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3月12日晚上,香港卫生署副署长梁柏贤向媒体证实,威尔斯亲王医院8A病房有多位医护人员感染“严重急性呼吸综合症”(SARS),正式掀开了夺命肺炎跨境蔓延的序幕。香港处于这场全球性疫情灾难的中心位置,经过三个多星期的追踪、关注、忧虑和恐慌,人们的生活起了怎样的变化?
“口罩之城”
这是特区政府最不愿见到的景象,担心影响香港的国际形象。所以在疫情发展初期,卫生福利及食物局长杨永强一再强调病毒只在近距离通过飞沫传染,高危险地带只限于医院病房里,还没有蔓延到社区。
港人本没有戴口罩上街的习惯,最初有人想戴来预防感染,却招来异样的眼光。这种现象不利于遏制病毒的扩散,港府卫生官员只能一再呼吁不要歧视受感染者,伤风感冒者出门应戴口罩。这反映出港人普遍缺乏社区意识,大多数人都不想被传染,却又以为防治传染病与自己无关。
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本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雇主担心员工戴口罩会妨碍公司形象,影响生意上门。到3月21日,旅游业界对于“形象或健康,何者更重要”仍有不同意见。
随着威尔斯亲王医院的病毒源头被发现来自九龙京华国际酒店9楼,以及有旅行团成员在飞机客舱内受传染的消息曝光,加上“淘大花园”E座出现居民群体受感染事件,港人开始担心病毒可能透过空气传播。
特别是当感染人数超过600人的心理关卡,而且每天新病例的增幅从二、三十宗飙升到七、八十宗,港人的信心开始崩溃。从3月26日开始,市民抢购口罩,就像珠江三角洲一带居民抢购板蓝根和白醋一样。店员、巴士和的士司机、大厦管理及保安人员、侍应生、厨师等,被公司规定必须戴口罩。报章杂志介绍各种口罩的类型和功能,就像介绍刚刚上市的春季服装。
于是,一个星期前,戴口罩者被歧视;一个星期后,不戴口罩者被鄙视。在电梯、电影院和巴士里,你变得不敢随便清喉或咳嗽,怕引起四周的人们神经紧张。陌生人不戴口罩踏入办公室,会遭人白眼。资深艺人冯宝宝也对港人普遍戴口罩感到新鲜,赶紧和先生到地铁月台上拍照留念。
与丈夫到港旅游的英国游客多乐蒂说:“这景象非常奇怪,甚至有点吓人。我们接到警告,但真没想到情况会这样,真的十分奇怪。”
旅居香港的外国侨民,最初还觉得没必要戴口罩,也嫌累赘。可是,随着美、加、德、英、法、意等国相继传出病例,戴口罩的“鬼佬”(洋人)和“鬼妹”(洋妞)也逐渐多了起来。
在当前的社会气氛之下,口罩已不只具备健康和卫生的意义,还被用来衡量公德心和社会礼仪。
勤洗手
3月27日,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教授袁国勇指出,手指才是最大的敌人;即使带上口罩,如果没清洗双手,就去接触眼、鼻、嘴,仍有可能被传染。
人们这才恍然大悟,何以医护人员戴上口罩仍会“中招”(受感染)。于是,大人被迫和小孩一起,重新培养勤洗手的好习惯。无论上班或回家,一踏入办公室或家门,先除口罩再洗手。
此外,搭电扶梯不敢握扶手,上厕所不敢碰拉门,甚至连搭电梯也不敢碰按钮;有些大厦还因此贴心地在电梯按钮旁放盒纸巾,让访客可以避免直接碰触。
午餐时间,有上班族懒得再戴口罩出外买饭盒,干脆拨电话叫外卖送上门;不少人担心巴士车厢内病毒多、握把脏,宁愿以德士代步,让德士司机的生意顿时好了起来。
社会人情更形冷漠?
香港社会一向给外地旅客留下人情淡薄的印象;多位专栏作家已经指出,SARS将香港带入一个“口罩时代”;由于口罩遮住大半边的脸庞,大家连挤出微笑的力气都省了。亲友见面,现在都以点头、拱手、双掌合十和鞠躬,代替握手寒暄致意,社会气氛更显冷漠。
有专栏作家开玩笑说,口罩增加了保安辨识方面的困难,歹徒不用蒙面就可以直接去抢银行;几天后,还真有两名匪徒持枪在尖沙咀当街抢走一名男子7万港元的积蓄;荷枪实弹的警察赶到现场,由于路人个个口罩遮脸,匪徒于是得以从容逃脱。
人在春天里本就容易伤风感冒,但SARS不只考验港府的危机处理能力,也考验港人的公民意识和素质。这场疫情灾难终将过去,而港府和港人是否吸取了这次的教训,就看下个春天是否会发生同样规模的传染病。
联合早报
“口罩之城”
这是特区政府最不愿见到的景象,担心影响香港的国际形象。所以在疫情发展初期,卫生福利及食物局长杨永强一再强调病毒只在近距离通过飞沫传染,高危险地带只限于医院病房里,还没有蔓延到社区。
港人本没有戴口罩上街的习惯,最初有人想戴来预防感染,却招来异样的眼光。这种现象不利于遏制病毒的扩散,港府卫生官员只能一再呼吁不要歧视受感染者,伤风感冒者出门应戴口罩。这反映出港人普遍缺乏社区意识,大多数人都不想被传染,却又以为防治传染病与自己无关。
旅游业和金融服务业本是香港经济的支柱产业,雇主担心员工戴口罩会妨碍公司形象,影响生意上门。到3月21日,旅游业界对于“形象或健康,何者更重要”仍有不同意见。
随着威尔斯亲王医院的病毒源头被发现来自九龙京华国际酒店9楼,以及有旅行团成员在飞机客舱内受传染的消息曝光,加上“淘大花园”E座出现居民群体受感染事件,港人开始担心病毒可能透过空气传播。
特别是当感染人数超过600人的心理关卡,而且每天新病例的增幅从二、三十宗飙升到七、八十宗,港人的信心开始崩溃。从3月26日开始,市民抢购口罩,就像珠江三角洲一带居民抢购板蓝根和白醋一样。店员、巴士和的士司机、大厦管理及保安人员、侍应生、厨师等,被公司规定必须戴口罩。报章杂志介绍各种口罩的类型和功能,就像介绍刚刚上市的春季服装。
于是,一个星期前,戴口罩者被歧视;一个星期后,不戴口罩者被鄙视。在电梯、电影院和巴士里,你变得不敢随便清喉或咳嗽,怕引起四周的人们神经紧张。陌生人不戴口罩踏入办公室,会遭人白眼。资深艺人冯宝宝也对港人普遍戴口罩感到新鲜,赶紧和先生到地铁月台上拍照留念。
与丈夫到港旅游的英国游客多乐蒂说:“这景象非常奇怪,甚至有点吓人。我们接到警告,但真没想到情况会这样,真的十分奇怪。”
旅居香港的外国侨民,最初还觉得没必要戴口罩,也嫌累赘。可是,随着美、加、德、英、法、意等国相继传出病例,戴口罩的“鬼佬”(洋人)和“鬼妹”(洋妞)也逐渐多了起来。
在当前的社会气氛之下,口罩已不只具备健康和卫生的意义,还被用来衡量公德心和社会礼仪。
勤洗手
3月27日,香港大学微生物系教授袁国勇指出,手指才是最大的敌人;即使带上口罩,如果没清洗双手,就去接触眼、鼻、嘴,仍有可能被传染。
人们这才恍然大悟,何以医护人员戴上口罩仍会“中招”(受感染)。于是,大人被迫和小孩一起,重新培养勤洗手的好习惯。无论上班或回家,一踏入办公室或家门,先除口罩再洗手。
此外,搭电扶梯不敢握扶手,上厕所不敢碰拉门,甚至连搭电梯也不敢碰按钮;有些大厦还因此贴心地在电梯按钮旁放盒纸巾,让访客可以避免直接碰触。
午餐时间,有上班族懒得再戴口罩出外买饭盒,干脆拨电话叫外卖送上门;不少人担心巴士车厢内病毒多、握把脏,宁愿以德士代步,让德士司机的生意顿时好了起来。
社会人情更形冷漠?
香港社会一向给外地旅客留下人情淡薄的印象;多位专栏作家已经指出,SARS将香港带入一个“口罩时代”;由于口罩遮住大半边的脸庞,大家连挤出微笑的力气都省了。亲友见面,现在都以点头、拱手、双掌合十和鞠躬,代替握手寒暄致意,社会气氛更显冷漠。
有专栏作家开玩笑说,口罩增加了保安辨识方面的困难,歹徒不用蒙面就可以直接去抢银行;几天后,还真有两名匪徒持枪在尖沙咀当街抢走一名男子7万港元的积蓄;荷枪实弹的警察赶到现场,由于路人个个口罩遮脸,匪徒于是得以从容逃脱。
人在春天里本就容易伤风感冒,但SARS不只考验港府的危机处理能力,也考验港人的公民意识和素质。这场疫情灾难终将过去,而港府和港人是否吸取了这次的教训,就看下个春天是否会发生同样规模的传染病。
联合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