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 水乡乌镇 ? 小镇人情,蓝印花布和浓浓的酒香
这几天每天早上都被鞭炮声吵醒,还是南方好,象个过年的样子。其他人都走了, 也好,人少清静。昨晚在“星巴克“把这几天的计划做好了。江浙交界一带有6个小镇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和粉墙黛瓦,她们是:同里,角直(角发声为:陆, 并只有左上边的一撇,极特别的一个字),周庄,乌镇,西塘和南浔。 由于苏州那边的水乡都过度商业开发,已经把水乡的自然之美打了折扣,故我选择了浙江这边的3处 -乌镇,西塘和南浔。
一早,那位前几天我们的“临时司机“又来了,说:你的那帮朋友不够朋友,得了,我送你们去乌镇和西塘。 就咱们3个?我说: 不还有2人马上到。 那是红颜知己的亲戚。 望着他这几天缺乏睡眠又烟酒过度而红红的眼睛,心中充满感激。背上铝箱,扛上三脚架,给电池充足了电,精神头又来了,9点准时出发。
我无心观赏车外的景色,在车上睡着了,10点, 到达了乌镇,看到第一眼时,竟然不敢相信, 乌镇已经被一道高高的围墙包围起来了,好像旧时地主老财的宅院,每人几十元的门票,生财有道。我正要排队买票, 那位司机老兄一把拦住我,说:不必不必,5个人200多块钱呢,你们先去茶室等着。 我很不明白地等着,觉得意外的是在这小镇的一间小茶室里竟然听到了CELINE DION 的法语歌曲,真是艺术没有国界,我问一位看上去只有16,17岁的服务员小姐:你们是喜欢这老外的歌吗? 身穿中式短袄的女孩子,一脸微笑,答到:我们也不知道唱的是什么,反正挺好听的,这张CD是上海的加拿大领事馆的一位太太留下的,听有人说这些歌好像不是英语的,是什么法语歌, 反正我们也听不懂,就是曲子好听。话刚说完,歌曲断了,马上接着是王菲的歌曲,我一愣,那位女孩子就说:这些歌是付费点播的, 一首歌2块钱, 您要喜欢继续听那首歌,付2块钱就可以,您要听吗? 我不得不佩服江浙人的做生意的头脑,服了!
3杯茶下肚了,对面墙角处闪出一个身影,不,是2个,我们的张司长(他自己对他“司机“职业的戏称)回来了, 还带来了乌镇镇管委会的一个XX长,还用说吗,我们今天成了“省政府的客人“,所以就免票了。 一个谢字,说的不好意思,但心中却得意洋洋,知道省了200块钱,想笑又不敢大声笑的嘴还没有合拢,听张”司长”又说:这位陈队长主管乌镇的消防,中午一起吃饭了。 得,省下来的钱又赔进去了。这就是中国的人情。
原本想多写写乌镇的民居和景致, 但总觉得这样未免象流水账,而且我找到了几个介绍水乡的网址,登出来,大家一样看了,还有照片在其中。见下:
乌镇:http://www.pic21.com/wzy
http://www.jsdj.com/luyou/lyzy/zjwuzhen.htm
乌镇给我的感觉是规划的过头了,甚至连游客参观的路线都规划好了,让人失去了闲庭散步的悠闲,多了几分生硬。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蓝印花染坊,作三白酒的酒坊和那连绵几百米的蓬街。蓝印花土布让我想起《菊豆》一片中的染坊,长长的毛竹搭在院子的山墙上,长长的蓝印花布答挂在竹子上,飘荡在庭院中,人从布中过,布随风儿摆,忽上忽下,忽隐忽现,染坊的天井里弥漫着板蓝根草汁的气息,在城里只有在伤风感冒时才会想到的药剂, 在这里变成了水乡人在棉布和麻布上纵情绘画的朴实无华的染料。 色调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在浅浅的底色上只有蓝色,深蓝,淡蓝,时而密,时而疏,构成了蓝印花布最独特的魅力。除了浙江的蓝印花布, 在南通的蓝印花布也很出名,只是江南的构图和风格更加柔,更加清秀, 而南通的则多了几分北方的硬朗。
不得不说三白酒,因为满镇都是她的芳香。在“公生糟坊“,闻到这样的酒香, 人已然半醉了。尝了一口,我是喝不了酒的,觉得舌头上辣辣的感觉,喉咙里有些热。 这酒是用水乡的稻米酿制的,在酒坊的发酵蓬内,我用摄像机对着大酒缸拍摄发酵的稻米时,被酒坊的师傅制止,理由是制作过程不得录像。得,这是专利权的问题了。我只吃了一碗酒酿后就脸红脖子粗了,酿酒师傅笑呵呵地看着我,说:你这个后生,还没有那位小女孩吃的多。 我转眼一瞧,一个穿得花花绿绿的5,6岁的小姑娘座在板凳上,她已经在吃第三碗桂花酒酿了,我下意识地看看周围,还好,没人注意我,一脸尴尬,匆匆走出酒坊。
原本要在乌镇过夜, 但实在没有找到可以落脚的旅店, 下午4点钟,又是130迈的时速冲回杭州。 在出高速之前, 张“司长“问:今天晚上去那里吃啊? 还有那里没吃过?我朋友一句:去花中城。好了,我已经闻到梅干菜蒸银雪鱼还有宋嫂鱼羹的香味了。。。
――――――――――――――――――
2月15日 杭州 ? 梅家坞的香茶,西湖电影院门口的臭豆腐
上午有点感冒,想起要喝板蓝根,又想起昨天看到的蓝印花布,琢麽着自己的胃里是否也是蓝色一团。。。
中午当然是继续将杭州的美味填进肚中,管它蓝色还是绿色。吃了再说。
下午去了龙井,看到满山的茶园,郁郁葱葱,茶树不高,只到腰间。看到有些小的,微微泛黄的嫩芽已经独立枝头,山路旁,粉的,白的和红的山茶花开的是如此妖艳,勾起了品茶的欲望,朋友提醒我: 这里的茶叶不要买,价格太贵,而且有“托儿“ 是有回扣的。 转身我们直奔梅家坞,坐在农家的小院中,手抱着铜暖炉取暖,一边细细品味着农家自己茶园的茶叶,虽不是极品, 但这份悠闲,这份舒心, 就已然足够了。。。
晚上去知味观吃小吃,馄饨,蟹粉小笼,糟鸡等等,风卷残云一般,一抹嘴巴: 去那儿? 走逛街去, 一定要等到晚上10点后再回去。 为什麽? 有好东西吃!一个迷底就这样晃悠到晚上22点才揭开,原来是吃炸臭豆腐。 还非得去西湖电影院门前的小摊儿去吃, 据说那里“臭“的味道最正宗。就像法国人终身怀念奶酪一样, 中国人就是喜欢吃臭豆腐,臭腐乳还有梅干菜等等, 事实上梅干菜的“梅“字以前是“霉“,也不知何时改过来了。说来说去,杭州的臭豆腐就是香,比南京夫子庙的臭豆腐还要臭,错了,纠正一下,我是说:香,香啊!!!
――――――――――――――――
2月17日 杭州 ? 从来没想过去看房产市场, 但还是去了
原本今天去西塘, 但我们的张司长公务繁忙,改在明天去了。 今天在吴山路买了一大堆的小玩艺,逛来逛去, 突发一个念头:在杭州过日子多舒服啊, 这里的房价贵吗? 走看看去。想在杭州过日子的,当然要早作准备啦!
在钱塘江边的小区,看了一个3室2厅,6楼,复式带露台的,每平米要4800左右,在运河边看了一个3室1厅,每平米4500左右。据说萧山的房子便宜, 现在传杭州市准备建地铁,穿江而过,5-6年后, 到时, 萧山就是杭州的浦东了。萧山的房价, 每平米已经涨了近1000元了。
据说浙江人有钱,又近上海,许多上海人都去杭州买房,把价格炒上去了。售楼小姐特意说:在这个5000元 / 平米 的地段和楼盘里买房的大多是“成功人士“。 听到这不知为何突然想笑,想到了《大腕>>里的一句台词;
那台词说: 您说什麽是成功人士,那成功人士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好的。。。
―――――――――――――――――
下次说说: 2月18日 西塘 ? 那一串串临河而挂的红灯笼
贴上瘾了,没准还有 随笔(4)或(5)呢!
这几天每天早上都被鞭炮声吵醒,还是南方好,象个过年的样子。其他人都走了, 也好,人少清静。昨晚在“星巴克“把这几天的计划做好了。江浙交界一带有6个小镇有着典型的江南水乡的小桥流水和粉墙黛瓦,她们是:同里,角直(角发声为:陆, 并只有左上边的一撇,极特别的一个字),周庄,乌镇,西塘和南浔。 由于苏州那边的水乡都过度商业开发,已经把水乡的自然之美打了折扣,故我选择了浙江这边的3处 -乌镇,西塘和南浔。
一早,那位前几天我们的“临时司机“又来了,说:你的那帮朋友不够朋友,得了,我送你们去乌镇和西塘。 就咱们3个?我说: 不还有2人马上到。 那是红颜知己的亲戚。 望着他这几天缺乏睡眠又烟酒过度而红红的眼睛,心中充满感激。背上铝箱,扛上三脚架,给电池充足了电,精神头又来了,9点准时出发。
我无心观赏车外的景色,在车上睡着了,10点, 到达了乌镇,看到第一眼时,竟然不敢相信, 乌镇已经被一道高高的围墙包围起来了,好像旧时地主老财的宅院,每人几十元的门票,生财有道。我正要排队买票, 那位司机老兄一把拦住我,说:不必不必,5个人200多块钱呢,你们先去茶室等着。 我很不明白地等着,觉得意外的是在这小镇的一间小茶室里竟然听到了CELINE DION 的法语歌曲,真是艺术没有国界,我问一位看上去只有16,17岁的服务员小姐:你们是喜欢这老外的歌吗? 身穿中式短袄的女孩子,一脸微笑,答到:我们也不知道唱的是什么,反正挺好听的,这张CD是上海的加拿大领事馆的一位太太留下的,听有人说这些歌好像不是英语的,是什么法语歌, 反正我们也听不懂,就是曲子好听。话刚说完,歌曲断了,马上接着是王菲的歌曲,我一愣,那位女孩子就说:这些歌是付费点播的, 一首歌2块钱, 您要喜欢继续听那首歌,付2块钱就可以,您要听吗? 我不得不佩服江浙人的做生意的头脑,服了!
3杯茶下肚了,对面墙角处闪出一个身影,不,是2个,我们的张司长(他自己对他“司机“职业的戏称)回来了, 还带来了乌镇镇管委会的一个XX长,还用说吗,我们今天成了“省政府的客人“,所以就免票了。 一个谢字,说的不好意思,但心中却得意洋洋,知道省了200块钱,想笑又不敢大声笑的嘴还没有合拢,听张”司长”又说:这位陈队长主管乌镇的消防,中午一起吃饭了。 得,省下来的钱又赔进去了。这就是中国的人情。
原本想多写写乌镇的民居和景致, 但总觉得这样未免象流水账,而且我找到了几个介绍水乡的网址,登出来,大家一样看了,还有照片在其中。见下:
乌镇:http://www.pic21.com/wzy
http://www.jsdj.com/luyou/lyzy/zjwuzhen.htm
乌镇给我的感觉是规划的过头了,甚至连游客参观的路线都规划好了,让人失去了闲庭散步的悠闲,多了几分生硬。 最让我记忆深刻的是蓝印花染坊,作三白酒的酒坊和那连绵几百米的蓬街。蓝印花土布让我想起《菊豆》一片中的染坊,长长的毛竹搭在院子的山墙上,长长的蓝印花布答挂在竹子上,飘荡在庭院中,人从布中过,布随风儿摆,忽上忽下,忽隐忽现,染坊的天井里弥漫着板蓝根草汁的气息,在城里只有在伤风感冒时才会想到的药剂, 在这里变成了水乡人在棉布和麻布上纵情绘画的朴实无华的染料。 色调简单到不能再简单的地步,在浅浅的底色上只有蓝色,深蓝,淡蓝,时而密,时而疏,构成了蓝印花布最独特的魅力。除了浙江的蓝印花布, 在南通的蓝印花布也很出名,只是江南的构图和风格更加柔,更加清秀, 而南通的则多了几分北方的硬朗。
不得不说三白酒,因为满镇都是她的芳香。在“公生糟坊“,闻到这样的酒香, 人已然半醉了。尝了一口,我是喝不了酒的,觉得舌头上辣辣的感觉,喉咙里有些热。 这酒是用水乡的稻米酿制的,在酒坊的发酵蓬内,我用摄像机对着大酒缸拍摄发酵的稻米时,被酒坊的师傅制止,理由是制作过程不得录像。得,这是专利权的问题了。我只吃了一碗酒酿后就脸红脖子粗了,酿酒师傅笑呵呵地看着我,说:你这个后生,还没有那位小女孩吃的多。 我转眼一瞧,一个穿得花花绿绿的5,6岁的小姑娘座在板凳上,她已经在吃第三碗桂花酒酿了,我下意识地看看周围,还好,没人注意我,一脸尴尬,匆匆走出酒坊。
原本要在乌镇过夜, 但实在没有找到可以落脚的旅店, 下午4点钟,又是130迈的时速冲回杭州。 在出高速之前, 张“司长“问:今天晚上去那里吃啊? 还有那里没吃过?我朋友一句:去花中城。好了,我已经闻到梅干菜蒸银雪鱼还有宋嫂鱼羹的香味了。。。
――――――――――――――――――
2月15日 杭州 ? 梅家坞的香茶,西湖电影院门口的臭豆腐
上午有点感冒,想起要喝板蓝根,又想起昨天看到的蓝印花布,琢麽着自己的胃里是否也是蓝色一团。。。
中午当然是继续将杭州的美味填进肚中,管它蓝色还是绿色。吃了再说。
下午去了龙井,看到满山的茶园,郁郁葱葱,茶树不高,只到腰间。看到有些小的,微微泛黄的嫩芽已经独立枝头,山路旁,粉的,白的和红的山茶花开的是如此妖艳,勾起了品茶的欲望,朋友提醒我: 这里的茶叶不要买,价格太贵,而且有“托儿“ 是有回扣的。 转身我们直奔梅家坞,坐在农家的小院中,手抱着铜暖炉取暖,一边细细品味着农家自己茶园的茶叶,虽不是极品, 但这份悠闲,这份舒心, 就已然足够了。。。
晚上去知味观吃小吃,馄饨,蟹粉小笼,糟鸡等等,风卷残云一般,一抹嘴巴: 去那儿? 走逛街去, 一定要等到晚上10点后再回去。 为什麽? 有好东西吃!一个迷底就这样晃悠到晚上22点才揭开,原来是吃炸臭豆腐。 还非得去西湖电影院门前的小摊儿去吃, 据说那里“臭“的味道最正宗。就像法国人终身怀念奶酪一样, 中国人就是喜欢吃臭豆腐,臭腐乳还有梅干菜等等, 事实上梅干菜的“梅“字以前是“霉“,也不知何时改过来了。说来说去,杭州的臭豆腐就是香,比南京夫子庙的臭豆腐还要臭,错了,纠正一下,我是说:香,香啊!!!
――――――――――――――――
2月17日 杭州 ? 从来没想过去看房产市场, 但还是去了
原本今天去西塘, 但我们的张司长公务繁忙,改在明天去了。 今天在吴山路买了一大堆的小玩艺,逛来逛去, 突发一个念头:在杭州过日子多舒服啊, 这里的房价贵吗? 走看看去。想在杭州过日子的,当然要早作准备啦!
在钱塘江边的小区,看了一个3室2厅,6楼,复式带露台的,每平米要4800左右,在运河边看了一个3室1厅,每平米4500左右。据说萧山的房子便宜, 现在传杭州市准备建地铁,穿江而过,5-6年后, 到时, 萧山就是杭州的浦东了。萧山的房价, 每平米已经涨了近1000元了。
据说浙江人有钱,又近上海,许多上海人都去杭州买房,把价格炒上去了。售楼小姐特意说:在这个5000元 / 平米 的地段和楼盘里买房的大多是“成功人士“。 听到这不知为何突然想笑,想到了《大腕>>里的一句台词;
那台词说: 您说什麽是成功人士,那成功人士就是只买贵的,不买好的。。。
―――――――――――――――――
下次说说: 2月18日 西塘 ? 那一串串临河而挂的红灯笼
贴上瘾了,没准还有 随笔(4)或(5)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