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郴州教育局违规制定教辅书推荐目录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238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央视《新闻1+1》2011年5月4日播出《教辅,教“腐”!》,以下系节目实录:
  学生:
  28、29、30本。
  记者:
  就这一套,你们就得花95.4元。
  学生:
  老师说以后就用这个,不订这个就必须得抄书。
  解说:
  学生 不得不买。
  记者:
  咱们最低是几折?
  书商:
  三折左右。
  记者:
  他们(老师)卖给学生是卖几折?
  书商:
  好像基本上是原价。
  解说:
  老师 低买高卖。
  湖南省郴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
  老师推荐的范围我们有目录。
  解说:
  教育局违规推荐。
  书商:
  (盗版和正版)相差一半的价格。
  记者:
  那你会跟他们说,是盗版的吗?
  书商:
  我肯定会告诉他们。
  解说:
  错误百出的盗版,利润丰厚的倒手,底气十足的违规,教辅乱象究竟是谁的制造?
  《新闻1+1》今日关注教辅乱象。
  主持人 李小萌:
  欢迎来到《新闻1+1》。
  节目一开始先来说四句顺口溜,因为非常令人不愉快的四句顺口溜,所以我不准备占据我的脑容量,就给您念一念,叫“要想富东拼西凑出教辅,教辅教辅乱的离谱,想致富卖教辅,学校想致富多发教辅书”,这个教辅是个什么东西呢?就是教育辅导书。它却和致富直接挂起钩来了,显然这背后有巨大的利益,而这巨大的利益伤害的不仅仅是学生和家长的钱包,更伤害着教育的风气,社会的风气。
  (播放短片)
  学生:
  28、29,30。
  记者:
  这不是你们在外面买的?
  学生:
  这是学校统一发的。
  记者:
  你们这书不买行吗?
  学生:
  我也想不买。但是不能不买。
  解说:
  30多本书籍,这是堆放在湖南郴州市苏仙中学的一个初三学生课桌上的书本数量,这些书不是教学课本,不是必须教材,不是学生自愿购买,而是国家教育部门明令禁止学校老师让学生强制购买的教学辅导材料。然而在湖南郴州,眼前这种课桌上书本堆积成山的景象却并不仅仅只是个个例。
  孙金燕 本台记者:
  我当时走访了包括资兴市立中学,以及苏仙中学以外,还有郴州市的二中、五中以及九中,其实在整个了解过程中,征订教辅的过程事实上是一个大家都清楚的潜规则。
  记者:
  这些得交多少钱?
  学生:
  每一本都要交很多。
  记者:
  就一套你们就得花95.4元。
  学生家长:
  我那个女儿,她一个学期交七七八八资料费什么的,算起来差不多要几百块钱。
  记者:
  一个学期。
  学生家长:
  一个学期。
  解说:
  现在我们仅以郴州苏仙中学为例来算一笔账,目前苏仙共有40多个班级,全校共近3100名学生,如果按每人每学期花95元来购买一套教辅材料的话,那全校学生共计花费是294500余元,而这样的计算方式仅仅是以一名学生一学期只买一套教辅材料计算得来的。
  据郴州市教育局网站上公布的数据显示,2010年郴州全市区县共有中学生202775名,我们可想而知这是一个多么大的市场。
  记者:
  如果订得多的话,咱们最低是几折?
  书商:
  最低三折左右。
  记者:
  他们卖给学生是几折?
  书商:
  好像基本上是原价。
  解说:
  如果按照售书商的说法,学校老师从书商这儿是三到五折批货,回到学校再按照原价出售给学生,那这中间的差价流向了何方?而当记者以书商的身份来到学校进行调查时,我们发现学校老师对于这种低折扣购买教辅材料的方式很是轻车熟路。
  记者:
  您平时的话从别的地方订,他们一般都是几折给您?
  校长:
  有三折的,有四折的,有五折的都有,主要看质量。
  老师:
  有些书店到我们这里也是经常来推销。
  记者:
  最低几折?
  老师:
  可能有四折。
  解说:
  而教辅材料的问题在郴州不仅仅只是学校在违规,2009年国家教育部等七部委,就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中规定,严禁将教辅材料纳入教学用书目录,引发教辅材料推荐目录等违规行为,但是在郴州市教育局却正是有着这样一份推荐目录。
  湖南省郴州市教育局工作人员:
  老师推荐的范围我们有目录,你必须在这个目录规定范围之内,这个资料有专家组,对各个科目进行审定,审定它的资料的质量。
  解说:
  教育局违规颁布教辅目录,目录以外学校老师再征订,记者调查发现,甚至出现盗版,因为那利润更高,购买教辅实则已经成为了学生的负担。
  学生:
  如果老师说以后就用这个,要不然不订这个就必须得抄书,我们就全部会订。
  主持人:
  我们的记者在湖南郴州的调查还在进行当中,她告诉我们说,不排除出版单位和教育主管部门之间的利益交换,当然在片子当中我们听到学生说,本来也不想买这样的教辅材料,但是不买不行,而向他们直接传达不买不行的人首先就是他们的老师,王教授你怎么看?
  王锡锌 特约评论员:
  我们原来老说一句话,书中自有黄金屋,今天用到这个故事里面好像可能是
  主持人:
  实打实的黄金了。
  王锡锌:
  黄金屋对于这些老师,对于这些学校,学生在很多时候可能的确不愿意买,因为很贵,而且烂,所以我们知道教辅书一个是多,一个是贵,另外一个可能是烂。但学生为什么又不得不买呢?因为在这里我们看到一种隐性的权利,教师可以说不是强迫你,但是我会告诉你,如果你不买的话你得去抄这些书,甚至我可以告诉你,如果不买的话将来考试可能你就通过不了等等这些。
  主持人:
  甚至可能让班上同学孤立不买书的同学,因为都是隐性的一种强迫。
  王锡锌:
  所以这里再加上老师对学生心理上、精神上的控制力,我觉得学生很多时候处在一种被自愿的情形。
  主持人:
  老师对于学生这种强行的推销显然是有利益可见的,我们往上一层说,学校对老师这样的行为怎么没有控制呢?
  王锡锌:
  应该说很难想象,仅仅是由教员本人就能控制住学生,因为很显然,学生可以跟其他老师,甚至向学校的校长等等来反映,而且我们看到这里面的确,如果从片子里来看的话,这些书在最后环节其实是以高价,实际上就是原价卖出了,可是他们进价一般就三折左右,也就是说低价进高价出,这里面的利益或者说差价是非常明显的,无利不起早,当然如果有利的话,别的人也不会让几个教员独自地来独食丰厚的利润,所以这个黄金屋我想一定会在教师和学校之间有一个分配的。
  主持人:
  而这样的现象应该不仅仅存在于某一个班级或者某一个个别的学校,我们要问在当地的主管教育部门来讲的话,怎么又会视而不见呢?
  王锡锌:
  教育部门其实,如果从我们记者在前方调查的材料来看,它不是视而不见。恰好相反,教育部门发现了这种巨大的商机,它把这种教育完全真正做成产业了,而且去把学生当做可开发的资源,注意这里头学生可开发的资源,不是把我们的学生当做可开发、可培养的人力资源,而是把他们当做一种可以开发的商业资源,来用他们做摇钱树。比如说在郴州,不仅仅教育部门知道这种情形,而且专门编制了一个推荐书目,而这种推荐书目是教育部,还有七部委在2009年的时候明令禁止的,甚至更早到2001年,教辅书管理办法的实施意见里面就说了,学校教育主管部门等等,都不得将教辅书纳入教学用书的目录,也不得制定教辅书的推荐书目,可是在郴州我们看到完全相反的情形,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恰好出台了推荐书目。
  主持人:
  一本小小的教育辅导教材,却从老师到学校到教育主管部门全部都深陷其中,这在告诉我们什么?
  王锡锌:
  这里其实是一个非常典型的利益链条,利益链条最末端是学生、学生的家长。整个这个链条其实可以说环环相扣,我们看到教师利用他这种形式上,有的时候甚至是冠冕堂皇的,没有动用硬性的强制权利来劝说学生,利用这种心理或者说他的影响力来影响学生的购买行为,使得他们实际上被自愿。
  教员和学校之间一定是有这样一种利益的分成,当然一种更有效是利益放大的方式,是在一个地方去做通教育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如果教育主管部门已经同意了,这些教辅书会以各种各样堂而皇之的形式走到教室,走进学生的书包,当然了作为交换,各种各样的乱收费就来了,教育的成本,学生家长要支付的成本就上去了。
  主持人:
  在这个利益链条当中同时还分得一杯羹的就是出版部门,包括出版的主管单位。
  王锡锌:
  对,出版部门、发行部门,我们的出版部门、发行部门,不论是教材,还是教辅,都有相应的主管部门,比如说在2001年以前,这些教材教辅等等的出版部门必须是与教育,出版的范围内与教育有关的,甚至必须是带教育的这样一些出版社,而发行部门在早期主要是由新华书店,而新华书店本身是新闻出版部门,本身有各种各样的利益关系,所以这个利益链条其实还可以往上延伸。
  主持人:
  是的,这样的一个乱象难道没有办法管吗?其实有,在十年前我们就推出了中小学教辅材料的管理办法,但是为什么在一些地方形同虚设,稍后我们继续。
12下一页
(编辑:SN021)
http://china/2011-05-05/1533702.php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