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交者: xingman 2002年3月10日13:33:39 于 [教育与学术]http://www.bbsland.com
“哑铃模式”与黄谷扬悲剧
不久前有人鼓吹过“哑铃模式”,即国外任职,国内兼职,状如哑铃--中间轻两头重。
听起来天衣无缝。细究起来,问题多多。
如果在国外任教,还好协调,不耽误教学即可。问题是一年能回几次国,回国之后,撇去
行政社交私事应酬,还有时间指导学生探讨学问吗?单就管理而言,本来并非这些人的长
项,花大价钱请人顶个虚职,置实际做事的人于何地?感觉有点象中国足协,体委主任兼
主席,一年里恐怕不上一天班,实际任事的全是专职副主席,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如果在国外公司任职,这就是个死结--没有公司希望花钱雇一个三心二意的员工。黄谷扬
据说是长江学者,“哑铃模式”是其悲剧的重要原因,不必多说了。
“哑铃模式”的致命弱点在中间,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很难(或不可能)跨越时空干好
两件事情,如果责任心重一点,个人的悲剧在所不免。
其实很多的“哑铃”,不过是一年回国讲两次学而已,劳务费从优即可。按常理推断,以
厚币酬虚衔,对国内科技界已经很低落的士气,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我相信“哑铃”们的初衷,也不是捞虚名实利,留后路之类。不过在其位谋其政,不管国
内国外,专于本职是起码的职业道德。要么是鱼,要么是熊掌。其中的道理,愚如我者,
亦不难明白。
想问问“哑铃模式”的倡导者,实施者,有没有想过该模式与国与民与人的不方便之处?
如果以前没想过,在黄的悲剧之后,是不是应该再想想?
“哑铃模式”与黄谷扬悲剧
不久前有人鼓吹过“哑铃模式”,即国外任职,国内兼职,状如哑铃--中间轻两头重。
听起来天衣无缝。细究起来,问题多多。
如果在国外任教,还好协调,不耽误教学即可。问题是一年能回几次国,回国之后,撇去
行政社交私事应酬,还有时间指导学生探讨学问吗?单就管理而言,本来并非这些人的长
项,花大价钱请人顶个虚职,置实际做事的人于何地?感觉有点象中国足协,体委主任兼
主席,一年里恐怕不上一天班,实际任事的全是专职副主席,要多别扭有多别扭!
如果在国外公司任职,这就是个死结--没有公司希望花钱雇一个三心二意的员工。黄谷扬
据说是长江学者,“哑铃模式”是其悲剧的重要原因,不必多说了。
“哑铃模式”的致命弱点在中间,一个人的时间精力有限,很难(或不可能)跨越时空干好
两件事情,如果责任心重一点,个人的悲剧在所不免。
其实很多的“哑铃”,不过是一年回国讲两次学而已,劳务费从优即可。按常理推断,以
厚币酬虚衔,对国内科技界已经很低落的士气,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我相信“哑铃”们的初衷,也不是捞虚名实利,留后路之类。不过在其位谋其政,不管国
内国外,专于本职是起码的职业道德。要么是鱼,要么是熊掌。其中的道理,愚如我者,
亦不难明白。
想问问“哑铃模式”的倡导者,实施者,有没有想过该模式与国与民与人的不方便之处?
如果以前没想过,在黄的悲剧之后,是不是应该再想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