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336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13日宣布接受中东问题特使乔治・米切尔的辞呈,表示将继续致力于推动中东和平进程。
米切尔辞职似有意“配合”奥巴马即将发表的中东政策讲话。
只干两年
米切尔在递交奥巴马的辞呈中写道:“我强烈支持您的中东全面和平愿景,感谢您给我机会成为本届政府的一员。”
辞呈共两段。米切尔现年77岁,没有提及为什么决定辞职,只是说他2009年1月由奥巴马任命为中东问题特使后一直打算只干两年。
奥巴马稍后发表声明,把米切尔的职责描述为“可以想象到的最艰难工作”。声明说,美国“依然遵守对中东和平的承诺,将在米切尔辛勤工作和成就的基础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继续努力”。
米切尔辞职定于本月20日正式生效。他的副手、原美国驻约旦大使、助理国务卿帮办戴维・黑尔将暂任中东问题代理特使。
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强调,“总统的承诺与他刚上任时一样坚定”。他承认,中东和平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个格外难以解决的问题”。
两头受气
奥巴马上任后第二个完整工作日即任命米切尔为中东问题特使。希望这名原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能运用谈判技巧推动和平谈判。
米切尔因1998年协助调停北爱尔兰冲突、达成和平协议而闻名。民主党人总统比尔・克林顿执政后期,米切尔受命调停巴以冲突。一定程度上,他顶着“光环”上任。
过去两年,他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国家之间穿梭外交、与领导人闭门会晤,设法重启停滞已久的巴以和平谈判。
“我坚定地相信,没有什么不能结束的冲突,”米切尔去年5月在一次演讲中说,“冲突由人造成,由人引导,因人而持续。它们同样可以由人终结。”
不过,美联社报道,他每次到访中东时间过短,每次最长几天,最短几小时,从来没有在中东建立“稳固的势力”。更要紧的是,他没有能与以色列或巴勒斯坦方面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米切尔严词要求以色列停止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引发以色列不满。另一方面,巴勒斯坦人起初受到鼓舞,随即因为美国无法劝服以色列停建定居点而失望,进而对米切尔失去信心。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东项目主任乔恩・奥尔特曼说,“以色列政府非常怀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谈判能力”,而巴勒斯坦受困于内部斗争,所以“难以在以色列或巴勒斯坦人中找到政治共识,用以推动米切尔受命促进的那种谈判”。
不同方式
米希尔辞职,正值中东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巴以和谈停滞不前且巴以关系因巴方内部达成和解协议而更趋复杂之际。巧合的是,今后一周,奥巴马打算重点关注中东。
奥巴马17日将在白宫会晤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19日将在国务院发表上任以来的第二次中东政策讲话;20日会晤到访的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美国官员介绍,奥巴马打算22日出访欧洲前在犹太人游说团体美国 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发表讲话。
中东政策讲话是奥巴马今后一周活动的重点。白宫发言人卡尼说,讲话内容“相当全面”,将表明奥巴马如何看待中东剧变、美国如何应对。同时,除重申美方对中东和平的承诺外,奥巴马可能提及“新思路”。
最近几个月,尤其是美国长期盟友和巴以和平伙伴、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下台后,米切尔的外交活动显著减少。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亚菲战略研究中心前主任约西・阿尔弗说,米切尔辞职可能预示奥巴马政府将以不同方式推动巴以和谈,因为米切尔的“方法在这里不灵。北爱尔兰式的倾听、倾听、再倾听在这里没有效果”。
巴勒斯坦谈判代表纳比勒・沙斯说,米切尔辞职不会对和平进程构成多大打击,而是为求变创造条件。按照他的说法,新任美国中东问题特使是谁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他必须得到美国政府足够支持。(胡若愚)
(本文来源:新华网)
责任编辑:NN046
http://world/2011-05-15/1551049.php
米切尔辞职似有意“配合”奥巴马即将发表的中东政策讲话。
只干两年
米切尔在递交奥巴马的辞呈中写道:“我强烈支持您的中东全面和平愿景,感谢您给我机会成为本届政府的一员。”
辞呈共两段。米切尔现年77岁,没有提及为什么决定辞职,只是说他2009年1月由奥巴马任命为中东问题特使后一直打算只干两年。
奥巴马稍后发表声明,把米切尔的职责描述为“可以想象到的最艰难工作”。声明说,美国“依然遵守对中东和平的承诺,将在米切尔辛勤工作和成就的基础上为实现这一目标而继续努力”。
米切尔辞职定于本月20日正式生效。他的副手、原美国驻约旦大使、助理国务卿帮办戴维・黑尔将暂任中东问题代理特使。
白宫发言人杰伊・卡尼强调,“总统的承诺与他刚上任时一样坚定”。他承认,中东和平是“一个难以解决的问题,一个格外难以解决的问题”。
两头受气
奥巴马上任后第二个完整工作日即任命米切尔为中东问题特使。希望这名原美国参议院多数党领袖能运用谈判技巧推动和平谈判。
米切尔因1998年协助调停北爱尔兰冲突、达成和平协议而闻名。民主党人总统比尔・克林顿执政后期,米切尔受命调停巴以冲突。一定程度上,他顶着“光环”上任。
过去两年,他在以色列、巴勒斯坦和埃及等国家之间穿梭外交、与领导人闭门会晤,设法重启停滞已久的巴以和平谈判。
“我坚定地相信,没有什么不能结束的冲突,”米切尔去年5月在一次演讲中说,“冲突由人造成,由人引导,因人而持续。它们同样可以由人终结。”
不过,美联社报道,他每次到访中东时间过短,每次最长几天,最短几小时,从来没有在中东建立“稳固的势力”。更要紧的是,他没有能与以色列或巴勒斯坦方面建立互相信任的关系。
米切尔严词要求以色列停止在约旦河西岸建立犹太人定居点,引发以色列不满。另一方面,巴勒斯坦人起初受到鼓舞,随即因为美国无法劝服以色列停建定居点而失望,进而对米切尔失去信心。
美国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中东项目主任乔恩・奥尔特曼说,“以色列政府非常怀疑巴勒斯坦民族权力机构的谈判能力”,而巴勒斯坦受困于内部斗争,所以“难以在以色列或巴勒斯坦人中找到政治共识,用以推动米切尔受命促进的那种谈判”。
不同方式
米希尔辞职,正值中东一些国家政局动荡、巴以和谈停滞不前且巴以关系因巴方内部达成和解协议而更趋复杂之际。巧合的是,今后一周,奥巴马打算重点关注中东。
奥巴马17日将在白宫会晤约旦国王阿卜杜拉二世;19日将在国务院发表上任以来的第二次中东政策讲话;20日会晤到访的以色列总理本雅明・内塔尼亚胡。
美国官员介绍,奥巴马打算22日出访欧洲前在犹太人游说团体美国 以色列公共事务委员会发表讲话。
中东政策讲话是奥巴马今后一周活动的重点。白宫发言人卡尼说,讲话内容“相当全面”,将表明奥巴马如何看待中东剧变、美国如何应对。同时,除重申美方对中东和平的承诺外,奥巴马可能提及“新思路”。
最近几个月,尤其是美国长期盟友和巴以和平伙伴、埃及总统穆罕默德・胡斯尼・穆巴拉克下台后,米切尔的外交活动显著减少。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亚菲战略研究中心前主任约西・阿尔弗说,米切尔辞职可能预示奥巴马政府将以不同方式推动巴以和谈,因为米切尔的“方法在这里不灵。北爱尔兰式的倾听、倾听、再倾听在这里没有效果”。
巴勒斯坦谈判代表纳比勒・沙斯说,米切尔辞职不会对和平进程构成多大打击,而是为求变创造条件。按照他的说法,新任美国中东问题特使是谁并非关键,关键在于他必须得到美国政府足够支持。(胡若愚)
(本文来源:新华网)

http://world/2011-05-15/1551049.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