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7-25
- 消息
- 33,823
- 荣誉分数
- 375
- 声望点数
- 243
中国人为何患上迫害妄想症
————阴谋论和迫害妄想症经常滋生,归根到底还是权力无法带来安全感。
by beta
媒体报道存在偏差的案例
高莺莺案
事件回放:2002年3月15日晚,少女高莺莺从湖北省老河口市宝石宾馆跳楼。在她“离奇死亡后”,当地公安定性为“自杀”。为此其父高天虎与妻子一直在为女儿高莺莺2002年坠楼死亡的事情上访,但此后鉴定结果显示高莺莺内裤上的精斑为其父高天虎所有,高天虎被以涉嫌诬告谄害罪被正式逮捕。
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后,《民主与法制时报》率先发出报道——“民女高莺莺之死”泣血九问,将公众情绪激愤难平。报道中提到高莺莺身体却多处被抓伤,一个乳头被咬坏,喉部有被掐的手印,手腕有黑紫色勒痕等“例证”在事后被证明失实。在消息的不严谨报道和传播下,公众和媒体情绪反应激烈,甚至将此案与襄樊市高层腐败案联系在一起。
邓玉娇案
事件回放:2009年5月10日晚,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工作人员邓贵大、黄德智、邓中佳3人,到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消费,要求非洗浴场所的服务员邓玉娇提供“特殊服务”,邓玉娇拒绝后用水果刀将邓贵大刺伤致死。在该案件发生37天,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邓玉娇故意伤害罪成立,但免于刑事处罚。
媒体报道:这一案件最先被《三峡晚报》报道,后经各大传统媒体报道、网络媒体转载,舆论汹涌。《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纷纷采用对于邓玉娇“修脚女工”的称呼,到后期发展成“烈女”的称呼,刻意凸显了邓玉娇的弱势地位。在邓玉娇案宣判之前,媒体几乎一边倒地站在邓玉娇这一方,几乎成为邓玉娇的代言人和捍卫者,而忽略了邓玉娇涉嫌防卫过当的事实。[
宝马碾童案
事件回放:2010年9月7日上午,江苏新沂一名3岁半男童在玩耍时被一辆倒车的宝马X6撞倒轧住,随后轿车三次碾轧男童致其死亡。男童家长认为司机涉嫌故意杀人,警方则认为司机无故意杀人动机,最终司机以过失致人死亡为由被逮捕。
媒体报道:宝马、四次碾轧、幼童,这样刺激人的文字组合无疑会引爆舆论。于是,各种评论不胫而走,焦点集中在“碾伤不如碾死”的现实逻辑,贫富差距等论调纷纷出现。不少媒体以宝马车说事,抓住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并且在先入为主的“撞伤不如撞死”的意识主导下误导了舆论。事实上从监控录像来看,故意杀人的可能性很小,而从现实上来说,“碾伤不如碾死”也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并无多少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村主任遭碾死案
事件回放:2010年12月25日,浙江乐清寨桥村前村主任钱云会被一辆大型工程车压断脖颈。而网络上传言钱云会被5个人抓住按在地上,然后被一辆工程车碾压而死。随后浙江乐清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其定性为交通肇事案,否认了谋杀的可能性。
媒体报道:由于死者此前曾带领村民上访,并且涉及到矛盾冲突极大的土地问题,多个问题汇集造成了舆论的井喷。多数媒体开始质疑乐清有关部门关于案件的定性,并且采信网络传言所谓五大疑点。然而从公开资料看,钱云会被5人按在地上并用车碾死的作案情节从逻辑上讲不通,从刹车痕迹以及作案地点来说都不具备谋杀可能性。但目前并没有媒体对“五人按住用车碾死”的关键情节提出质疑。
————阴谋论和迫害妄想症经常滋生,归根到底还是权力无法带来安全感。
by beta
媒体报道存在偏差的案例
高莺莺案
事件回放:2002年3月15日晚,少女高莺莺从湖北省老河口市宝石宾馆跳楼。在她“离奇死亡后”,当地公安定性为“自杀”。为此其父高天虎与妻子一直在为女儿高莺莺2002年坠楼死亡的事情上访,但此后鉴定结果显示高莺莺内裤上的精斑为其父高天虎所有,高天虎被以涉嫌诬告谄害罪被正式逮捕。
媒体报道:事件发生后,《民主与法制时报》率先发出报道——“民女高莺莺之死”泣血九问,将公众情绪激愤难平。报道中提到高莺莺身体却多处被抓伤,一个乳头被咬坏,喉部有被掐的手印,手腕有黑紫色勒痕等“例证”在事后被证明失实。在消息的不严谨报道和传播下,公众和媒体情绪反应激烈,甚至将此案与襄樊市高层腐败案联系在一起。
邓玉娇案
事件回放:2009年5月10日晚,湖北省恩施州巴东县野三关镇政府工作人员邓贵大、黄德智、邓中佳3人,到该镇雄风宾馆梦幻城消费,要求非洗浴场所的服务员邓玉娇提供“特殊服务”,邓玉娇拒绝后用水果刀将邓贵大刺伤致死。在该案件发生37天,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认定邓玉娇故意伤害罪成立,但免于刑事处罚。
媒体报道:这一案件最先被《三峡晚报》报道,后经各大传统媒体报道、网络媒体转载,舆论汹涌。《中国青年报》等媒体纷纷采用对于邓玉娇“修脚女工”的称呼,到后期发展成“烈女”的称呼,刻意凸显了邓玉娇的弱势地位。在邓玉娇案宣判之前,媒体几乎一边倒地站在邓玉娇这一方,几乎成为邓玉娇的代言人和捍卫者,而忽略了邓玉娇涉嫌防卫过当的事实。[
宝马碾童案
事件回放:2010年9月7日上午,江苏新沂一名3岁半男童在玩耍时被一辆倒车的宝马X6撞倒轧住,随后轿车三次碾轧男童致其死亡。男童家长认为司机涉嫌故意杀人,警方则认为司机无故意杀人动机,最终司机以过失致人死亡为由被逮捕。
媒体报道:宝马、四次碾轧、幼童,这样刺激人的文字组合无疑会引爆舆论。于是,各种评论不胫而走,焦点集中在“碾伤不如碾死”的现实逻辑,贫富差距等论调纷纷出现。不少媒体以宝马车说事,抓住这一极具象征意义的符号。并且在先入为主的“撞伤不如撞死”的意识主导下误导了舆论。事实上从监控录像来看,故意杀人的可能性很小,而从现实上来说,“碾伤不如碾死”也只是一个说法而已,并无多少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村主任遭碾死案
事件回放:2010年12月25日,浙江乐清寨桥村前村主任钱云会被一辆大型工程车压断脖颈。而网络上传言钱云会被5个人抓住按在地上,然后被一辆工程车碾压而死。随后浙江乐清市召开新闻发布会,将其定性为交通肇事案,否认了谋杀的可能性。
媒体报道:由于死者此前曾带领村民上访,并且涉及到矛盾冲突极大的土地问题,多个问题汇集造成了舆论的井喷。多数媒体开始质疑乐清有关部门关于案件的定性,并且采信网络传言所谓五大疑点。然而从公开资料看,钱云会被5人按在地上并用车碾死的作案情节从逻辑上讲不通,从刹车痕迹以及作案地点来说都不具备谋杀可能性。但目前并没有媒体对“五人按住用车碾死”的关键情节提出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