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河
照耀中国的红星-开始的几句话
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西行漫记》是几乎人人都知道的,相信大部分
人也读过此书,但他另外一本着作《斯诺眼中的中国》可能并不那么
出名。我在读中学时偶然从学校图书馆中借得此书,读后的印象极深。
最主要是由于书中大量的照片资料,大部分是斯诺自己拍摄的照片。
这些照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可贵的是及其清晰,为中国革命保留了
珍贵的资料。通过这些照片那些历史书中苍白的人名和事件成为了有
血友肉的具体形象,我们可以通过他们获得对中国革命的一个感性认
识。
前几天无意中发现一个网页,上面收集了此书的大部分资料,不禁惊
喜过望。在此要感谢zred网友,是他不辞辛劳输入了数十万字的文字,
并且扫描了几百张照片。这些费力费时的工作并没有报酬,这令我感
到象我这样不合时宜的左派并不孤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仍然
有人会被一种精神感动。
网址:http://redlife.yeah.net或http://snowschina.yeah.net。
我打算把这些资料重新编排整理一下,再加上我一些不着边际的评论,
然后以连载的形式贴在华岳上,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中华民族所经历
的苦难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历程。这在当前美帝国主义侵略伊拉克,
屠杀伊拉克人民的时候更有特殊的意义。
附:
《斯诺眼中的中国》出版说明
1982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逝世十周年。根据他的遗
愿,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中国,埋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这是他当年前往陕北
革命根据地区的出发地。中国人民为了纪念他,今年二月十五日将在那里举行隆
重的纪念仪式。
我们翻译出版这本着作,也是为了对斯诺表示一点纪念之意。斯诺一生中写过十
一本书,还写过许多报刊文章,其中有许多都是关于中国的报道。斯诺夫人洛伊
斯・惠勒去年根据斯诺生前的书、信、笔记等资料,摘编成这本斯诺眼中的中国
,并刊登了四百多幅照片,把斯诺1928年来到中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为止这段时间内最主要的一些论述都收录了进去。其目的在于向全世界介绍中
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数十年艰苦卓绝的革命经历。我们觉得,通过一位
外国朋友写出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报道和评价,来了解我国的革命史迹,对于中国
年轻一代也是有裨益的。因此把此书译成中文,以飨读者。
斯诺的着作多数是新闻报道性作品。作者根据采访所写的书,有些是辗转传闻,
有些叙述者当时就记得不甚确切,难免有失实之处,为了保持原文的历史风貌,
除了对明显的史实错误和个别句、段落作删改或译注外,一律按原文照译,未作
改动。
在出版此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
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图片社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在此特
致谢意。
1982年2月
中国学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着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眼和笔,记述了中国
革命的艰苦历程。其中文字部分多摘自斯诺的书、信、日记和报导。并有自20年
代到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的珍贵历史照片400余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发表。
本书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人类历史丰富而灿烂的精
华。
上海黄浦江港口的外国轮船
美国水兵守卫着美国的海军游乐场
成群结队的人力车夫为顾客和车钱而竞争”
上海1928-1930:
贸易和商业比生命和人权更为重要。
黄浦江上有许多艘灰色或白色的军舰,用钢铁制成的细削狭
长的船体上装有厚厚的钢铁甲板,甲板上的大炮朝西对准着
中国。这些都是外国的看门狗:经常在黄浦江、长江以及中
国沿海一带巡逻的美、英、法、意和日本的巡洋舰、驱逐舰、
潜水艇和航空母舰.上海的治安要靠这些作好战斗准备的大炮
和威慑力量来维持。岸上还驻有法、美和意大利的海军陆战
队,英国陆军和日本士兵;他们的刺刀在(外国)租界周围
形成一道钢铁墙壁。他们保卫着世界上任何一个都市都无法
与之比拟的、一笔最大的外国投资。
上海似乎是一座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杂技场,形形色色的
人物在那里公开表演各种各样的肉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到处
是熙熙攘攘的人潮,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在老式和新式汽
车之间,在为争得人力车费而疯狂奔跑的苦力之间,冒险地
挤来挤去。在静安寺路上,偶而小心谨慎地拉过一辆辆装满
粪便得粪车,一旁却走过几位香气袭人、盛装艳服、大腿半
露的中国妇女。在一些叫卖面条的小贩面前,一个体格魁梧、
赤身露背的苦力小心翼翼推过一辆手推车,上面载着六个咯
咯地说笑的丫头。在金字招牌下面的店堂里,放满了各色绫
罗绸缎。毫无表情地睁着大眼走过的农村妇女,朝着身旁的
印度巡捕瞥了一眼,远处又传来了一阵阵清脆的打麻将声以
及在回力球场和跑狗场里赌博的喧闹声。满街幽幽地散发着
一阵阵甘甜而辛辣的鸦片烟气味。经过香味扑鼻的餐馆和灯
光通明的妓院,偶尔有一辆辆奥斯汀小轿车载着从跑马厅打
罢板球归来的年轻英国人经过那里。沿着外滩,一辆辆马车
里传来了年长的白人绅士同他们的娇妻或俄国情妇的窃窃笑
语声,一群外国水兵又匆匆忙忙地走过,急于寻找啤酒和女
人──从喧闹嘈杂的黎明直到凄切动人的夜晚,到处是无休
止的叫卖声。成人随地吐痰,孩子在路边撒尿,女佣人唠唠
叨叨的吵架声随处可闻。永安公司屋顶花园的剧场里又传来
了用假嗓高唱的曲调,隔壁旅馆房间里充斥着卖淫姑娘,供
来自外省的富商们尽情纵欲玩弄。跳舞场乐队发出的呼啸声
似乎在为身材苗条、珠光宝气的中国舞女们奏哀乐。无数乞
丐及其衣不遮体、篷首垢面的孩子们哀声乞讨。整队的外国
军舰,简陋的运输驳船,无数风帆以及数以千计、挂着灯笼
的小舢板,像萤火虫那样在银色月光笼罩下的黄浦江面闪烁
着星光,使得具有魅力的黄浦江浊流弥漫,遭受致命的污染。
肖河评论:
--- 有些场景又在今天的上海重现,但外国军舰和外国士兵们
永远都不会回来了。这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和某些人
所向往的旧中国的区别。
照耀中国的红星-开始的几句话
埃德加・斯诺和他的《西行漫记》是几乎人人都知道的,相信大部分
人也读过此书,但他另外一本着作《斯诺眼中的中国》可能并不那么
出名。我在读中学时偶然从学校图书馆中借得此书,读后的印象极深。
最主要是由于书中大量的照片资料,大部分是斯诺自己拍摄的照片。
这些照片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可贵的是及其清晰,为中国革命保留了
珍贵的资料。通过这些照片那些历史书中苍白的人名和事件成为了有
血友肉的具体形象,我们可以通过他们获得对中国革命的一个感性认
识。
前几天无意中发现一个网页,上面收集了此书的大部分资料,不禁惊
喜过望。在此要感谢zred网友,是他不辞辛劳输入了数十万字的文字,
并且扫描了几百张照片。这些费力费时的工作并没有报酬,这令我感
到象我这样不合时宜的左派并不孤独,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上仍然
有人会被一种精神感动。
网址:http://redlife.yeah.net或http://snowschina.yeah.net。
我打算把这些资料重新编排整理一下,再加上我一些不着边际的评论,
然后以连载的形式贴在华岳上,让我们共同回顾一下中华民族所经历
的苦难和中国人民的伟大革命历程。这在当前美帝国主义侵略伊拉克,
屠杀伊拉克人民的时候更有特殊的意义。
附:
《斯诺眼中的中国》出版说明
1982年是中国人民的朋友、美国着名记者埃德加・斯诺逝世十周年。根据他的遗
愿,他的部分骨灰安放在中国,埋葬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这是他当年前往陕北
革命根据地区的出发地。中国人民为了纪念他,今年二月十五日将在那里举行隆
重的纪念仪式。
我们翻译出版这本着作,也是为了对斯诺表示一点纪念之意。斯诺一生中写过十
一本书,还写过许多报刊文章,其中有许多都是关于中国的报道。斯诺夫人洛伊
斯・惠勒去年根据斯诺生前的书、信、笔记等资料,摘编成这本斯诺眼中的中国
,并刊登了四百多幅照片,把斯诺1928年来到中国,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
立为止这段时间内最主要的一些论述都收录了进去。其目的在于向全世界介绍中
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数十年艰苦卓绝的革命经历。我们觉得,通过一位
外国朋友写出的有关中国革命的报道和评价,来了解我国的革命史迹,对于中国
年轻一代也是有裨益的。因此把此书译成中文,以飨读者。
斯诺的着作多数是新闻报道性作品。作者根据采访所写的书,有些是辗转传闻,
有些叙述者当时就记得不甚确切,难免有失实之处,为了保持原文的历史风貌,
除了对明显的史实错误和个别句、段落作删改或译注外,一律按原文照译,未作
改动。
在出版此书的过程中,我们得到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中国历史博物馆、中国
革命博物馆、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中国图片社等单位的大力协助,在此特
致谢意。
1982年2月
中国学术出版社
内容简介:本书通过着名的美国记者和作家埃德加・斯诺的眼和笔,记述了中国
革命的艰苦历程。其中文字部分多摘自斯诺的书、信、日记和报导。并有自20年
代到1949年中国革命胜利的珍贵历史照片400余幅,其中相当一部分是首次发表。
本书生动而真实地记录了中国革命的重要历史阶段,是人类历史丰富而灿烂的精
华。
上海黄浦江港口的外国轮船
美国水兵守卫着美国的海军游乐场
成群结队的人力车夫为顾客和车钱而竞争”
上海1928-1930:
贸易和商业比生命和人权更为重要。
黄浦江上有许多艘灰色或白色的军舰,用钢铁制成的细削狭
长的船体上装有厚厚的钢铁甲板,甲板上的大炮朝西对准着
中国。这些都是外国的看门狗:经常在黄浦江、长江以及中
国沿海一带巡逻的美、英、法、意和日本的巡洋舰、驱逐舰、
潜水艇和航空母舰.上海的治安要靠这些作好战斗准备的大炮
和威慑力量来维持。岸上还驻有法、美和意大利的海军陆战
队,英国陆军和日本士兵;他们的刺刀在(外国)租界周围
形成一道钢铁墙壁。他们保卫着世界上任何一个都市都无法
与之比拟的、一笔最大的外国投资。
上海似乎是一座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杂技场,形形色色的
人物在那里公开表演各种各样的肉体功能和社会功能:到处
是熙熙攘攘的人潮,在各种交通工具之间,在老式和新式汽
车之间,在为争得人力车费而疯狂奔跑的苦力之间,冒险地
挤来挤去。在静安寺路上,偶而小心谨慎地拉过一辆辆装满
粪便得粪车,一旁却走过几位香气袭人、盛装艳服、大腿半
露的中国妇女。在一些叫卖面条的小贩面前,一个体格魁梧、
赤身露背的苦力小心翼翼推过一辆手推车,上面载着六个咯
咯地说笑的丫头。在金字招牌下面的店堂里,放满了各色绫
罗绸缎。毫无表情地睁着大眼走过的农村妇女,朝着身旁的
印度巡捕瞥了一眼,远处又传来了一阵阵清脆的打麻将声以
及在回力球场和跑狗场里赌博的喧闹声。满街幽幽地散发着
一阵阵甘甜而辛辣的鸦片烟气味。经过香味扑鼻的餐馆和灯
光通明的妓院,偶尔有一辆辆奥斯汀小轿车载着从跑马厅打
罢板球归来的年轻英国人经过那里。沿着外滩,一辆辆马车
里传来了年长的白人绅士同他们的娇妻或俄国情妇的窃窃笑
语声,一群外国水兵又匆匆忙忙地走过,急于寻找啤酒和女
人──从喧闹嘈杂的黎明直到凄切动人的夜晚,到处是无休
止的叫卖声。成人随地吐痰,孩子在路边撒尿,女佣人唠唠
叨叨的吵架声随处可闻。永安公司屋顶花园的剧场里又传来
了用假嗓高唱的曲调,隔壁旅馆房间里充斥着卖淫姑娘,供
来自外省的富商们尽情纵欲玩弄。跳舞场乐队发出的呼啸声
似乎在为身材苗条、珠光宝气的中国舞女们奏哀乐。无数乞
丐及其衣不遮体、篷首垢面的孩子们哀声乞讨。整队的外国
军舰,简陋的运输驳船,无数风帆以及数以千计、挂着灯笼
的小舢板,像萤火虫那样在银色月光笼罩下的黄浦江面闪烁
着星光,使得具有魅力的黄浦江浊流弥漫,遭受致命的污染。
肖河评论:
--- 有些场景又在今天的上海重现,但外国军舰和外国士兵们
永远都不会回来了。这就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新中国和某些人
所向往的旧中国的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