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欲发动核攻击?评美媒体披露《核态势评估》

junior

新手上路
注册
2002-01-16
消息
1,203
荣誉分数
0
声望点数
0
--------------------------------------------------------------------------------

http://www.sina.com.cn 2002年03月11日19:12 中国日报网站

  中国日报网站特约评论员文章:3月9日,美国《洛杉矶时报》发表防务政策分析家威廉・阿金(WilliamArkin)的文章,披露了1月8日美国国防部向国会提交的绝密《核态势评估报告》(NuclearPostureReview)的部分内容。3月10日,美国影响力最大的报纸《纽约时报》载文称该报也获得了56页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复印件,对该报告的内容再次进行了报道。虽然美国国防部在3月9日当晚否认《洛杉矶时报》的某些报道,声明说该报告并不“提供对核打击目标设定或者计划方面的操作性指导”。然而,在美国这两大主流媒体的左右夹攻之下
,机密性的《核态势评估报告》已基本曝光。其曝光的内容不仅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布什政府核战略调整的基本构想,也将使得国际关系出现新的紧张。

  ・布什政府的核战略到底做出了怎样的重大调整?

  《洛杉矶时报》和《纽约时报》的报道进一步证实了布什政府对美国核战略所进行的深刻调整,也说明了白宫在核武器使用问题上新的战略性考虑。

  冷战时代,美国的核武器是阻止针对美国的欧洲和亚洲盟国的常规军事行动、防止美国本土遭受核攻击的重要“杀手锏”。从50年代的“大规模报复”战略到60年代的“灵活反应”战略,核武器都是预防和威慑战争的工具,或者说,是最后摊牌式的决战手段,并不用于常规战争。70年代以后,由于美苏之间形成了稳定的“恐怖均衡”,双方的战略核力量达到了同一水平,战术核武器与战略核武器的战场功能开始出现了明确区分。战略核武器更多地倾向于威慑先发制人的第一次打击,成为防止战争升级到大规模核战争的有效工具。对常规目标进行核打击充其量是战术核武器的职责。即便如此,美国从来没有对在常规战场上如何使用核武器做出过明确规定,在战场上不能轻易使用核武器,本身就是一条重要的“核禁忌”。

  冷战结束后,美苏之间疯狂的核军备竞赛结束,美国不再面临大规模核战争的危险,但核武器在美国防务政策中的核心地位以及围绕着“威慑”理论所进行的核武器发展并没有任何改变。

  布什上台后,美国的整个军事与防务战略正在酝酿着自冷战结束11年来最重大的变化。这一变化除了体现在布什政府下决心要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建立战略防御与战略进攻兼备的威慑力量体系之外,还着重体现在美国决心要改变以往的军事力量结构,将美国军事打击力量的建设从传统的针对“威胁”,转向克服和战胜各种可能对美国构成威胁的“能力”发展。其结果,核武器已经不再简单用于核报复或者核还击,而是可以直接用于常规军事目标,美国核武器的战场用途进一步扩大了。

  根据两大媒体的报道,美国今后准备发动核攻击的三种情况分别是:打击能够经受非核攻击的目标,对核、生物和化学武器攻击进行报复性还击,以及出现了“令人吃惊的军事武器发展”的情况。这三种情况中的“第二种”并不新鲜。用核武器对付核武器,是冷战以来核武器的基本功能;用核武器对付生化武器攻击,早在1990年的海湾战争中,美国就曾经宣布过,但从来没有成为美国核武器正式使用的原则。“第一种”和“第三种”情况,却是美国核军事战略中第一次提出来的核武器战场使用原则。这表明,布什政府正在竭力为核武器寻找新的战场用途,不仅为核武器的战场使用松绑,并准备将核武器由战略性武器,或者说战争的最后手段,“降格”到在常规军事行动中也可以使用的战争工具。

  ・美国核战略新的发展方向

  首先,布什政府新的核战略将抛弃以往的核武器使用原则。

  在冷战时代,美国的核武器是用来对付前苏联的。那么,今后,美国又准备对什么样的国家进行核打击呢?报告第一次将冷战后美国可能进行核攻击的对象明确化。报道称,布什政府已下令美国军队准备紧急方案,以便在必要情况下对至少7个国家采取核攻击。这7个国家分别是中国、俄罗斯、伊拉克、朝鲜、伊朗、利比亚以及叙利亚。这7个国家中,有核国家是两个,而无核国家却是5个。

  美国过去曾强调,它不会对非核武器国家首先使用核武器,除非非核国家与有核国家联盟来共同打击美国。美国新的核力量使用原则中根本就没有这一条。显然,美国已经抛弃了核武器只能是在有核国家中使用的传统原则,而将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或者谋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能力、同时又敌视美国的国家,也同样视为可以发动核攻击的对象。

  其结果,战区核武器很可能成为未来美国核武器发展的重点。70年代美国曾一度考虑发展战区核武器,但后来被搁置了。近20年来,美国军方一直没有就战区核武器发展问题做出具体规划和研制。但是,一旦美国抛弃不对非核国家使用核武器的原则,并在地区冲突中考虑采用核武器,战区核武器的发展必然要重新提上议事日程。这意味着在未来美国直接卷入的地区纷争中,爆发地区性核战争的可能性将大大提高。

  其次,布什政府扩大核武器的使用范围,是为了进一步加强美国军事力量的威慑效应,使得核力量更好地满足新世纪美国的实战要求。

  将常规武器优势与核武器相结合,组成“复合型威慑力量”是布什政府当前战略威慑概念与威慑力量建设的重要内容。目前,美国白宫和五角大楼的战略计划者们认为,由于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不再受到一个敌对性的“等量级”核大国的制衡,美国为核武器的战场使用松绑,就不会面临招致大规模核报复的风险。在这个前提下,国际恐怖主义分子和所谓的“流氓”国家都在寻求发展和拥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美国不能坚定在必要情况下使用核武器的决心,美国的军事力量就不能形成有效的威慑效应,也就不能阻止这些势力或者国家有可能对美国发动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攻击。因为恐怖势力和“流氓”国家相信美国不会轻易使用核武器。因此,美国需要发展出一种“全光谱威慑”(full-spectrumdeterrence)――能够决心用各种力量来反击和遏止有可能对美国的军事挑战,特别是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战区军事干预行动与美国本土的威胁。

  第三,在这样的原则下灵活地使用核武器,不但增强了美国军事力量的“威慑作用”,客观上也使核武器成为更方便的战争手段,美国安全战略对核武器的依赖程度将会进一步提高。其结果,美国单方面进行核裁军的可信度将大打折扣。

  布什在2001年12月13日单方面宣布美国将进一步进行核裁军,在未来10年中将美国拥有的战略核弹头从目前的6400枚削减到2200-1700枚。但是,考虑到削减后的核弹头不是销毁而是继续储存,以便在美国需要的时候可以随时安装和重新启用,因此,削减的意义已经令人怀疑,很可能是美国在玩弄“数字游戏”。如果美国已决心扩大核武器的战场使用范围,单方面削减战略核武器的真正意义何在?美国根据目前新的战略格局和“威胁”现状,将大爆炸当量、远射程的战略核武器削减,同时更多地生产和制造小型化的核弹头。一方面“削减”、一方面“增加”,这样的削减只能是美国核力量内部结构的调整,而绝非真正的核裁军。

  ・相当危险的核战略调整

  《洛杉矶时报》与《纽约时报》的报道一旦属实,美国当前的这项核战略调整事实上是一项相当危险的政策。

  首先,美国无论是要加强发展战区核武器还是要促进核弹头的小型化,都会使得美国进一步背离核军控与核裁军的目标,伤害国际军控事业。美国在1999年拒绝批准《禁止核试验条约》(CTBT条约),已经是对国际核军控事业的一个沉重打击。近年来,有关美国可能要恢复核试验的报道就从来没有停止过。现在,美国要实施新的核战略,促进核弹头小型化,甚至发展战区核武器,美国重新恢复核试验的可能性将大大增强。如果美国恢复核试验,不仅CTBT条约将会崩溃,国际军控与裁军事业将会面临更大程度的打击。

  其次,美国的这项新核战略具有很强的攻击性,可能迫使有关国家不得不跟着美国的步调,被迫加强战区意义上的核武器的研制与部署,加快核弹头小型化的研制进程,以便在一定程度上化解美国战区核力量使用上的威胁。这很可能挑起核大国之间新的军备竞赛。

  第三,在区域冲突的层次上,此项新核战略突出的是军事力量威慑的原则,事实上是在依仗美国优势的军事力量地位来解决地区性纠纷。如果美国一味坚持解决地区问题上的这种高压政策和实力原则,忽视通过谈判、对话,在兼容有关各方利益的基础上解决问题,地区纷争很可能进一步恶化、而不是改善。以巴冲突近日来新的、创记录的伤亡数字已经证明,单纯的军事力量绝不是化解仇恨与对抗的有效手段。特别是布什政府用降低“核门槛”的方式加强核武器在地区冲突中的威慑力,很可能导致核战争风险的急剧上升。

  第四,美国此次核战略的调整,暴露出其战略指导思想上残存的浓郁的“冷战思维”。90年代以来,随着大国关系的全面发展,美俄、美中之间已经就核导弹彼此不相互瞄准达成一致。大国间的战略关系通过对话走向合作,本身是国际安全发展的重要保障。但此次美国新的核战略原则,表现出美国对中、俄等大国依然具有深深的不信任感,是在战略安全领域对中、俄等国的挑衅性举动,也是世界在迈向无核化时代进程中的一大倒退。

  (中国日报网站特约评论员朱锋)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