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主播微博晒读音表念错一字最少罚50元(图)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99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U3987P28T3D3195852F326DT20110101150331.jpg
刘羽微博上贴出来的读音表   “我们化妆镜上贴着常常出错的读音表。错一个罚五十,测测你能罚多少?”前几日,央视新闻主播刘羽的一条微博引起了不少网民围观。
  刘羽曾主持过《整点新闻》、《午夜新闻》、《新闻直播间》等栏目。微博中,她贴出了一张手机拍摄的照片,上面是一张写满汉字词语和读音的字条。仔细辨别这些词语和读音,不少网友直呼“压力很大”――原来,好多字正确的读音都和我们习惯的读法不一样。比如,不是“下载(zǎi)”而是“下载(zài),不是“影片(piān)”而是“影片(piàn)”,不是“尽(jìn)快”而是“尽(jǐn)快”……
  这些词语在日常生活中司空见惯,可读对却并不是容易事。网友感叹:“读一遍下来,发现我不会说普通话。”有网友则问:“他们都读对了,谁发给他们补贴?”刘羽答复:“读对了是应该的,没有奖励。”
  更有不少知名主播和电视主持人纷纷转发这条微博。央视主播张泉灵就发微博称:“刘羽同志这儿的全,这也是播音员容易错的。”曾在央视普通话考试中没合格的阿丘跟着无奈地转发:“我曾经被罚得监看员都手软了,可字到嘴边还是走‘约定俗成’的路。”
  读错字的罚款视情况而定
  赵普“舟曲(qū)”念“舟曲(qǔ)”没受罚
  读错了字,难免受罚,央视新闻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按照央视规定,念错一个字扣50至200元,从主播到编辑都扣。”如出现无法挽回的错误,主持人当天播完新闻,第二天就得下岗。
  央视一位主播在播报“海峡西岸”时,出现口误念成了“海峡两岸”,结果节目播出后的第二天,央视副台长就这个问题给《新闻联播》节目组开了一整天会,强调一字之差完全可能造成无法挽回的损失。
  李瑞英曾透露,《新闻联播》主持人的口误分A、B、C、D四类,最严重的A类错误号称“就地死亡法”,主持人当天播完新闻,第二天就得下岗。为了避免播报新闻时有不会念的生僻字,主播们《新华字典》几乎从不离身。
  不过,并不是所有念错字的情况都会罚得这样严格。央视主播赵普说,这也要根据情况而定,“只有常用字出错才会被罚。”央视还鼓励主播出错了就向观众道歉,只要道歉就会免责,“不过这也看运气,有些人正好播到最后一条新闻出了错,这样的话就没机会道歉了。”
  赵普还举了个例子,他把“舟曲(qū)”读成“舟曲(qǔ)”,就没有被罚钱。因为舟曲这个地名并不常用,而且舟曲泥石流属于突发新闻,抢的就是速度,根本没时间细查,这时候出现小错误就是可以原谅的。另外,在舟曲这个案例中,赵普及时向观众作了道歉并更正,也可以免除处罚。“我经常向观众坦率地道歉,而观众的反响很好,因为这体现了知错能改。”赵普说。
  观众揭短:他们都曾读过错字
  郭志坚
  观众沈刚:《新闻联播》主持人郭志坚曾在播报新闻“我国圈养大熊猫依然难脱生存隐患”时,把“圈(juàn)养”念成了“圈(quān)养”。
  董卿
  观众吴月:2010年元宵晚会,董卿朗诵了宋代名家欧阳修的一首词《生查子》,不料董卿却读错了字,将“花市灯如昼”念成了“花市灯如书”。
  王小丫
  观众李金晋:王小丫才到央视时,分不清“英”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后来她就随身带着《新华字典》,因为说错一个字要扣200块钱,有一个月她被扣了700块。
  梦桐
  观众张钰:在播报“山西洪洞黑砖窑”的新闻中,央视国际频道的《中国新闻》栏目,播音员梦桐把洪洞县的“洞”字念成了dòng,而且反复念了好几次,这个字应该读tóng。还有一篇新闻稿中的“一应(yīng)俱全”念成了“一应(yìng)俱全”。在我印象中,她总是念不准一些字。
  测试一下:这些字你能读对吗?
  熬菜(āo)
  煎熬(áo)
  迸发 (bèng)
  卑鄙(bǐ)
  秘鲁 (bì)
  尽快(jǐn)
  徇私(xùn)
  暴殄天物( “殄”读tiǎn)
  鞭挞( “挞”读tà)
  屏息(“屏”在这里读bǐng ,不读“屏风”的píng)
  不啻( “啻”读chì,不读di)
  谄媚( “谄”读chǎn)
  成绩( “绩”读jī,不读jì。功绩、战绩、劳绩中的“绩”均读一声)
  绸缪( “缪”在这里读móu,不读纰缪miù)
  鞑靼(这两个字读dá dá )
  抚恤( “恤”读xù ,不读xue,体恤、抚恤金的“恤”均读xù)

http://ent/2011-01-01/1327502.php
</img>
</img>
brzcsFbmLoM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