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T] 马悲鸣
现在正进行的这场双方实力悬殊的对伊斯兰教徒的战争使我们想起了另一场战争,那就是当年在中国云南发生的沙甸反革命案。时间大约在1975年,也即美国最后从越南撤退的那一年。
后来沙甸反革命案获得了中共平反,对事实真相的解释便又翻了过来。现在因看到了一场颇类沙甸反革命案的美军攻打伊拉克之战,都是在证据不足,法理不足,先打了再找证据的情况下发生的,便又对沙甸反革命案产生怀疑。
从历史上看,伊斯兰教徒有圣战传统,只要振臂一呼∶“天国的大门打开了”,便不顾死活地蜂拥而上。而且自从自杀式炸弹发明以来,已经有数不清的伊斯兰教徒视死如归地身绑炸药,与敌对民族的人,不管是战士,还是平民,一声响亮,同归于尽。
沙甸回民不但是伊斯兰教,而且根据易大旗的说法,是伊斯兰教里最激烈的“血脖子教”,哲合忍耶门宦(教派)。
张承志有本《心灵史》专门介绍哲合忍耶。因为张自己也是回民,自然对这个来自底层的回教门宦称赞有加。但即使这样,我们也能从中看出这个教派的嗜杀。
乾隆年间,哲合忍耶在中国的开山太爷马明心把属于苏非派的此教从也门传来,并在当地与已有的回教花寺派之间展开了为争夺教众而引发的械斗。哲合忍耶因为下手狠辣,花寺派终是不敌。
当时作为官府的清政府曾多次调停两派,制止仇杀,但按下葫芦浮起了瓢,总是不成。后因花寺派老教愿意与官府合作,而哲合忍耶过于桀傲不训,清政府最后决定改为偏袒花寺派的政策,就如现在美国在阿以之争中偏袒以色列。
没想到,第一次派去执行平叛任务的带兵将领新柱刚到,当场就被哲合忍耶阿訇苏四十三所杀。张承志描写道∶“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十七,苏四十三急欲了解开近的军队对于教争的态度,于是率众到白庄塘,假作迎接,探听虚实。新柱扬言,此行要‘杀尽新教’。暴烈的苏四十三怒不可遏,闻言后当场扑杀新柱。从而,哲合忍耶面向着清朝,向着中国的乾隆盛世,揭起了卫教造反的大旗。”(《心灵史》第46页,「圣战」)。
苏四十三扑杀新柱的次日奔袭起台堡,恶战后杀杨士玑。再一日扑河州。仅一日便将河州攻破。知州自缢。张承志说∶“义军将牢中罪人一律放出――平地狂飙般的起义,突然间在两三天里席卷并吞没了循化和河州,在交手的这一瞬间,清朝官府一时被如此赌命的哲合忍耶震慑了。”(《心灵史》第46页,第一自然段)。
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开山教主马明心在城头上被当众杀死,苏四十三造反被扑灭。清政府为了防止死灰复燃,便将他们拆散,其中一支流放到了云南,便是现在沙甸回民的起源。
此后西北和云南的哲合忍耶屡扑屡起。每每都是哲部突然起事,拔刀杀死当地官吏,紧接着便攻城掠寨。清政府闻讯派出重兵进剿,好比现在美军强攻伊拉克。而每每都是哲合忍耶被围困在死角,率众起事的头领太爷愿以全家服诛为代价,换取释放全族教众而结束。
每次率众造反的头领太爷之死,都给哲合忍耶部的心灵上留下新的仇恨,而且永志不忘。同治十年的马化龙造反就以此结束。没想到一九八零年代,中共经历过惨烈的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放松宗教政策,马化龙早已平毁的拱北(坟墓)便在一夜之间又被新建了起来。
被流放到云南的哲合忍耶部造反,也曾令清政府头疼。哲合忍耶部与官府做对,前后凡两百年。他们自己的每一任教主太爷是谁,是怎么死的,每一名哲合忍耶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他们的民族仇,是他们的“光荣传统”。
现在回到沙甸反革命案。当时肯定有起因。官府执行文革政策,不但哲合忍耶,全国老百姓谁有好日子过?
回民造反,每次都是“忍无可忍”。但事后回头再看那些忍无可忍的事和与官府血战到底相比,大多微不足道。沙甸案有种粮与种菜之争,有强迫回民养猪之争。这些官府政策上的错误完全可能是真的。但问题是,最终导致解放军炮轰沙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我手里有一本宋永毅编的《文革大屠杀》,其中最后一篇是马萍写的「解放军血洗沙甸」。
该文以第一句“北京「六四」屠杀,举世皆惊,人神共愤”开始,铺叙了较长的矛盾是如何激化的,直到正文∶“一九七五年,解放军开始「平叛」”。
然后是∶“他们最初和北京屠杀采取的手法一样,由一团副参谋长率领一排战士,于深夜偷袭该村「回民指挥部」,他们的目的是「擒贼擒王」,力图以最小的损失将沙甸平息,但天不从人,该排兵力一进村就全部被俘虏。随后不得不改为强攻,但一个小小的沙甸,由于民心一致,竟和部队对抗了四天,都没打进去。”然后是解放军调炮兵。
1995年易大旗写的《越过文明的藩篱》中也提到最先进村的解放军被俘事∶“昆明军区的「平叛」大军便将小小的沙甸村围得象铁桶一般。谁知以卵击石的圣战者们先将夜袭入村的解放军别动队全部缴械俘虏,继而又与强攻部队血战多日,岿然不动。”然后是解放军调炮兵。
现在令我起疑的问题有二。其一是,正规军如何能被村民俘虏?第二个问题是,这支被俘解放军的下落如何?
造成解放军被俘有两种可能。第一是轻敌,摸营的解放军根本就没带子弹。当时由于阶级斗争的弦崩得很紧,部队轻易不发给子弹,平常只练空枪。我在当时见过的所有军管军训的解放军都是如此。另一个可能是在当时不间断的“军爱民,民拥军”宣传之下,解放军长期不曾接到过可以开枪的命令。当他们被村民包围以后不能开枪自卫,只好束手被擒。
至于这些被俘解放军的下落,据我在事隔不久听来的说法是,当场就被村民全部屠杀了。我没有证据,当时听了一耳朵也没记录。是否事实,至今未见澄清。我只能从两个方面来猜测。
第一是自从读了张承志的《心灵史》以后,知道了苏四十三当场拔刀杀新柱开始的屡次先发制人的嗜杀,包括在信仰竞争中杀花寺派和杀官府中人。他们这个以“血脖子教”著称的教派有这个传统。
第二是,如果解放军俘虏没有被杀,仍被关押在沙甸村,则解放军调来炮兵这么一轰,还不把自己人全都炸死了。故如果这些被俘解放军仍活着,军方也不会真敢用炮轰。
另外我记得当年炮轰沙甸时,中央有指示∶“用一发炮弹换五个战士的生命”。估计解放军已经伤亡惨重了。马萍的文章说,调了五个师的兵力,攻了四天都没攻进去,可见沙甸村不但有充分的武装,而且战斗力十足。
中国民间不许藏枪,如此有组织和有战斗力的武装,在当时只可能被当做叛乱处理。那么,在这导致发布“用一发炮弹换五个战士的生命”的命令时,是否也考虑到了进村被俘的战士呢?
按张承志的说法,如果哲合忍耶认为你是好人,即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也会翻一座山去借粮食来招待你。但若一言不和,他们也会当场拔刀子杀了你。
半夜摸营的解放军对于哲合忍耶来说,可绝不止于“一言不和”!
在「擒贼擒王」无效,五个师一万人马攻不进去而死伤惨重的情况下,解放军调来了炮兵猛轰,就和现在美军猛炸伊拉克似的。
现在正进行的这场双方实力悬殊的对伊斯兰教徒的战争使我们想起了另一场战争,那就是当年在中国云南发生的沙甸反革命案。时间大约在1975年,也即美国最后从越南撤退的那一年。
后来沙甸反革命案获得了中共平反,对事实真相的解释便又翻了过来。现在因看到了一场颇类沙甸反革命案的美军攻打伊拉克之战,都是在证据不足,法理不足,先打了再找证据的情况下发生的,便又对沙甸反革命案产生怀疑。
从历史上看,伊斯兰教徒有圣战传统,只要振臂一呼∶“天国的大门打开了”,便不顾死活地蜂拥而上。而且自从自杀式炸弹发明以来,已经有数不清的伊斯兰教徒视死如归地身绑炸药,与敌对民族的人,不管是战士,还是平民,一声响亮,同归于尽。
沙甸回民不但是伊斯兰教,而且根据易大旗的说法,是伊斯兰教里最激烈的“血脖子教”,哲合忍耶门宦(教派)。
张承志有本《心灵史》专门介绍哲合忍耶。因为张自己也是回民,自然对这个来自底层的回教门宦称赞有加。但即使这样,我们也能从中看出这个教派的嗜杀。
乾隆年间,哲合忍耶在中国的开山太爷马明心把属于苏非派的此教从也门传来,并在当地与已有的回教花寺派之间展开了为争夺教众而引发的械斗。哲合忍耶因为下手狠辣,花寺派终是不敌。
当时作为官府的清政府曾多次调停两派,制止仇杀,但按下葫芦浮起了瓢,总是不成。后因花寺派老教愿意与官府合作,而哲合忍耶过于桀傲不训,清政府最后决定改为偏袒花寺派的政策,就如现在美国在阿以之争中偏袒以色列。
没想到,第一次派去执行平叛任务的带兵将领新柱刚到,当场就被哲合忍耶阿訇苏四十三所杀。张承志描写道∶“乾隆四十六年三月十七,苏四十三急欲了解开近的军队对于教争的态度,于是率众到白庄塘,假作迎接,探听虚实。新柱扬言,此行要‘杀尽新教’。暴烈的苏四十三怒不可遏,闻言后当场扑杀新柱。从而,哲合忍耶面向着清朝,向着中国的乾隆盛世,揭起了卫教造反的大旗。”(《心灵史》第46页,「圣战」)。
苏四十三扑杀新柱的次日奔袭起台堡,恶战后杀杨士玑。再一日扑河州。仅一日便将河州攻破。知州自缢。张承志说∶“义军将牢中罪人一律放出――平地狂飙般的起义,突然间在两三天里席卷并吞没了循化和河州,在交手的这一瞬间,清朝官府一时被如此赌命的哲合忍耶震慑了。”(《心灵史》第46页,第一自然段)。
最后终因寡不敌众,开山教主马明心在城头上被当众杀死,苏四十三造反被扑灭。清政府为了防止死灰复燃,便将他们拆散,其中一支流放到了云南,便是现在沙甸回民的起源。
此后西北和云南的哲合忍耶屡扑屡起。每每都是哲部突然起事,拔刀杀死当地官吏,紧接着便攻城掠寨。清政府闻讯派出重兵进剿,好比现在美军强攻伊拉克。而每每都是哲合忍耶被围困在死角,率众起事的头领太爷愿以全家服诛为代价,换取释放全族教众而结束。
每次率众造反的头领太爷之死,都给哲合忍耶部的心灵上留下新的仇恨,而且永志不忘。同治十年的马化龙造反就以此结束。没想到一九八零年代,中共经历过惨烈的文化大革命,刚开始放松宗教政策,马化龙早已平毁的拱北(坟墓)便在一夜之间又被新建了起来。
被流放到云南的哲合忍耶部造反,也曾令清政府头疼。哲合忍耶部与官府做对,前后凡两百年。他们自己的每一任教主太爷是谁,是怎么死的,每一名哲合忍耶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他们的民族仇,是他们的“光荣传统”。
现在回到沙甸反革命案。当时肯定有起因。官府执行文革政策,不但哲合忍耶,全国老百姓谁有好日子过?
回民造反,每次都是“忍无可忍”。但事后回头再看那些忍无可忍的事和与官府血战到底相比,大多微不足道。沙甸案有种粮与种菜之争,有强迫回民养猪之争。这些官府政策上的错误完全可能是真的。但问题是,最终导致解放军炮轰沙甸的直接原因是什么?
我手里有一本宋永毅编的《文革大屠杀》,其中最后一篇是马萍写的「解放军血洗沙甸」。
该文以第一句“北京「六四」屠杀,举世皆惊,人神共愤”开始,铺叙了较长的矛盾是如何激化的,直到正文∶“一九七五年,解放军开始「平叛」”。
然后是∶“他们最初和北京屠杀采取的手法一样,由一团副参谋长率领一排战士,于深夜偷袭该村「回民指挥部」,他们的目的是「擒贼擒王」,力图以最小的损失将沙甸平息,但天不从人,该排兵力一进村就全部被俘虏。随后不得不改为强攻,但一个小小的沙甸,由于民心一致,竟和部队对抗了四天,都没打进去。”然后是解放军调炮兵。
1995年易大旗写的《越过文明的藩篱》中也提到最先进村的解放军被俘事∶“昆明军区的「平叛」大军便将小小的沙甸村围得象铁桶一般。谁知以卵击石的圣战者们先将夜袭入村的解放军别动队全部缴械俘虏,继而又与强攻部队血战多日,岿然不动。”然后是解放军调炮兵。
现在令我起疑的问题有二。其一是,正规军如何能被村民俘虏?第二个问题是,这支被俘解放军的下落如何?
造成解放军被俘有两种可能。第一是轻敌,摸营的解放军根本就没带子弹。当时由于阶级斗争的弦崩得很紧,部队轻易不发给子弹,平常只练空枪。我在当时见过的所有军管军训的解放军都是如此。另一个可能是在当时不间断的“军爱民,民拥军”宣传之下,解放军长期不曾接到过可以开枪的命令。当他们被村民包围以后不能开枪自卫,只好束手被擒。
至于这些被俘解放军的下落,据我在事隔不久听来的说法是,当场就被村民全部屠杀了。我没有证据,当时听了一耳朵也没记录。是否事实,至今未见澄清。我只能从两个方面来猜测。
第一是自从读了张承志的《心灵史》以后,知道了苏四十三当场拔刀杀新柱开始的屡次先发制人的嗜杀,包括在信仰竞争中杀花寺派和杀官府中人。他们这个以“血脖子教”著称的教派有这个传统。
第二是,如果解放军俘虏没有被杀,仍被关押在沙甸村,则解放军调来炮兵这么一轰,还不把自己人全都炸死了。故如果这些被俘解放军仍活着,军方也不会真敢用炮轰。
另外我记得当年炮轰沙甸时,中央有指示∶“用一发炮弹换五个战士的生命”。估计解放军已经伤亡惨重了。马萍的文章说,调了五个师的兵力,攻了四天都没攻进去,可见沙甸村不但有充分的武装,而且战斗力十足。
中国民间不许藏枪,如此有组织和有战斗力的武装,在当时只可能被当做叛乱处理。那么,在这导致发布“用一发炮弹换五个战士的生命”的命令时,是否也考虑到了进村被俘的战士呢?
按张承志的说法,如果哲合忍耶认为你是好人,即使家里穷得揭不开锅,也会翻一座山去借粮食来招待你。但若一言不和,他们也会当场拔刀子杀了你。
半夜摸营的解放军对于哲合忍耶来说,可绝不止于“一言不和”!
在「擒贼擒王」无效,五个师一万人马攻不进去而死伤惨重的情况下,解放军调来了炮兵猛轰,就和现在美军猛炸伊拉克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