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176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中广网北京2月28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央广新闻》报道,中央外宣办28日举行新闻发布会,请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中央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文化部副部长欧阳坚和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蒋建国,广电总局副局长张海涛介绍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有关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和明智要求,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硕果累累,亮点频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具体体验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经济型事业单位转体改制取得决定性进展。二是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内部改革不断深化。三是文化宏观转企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具体体现在:
一是政府的投入明显加大力度。2006年文化方面的政府支出安排685亿元,去年文化方面的支出超过1520亿元,年均增长22.2%,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公共文化建设服务资金超过200个亿,重点扶持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是“十五”期间的八倍。
二是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完成了“十一五”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所有通电的行政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覆盖,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十一五”期间提出,“十一五”加大建设力度,已经覆盖了90%以上的行政村,综合乡镇文化站建设,国家已经安排所有乡镇所需要的有关资金项目,整个进展形势很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每个行政村一个月放一场电影,去年完成了800万场,受益人数超过了16亿人次。农家书屋“十一五”期间也加大了推进的力度,已经建造近40万个覆盖50%以上的行政村,在农村基层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应该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快推进。全国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所属的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743家实现免费开放,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12个亿,2009年和2010年分别安排20个亿,最近刚刚出台财政部、文化部的文件,到2012年底我们的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馆也将实现免费开放。
四是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逐步的向前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的社会化、多元化已经有了很好的局面。
。“十五”计划建议在第一次提出我们国家要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2003年才开始实施文化产业的调研,2004年才明确文化产业的归类,像核心城、相关城和外围城。那么去年国家统计局才把文化产业正式纳入国家统计,近几年由于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快了文化产业发展,所以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我们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则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预计去年整体将达到1万亿,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将超过2.5%。北京等地已经接近或超过了5%的规模,那么北京现在把文化创意产业含进去就超过了12%,上海超过10%,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去年才开始列入我们统计需要研究把握的范围。
二是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国家电影业2003年以前电影年产不到100部,年票房不到10个亿,那么去年我们电影已经实现了526部,票房超过百亿,连续六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成为世界第三电影市场大国和第一电视剧市场国。我们有43部电影票房过亿,改变了过去进口大片主导中国电影市场的局面,影视动画从2005年年产4万2000分钟,到去年实现22万分钟,已经扭转了进口片占主导的局面,新闻出版的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十一五”也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
三是国际文化贸易利差局面明显改观。我们去年整个核心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143亿9千万美元,出口电影票房收入35亿人民币,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版权输出、引进比例从2005年的1:7.2到去年1:3,应该说有了明显的改善。去年的深圳文博会,整个贸易超过了千亿元,是第一届五年前的3倍。
四是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更加完善。专门出台了有关金融政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去年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270多个亿,全国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我们七个省市成立了有关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实际融资超过了200亿,26家文化企业上市,去年有8家,通过市场融资超过了104亿人民币。
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强调的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以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公益性事业单位为支撑面向广大的群众,那么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是以市场为主导,尊重规律、服务受众、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二、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同时具备的产业属性,在保持良好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全面推进。既区别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差异,先行试点来进一步扩大试点全面推开,又区别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而推进改革平稳向前。
四、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始终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中央出台了20多个相关的文件,涉及到改革的有关主要环节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地方也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应该说很好的总结和吸取了以往不同领域其他方面改革的一些经验,使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平稳推进。大家由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变为越改越想改、越改越敢改、越改越会改,所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深化改革的氛围日益浓厚。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两会即将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抓紧制定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进步,做到三加快一加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为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
孙志军指出,今年是我们“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一年,中央明确了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二十字方针,我们将在巩固前几年文化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在一般性文艺院团和非(市内道班)改革两大领域,实现突破,同时推进党报党纲的发行体制改革,推进电视剧的制作播出,这是分类的改革,推进重点新闻网站的改革,为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迎接社会文化建设新高度的到来而作出努力。
http://china/2011-02-28/1423293.php
中宣部副部长孙志军在讲话中指出,党的十六大以来,特别是“十一五”期间根据中央的统一部署和明智要求,各地各部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大力度加快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事业、文化产业空前繁荣,硕果累累,亮点频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局面。具体体验在以下这几个方面:
一是国有经济型事业单位转体改制取得决定性进展。二是公益性文化单位的内部改革不断深化。三是文化宏观转企体制改革成效显著。
具体体现在:
一是政府的投入明显加大力度。2006年文化方面的政府支出安排685亿元,去年文化方面的支出超过1520亿元,年均增长22.2%,国家发改委累计安排公共文化建设服务资金超过200个亿,重点扶持基层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十一五”是“十五”期间的八倍。
二是五大文化惠民工程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完成了“十一五”所确定的目标任务――广播电视村村通,“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所有通电的行政村和20户以上的自然村全覆盖,文化资源信息共享工程“十一五”期间提出,“十一五”加大建设力度,已经覆盖了90%以上的行政村,综合乡镇文化站建设,国家已经安排所有乡镇所需要的有关资金项目,整个进展形势很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十一五”期间实现了每个行政村一个月放一场电影,去年完成了800万场,受益人数超过了16亿人次。农家书屋“十一五”期间也加大了推进的力度,已经建造近40万个覆盖50%以上的行政村,在农村基层看书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的问题应该说得到了明显的改善。
三是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加快推进。全国各级宣传文化部门所属的文化馆、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743家实现免费开放,2008年中央财政安排12个亿,2009年和2010年分别安排20个亿,最近刚刚出台财政部、文化部的文件,到2012年底我们的美术馆、图书馆和文化馆也将实现免费开放。
四是新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运行机制逐步的向前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资源共享、综合利用的社会化、多元化已经有了很好的局面。
。“十五”计划建议在第一次提出我们国家要推动有关文化产业发展,2003年才开始实施文化产业的调研,2004年才明确文化产业的归类,像核心城、相关城和外围城。那么去年国家统计局才把文化产业正式纳入国家统计,近几年由于加大了改革力度,加快了文化产业发展,所以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我们国家经济新的增长点。
一是整体规模不断扩大。“十一五”期间文化产业增加值的则长速度明显高于GDP的增长,预计去年整体将达到1万亿,占国民经济的比例将超过2.5%。北京等地已经接近或超过了5%的规模,那么北京现在把文化创意产业含进去就超过了12%,上海超过10%,文化创意产业已经去年才开始列入我们统计需要研究把握的范围。
二是文化市场空前繁荣。国家电影业2003年以前电影年产不到100部,年票房不到10个亿,那么去年我们电影已经实现了526部,票房超过百亿,连续六年保持30%以上的增长,成为世界第三电影市场大国和第一电视剧市场国。我们有43部电影票房过亿,改变了过去进口大片主导中国电影市场的局面,影视动画从2005年年产4万2000分钟,到去年实现22万分钟,已经扭转了进口片占主导的局面,新闻出版的总资产、总产出、总销售“十一五”也翻了一番,印刷业翻了两番。
三是国际文化贸易利差局面明显改观。我们去年整个核心文化产业进出口总额143亿9千万美元,出口电影票房收入35亿人民币,在这个意义上讲,我们版权输出、引进比例从2005年的1:7.2到去年1:3,应该说有了明显的改善。去年的深圳文博会,整个贸易超过了千亿元,是第一届五年前的3倍。
四是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更加完善。专门出台了有关金融政策、扶持文化产业的发展,去年文化产业中长期贷款累计新增270多个亿,全国的文化产业投资公司和我们七个省市成立了有关文化产业投资基金,实际融资超过了200亿,26家文化企业上市,去年有8家,通过市场融资超过了104亿人民币。
主要是以下四个方面:
一、坚持两手抓。一手抓公益性文化事业,一手抓经营性文化产业,公益性文化事业强调的是公益性、基本性、均等性和便利性,以政府主导以公共财政投入为主,以公益性事业单位为支撑面向广大的群众,那么经营性的文化产业是以市场为主导,尊重规律、服务受众、满足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二、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充分考虑文化产业的意识形态属性和同时具备的产业属性,在保持良好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争取更大的经济效益。
三、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全面推进。既区别不同经济发展地区的差异,先行试点来进一步扩大试点全面推开,又区别不同行业不同单位的特点,采取不同的措施,进而推进改革平稳向前。
四、坚持以人为本,完善相关配套政策,始终把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放在突出位置。中央出台了20多个相关的文件,涉及到改革的有关主要环节和职工的切身利益,地方也相继出台一系列优惠政策,应该说很好的总结和吸取了以往不同领域其他方面改革的一些经验,使文化体制改革整体平稳推进。大家由不愿改、不敢改、不会改变为越改越想改、越改越敢改、越改越会改,所以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深化改革的氛围日益浓厚。下一步我们将根据两会即将审议通过的“十二五”规划纲要,抓紧制定文化改革发展的规划纲要,围绕主题主线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进科技进步,做到三加快一加强――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创新,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加快文化产业发展;加强文化创作生产的引导,为促进文化的繁荣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创造良好的条件。
孙志军指出,今年是我们“十二五”规划实施的起步之年,也是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关键性一年,中央明确了加大力度、加快进度,巩固提高、重点突破、全面推进的二十字方针,我们将在巩固前几年文化改革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在一般性文艺院团和非(市内道班)改革两大领域,实现突破,同时推进党报党纲的发行体制改革,推进电视剧的制作播出,这是分类的改革,推进重点新闻网站的改革,为促进文化的大繁荣、大发展迎接社会文化建设新高度的到来而作出努力。
http://china/2011-02-28/1423293.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