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yuer
新手上路
- 注册
- 2002-03-12
- 消息
- 10,204
- 荣誉分数
- 0
- 声望点数
- 0
文/陈毓钧
如果九一一事件系让出现于九○年代中美国保守右翼的单边主义与霸权思维,取得具说服力的正当性和机遇,那伊拉克战争就是一次真刀实枪的试验,尽管其所挑的对象是极不对称的弱国。
从布什政府上台后,其鹰派官员相继提出的NMD、先发制人战略、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主张,以及退出禁止核生化武器条约、反导弹条约和环保条约(即京都协议),更说要恢复核爆试验等等,以迄攻打伊拉克,北京认为布什政府已从理论进到实践阶段,必须认真对应,因为布什可能连任成功。而目前美国社会流行的硬性爱国主义,含有排外与扩张性质,已宣告九○年代美国外交大辩论结束,「霸权稳定论(或新帝国论)」已压倒「民主和平论」与「文明冲突论」。
基本上,北京九○年代的外交主轴是「不当头、不称霸」,也尽量回避与美国搞对抗。现在,北京上下普遍同意美前总统卡特所说的对伊战争是「不义之战」,而且相当程度地改变了二战后美国传统的外交行为。因此,面对新形势以及美政府的军事、外交作为,北京料将不会再谨守九○年代中「不偏不倚」路线,而宁可采取「弹性反应」的对外政策。例如美副总统切尼因SARS推迟访华,北京就不以为意,因为在目前这种国际情势下,谈不出成果,何况切尼还是布什政府的鹰派首脑。另外,胡锦涛将于五月访俄,最值得注意的是,自毛泽东以后,胡将是中国新领导人首次外访就选择莫斯科为访问国的第一人。
一九八○年为展现与美和解诚意,邓小平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一九八二年中国十二大,胡耀邦提出「独立自主外交路线」。一九九二年十四大,江泽民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这些都是文革后中国外交一脉相传的主要精神─不结盟。尽管过去几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有人主张在「韬光养晦」外亦应「有所作为」,但北京领导人认为政治结盟与军事同盟仍不必要。不过,新世纪的国际秩序正在酝酿重大转变,有人非要单超独霸不可,并自许为「新帝国」,而反殖、反帝、反霸向为中国外交的传统价值与骨气精神,北京当难以坐视这种发展。目前,北京埋首经济建设,没有必要与美争霸以免拖垮经济,但也不能任由美国主掌世界。中俄德法四国皆主张多极化世界格局,在面临咄咄逼人的美霸超强,结盟就成为一种自保与制衡的选择,故北京重返结盟道路并非不可能。
美国军方提出「先发制人战略」的理由系「国家安全不能坐以待毙」。中国军方认为美国的企图让中国更为清醒,而此一战略对中国安全利益极具参考价值。这次美伊战争,解放军觉得美军表现并无特出,不像上次波斯湾战争让中国军方大为震撼。究其原因,应该是十二年来北京在军事现代化、科技化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军方认为高科技战争固然强势,但亦有其盲点和缺陷,有人强调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依然重要。所谓「人民战争」就是讲求精神武装的意志力与战斗力。这次美军强行占领伊拉克的作为,正好适时让解放军进行反帝、反殖、反霸的民族精神教育。还有面临美军改变使用核武的态度,未来中国军方料将在关键武器发展上,如核弹、中长程弹道飞弹、雷射、军事卫星等等,更加强化,以备万一。
八○年代时,中国大门才开放不久,美国价值如自由、民主、公平、人权、法治、人道主义等等,成为大陆大学校园的新事物,许多学生追求并崇拜,自由女神像还在「六四事件」中立于天安门。然而,九○年代的中国威胁论、银河号事件,九七年美英联手杯葛北京申办奥运、九九年炸馆事件等等,加上大陆留学生返国后带回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如种族歧视)等等,大学校园早已从崇美转向知美,甚至是拒美。美伊战争期间,大陆媒体从电视、电台、报纸、杂志都是一面倒地同情伊拉克人民(非萨达姆政权),反对战争,强调和平,并充满对美国的嘲讽、批评、不满。大学生想上街头抗议但被劝阻,不过校园内则是一片批美之声,重点就是说什么人道主义、世界和平、自由解放、法治原则、人权外交等都是美国的假面目。这种对美国的社会认知,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决策人士的思维上面。难怪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最近在反驳美国对中国人权状况批评时说,美国应该管好自己内部的事,不要搞双重标准,以免损及自己的声望。此话说在美伊战争期间,特别耐人寻味。
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兼大陆所教授
2003/04/15 中国时报
如果九一一事件系让出现于九○年代中美国保守右翼的单边主义与霸权思维,取得具说服力的正当性和机遇,那伊拉克战争就是一次真刀实枪的试验,尽管其所挑的对象是极不对称的弱国。
从布什政府上台后,其鹰派官员相继提出的NMD、先发制人战略、不排除使用核武器的主张,以及退出禁止核生化武器条约、反导弹条约和环保条约(即京都协议),更说要恢复核爆试验等等,以迄攻打伊拉克,北京认为布什政府已从理论进到实践阶段,必须认真对应,因为布什可能连任成功。而目前美国社会流行的硬性爱国主义,含有排外与扩张性质,已宣告九○年代美国外交大辩论结束,「霸权稳定论(或新帝国论)」已压倒「民主和平论」与「文明冲突论」。
基本上,北京九○年代的外交主轴是「不当头、不称霸」,也尽量回避与美国搞对抗。现在,北京上下普遍同意美前总统卡特所说的对伊战争是「不义之战」,而且相当程度地改变了二战后美国传统的外交行为。因此,面对新形势以及美政府的军事、外交作为,北京料将不会再谨守九○年代中「不偏不倚」路线,而宁可采取「弹性反应」的对外政策。例如美副总统切尼因SARS推迟访华,北京就不以为意,因为在目前这种国际情势下,谈不出成果,何况切尼还是布什政府的鹰派首脑。另外,胡锦涛将于五月访俄,最值得注意的是,自毛泽东以后,胡将是中国新领导人首次外访就选择莫斯科为访问国的第一人。
一九八○年为展现与美和解诚意,邓小平废止「中苏友好同盟条约」。一九八二年中国十二大,胡耀邦提出「独立自主外交路线」。一九九二年十四大,江泽民提出「独立自主和平外交」。这些都是文革后中国外交一脉相传的主要精神─不结盟。尽管过去几年来,中国综合国力提升,有人主张在「韬光养晦」外亦应「有所作为」,但北京领导人认为政治结盟与军事同盟仍不必要。不过,新世纪的国际秩序正在酝酿重大转变,有人非要单超独霸不可,并自许为「新帝国」,而反殖、反帝、反霸向为中国外交的传统价值与骨气精神,北京当难以坐视这种发展。目前,北京埋首经济建设,没有必要与美争霸以免拖垮经济,但也不能任由美国主掌世界。中俄德法四国皆主张多极化世界格局,在面临咄咄逼人的美霸超强,结盟就成为一种自保与制衡的选择,故北京重返结盟道路并非不可能。
美国军方提出「先发制人战略」的理由系「国家安全不能坐以待毙」。中国军方认为美国的企图让中国更为清醒,而此一战略对中国安全利益极具参考价值。这次美伊战争,解放军觉得美军表现并无特出,不像上次波斯湾战争让中国军方大为震撼。究其原因,应该是十二年来北京在军事现代化、科技化方面有了一定程度的进展。军方认为高科技战争固然强势,但亦有其盲点和缺陷,有人强调毛泽东「人民战争」理论依然重要。所谓「人民战争」就是讲求精神武装的意志力与战斗力。这次美军强行占领伊拉克的作为,正好适时让解放军进行反帝、反殖、反霸的民族精神教育。还有面临美军改变使用核武的态度,未来中国军方料将在关键武器发展上,如核弹、中长程弹道飞弹、雷射、军事卫星等等,更加强化,以备万一。
八○年代时,中国大门才开放不久,美国价值如自由、民主、公平、人权、法治、人道主义等等,成为大陆大学校园的新事物,许多学生追求并崇拜,自由女神像还在「六四事件」中立于天安门。然而,九○年代的中国威胁论、银河号事件,九七年美英联手杯葛北京申办奥运、九九年炸馆事件等等,加上大陆留学生返国后带回美国社会的真实面貌(如种族歧视)等等,大学校园早已从崇美转向知美,甚至是拒美。美伊战争期间,大陆媒体从电视、电台、报纸、杂志都是一面倒地同情伊拉克人民(非萨达姆政权),反对战争,强调和平,并充满对美国的嘲讽、批评、不满。大学生想上街头抗议但被劝阻,不过校园内则是一片批美之声,重点就是说什么人道主义、世界和平、自由解放、法治原则、人权外交等都是美国的假面目。这种对美国的社会认知,不可避免地会反映在决策人士的思维上面。难怪北京外交部发言人最近在反驳美国对中国人权状况批评时说,美国应该管好自己内部的事,不要搞双重标准,以免损及自己的声望。此话说在美伊战争期间,特别耐人寻味。
作者为中国文化大学美国研究所所长兼大陆所教授
2003/04/15 中国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