,她们还将为大家带来一个舞蹈女声组合《天堂》。这个女声组合的阵容出众,三名歌手都是舞蹈演员,她们将结合舞蹈的表演形式,全方位地抒情演绎这首牵动人心的歌曲。同样,负责三人舞蹈部分的老师也是上述的王教授,舞蹈经过他的打磨总会点石成金。正是有了他的加盟,《天堂》舞蹈女声组合从建立以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变得有模有样。当然,她们会更用心的排练,为音乐会的观众献上精彩的演出。[/FONT]
[FONT=宋体]
与此同时,作为音乐会主办单位的“爱乐”俱乐部合唱团也在原中央乐团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张乃雯教授的指导下,紧锣密鼓地排练一系列中外歌曲,以期为观众们献上精彩的演出。今天要为大家介绍其中两首十分经典的艺术歌曲。[/FONT]
1[FONT=宋体].《阳关三叠》[/FONT]
[FONT=宋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诗人、音律家王维[/FONT](701-761)[FONT=宋体]的这首七绝《送元二使安西》自作成不久,就以《渭城曲》、《阳关曲》等歌曲的形式广为流传,历朝历代的词人、乐师都以不同的方式对此千古名篇从音律上、辞句上进行演绎、增补。“阳关”(今甘肃省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一词也超越了本身的地理概念而成为汉语文化中对于离愁别绪的代名词。后世对这些内容的考证更是连篇累牍,但遗憾的是,近现代的研究者对于许多的古琴谱却无法识别演唱。新中国成立伊始,原中央乐团作曲家王震亚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对清代张鹤编撰的《琴学入门》([/FONT]1864[FONT=宋体]年刊行)中所载曲谱文字进行了配乐,由于该谱用同一曲调对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所以称“三叠”。该曲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每“叠”在原诗句后均新增了副歌性质的词句,以“遄行”、“感怀”、“旨酒”等八度跳进开始,又以“宜自珍”、“日驰神”、“能酌几多巡”、“闻雁来宾”(一说“鸿雁来宾”)等原音归韵而结束,以肃穆的鼓乐节奏极力渲染友人离别时的无限嘱咐、惋惜、感叹和一丝羸弱的对于重逢的期盼。[/FONT] [FONT=宋体]从此,这首古曲获得了新生,而其所寄托的情感亦得以传承[/FONT]------[FONT=宋体]那就是对人与人之间情谊、友爱的珍重。[/FONT]
[FONT=宋体]单就一千年前诗人的写作时代而言,他的朋友从“渭城[/FONT]”[FONT=宋体](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奔赴战火频仍的“安西”都护府(今新疆西部库车)任职,几乎就是永别。这对于一个人而言,是最脆弱而无助的时刻,惟一的力量只能来自于对于友人的祝福和情谊永恒的信诺,可以说这样的祝福和信诺就是别离者本身的信念。自古人们习惯把这样的信念寄托在行酒令的方式上,如此,显得庄重、豪迈并且多了一种坚韧和刚强。这大概也是所有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所共有的特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记住“长亭外、古道边”、要坚信“友谊天长地久”、要期盼“何日君再来”的缘故吧。在本次音乐会上,“爱乐”合唱团将与中加两国的观众们一起抒发这最美的情怀。[/FONT]
2[FONT=宋体].《雪花》[/FONT]
[FONT=宋体]正如前面所说,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重是所有民族共有的特质,就像大家都喜欢把雨雪作为深情的象征那样。“爱乐”合唱团为本次音乐会挑选的另一首作品也以“情”为主题,那就是英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埃尔加爵士[/FONT]([FONT="]Edward William Elgar, 1857-1934)[/FONT][FONT=宋体]早期的和声歌曲[/FONT][FONT="](partsong)[/FONT][FONT=宋体]代表作《雪花》[/FONT][FONT="](The Snow)[/FONT][FONT=宋体]。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歌曲的词作者,爵士的夫人爱丽丝[/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埃尔加[/FONT][FONT="](Caroline Alice Elgar, 1848-1920)[/FONT][FONT=宋体]。正是作为文学家的爱丽丝美妙的诗歌,激发了爵士的创作热情,写下了这首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几乎成为所有教会和学院合唱团必备曲目的经典合唱作品。歌曲从描写冬天白雪皑皑的景致开始,通过小调和大调相互转换的方式,将人们对于雪花纯洁无瑕的欣赏转换成对于友情、爱情、亲情的热烈渴望,最终变成一种对最高尚而美好的人格的追求。演唱期间,合唱团各声部间有着大量的互动配合,以及阶梯状逐渐汇合的咏叹和声。这当中也包含了作为妻子的词作者对于作曲家丈夫的最真挚的爱,特别是在歌词的后半段,她感慨白雪中会“融化”,而白雪般纯洁的心灵却可以永恒。显然,歌词中表达的这种“爱”,已上升为某种普世的人文价值。这大概也是歌曲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吧。此外,这首歌也采用了钢琴、小提琴旋律化伴奏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十九世纪末欧洲艺术歌曲的特点。这也为埃尔加中后期艺术歌曲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本次音乐会上,“爱乐”合唱团将为您献上这首歌。[/FONT]
[FONT="] 12[/FONT][FONT=宋体]月[/FONT][FONT="]11[/FONT][FONT=宋体]日,期待您的到来。[/FONT]
[FONT=宋体](音乐会组委会联系人:[/FONT][FONT="]Jean Guo, aiyue@live.ca; 613-742-5345[/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整体音乐会介绍请详见:
[/FONT]携手合作 再创辉煌 -- 庆祝中加建交40周年专题音乐会前瞻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8/...ml#post6314690
[FONT=宋体]今年[/FONT]12[FONT=宋体]月[/FONT]11[FONT=宋体]日星期六晚[/FONT]7:00[FONT=宋体]在[/FONT]Dominion-Chalmers United Church (355 Cooper)[FONT=宋体],渥太华“爱乐之友”俱乐部邀请了渥京地区的众多文艺演出单位和个人[/FONT] [FONT=宋体],举办“庆祝中加建交[/FONT]40[FONT=宋体]周年专题音乐会”。今天要为大家介绍的是北国舞蹈队和“爱乐”合唱团的主要节目。[/FONT]
[FONT=宋体]谈起北国舞蹈队,大家可曾记得这个旋律,这首歌?“君若天上云,侬似云中鸟,相随相依浴日浴风。”是的,这正是她们的精品舞蹈和保留节目之一[/FONT]------[FONT=宋体]《踏歌》。在保持舞蹈原有的风格下,她们又延请了原吉林电视台的舞蹈编导王磊教授对其作了精编,使它更具有了灵动性与观赏性。在本次音乐会上,她们将再次为观众们演绎这一精品。[/FONT]
[FONT=宋体]其实,北国舞蹈队的成员们不仅长袖善舞,能歌能诵的也不少。这次演出除了舞蹈,她们还将为大家带来一个舞蹈女声组合《天堂》。这个女声组合的阵容出众,三名歌手都是舞蹈演员,她们将结合舞蹈的表演形式,全方位地抒情演绎这首牵动人心的歌曲。同样,负责三人舞蹈部分的老师也是上述的王教授,舞蹈经过他的打磨总会点石成金。正是有了他的加盟,《天堂》舞蹈女声组合从建立以来,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已变得有模有样。当然,她们会更用心的排练,为音乐会的观众献上精彩的演出。[/FONT]
[FONT=宋体]
与此同时,作为音乐会主办单位的“爱乐”俱乐部合唱团也在原中央乐团女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张乃雯教授的指导下,紧锣密鼓地排练一系列中外歌曲,以期为观众们献上精彩的演出。今天要为大家介绍其中两首十分经典的艺术歌曲。[/FONT]
1[FONT=宋体].《阳关三叠》[/FONT]
[FONT=宋体]“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唐代诗人、音律家王维[/FONT](701-761)[FONT=宋体]的这首七绝《送元二使安西》自作成不久,就以《渭城曲》、《阳关曲》等歌曲的形式广为流传,历朝历代的词人、乐师都以不同的方式对此千古名篇从音律上、辞句上进行演绎、增补。“阳关”(今甘肃省敦煌西南古董滩附近)一词也超越了本身的地理概念而成为汉语文化中对于离愁别绪的代名词。后世对这些内容的考证更是连篇累牍,但遗憾的是,近现代的研究者对于许多的古琴谱却无法识别演唱。新中国成立伊始,原中央乐团作曲家王震亚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之上,对清代张鹤编撰的《琴学入门》([/FONT]1864[FONT=宋体]年刊行)中所载曲谱文字进行了配乐,由于该谱用同一曲调对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所以称“三叠”。该曲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每“叠”在原诗句后均新增了副歌性质的词句,以“遄行”、“感怀”、“旨酒”等八度跳进开始,又以“宜自珍”、“日驰神”、“能酌几多巡”、“闻雁来宾”(一说“鸿雁来宾”)等原音归韵而结束,以肃穆的鼓乐节奏极力渲染友人离别时的无限嘱咐、惋惜、感叹和一丝羸弱的对于重逢的期盼。[/FONT] [FONT=宋体]从此,这首古曲获得了新生,而其所寄托的情感亦得以传承[/FONT]------[FONT=宋体]那就是对人与人之间情谊、友爱的珍重。[/FONT]
[FONT=宋体]单就一千年前诗人的写作时代而言,他的朋友从“渭城[/FONT]”[FONT=宋体](今陕西咸阳市东北)奔赴战火频仍的“安西”都护府(今新疆西部库车)任职,几乎就是永别。这对于一个人而言,是最脆弱而无助的时刻,惟一的力量只能来自于对于友人的祝福和情谊永恒的信诺,可以说这样的祝福和信诺就是别离者本身的信念。自古人们习惯把这样的信念寄托在行酒令的方式上,如此,显得庄重、豪迈并且多了一种坚韧和刚强。这大概也是所有拥有深厚文化底蕴的民族所共有的特质。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记住“长亭外、古道边”、要坚信“友谊天长地久”、要期盼“何日君再来”的缘故吧。在本次音乐会上,“爱乐”合唱团将与中加两国的观众们一起抒发这最美的情怀。[/FONT]
2[FONT=宋体].《雪花》[/FONT]
[FONT=宋体]正如前面所说,对人与人之间情感的珍重是所有民族共有的特质,就像大家都喜欢把雨雪作为深情的象征那样。“爱乐”合唱团为本次音乐会挑选的另一首作品也以“情”为主题,那就是英国浪漫主义作曲家埃尔加爵士[/FONT]([FONT="]Edward William Elgar, 1857-1934)[/FONT][FONT=宋体]早期的和声歌曲[/FONT][FONT="](partsong)[/FONT][FONT=宋体]代表作《雪花》[/FONT][FONT="](The Snow)[/FONT][FONT=宋体]。这里就不得不提到歌曲的词作者,爵士的夫人爱丽丝[/FONT][FONT=宋体]·[/FONT][FONT=宋体]埃尔加[/FONT][FONT="](Caroline Alice Elgar, 1848-1920)[/FONT][FONT=宋体]。正是作为文学家的爱丽丝美妙的诗歌,激发了爵士的创作热情,写下了这首后来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流传,几乎成为所有教会和学院合唱团必备曲目的经典合唱作品。歌曲从描写冬天白雪皑皑的景致开始,通过小调和大调相互转换的方式,将人们对于雪花纯洁无瑕的欣赏转换成对于友情、爱情、亲情的热烈渴望,最终变成一种对最高尚而美好的人格的追求。演唱期间,合唱团各声部间有着大量的互动配合,以及阶梯状逐渐汇合的咏叹和声。这当中也包含了作为妻子的词作者对于作曲家丈夫的最真挚的爱,特别是在歌词的后半段,她感慨白雪中会“融化”,而白雪般纯洁的心灵却可以永恒。显然,歌词中表达的这种“爱”,已上升为某种普世的人文价值。这大概也是歌曲能够广泛流传的原因吧。此外,这首歌也采用了钢琴、小提琴旋律化伴奏的形式,具有明显的十九世纪末欧洲艺术歌曲的特点。这也为埃尔加中后期艺术歌曲创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本次音乐会上,“爱乐”合唱团将为您献上这首歌。[/FONT]
[FONT="] 12[/FONT][FONT=宋体]月[/FONT][FONT="]11[/FONT][FONT=宋体]日,期待您的到来。[/FONT]
[FONT=宋体](音乐会组委会联系人:[/FONT][FONT="]Jean Guo, aiyue@live.ca; 613-742-5345[/FONT][FONT=宋体])
[/FONT][FONT=宋体]整体音乐会介绍请详见:
[/FONT]携手合作 再创辉煌 -- 庆祝中加建交40周年专题音乐会前瞻
http://bbs.comefromchina.com/forum8/...ml#post63146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