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汉语复习: 的地得的用法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ccc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ccc

难得糊涂
管理成员
VIP
注册
2003-04-13
消息
238,975
荣誉分数
37,375
声望点数
1,393
求的地得的用法

http://blog.readnovel.com/article/htm/tid_271852.html

   的,一般用来修饰名词; 得,一般用来修饰形容词; 地,一般用来修饰动词。

  “的”、“地”、“得”附着在词或词组后面,在句子中起结构作用时,都读作“de”,在书写时却要写成三个不同的字,所以非常容易发生混淆。用得对,意思表达就明确,用得不对,有时也会产生意思的变化。比如: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得哭了。看了这场电影,她激动地哭了。

  这两句话从表面看只是一字之差,但意思不完全相同。前一句强调“激动”,“哭了”是对激动程度的补充说明。后一句主要是陈述“哭了”,“激动”是对哭的样子的修饰。因此两句用了不同的“de”。

  “的”字一般用在修饰或限制人或事物的时候。“的”放在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词语之间。例如:敬爱的总理、慈祥的老人、戴帽子的男孩、珍贵的教科书、鸟的天堂、伟大的祖国、有趣的情节、优雅的环境、可疑的情况、团结友爱的集体。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后面,都是名词性的,因此在修饰限制它们时,都用“的”。

  描绘或限制某种动作、性状的时候,描绘和被描绘之间、限制和被限制之间,往往用“地”连接。例如:高声地喊、愉快地唱、拼命地逃、疯狂地咒骂、严密地注视、一次又一次地握手、迅速地包围、沙沙地直响、斩钉截铁地说、从容不迫地申述。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也在后面,而且都是动词性的,因此在描绘、限制他们时都用“地”。

  有时需要被说明动作的情况和结果,或补充说明事物性质的程度和变化,往往补充说明的部分改在被补充说明的词语后面,这时两者之间用“得”连接。例如:  走得很快、踩得稀烂、疼得直叫唤、瘦得皮包骨头、红得发紫、气得双脚直跳、理解得十分深刻、乐得合不拢嘴、惊讶得目瞪口呆、大得很。

  上面这些词组,中心词都在前边,而且都是表示动作或性状的词语,因此补充说明它们时,都用“得”。

  以上几种用法,可以写成下面的公式:
  修饰限制+的+名词
  修饰限制+地+动词
  动词(形容词)+得+补充说明
 
最后编辑:
我记得是哪年的高考新政策说,好像都通用了。
 
我记得是哪年的高考新政策说,好像都通用了。

那多好啊,以后同音字也都通用,可以省去很多麻烦。:p:D
 
那多好啊,以后同音字也都通用,可以省去很多麻烦。:p:D
我也不确定,因为我没赶上,可能是0几年的高考吧。不过我现在还是按照老规定用。
 
古文里有啊

那叫通假:p

那多好啊,以后同音字也都通用,可以省去很多麻烦。:p:D
 
三吃作研究一把好手,是教授的料
三吃要是当老师,属于一肚子才学不讨学生喜欢的老师,明白的给听糊涂了,不明白的听了后干脆放弃了,考试时三个随便用,混33%概率了

三吃教授讲完课了,MM们恨死三吃了,晚上,我奏去给MM辅导去了,该喝咖啡喝咖啡,该吃豆腐吃豆腐, 最后花3分钟给MM们一张纸

的+ 名词 (例:我的MM
动词 + 得 (例:笑得开心)
地 + 动词 (例:激动地哭了)

我的MM笑得开心,(三吃)激动地哭了

MM们要是懒得动脑子记名词呀动词啊啥的,记住那个例句奏中了
 
..........三吃教授讲完课了,MM们恨死三吃了,晚上,我奏去给MM辅导去了,该喝咖啡喝咖啡,该吃豆腐吃豆腐, 最后花3分钟给MM们一张纸

的+ 名词 (例:我的祖国)
动词 + 得 (例:打得好)
地 + 动词 (高兴地笑了)
:p:D

村长为这都较真两三年了。:blowzy::p
 
我赶快要MARK一下,不过老V的版本比价适合我:blowzy::D:D:D
:p:D

你看何大人的那三只大手举的,看起来蛮傻的。属于盲目崇拜型。:blowzy::p:D
 
较真团都快凑齐了,还缺一位吧?;)
 
三吃作研究一把好手,是教授的料
三吃要是当老师,属于一肚子才学不讨学生喜欢的老师,明白的给听糊涂了,不明白的听了后干脆放弃了,考试时三个随便用,混33%概率了

三吃教授讲完课了,MM们恨死三吃了,晚上,我奏去给MM辅导去了,该喝咖啡喝咖啡,该吃豆腐吃豆腐, 最后花3分钟给MM们一张纸

的+ 名词 (例:我的MM
动词 + 得 (例:笑得开心)
地 + 动词 (例:激动地哭了)

我的MM笑得开心,(三吃)激动地哭了

MM们要是懒得动脑子记名词呀动词啊啥的,记住那个例句奏中了

通俗易懂,很好。

第一个例句,这样就更好了:我漂亮的MM:p:D
 
这应该是小学生的活吧,咋那么多成人就是搞不懂呢?:blowzy: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