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7-25
- 消息
- 33,823
- 荣誉分数
- 375
- 声望点数
- 243
埃及成为“第二个伊朗”令美国头疼
作者: 《纽约时报》 12:10:08 01/31/2011: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ww.hua-yue.net/
在应对30年前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时一样,美国领导人面对当前的埃及局势存在某种道德冲突,即华盛顿呼吁其友国的民主改革和华盛顿对专制政权的战略青睐之间的冲突,其中,战略青睐被美国视为是维持愈趋复杂世界稳定的关键所在,尤其表现在维持中东地区稳定方面。
《纽约时报》1月30日引述匿名白宫官员指出,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30日与其班子密商埃及局势,据一名奥巴马顾问的说法,华府的研判是“穆巴拉克明显已时间不多”,但奥巴马决定至少现阶段避免明确开腔要穆巴拉克立即下台,原因之一是忧虑一旦公然表明放弃穆巴拉克,会令华府失去对他的所有牵制影响力,而此华府也担心他匆匆下台,将令埃及陷入权力真空。
该官员透露,奥巴马在会上警告,必须避免让人觉得美国再次悄悄出招撵走一名主要中东领袖;若美国採取任何明显举动促使穆巴拉克下台,又或扶助某人上位接任,都将惹来反弹。
而且,美国对穆巴拉克的失望其实早已登记在案。根据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外交密电,2009年2月时,美国驻埃及大使斯科比(Margaret Scobey)向国务卿希拉里表示,埃及政府长期认为,最好的情况是美国政府把埃及政府的做法视为理所当然,最坏的情况是美国会故意忽略埃及政府对美国呼吁的回应。2008年末,斯科比同穆巴拉克举行会晤之前,她向当时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乌斯(David Petraeus)报告称,穆巴拉克很少公开承诺推动埃及民主变革,所以,美国仍然需要在自身安全利益和促使埃及民主改革之间保持平衡。
目前,穆巴拉克“时日不多”的可能是美国政界和媒体高度关注的问题。因为,美国虽然由总统奥巴马等人出面向埃及政府施压,要求采取民主化改革措施,但能否同穆巴拉克断绝关系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攸关“中东局势安全”这个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利益”。有评价认为,如果没有穆巴拉克的支持,美国不可能加强同中东地区稳健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并控制穆斯林激进派。而且,埃及是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盟友和外交政策支柱,也是最先与以色列签署和议的中东国家。
所以,埃及当前的动乱对美国的中东政策造成严重性后果的可能性极大,这无法避免。美国维基解密网站最近披露的外交电文就已显示出,华盛顿已经逐渐意识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30多年铁腕专制统治所招致的问题。而且,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亲密朋友,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和约旦,正密切关注美国对当前埃及局势的反应。它们希望通过密切关注来预测各自应作何准备。
所以,美国官员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在穆巴拉克和抗议人士之间走中间路线,前者是美国的多年好友,也是阿拉伯世界的壁垒式盟友,后者则是誓将穆巴拉克推下台的可能政治势力。
美国这种“中间路线”走姿最好的莫过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1月30日在全美国传达的信息。希拉里称,谁掌权不重要,最重要是如何回应埃及人表达的诉求及怨愤。她强调,民主、自由和经济改革,将有益埃及全体国民。她期盼是有秩序及和平地过渡到真正的民主,而不是扰扰攘攘后又堕进军事独裁的假民主。1月28日,希拉里还表示,埃及应当容许和平的示威游行者,控制保安部队并恢复与民众之间的交流。她呼吁反对者也不应当采取暴力措施,而是以和平的方式表达观点。
白宫和国务院都对穆巴拉克本人的失望也很明显,导致有关针对美国是否中断针对埃及的援助的讨论。美国对埃及的援助数额仅次于美国每年对以色列的援助。不过,希拉里30日表示,目前美方没有讨论停止对埃及的援助。她认为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委任副总统一职,只是众多需要进行改革的其中一环。
此类报告显示出,美国外交官对掌权埃及近几十年的专制政府不存有任何幻想。同时,这些报告又显示出了美国官方外交和埃及现实的一种鲜明对比。纵观华盛顿的中东政策,期间难免掺杂有不快、不稳定以及担心伊斯兰激进势力掌权,例如30多年以前的伊朗变革以及美国对犹太国家以色列的支持等。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美国依赖于阿拉伯国家和波斯湾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石油资源。而且,部分美国官员把埃及当前局势,与1979年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相提并论。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伊朗国王(Mohammad Reza Pahlavi)被迫逃亡埃及,巴列维王朝统治54年后灭亡。美伊两国由过去的盟友转变为夙敌并开始对抗。伊朗成为美国防止核扩散遏制战略的重点对象。此次伊朗伊斯兰革命不但影响了后来的伊拉克局势,而且还引发了中东军备竞赛。
在巴列维掌权和访美期间,美方曾尽力避免亲国王和反国王的两股势力发生冲突,美方没有足够意识到巴列维访美和德黑兰动荡这两件事之间还有伊朗反对派所认为的那样的关系。美国官方当时关于伊朗事态发展报告的不足加大了美伊双方的认识差距。也就是说,由于沟通的不力,在伊朗危机时期,美国决策者在制订对伊政策时,脑海中总是有巴列维的影子,没有及时注意到伊朗民众反巴列维力量的强大以及他们对现状的不满及其历史渊源。
为了防止伊朗式的革命再次上演,懂得历史的奥巴马最近也是通过电话积极进行斡旋。白宫方面表示,奥巴马已经就埃及局势与英国、以色列、土耳其、沙特等国的领导人通话,白宫表示,“奥巴马重申反对暴力和呼吁克制的观点,他支持民众普遍拥有的权利,包括和平集会、演讲,他也支持政府回应埃及人民的呼吁,做出有序的转变。 ”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室主任因迪克认为,奥巴马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他和穆巴拉克划清界限,可能使得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许多盟友都陷入不稳定的状态。但如果他不对示威者表示支持,则可能引起埃及人的不满,在草根阶层中引发反美情绪。
对于奥巴马而言,目前最佳的政策选择是采取平衡策略,一方面要求穆巴拉克政府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同时也清楚地让外界知道美国并没有放弃穆巴拉克。这样可以使美国能够根据形势发展来灵活调整自己的政策倾向。
分析称,奥巴马正小心翼翼地对待埃及这场他执政以来最严重的外交政策危机。然而,无论奥巴马采取何种策略,他最终不但有可能激怒阿拉伯国家那些为埃及抗议者叫好的人,而且也会令其他长期依赖美国支持的阿拉伯国家专制政府不快。
作者: 《纽约时报》 12:10:08 01/31/2011:
- 论剑谈棋 豪杰尽聚 - 华岳论坛 - http://www.hua-yue.net/
在应对30年前的伊朗伊斯兰革命时一样,美国领导人面对当前的埃及局势存在某种道德冲突,即华盛顿呼吁其友国的民主改革和华盛顿对专制政权的战略青睐之间的冲突,其中,战略青睐被美国视为是维持愈趋复杂世界稳定的关键所在,尤其表现在维持中东地区稳定方面。
《纽约时报》1月30日引述匿名白宫官员指出,美国总统奥巴马(Barack Obama)30日与其班子密商埃及局势,据一名奥巴马顾问的说法,华府的研判是“穆巴拉克明显已时间不多”,但奥巴马决定至少现阶段避免明确开腔要穆巴拉克立即下台,原因之一是忧虑一旦公然表明放弃穆巴拉克,会令华府失去对他的所有牵制影响力,而此华府也担心他匆匆下台,将令埃及陷入权力真空。
该官员透露,奥巴马在会上警告,必须避免让人觉得美国再次悄悄出招撵走一名主要中东领袖;若美国採取任何明显举动促使穆巴拉克下台,又或扶助某人上位接任,都将惹来反弹。
而且,美国对穆巴拉克的失望其实早已登记在案。根据维基解密公布的美国外交密电,2009年2月时,美国驻埃及大使斯科比(Margaret Scobey)向国务卿希拉里表示,埃及政府长期认为,最好的情况是美国政府把埃及政府的做法视为理所当然,最坏的情况是美国会故意忽略埃及政府对美国呼吁的回应。2008年末,斯科比同穆巴拉克举行会晤之前,她向当时美军中央司令部司令彼得雷乌斯(David Petraeus)报告称,穆巴拉克很少公开承诺推动埃及民主变革,所以,美国仍然需要在自身安全利益和促使埃及民主改革之间保持平衡。
目前,穆巴拉克“时日不多”的可能是美国政界和媒体高度关注的问题。因为,美国虽然由总统奥巴马等人出面向埃及政府施压,要求采取民主化改革措施,但能否同穆巴拉克断绝关系又是另一个层面的问题。这个问题攸关“中东局势安全”这个美国对外政策的“核心利益”。有评价认为,如果没有穆巴拉克的支持,美国不可能加强同中东地区稳健派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并控制穆斯林激进派。而且,埃及是美国在中东的战略盟友和外交政策支柱,也是最先与以色列签署和议的中东国家。
所以,埃及当前的动乱对美国的中东政策造成严重性后果的可能性极大,这无法避免。美国维基解密网站最近披露的外交电文就已显示出,华盛顿已经逐渐意识到埃及总统穆巴拉克(Hosni Mubarak)30多年铁腕专制统治所招致的问题。而且,美国在中东地区的亲密朋友,尤其是沙特阿拉伯和约旦,正密切关注美国对当前埃及局势的反应。它们希望通过密切关注来预测各自应作何准备。
所以,美国官员不得不煞费苦心地在穆巴拉克和抗议人士之间走中间路线,前者是美国的多年好友,也是阿拉伯世界的壁垒式盟友,后者则是誓将穆巴拉克推下台的可能政治势力。
美国这种“中间路线”走姿最好的莫过于美国国务卿希拉里(Hillary Clinton)1月30日在全美国传达的信息。希拉里称,谁掌权不重要,最重要是如何回应埃及人表达的诉求及怨愤。她强调,民主、自由和经济改革,将有益埃及全体国民。她期盼是有秩序及和平地过渡到真正的民主,而不是扰扰攘攘后又堕进军事独裁的假民主。1月28日,希拉里还表示,埃及应当容许和平的示威游行者,控制保安部队并恢复与民众之间的交流。她呼吁反对者也不应当采取暴力措施,而是以和平的方式表达观点。
白宫和国务院都对穆巴拉克本人的失望也很明显,导致有关针对美国是否中断针对埃及的援助的讨论。美国对埃及的援助数额仅次于美国每年对以色列的援助。不过,希拉里30日表示,目前美方没有讨论停止对埃及的援助。她认为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委任副总统一职,只是众多需要进行改革的其中一环。
此类报告显示出,美国外交官对掌权埃及近几十年的专制政府不存有任何幻想。同时,这些报告又显示出了美国官方外交和埃及现实的一种鲜明对比。纵观华盛顿的中东政策,期间难免掺杂有不快、不稳定以及担心伊斯兰激进势力掌权,例如30多年以前的伊朗变革以及美国对犹太国家以色列的支持等。所有这些都是因为美国依赖于阿拉伯国家和波斯湾其他阿拉伯国家的石油资源。而且,部分美国官员把埃及当前局势,与1979年伊朗巴列维王朝被推翻相提并论。
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爆发,成立了政教合一的伊斯兰政权。伊朗国王(Mohammad Reza Pahlavi)被迫逃亡埃及,巴列维王朝统治54年后灭亡。美伊两国由过去的盟友转变为夙敌并开始对抗。伊朗成为美国防止核扩散遏制战略的重点对象。此次伊朗伊斯兰革命不但影响了后来的伊拉克局势,而且还引发了中东军备竞赛。
在巴列维掌权和访美期间,美方曾尽力避免亲国王和反国王的两股势力发生冲突,美方没有足够意识到巴列维访美和德黑兰动荡这两件事之间还有伊朗反对派所认为的那样的关系。美国官方当时关于伊朗事态发展报告的不足加大了美伊双方的认识差距。也就是说,由于沟通的不力,在伊朗危机时期,美国决策者在制订对伊政策时,脑海中总是有巴列维的影子,没有及时注意到伊朗民众反巴列维力量的强大以及他们对现状的不满及其历史渊源。
为了防止伊朗式的革命再次上演,懂得历史的奥巴马最近也是通过电话积极进行斡旋。白宫方面表示,奥巴马已经就埃及局势与英国、以色列、土耳其、沙特等国的领导人通话,白宫表示,“奥巴马重申反对暴力和呼吁克制的观点,他支持民众普遍拥有的权利,包括和平集会、演讲,他也支持政府回应埃及人民的呼吁,做出有序的转变。 ”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对外政策研究室主任因迪克认为,奥巴马陷入了两难境地,如果他和穆巴拉克划清界限,可能使得美国在中东地区的许多盟友都陷入不稳定的状态。但如果他不对示威者表示支持,则可能引起埃及人的不满,在草根阶层中引发反美情绪。
对于奥巴马而言,目前最佳的政策选择是采取平衡策略,一方面要求穆巴拉克政府进行政治、经济改革,同时也清楚地让外界知道美国并没有放弃穆巴拉克。这样可以使美国能够根据形势发展来灵活调整自己的政策倾向。
分析称,奥巴马正小心翼翼地对待埃及这场他执政以来最严重的外交政策危机。然而,无论奥巴马采取何种策略,他最终不但有可能激怒阿拉伯国家那些为埃及抗议者叫好的人,而且也会令其他长期依赖美国支持的阿拉伯国家专制政府不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