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言论暴力诱发枪击案ZT

Fisher2004

资深人士
VIP
注册
2004-07-25
消息
33,823
荣誉分数
375
声望点数
243
美国言论暴力诱发枪击案
2011年01月12日 08:56:06  来源: 解放日报

舆论反思恶劣政治氛围,称全国需要“灵魂的反省”

日前,女众议员吉福兹遇刺案在美国朝野引发了关于过激政治言论的反思。尽管目前尚不清楚枪手罗纳的动机,但他发布于Youtube上的视频显示,这名22 岁的年轻人具有反政府倾向。美国舆论的焦点聚集到制造“仇恨气氛”的言论,那些包含煽动、威胁、暴力内容的隐喻成为美国政治文化背后的汹涌暗流。

  政客言行过激

  吉福兹遇袭后,皮马县治安官杜普尼克批评国内政治氛围,他说,全国都需要做一些“灵魂的反省”。

  去年初医改法案审议期间,政治对立进一步升级。国会众议院通过参议院修订的医改法案数小时后,吉福兹办公室的一扇窗户被打碎。

  很多人将矛头指向了前副总统候选人、共和党人佩林,认为她的言行对当前恶劣的政治氛围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去年3月,佩林在社交网站“脸谱”发布一张美国地图,罗列20个选区,标注枪支瞄准镜图样,吉福兹所在选区是其中之一。

  吉福兹本人曾表达对恶劣政治氛围的担忧。她接受媒体记者采访时说:“举个例子,我们的名字出现在佩林的目标名单上……当人们这么做时,必须意识到这样做的后果。”

  有分析人士认为,语言暴力诱发了一些极端分子的行为暴力。虽然枪击事件是某些精神错乱者所为,但是,整个国家需要检讨“憎恶、愤怒、仇恨”的政治氛围所产生的后果。

  保守派媒体煽动

  保守派媒体在枪击案中的角色也受到质疑。诺贝尔奖得主克鲁格曼称,保守派节目主持人创造了“仇恨的气氛”。

  在美国的媒体中,受众最多的要数与奥巴马政府势不两立的保守派广播节目。被誉为全美第一名嘴的保守派电台主持人林博的节目在全国650个电台同时播放,每周听众人数达1500万至2000万。

  林博在每天3小时的脱口秀节目中,极尽嬉笑怒骂之能事,攻击民主党不遗余力。当2008年奥巴马在丹佛参加总统竞选时,林博竭力煽动民众发动“暴动”。他说:“在丹佛民主党集会上掀起暴动,是我能想到的在这个国家发生的最好的事情。”

  克鲁格曼说,大多数人听过这些言论后不会有什么行动,但是,不可避免的是,有些人会逾越界线。

  保守派主持人断然拒绝与枪击案有任何关系,他们称枪击案嫌犯完全是精神错乱的个人行为,嫌犯罗纳也不是茶党的成员。

仇恨气氛”难消

  枪击案是否会警醒散布极端言论的政客与媒体,从而改善美国的政治氛围?《华盛顿邮报》认为,从历史经验来看,可能性不大。

  在对亚利桑那枪击案的报道中,很多媒体提到了15年前发生的俄克拉荷马市大爆炸。这起恐怖袭击事件共造成168人死亡,超过800人受伤,是“9·11”事件发生之前在美国本土造成死亡人数最多的恐怖袭击事件。两名嫌犯发动袭击的理由便是反政府。

  俄克拉荷马市大爆炸发生的背景和产生的效应与此次亚利桑那枪击案极其相似。和奥巴马一样,当时的民主党籍总统克林顿刚刚在中期选举中遇挫。俄克拉荷马市大爆炸同样引发了对过激政治言论的争论。

  在俄克拉荷马市大爆炸发生后,克林顿发表谈话,斥责那些煽动公众的 “愤怒声音”。他说,美国的广播电台“散布仇恨,他们的言论使人觉得暴力是可以接受的。”

  保守派电台主持林博当时迎头反击,他说:“这些疯子(指爆炸案嫌疑犯)与主流保守派之间绝对没有关联,持不同观点和心怀仇恨之间有很大差别。”另一方面,他指责克林顿把二者混为一谈是“有意栽赃”对手,从灾难中捞取政治资本。

  15年来,“仇恨”的政治氛围几乎没有改善。亚利桑那枪击案发生几天来,奥巴马还未对过激政治言论发表批评,一方面是嫌犯动机未明,另一方面也是为了避免克林顿当初受到的责难。

  悲剧重演,过激言论再次成为反思的焦点,但人们对改善美国政治“仇恨的气氛”并没有太多信心。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