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9,686
- 荣誉分数
- 5
- 声望点数
- 0
万维读者网络>军事天地>帖子
解放军攻击美航母机密战术爆光
送交者: 猞利 2002年3月11日16:54:45 于 [军事天地]http://www.cmilitary.com
解放军攻击美航母机密战术爆光
猞利 3月11日
据台湾媒体报道:正当美国海军以航舰“卡尔.文森”为首的航舰战斗群接近台湾之际,中国解放军南海舰队也在其东海舰队的数艘导弹驱逐舰的支援下,全力演练如何针对美国航舰战斗群进行攻击,据台湾军事情报单位长期掌握的一份“技术情报”资料,该资料详细说明解放军将如何打一场“航母歼灭战”。
中国解放军海军的传统战力至今仍是一个外界所难以掌握的数据,虽然从“量化”的观点,中国海军的战力已经获得相当大的改善,但就美国海军的看法是,中国海军在2010年之前,仍摆脱不了“近岸海军”的瓶颈,只要美国的航舰战斗群能保持距离中国大陆领土 500 ?之外,就能至少拥有95%的决战胜利机率。
不过美军情报单位也同时指出,中国海军一旦有决心,“宁可牺牲一个舰队和10年的复原时间,也要打垮一支美军的航舰战斗群。”
在这种前题下,中国军方就会采取所谓“全天多弹、多批、多向”的战术,以“饱和攻击”的作战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畏惨重损失而强力进行其“航母歼灭战”。
目前,美国海军所掌握的3种解放军打“航母歼灭战”方式,分别是:
一、反舰导弹攻击:
文件中提到,“尽管美军航舰战斗群装备有导弹防御系统,其中包括中、远距离的反导弹和近程的速射炮,但是目前的技术水平尚难以真正有效地对付导弹攻击。尽管航空母舰作战群最大攻击距离和警戒范围较大,但是在生存受到很大威胁的情况下,其必然会收缩防御,作战半径减小,使得攻击部队得以接近航空母舰作战群,那么对航空母舰作战群的攻击也就有了可能。”
“在攻击的初始阶段,应首先运用反辐射导弹来攻击航空母舰的舰载预警机,或消灭之或迫使其难以升空,从而夺取或削弱其对制空权的掌握。当今最先进的大型地空反辐射导弹的射程可达400千米,机载反辐射导弹的最大射程也有120千米,完全可以胜任这一任务。然后再利用机载、舰载反舰导弹实施对敌攻击。”
“目前较为先进的反舰导弹的射程都在100千米以上,速度超过1.2马赫,例如C- 802反舰导弹,而俄罗斯的‘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更是达2.8马赫,在其射程内对手根本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也就无法拦截,而且由于速度快且无须中继制导,依靠其自身的末端制导雷达就可以有效捕捉目标。另外正在研制中的俄罗斯KH-15S型反舰导弹,能爬升至40 千米的高空然后以5马赫的速度俯冲目标,其拦截概率几乎为零。在中距离上,巡航导弹则是最有效的手段。”
“巡航导弹的射程一般都在500千米以上,最高可达1000千米,精度圆概率误差在1 米左右,并可携带多种弹头。尽管其速度较慢易遭拦截,但是在攻击的最初阶段可先利用高速反舰导弹打开航空母舰作战群的防空警戒网,然后再利用巡航导弹的高精确度打击,来攻击航空母舰。对于航空母舰这样超大型的水面舰只来说,要想使其沈没或遭受重创,一次饱和攻击所需要的导弹数量应在百枚左右。”
既然中国海军“宁可牺牲一个舰队和10年的复原时间,也要打垮一支美军的航舰战斗群。”以及采取所谓“全天多弹、多批、多向”的战术,以“饱和攻击”的作战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畏惨重损失而强力进行其“航母歼灭战”。除了导弹之外,潜艇攻击当然也是一项主要战法,何况中国至今仍有66艘现役潜艇。
第二种打垮美国航舰战斗群的方式,就是展开潜艇攻击。
在已掌握的文件中指出,“尽管反潜技术已发展了很多年,但是在驱逐舰与潜艇的对抗当中,仍是潜艇稍占上风。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潜艇普遍采用了消声技术,如敷设消声瓦、机械减震、采用7叶大侧斜螺旋桨等降噪技术,使得潜艇在航行中发出的杂讯极小,很容易融入海洋背景杂讯中,令反潜舰一筹莫展。”
另外,文件也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的攻击型核潜艇均携带大量的潜射反舰导弹和鱼雷,其数量都在20枚以上,攻击力极强。潜射导弹一般都可携带多种弹头,其中最具威胁的当数核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若数艘攻击型潜艇同时从几个不同的方向接近航空母舰作战群,即使只有一两艘突破反潜警戒圈、到达攻击阵位,由于航空母舰自身的防御能力不足,仅凭核潜艇自身携带的反舰导弹和鱼雷,就可对航空母舰展开炮和攻击,令航空母舰也难以招架,非死即伤。”
第三种打垮航舰战斗群的战术,就是实施弹道导弹攻击。
文件显示,“当敌方航空母舰作战群距离较远,一般武器难以奏效时,弹道导弹的超远攻击能力就充分体现出来了。目前的战术型弹道导弹的射程都在1000千米以上,最远可达 4 000千米,打击目标的精度圆概率误差为数十米,速度超过5马赫,可携带集束式多弹头或分导式多弹头,一次攻击多个目标。随著太空技术的发展,小动量变轨技术已运用于弹道导弹。也就是说,弹道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可随时通过空间资料链,接收侦察卫星对航空母舰作战群所处位置的即时侦察结果,并根据这一资讯及时改变自己的运行轨道,以确保打击的精确度,而今航空母舰插翅难逃。”
“利用弹道导弹袭击航母的方案的主要障碍是制导和精度问题。如果必须使用常规化学能战斗部,将要求导弹有对55千米/秒的运动目标有20米以上的末端制导精度。这对弹道导弹是很高的要求。但换一个角度,如果使用散布比较大的动能霰弹,问题可能就会简单一些。”
事实上文件中也出现一些利用物理运算来支持所谓“动能霰弹”的理念。
文件指出,“用反坦克动能穿甲弹的弹芯材料制成弹丸,在弹丸表面覆盖陶瓷隔热层,由弹道导弹携带上千个弹丸在进入大气层一定高度时释放(这样每个弹丸的隔热层可以轻一些,散布也可以得到控制)。每一枚弹丸至少可以获得6至8马赫的速度,几乎就相当于坦克炮的穿甲弹的炮口速度。在这个速度下,200多克的弹丸会有将近一兆焦耳以上的功能,足够摧毁穿彻航母的飞行甲板,普通的军舰可能会被从舰桥一直穿到船底。”
“假设弹丸的重量是250克(加隔热层),运载能力1吨的弹道导弹可以携带4000多枚,散市半径如是200米(半数弹丸的命中半径),二分之一半径的平均弹丸密度可以达到大约0 .014枚/平方米(70平方米/枚),一个典型的水面舰会可靠地被命中数枚,航母大概会被命中上百枚。
数枚这种霰弹导弹集中向同一编队发射,即使不能将编队击沈,也能使其丧失部分战斗力而放弃军事行动。弹丸的密度可以根据母弹释放子弹的高度任意调整。
典型的释放高度应该在30千米以上,一般的拦截武器是很难直接拦截母弹的。拦截子弹就更难以想象。实际研制时可能会采用更小的弹丸,以舰上的舰载机和其薄弱部分为目标。这样即可以可靠地使航母编队暂时失去战斗力,又不会对其造成致命打击,在政治上可以获得较大的回旋余地。比较有希望改装成反航母子母弹的大概是‘东风’和‘巨浪’。”
“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在不改变现有弹道导弹结构的前提下发展反航母武器。利用自然散布的动能弹丸方案几乎可以立竿见影,短期内就可以形成战术威摄力。当然方案的关键还是即时侦察技术。需要能全天候对相关海域作不间断覆盖的侦察卫星系统。”
解放军攻击美航母机密战术爆光
送交者: 猞利 2002年3月11日16:54:45 于 [军事天地]http://www.cmilitary.com
解放军攻击美航母机密战术爆光
猞利 3月11日
据台湾媒体报道:正当美国海军以航舰“卡尔.文森”为首的航舰战斗群接近台湾之际,中国解放军南海舰队也在其东海舰队的数艘导弹驱逐舰的支援下,全力演练如何针对美国航舰战斗群进行攻击,据台湾军事情报单位长期掌握的一份“技术情报”资料,该资料详细说明解放军将如何打一场“航母歼灭战”。
中国解放军海军的传统战力至今仍是一个外界所难以掌握的数据,虽然从“量化”的观点,中国海军的战力已经获得相当大的改善,但就美国海军的看法是,中国海军在2010年之前,仍摆脱不了“近岸海军”的瓶颈,只要美国的航舰战斗群能保持距离中国大陆领土 500 ?之外,就能至少拥有95%的决战胜利机率。
不过美军情报单位也同时指出,中国海军一旦有决心,“宁可牺牲一个舰队和10年的复原时间,也要打垮一支美军的航舰战斗群。”
在这种前题下,中国军方就会采取所谓“全天多弹、多批、多向”的战术,以“饱和攻击”的作战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畏惨重损失而强力进行其“航母歼灭战”。
目前,美国海军所掌握的3种解放军打“航母歼灭战”方式,分别是:
一、反舰导弹攻击:
文件中提到,“尽管美军航舰战斗群装备有导弹防御系统,其中包括中、远距离的反导弹和近程的速射炮,但是目前的技术水平尚难以真正有效地对付导弹攻击。尽管航空母舰作战群最大攻击距离和警戒范围较大,但是在生存受到很大威胁的情况下,其必然会收缩防御,作战半径减小,使得攻击部队得以接近航空母舰作战群,那么对航空母舰作战群的攻击也就有了可能。”
“在攻击的初始阶段,应首先运用反辐射导弹来攻击航空母舰的舰载预警机,或消灭之或迫使其难以升空,从而夺取或削弱其对制空权的掌握。当今最先进的大型地空反辐射导弹的射程可达400千米,机载反辐射导弹的最大射程也有120千米,完全可以胜任这一任务。然后再利用机载、舰载反舰导弹实施对敌攻击。”
“目前较为先进的反舰导弹的射程都在100千米以上,速度超过1.2马赫,例如C- 802反舰导弹,而俄罗斯的‘日炙’超音速反舰导弹更是达2.8马赫,在其射程内对手根本没有足够的反应时间也就无法拦截,而且由于速度快且无须中继制导,依靠其自身的末端制导雷达就可以有效捕捉目标。另外正在研制中的俄罗斯KH-15S型反舰导弹,能爬升至40 千米的高空然后以5马赫的速度俯冲目标,其拦截概率几乎为零。在中距离上,巡航导弹则是最有效的手段。”
“巡航导弹的射程一般都在500千米以上,最高可达1000千米,精度圆概率误差在1 米左右,并可携带多种弹头。尽管其速度较慢易遭拦截,但是在攻击的最初阶段可先利用高速反舰导弹打开航空母舰作战群的防空警戒网,然后再利用巡航导弹的高精确度打击,来攻击航空母舰。对于航空母舰这样超大型的水面舰只来说,要想使其沈没或遭受重创,一次饱和攻击所需要的导弹数量应在百枚左右。”
既然中国海军“宁可牺牲一个舰队和10年的复原时间,也要打垮一支美军的航舰战斗群。”以及采取所谓“全天多弹、多批、多向”的战术,以“饱和攻击”的作战模式,在最短的时间内,不畏惨重损失而强力进行其“航母歼灭战”。除了导弹之外,潜艇攻击当然也是一项主要战法,何况中国至今仍有66艘现役潜艇。
第二种打垮美国航舰战斗群的方式,就是展开潜艇攻击。
在已掌握的文件中指出,“尽管反潜技术已发展了很多年,但是在驱逐舰与潜艇的对抗当中,仍是潜艇稍占上风。目前世界上较为先进的潜艇普遍采用了消声技术,如敷设消声瓦、机械减震、采用7叶大侧斜螺旋桨等降噪技术,使得潜艇在航行中发出的杂讯极小,很容易融入海洋背景杂讯中,令反潜舰一筹莫展。”
另外,文件也指出,“当今世界各国的攻击型核潜艇均携带大量的潜射反舰导弹和鱼雷,其数量都在20枚以上,攻击力极强。潜射导弹一般都可携带多种弹头,其中最具威胁的当数核弹头和分导式多弹头。若数艘攻击型潜艇同时从几个不同的方向接近航空母舰作战群,即使只有一两艘突破反潜警戒圈、到达攻击阵位,由于航空母舰自身的防御能力不足,仅凭核潜艇自身携带的反舰导弹和鱼雷,就可对航空母舰展开炮和攻击,令航空母舰也难以招架,非死即伤。”
第三种打垮航舰战斗群的战术,就是实施弹道导弹攻击。
文件显示,“当敌方航空母舰作战群距离较远,一般武器难以奏效时,弹道导弹的超远攻击能力就充分体现出来了。目前的战术型弹道导弹的射程都在1000千米以上,最远可达 4 000千米,打击目标的精度圆概率误差为数十米,速度超过5马赫,可携带集束式多弹头或分导式多弹头,一次攻击多个目标。随著太空技术的发展,小动量变轨技术已运用于弹道导弹。也就是说,弹道导弹在飞行过程中,可随时通过空间资料链,接收侦察卫星对航空母舰作战群所处位置的即时侦察结果,并根据这一资讯及时改变自己的运行轨道,以确保打击的精确度,而今航空母舰插翅难逃。”
“利用弹道导弹袭击航母的方案的主要障碍是制导和精度问题。如果必须使用常规化学能战斗部,将要求导弹有对55千米/秒的运动目标有20米以上的末端制导精度。这对弹道导弹是很高的要求。但换一个角度,如果使用散布比较大的动能霰弹,问题可能就会简单一些。”
事实上文件中也出现一些利用物理运算来支持所谓“动能霰弹”的理念。
文件指出,“用反坦克动能穿甲弹的弹芯材料制成弹丸,在弹丸表面覆盖陶瓷隔热层,由弹道导弹携带上千个弹丸在进入大气层一定高度时释放(这样每个弹丸的隔热层可以轻一些,散布也可以得到控制)。每一枚弹丸至少可以获得6至8马赫的速度,几乎就相当于坦克炮的穿甲弹的炮口速度。在这个速度下,200多克的弹丸会有将近一兆焦耳以上的功能,足够摧毁穿彻航母的飞行甲板,普通的军舰可能会被从舰桥一直穿到船底。”
“假设弹丸的重量是250克(加隔热层),运载能力1吨的弹道导弹可以携带4000多枚,散市半径如是200米(半数弹丸的命中半径),二分之一半径的平均弹丸密度可以达到大约0 .014枚/平方米(70平方米/枚),一个典型的水面舰会可靠地被命中数枚,航母大概会被命中上百枚。
数枚这种霰弹导弹集中向同一编队发射,即使不能将编队击沈,也能使其丧失部分战斗力而放弃军事行动。弹丸的密度可以根据母弹释放子弹的高度任意调整。
典型的释放高度应该在30千米以上,一般的拦截武器是很难直接拦截母弹的。拦截子弹就更难以想象。实际研制时可能会采用更小的弹丸,以舰上的舰载机和其薄弱部分为目标。这样即可以可靠地使航母编队暂时失去战斗力,又不会对其造成致命打击,在政治上可以获得较大的回旋余地。比较有希望改装成反航母子母弹的大概是‘东风’和‘巨浪’。”
“利用现有的成熟技术,在不改变现有弹道导弹结构的前提下发展反航母武器。利用自然散布的动能弹丸方案几乎可以立竿见影,短期内就可以形成战术威摄力。当然方案的关键还是即时侦察技术。需要能全天候对相关海域作不间断覆盖的侦察卫星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