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路工程师绝不坐高铁 吓坏网友

种瓜得瓜

封禁用户
注册
2010-11-30
消息
31
荣誉分数
2
声望点数
0
最近,《南方周末》等大陆媒体报导:“铁路工程师为何不愿坐高铁”,引起民众的关注。回顾近年来高铁事故频发,网友惊吓地说:铁道部真是拿人肉做实验啊!

工程师:典型的“三边”工程

据《中国经济周刊》报导,过年前,《人民日报》陕西分社社长杜峻晓曝与中铁某局一位朋友聊天,问他,现在的高铁到底有无隐患?朋友婉转地说,我们公司有个工程师,去年退休了。他在离开工作岗位时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这辈子出门坚决不坐高铁。”杜峻晓称这位朋友所在的单位是专门修铁路的。修铁路的不乐意坐高铁,这里头大有文章。 杜峻晓称其朋友说,在发达国家,修一条高铁运行的路线要花费较长时间,铁轨铺好后,要让其自然沉降,再沉降,还要通过各种检验,确保铁路不会出问题。因为高速铁路时速三、四百公里,铁轨稍有一点下沉,就会出大问题。而我们铁道部的工程质量真的不敢打保票,有些工程就是典型的“三边”工程(边勘测、边设计、边施工),还有些工程连“三边”工程都够不上。

杜峻晓表示,这几年,中国高铁发展很快,不是一般的快,是那种“大干快上”的快。有些事做得过快,就容易萝卜快了不洗泥,就不容易出细活,就容易留下隐患。这个隐患不是无关痛痒的隐患,而是人命关天的隐患。

铁路工程师不坐高铁应该不仅仅是胆子小吧

杜峻晓在原文中称,在2010年8月,他坐过一次高铁,西安铁路局邀请他体验一把高铁出行。在某个路段,机车减速后再提速,时速约在250公里左右。就在此时,一只飞鸟撞在驾驶室玻璃上,只听“彭”的一声闷响,玻璃上出现一片血迹和一团在风中抖动的羽毛。驾驶员启动雨刷器,把血迹刷净。

他称,这场景让他想起幼时读过的《趣味物理学》,书中说,如果一辆汽车以每小时80公里速度前行,迎面扔去一个西瓜,二者相撞产生的能量相当于引爆一颗手榴弹。

乘高铁归来,他脑子里始终转着一个念头,那就是高铁会不会出事,如果出事会怎样?必须说明的是,他并非盼望高铁出事,但不出事不等于不可能出事,必须预防出事。飞机号称是世界上最安全的交通工具,尚且屡屡有空难发生,何况高铁乎?

有报导说,京沪高铁创出了最高时速486.1公里,再次刷新世界铁路运营试验最高速。

杜峻晓表示:“乖乖,时速486公里,据说这是喷气式飞机低速巡航的速度。如果高铁可以确保永远安全,不要说时速486公里了,即使是846公里,我也举双手赞成,但如果要以血的代价换取高铁的速度,那还是不要吧。可能有铁路专家会说我给高铁泼污水,高铁已经运行这么长时间,你听说哪里出事了?没有,确实没有。我不就是给你提个醒嘛,难道非要等出事再善后?”

铁路工程师都不坐高铁,应该不仅仅是胆子小吧!

铁路工程师不敢坐高铁 吓坏网友

网友sanwnone表示:高铁“大跃进”是否会导致5年或10年之后的所谓“自然灾害”呢?网友zgwin表示:这真是人肉实验啊!weiji表示:钱装腰包里不管下一个死的是不是自己。lele2299:坚决不坐高铁。网友zyydr表示:现在人为了钱什么都做得出来。xxxwwww表示:啊?不会吧,我上次就做了高铁啦,武汉到广州的。这个,叫我以后还敢不敢做呢?文汇广东省深圳市网友:什么安全,时间金钱。快慢不等安全。

文汇广东省广州市网友:国外高铁速度其实早超500时速了,法国TGV AtlentiQue在1990年5月运行速度最高测试达515km/H,最近已经突破570,在这20年里,为什么法国高铁营运速度一直在300km/h左右呢。这就是安全考量。就像高速公路一样,不是你能开多快就可以跑多快的。希望铁路部门真不要拿老百姓的生命来为其政绩添色加彩。


文汇菲律宾网友:其实铁道的运行速度不用太快,时速能达三百公里已足够了,安全才是第一重要的。文汇福建省网友:满地的豆腐渣!看看能用几年?


大陆媒体报导的高铁安全事故

武广高铁自2009年12月26日开通后,在接下来的40天内,连续发生5起骇人事故,平均每8天发生一起。首次故障发生在12月29日,当时的G1048次列车上,因人为吸烟引起系统报警停运。时隔一日,从长沙发车的G6009次,因自动保护系统灵敏报警,导致列车折返长沙南站。2010年1月19日,G6008次列车开出广州北站后,因机头故障停运40分钟。最严重一次故障,发生在2010年2月3日,G1002次列车从广州出发行驶至长沙南站时发生故障,其间有一名婴儿被憋气喘,婴儿父亲用安全锤砸裂玻璃车门。

2011年初,就在铁道部大量宣传“武广高铁安全运行4千万公里无事故”之后没几天,据《羊城晚报》2011年1月24日报导,武广高铁发生严重事故。发生故障的是武广高铁G1018次列车,23日下午16时10分,当时列车正准备从南站开出前往武汉,乘客正在月台登车。当列车司机更换车头后不久,第二节车厢顶部电箱位置突然传出两声爆炸,火花四溅,随即整架列车断电,受到惊吓的旅客慌忙逃出车厢。

另据《新华社》报导,花费巨资的沪杭高铁,2011年2月23日在杭州段工地发生辅助墩倒塌事故。当日,位于杭州石大快速路由东往西方向同协路出口处的沪杭高铁杭州段工地发生倒塌,所幸未造成人员伤亡。事故发生后,杭州交警部门暂时封锁了匝道,进城车辆须从前方的石桥路出口绕行。
 
早就有人贴过了。

属于大厨不吃自己餐馆饭菜的道理。另外,有断章取义之嫌。
 
这个没什么吧,新事物都有危险,飞机刚造出来的时候,造飞机的那几个人估计每次都提醒吊胆,直到现在人们坐飞机不一样小担心吗。
 
中国铁路和日本铁路的真实差距

http://wigsel.blog.hexun.com/61644952_d.html

中日两国的铁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中国铁路和日本铁路都是国营的,再比如中国铁路的英文是ChinaRailway,简称CR;日本的铁路的英文是JapanRailway,简称是JR,感觉很接近。

近年来,中国铁路大干快上,四处开花,让人感觉惊天动地,似乎已经坐上第一把交椅了,铁道部的同志和领导们也可以沾沾自喜了。可惜,我又要“涨别人的威风,灭自己人的志气”了,因为中国铁路和日本铁路之间存在太大的真实的差距……在没有竞争的中国铁路大环境下,从买票开始到进站上车,到换乘,到出站等等,都远远落后于日本。请注意,不是硬件(设备,设施)的差距,而是软件(经营,思路)的差距。

首先,日本铁路和中国铁路的概念是完全不一样的。

中国铁路是连接城市与城市的,因此在城市内基本上是没有铁路的。或者说城市内的铁路是各地自行建设地铁,独立于铁路的。

日本铁路不仅连接城市,而且覆盖城市内,是城市内主要的轨道交通系统。相反,地铁系统并不是主要的城市内的轨道交通系统。也正因为如此,宣称上海的地铁长度已经超过了东京的地铁长度,以此来陶醉上海轨道交通的发达是多么的没有意义。

因为在东京,地铁只覆盖了很小的范围,大部分的轨道交通是JR(日本铁路)负责的(此外还有私营公司铺设的铁路,这里略过不谈)。

比如日剧里面经常出现的“山手线”,是环绕东京重要站点的环形铁路,比如东京站,品川站,新宿站,上野站等。这个环线有点像北京的二号线,或者像上海的四号线(?)。但是这个铁路是日本铁路公司的线路,而不是东京地铁的线路。日本铁路在东京地区有30多条线路,有几百公里,承担了东京地区大部分的轨道交通流量。

这点,我想是很多人的最大的误区,我在去日本出差之前也是完全没有想到,日本铁路居然在城市内广泛铺设线路。
下面,我们来谈一下中国铁路与日本铁路的巨大差距。

差距之一:买票的差距
基本上,日本铁路的运营就如同国内的地铁一样,强调的是便捷和效率。
因此,日本铁路买票乘车的方式很多,比如在所有车站的窗口,自动售票机,网络,手机等。此外在很多与铁路有协议的大的旅行公司的店铺也可以买到车票。

这样的话,除了旅游旺季,买票在日本根本不是什么费事的事情,普通人都是到了车站才买票,绝对不用提前几天找代售点去买票的。

而中国买票比较麻烦,要么去火车站排队,要么在市区内寻找代售点。这两年铁道部终于增加了很多代售点,但是让人无法理解的是代售点需要5元/张的手续费。并且如果需要退票,还得自行跑到火车站去办理。我想这是很多人无法忍受的。

差距之二:乘车的差距
日本的火车非常准点,所以并不需要提前半小时到车站,也没有安检的程序,更没有所谓的候车室。就如同坐地铁一样,直接上站台候车的。

也就是说,日本人从买票进车站到上车的时间基本上可以压缩到5-10分钟,而中国人无论如何是必须提前20分钟左右去车站安检,候车,排队才行的。

这两年高铁大兴土木,建设了规模宏大的车站,比如上海虹桥站,北京南站等。可惜,中国铁道部建设车站的时候考虑的似乎完全不是“方便,快捷”而是建筑本身的宏伟,宏伟到可以媲美飞机场,宏伟到毫无必要,只增加麻烦。

我常常和同事开玩笑,虹桥站成功地将乘坐火车的体验变为了乘坐飞机的体验,有安检,有候车楼,有等车牌(车票)检查,然后才能到站台。从虹桥火车站进站一直到站台估计步行要10分钟,这无非再次增加了候车的时间。

这也成为高铁时代最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情:候车和出站的时间几乎可以等于车子运行的时间。我们还在一味地追求400公里,甚至更高的速度。可是现在的瓶颈已经不是运行的速度,而是车站乘车的速度了。实在是只有中国才有的荒唐事。

相反日本的车站强调的是让旅客快速地乘车,车站建筑本身并不是重点,都是结构单一的标准建筑,从来不会搞什么宏大的钢架结构,搞什么无梁大开间之类的东西。这些东西都是用来讨好领导的,不是用来服务老百姓的。

差距之三:换乘的差距
中国的铁路只是为城市的连接服务的,只提供了点对点的连接,因此从头到尾就没有考虑过换乘。

举个例子:南京到广州没有直达的快速铁路,但是南京到武汉有高铁,武汉到广州也有高铁。一个理所当然的方法是:首先从南京乘坐快速铁路到武汉,然后再从武汉乘坐高铁到广州。可惜,车站不卖这样的车票。你只能先买南京到武汉的车票,到了武汉之后,再到出车站购买下一段车票。由于铁道部完全没有考虑换乘,因此很有可能你到了武汉之后,下一班车要等30分钟。

再举一个例子,南京到武汉的高速铁路在麻城有一站,叫做麻城北。而麻城还有一条南北的大通道:京九铁路。可惜这个车站居然是另外一个车站:麻城站。这样的话,如果我想到京九线上的安庆,我不仅没有办法买直达安庆的车票,而且我坐快速铁路到了麻城北车站之后,还得出站坐个马自达之类的,赶到麻城车站,再买车票。这样耽搁一下,估计半天都要过去了。我实在想象不出来为什么南北的京九铁路和东西的南京-武汉高铁的麻城站不能放在一起。似乎铁道部的人觉得乘坐高铁的人肯定不会乘坐普通铁路,相反也一样,根本不需要考虑换乘。

相反,日本的新干线高速铁路与普通铁路的换乘非常简单,不仅是在一个车站内换乘,而且买车票的时候可以买到直达终点的车票。这样换乘就如同换乘地铁一样,从一个站台到另一个站台,非常方便。

比如从东京到大阪的新干线有个站点叫做三岛,但是我希望去的是距离三岛不远的沼津。那么,我只需要买一张票终点站到沼津。我先坐新干线高速铁路到三岛下之后,换乘普通铁路东海道线就可以了。而且日本铁路考虑了换乘,在时刻表设计上,保证了新干线到三岛的时刻之后5分钟就有普通铁路的火车经过三岛,就极大地方便了人们换乘,大大减少了换乘的时间耗费。

差距之四:车票的差距
日本铁路的车票分为两种:指定席车票和自由席车票。指定席车票是指定车次有座位的,而自由席的车票是不指定车次,因而也是不确保有座位的。自由席的车票要比指定席的车票便宜一些。

一定要注意的是,自由座位和中国铁路的站票是不一样的。日本的车厢分为指定席车厢和自由席车厢。指定座位都是在指定席车厢的,而自由座位的车票只能在自由席车厢里面。当然自由席车厢里面是有座位的,如同地铁一样,遵循“先到先得”的规则。即使指定席车厢里面有座位,也是不能去坐的。这是和中国铁路很大的区别,也是很多人到日本之后感到纳闷的地方(同样,香港的地铁也是同样的区别)。

因此,买指定席车票,只能乘坐指定车次,一定有座位;而买自由席车票,可以乘坐当天任意的车次,但是只能在自由席车厢里面碰运气。

但是实际上如果是在起点站乘坐火车,买自由席车票基本上是肯定有座位的。因此很多日本人如果是从东京(起点站)出发去大阪,基本上都是买自由席车票,根据情况随便乘坐一个班次。、

其次,日本铁路还有所谓的月票,即每天都乘坐的多次票。多次票是有折扣的,因此很受一些通勤族的欢迎。

日本铁路与旅游公司合作,还推出了一日票,即一日之内在一定范围内任意乘坐的,特别适合东京一日游的旅客。

还有一点最方便的地方是:日本铁路的车票的编号是和飞机上的票号一致的,即排号+字母,比如7A,8B等。这样的话,几个人一起购票的时候,有很容易买到在同一排的票。而中国的车票是数字连续编号,完全不知道是在同一排,还是前后排等等。我很好奇的是,中国的CRH2型动车组是完全照抄日本新干线,为什么没有把编号学会呢?

中国铁路的车票只能买固定车次的车票,万一错过,也没有办法自动换乘下一车次的车票,人们为了避免错过,只好增加提前候车的时间。中国铁路也会卖站票,可惜这完全是列车超员的做法,是降低了所有人的乘车舒适度。更加令人诟病的是,站票的价格是和座位票一样的,实在是店大欺生的做法。

同样,中国铁路是没有月票,没有一日票等等的服务,反正我是老大,你能奈何我?

我想铁道部的领导们肯定是出国考察了不少国家的铁路系统的,可是不知道他们为什么只考察了硬件,不去考察软件呢?他们从来没有把自己想象为普通的乘客,考虑普通的乘客所期待的铁路系统。他们关心的是面子,关心的是表面的豪华,关心的是领导的赞许等等。

刘部长下台了,新上台的部长又能怎么样呢?新华社的一位分社社长,开始担心起中国高铁的安全了,这已经不是什么乘坐的舒适和便捷了,而是根本性的问题了。呜呼哀哉,竟然沦落到需要质疑这个问题的程度了?

自我陶醉,自我标榜,自我满足的铁道部的官员们,睁开你们的眼睛,好好出国考察考察吧。

http://feihuayikuang.blog.sohu.com/167832197.html


已经花了那么多银子还是这个效果,真的还需要在考察上花银子吗?
 
我也给个歪理:在床上死的人最多,大家都别睡床了?:D:D:D

任何新生事物都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如果每个人都缺少这冒险的精神,不敢去尝试,这世界如何能进步?安全第一,虽然正确。但怕这怕那,也是孬种一个!
 
不排除MADA IN CHINA造成的条件反射。:blowzy:
 
不排除MADA IN CHINA造成的条件反射。:blowzy:

在您面前的那些东东,恐怕全是Made In China 的。离开了Made In China,恐怕您一天也活不了。:D:D:D
 
在您面前的那些东东,恐怕全是Made In China 的。离开了Made In China,恐怕您一天也活不了。:D:D:D
所以俺天天琢磨着中国的制度咋这坑人呢。稍不留神,就不知吃了啥病倒玩完,过哪座桥不塌,住哪个楼不倒,每天呼多少空气不中毒。

您不在中国,您在加拿大吧。跟您说这些您不懂。:blowzy:
 
所以俺天天琢磨着中国的制度咋这坑人呢。稍不留神,就不知吃了啥病倒玩完,过哪座桥不塌,住哪个楼不倒,每天呼多少空气不中毒。

您不在中国,您在加拿大吧。跟您说这些您不懂。:blowzy:

未必,我那个年代不是你们能想像的,战火纷飞,过了今天也不知道明天还有没有命。荒山野岭,处处能见没有埋葬的死人,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尸味,这样的年代都熬过来了,还会有什么不懂,还有什么过多侈求呢?:p
 
,,,,,,,,还有什么过多侈求呢?:p
如果您在中国,您这样讲,我不讲话。如果您不在中国,您在加拿大,请您闭上您的嘴巴别这样讲。:(
 
如果您在中国,您这样讲,我不讲话。如果您不在中国,您在加拿大,请您闭上您的嘴巴别这样讲。:(
我没得罪您呀!战争年代就是那个样子,你年轻想像不到的。您不喜欢就不讲了。:D: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