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谁扼杀了中国孩子们的想像力?

我从读师范开始就一直抱着一个想法:认真关心学生,谨慎教学,不要误人子弟。而在我刚工作时参加了一个和老教师交流的座谈会,其中一个特级教师语重心长地对我们说:我们做老师要做好教书育人,这个“育人”不仅是教好我们的学生,如果你真心希望孩子好,你还要学会教育那些家长。通常他们都会认为自己是最了解孩子、最爱孩子、最能为孩子付出的人,都认为他们对孩子选择一定是正确的。但实际上所有的家长都在学习,他们的选择并不一定是最适合孩子的。你们要做的就是要让他们接受你们的教育理念、教育方法、就孩子在集体里的情况向他们作出的建议。这很难。 在工作的初期我就已经对此有所体会,理所当然地家长们都没把新人看在眼里。于是我极其努力地工作,在我工作满5年的时候,我不再算是新老师了,同时我已经连续两年教毕业班,并且我第一时间通过了语文高级教师的职称评审。终于我 拿到了“话事权”。那些家长不是平白无故地支持我开展班级活动的。那是因为我在开家长会之前在班里做了一个“说说真心话”的活动,我让学生们把对老师、同学、家长要说的话写下来。浏览过后,发现孩子们的问题都不在学校和学习上,而是在家庭。于是我把他们的话在家长会上读了出来。有的说好久没有和爸爸或者妈妈一起吃饭了,有的说希望能常常看见爸爸妈妈而不是寄宿,有一个孩子写到,他希望爸爸能休息几天陪陪他和妈妈,带他们出去吃吃饭、逛逛公园,这样可以让他和妈妈都高兴一下。听到孩子们的肺腑之言,下面的家长哭了一大片。他们这才知道二年级才7岁的孩子最真实的内心。我告诉他们对于孩子而言内心的幸福感和精神上的满足高于一切,只有孩子生活得愉快,他们才能无后顾之忧地投入学习中去。家长们都爱孩子,可是那仅仅是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有钱去培训班学习而已吗?后来有个家长和谈她的儿子学习很辛苦,那个男孩不是学不会,只是学得慢,那不是我常常给他补习所能彻底解决的。我提议家长给他转校,转去碧桂园小学(民办私校),我去参观过,那里都是小班教学,学习的进度相对比公立学校慢,比较适合他。家长考虑许久后采纳了我的建议,一个学期后她打电话告诉我儿子学习明显进步了,很开心,谢谢我的提议,也很庆幸自己做对了选择。
 
我的一个亲戚在技工学校做老师,他告诉我,现在的技工很缺人,他们的学生还不到毕业就已经被预定一空。有些技术好又努力的学生,三十出头就能做高级技工,月薪达到2-3万人民币。于是他们学校也就不断在扩建扩招,但是尽管学生的就业前途一片光明,大多数家长都不愿孩子读技校,宁愿他们每个月几千月薪做白领,理由是做技工说出来不好听。从前有两句话“宁做鸡头,不做凤尾”“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而今的父母的选择则都是“宁做凤尾,莫做鸡头”,凤尾好歹也还是凤;“万般皆下品,唯有白领高”。大家都要做体面的工作,七十二行,估计也就只剩不到二十行了。这两年最新的口号已经发展到了“要进公司,就要进世界500强”。中国有差不多14亿人口,即便世界500强只请中国人,也不可能请得完呀。
上重点学校后做好工作到底是谁的意愿?今年看过一篇做公务员的单亲妈妈写的一封信,诉说着自己的经历希望其他家长能由此吸取教训学会认同孩子的选择。她的女儿重点大学毕业后没有按照她的意愿老老实实地在同一个单位里做公务员,而是工作一段时间后就辞职在家做宅女。为此她不停地唠叨、痛骂女儿说她不长进。女儿告诉她自己不适合在单位里工作,在网上开了一个小店,每月收入也有好几千,不比在单位差。可是作为妈妈觉得当别人问起女儿时难以启齿说女儿在家开网店,认为很丢脸,不像她这么一个女强人的女儿。于是母女俩的矛盾日益激烈,最终女儿选择了在妈妈下班回家的时候以跳楼自杀的方式“迎接”妈妈。女儿留下的遗书只是强调了一点:因为无法得到妈妈的认同,所以觉得自己很失败。请问:上重点学校、要出人头地到底是孩子唯一的选择还是家长的唯一希望?
 
我也有在加拿大家园看帖子,发现那里也有讨论到有些华人家长把在中国的那一套直接搬来了,孩子没比在中国好受多少。最近多伦多的一个组织也发表了一份调查报告,借以提醒华人家长不必非要孩子读大学本科、不必非选择最热门的科目,不少孩子不胜负荷出了状况。如果单单是体制的问题,为什么同样的情况也在这里发生了呢?那应该是家长本身的观念问题吧?有个帖子里的妈妈类似说她很明白在这里和在国内不一样,她已经很克制自己的攀比心态,可是在孩子的问题上她就是忍不住会作比较,以致于常常自我检讨。
不可否认,中国的教育体制有缺陷,但是除去了集体教育,难道我们自己的个别教育就没问题了吗?国内能登上报纸书刊的成功家长事例很多,我最欣赏的是蔡笑晚先生(《我的事业是父亲》),他能让6个孩子都成为不同行业中的佼佼者,就在于他与别不同的教育理念(尽管其中的一些方法在今天有点不合时宜了)。那些能在中国这个有问题的体制中脱颖而出的孩子,他们背后都必然有一个眼光独到、理念先进、善于引导的父母,而他们都来自于社会的不同阶层。
 
我所要说的是,我唠唠叨叨说了那么多,并不是我对于中国的教育体制表示认同,也不是因为我也曾经是这个体制中的一员。我只是觉得,中国的体制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在我们暂时无力去改变的时候,既然有家长能做到,我们是不是也应该从主观出发,切实地为我们的孩子找出路呢?我相信一句话:“条条大路通罗马。”走向成功的路一定不止一条,选择了真正是自己喜欢的或者是适合自己的那条路坚定地走下去,由此而得到的收获才是真正的成功吧?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