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7-25
- 消息
- 33,823
- 荣誉分数
- 375
- 声望点数
- 243
[普世价值之二十六]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幕后操控 苏丹公投恐致分裂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幕后操控 苏丹公投恐致分裂
2011年01月04日 08:54:14 来源: 解放日报
当世界人民兴高采烈地跨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时,苏丹人民的感受却比较复杂,具体来说是南方欢喜北方愁。因为,根据2005年1月苏丹各方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苏丹南部地区将于2011年1月9日举行公投,以决定是否从苏丹分离。目前,公投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苏丹出现这个局面,完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苏丹事务的结果。自《协议》签订以来,美国就执意要苏丹政府兑现承诺,其要害是在南方举行公投决定该地区未来地位。2009年10月,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明确指出,美国的目标是“2011年后在苏丹实现和平,或以有序方式建立两个有能力独立生存、和平相处的国家”。同时美对苏丹出台一项新政策,将通过 “激励加压力”,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推动北南双方落实《协议》。当月27日,奥巴马总统在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宣布将对苏丹的制裁延长一年,包括禁止美国公司在苏丹投资或与苏丹有贸易往来、冻结苏丹政府在美国的资产等内容。
2010年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协议》签署五周年发表声明,敦促苏丹国内各政治派别加倍努力,以确保《协议》得到落实,确保大选顺利举行以及阿卜耶伊地区归属与北南苏丹划界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在巴希尔连任苏丹总统后,美国总统苏丹问题特使斯科特·格雷申立即于5月访问苏丹,与联合国官员及《协议》评估委员会相关各方代表共同评估协议的落实情况,并同苏丹政府以及南部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就全面落实《协议》过程中的一些未决问题进行磋商。美国为“建立两个有能力独立生存、和平相处的国家”,从一开始就做了十分周到的准备,甚至连为未来的新国家提供资金和派遣顾问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国际社会则不希望苏丹再爆发内战,要求“苏丹南方公投透明、公正地举行”,“反映苏丹人民的意愿和选择,维护苏丹及地区的和平稳定”。
巴希尔总统的立场是强调 “维护国家统一的必要性”。他表示,取代统一的任何方式都不会让我们满意。我们之所以耐心地进行对话和谈判,就是不希望出现我们的国土分裂和我们的同胞兄弟告别的结局。
公投行将举行之时,西方国家加紧对苏丹施压:奥巴马强调,美国与苏丹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一次成功的公投;欧盟拒绝巴希尔出席第三届非欧峰会。同时美国向苏丹伸出“胡萝卜”,宣称如果苏丹政府确保南部地区公投如期举行,并尊重公投结果,美国最快可在2011年7月将苏丹从“支恐名单”上删除。
鉴于国际社会的态度和苏丹南方 “独立意愿强烈”,巴希尔又表示,只要苏丹南部地区届时以自由、公正的方式举行公投,苏丹政府就将尊重南方人民的选择。因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南方脱离苏丹已是大势所趋。但公投能否按协议规定如期举行,尚存在变数。北南双方在边界划分、公民地位、安全安排、财富分配、债务分摊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对位于南北分界线中段北侧的阿卜耶伊地区的归属问题及在该地区石油利益问题,双方也未达成一致。选民登记工作进展迟缓。种种迹象表明,公投如期举行困难重重,也有可能向后推延。此外,苏丹政府强调公投必须达到法律所规定的门槛,巴希尔宣称他决不接受在公投中出现违规和错误。所以,也可能出现巴希尔不承认公投结果的情况。
苏丹南部独立一旦成为现实,势必将对苏丹和非洲形势产生重要影响。苏丹国内的部族矛盾可能加剧,特别是达尔富尔地区受南方独立的鼓舞,是否会仿效南部,成为苏丹国内新的动荡源?西方是否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干涉与其利益发生冲突非洲国家的内政,扶植这些国家的反对派成为一股反政府分裂势力,对非洲有关国家乃至整个非洲局势的稳定带来冲击,导致非洲“巴尔干化”,从而对非盟团结和非洲复兴进程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问题值得人们深思。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幕后操控 苏丹公投恐致分裂
2011年01月04日 08:54:14 来源: 解放日报
当世界人民兴高采烈地跨入新世纪第二个十年时,苏丹人民的感受却比较复杂,具体来说是南方欢喜北方愁。因为,根据2005年1月苏丹各方达成的《全面和平协议》(以下简称《协议》),苏丹南部地区将于2011年1月9日举行公投,以决定是否从苏丹分离。目前,公投已进入倒计时阶段。
苏丹出现这个局面,完全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导苏丹事务的结果。自《协议》签订以来,美国就执意要苏丹政府兑现承诺,其要害是在南方举行公投决定该地区未来地位。2009年10月,美国国务院发布的文件明确指出,美国的目标是“2011年后在苏丹实现和平,或以有序方式建立两个有能力独立生存、和平相处的国家”。同时美对苏丹出台一项新政策,将通过 “激励加压力”,即“胡萝卜加大棒”的方法,推动北南双方落实《协议》。当月27日,奥巴马总统在向国会提交的一份报告中宣布将对苏丹的制裁延长一年,包括禁止美国公司在苏丹投资或与苏丹有贸易往来、冻结苏丹政府在美国的资产等内容。
2010年1月,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就《协议》签署五周年发表声明,敦促苏丹国内各政治派别加倍努力,以确保《协议》得到落实,确保大选顺利举行以及阿卜耶伊地区归属与北南苏丹划界问题得到妥善处理。在巴希尔连任苏丹总统后,美国总统苏丹问题特使斯科特·格雷申立即于5月访问苏丹,与联合国官员及《协议》评估委员会相关各方代表共同评估协议的落实情况,并同苏丹政府以及南部反政府武装苏丹人民解放运动的领导人就全面落实《协议》过程中的一些未决问题进行磋商。美国为“建立两个有能力独立生存、和平相处的国家”,从一开始就做了十分周到的准备,甚至连为未来的新国家提供资金和派遣顾问的问题都考虑到了。
国际社会则不希望苏丹再爆发内战,要求“苏丹南方公投透明、公正地举行”,“反映苏丹人民的意愿和选择,维护苏丹及地区的和平稳定”。
巴希尔总统的立场是强调 “维护国家统一的必要性”。他表示,取代统一的任何方式都不会让我们满意。我们之所以耐心地进行对话和谈判,就是不希望出现我们的国土分裂和我们的同胞兄弟告别的结局。
公投行将举行之时,西方国家加紧对苏丹施压:奥巴马强调,美国与苏丹关系的未来取决于一次成功的公投;欧盟拒绝巴希尔出席第三届非欧峰会。同时美国向苏丹伸出“胡萝卜”,宣称如果苏丹政府确保南部地区公投如期举行,并尊重公投结果,美国最快可在2011年7月将苏丹从“支恐名单”上删除。
鉴于国际社会的态度和苏丹南方 “独立意愿强烈”,巴希尔又表示,只要苏丹南部地区届时以自由、公正的方式举行公投,苏丹政府就将尊重南方人民的选择。因此,分析人士普遍认为,南方脱离苏丹已是大势所趋。但公投能否按协议规定如期举行,尚存在变数。北南双方在边界划分、公民地位、安全安排、财富分配、债务分摊等一系列重要问题上还存在分歧。对位于南北分界线中段北侧的阿卜耶伊地区的归属问题及在该地区石油利益问题,双方也未达成一致。选民登记工作进展迟缓。种种迹象表明,公投如期举行困难重重,也有可能向后推延。此外,苏丹政府强调公投必须达到法律所规定的门槛,巴希尔宣称他决不接受在公投中出现违规和错误。所以,也可能出现巴希尔不承认公投结果的情况。
苏丹南部独立一旦成为现实,势必将对苏丹和非洲形势产生重要影响。苏丹国内的部族矛盾可能加剧,特别是达尔富尔地区受南方独立的鼓舞,是否会仿效南部,成为苏丹国内新的动荡源?西方是否会更加肆无忌惮地干涉与其利益发生冲突非洲国家的内政,扶植这些国家的反对派成为一股反政府分裂势力,对非洲有关国家乃至整个非洲局势的稳定带来冲击,导致非洲“巴尔干化”,从而对非盟团结和非洲复兴进程产生不利影响?这些问题值得人们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