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国导演探讨拍片困境王全安叹热钱多乐趣少

  • 主题发起人 主题发起人 guest
  • 开始时间 开始时间

guest

Moderator
管理成员
注册
2002-10-07
消息
402,365
荣誉分数
76
声望点数
0
#gallery46940 .nph_photo_view{ height:400px;} #gallery46940 .nph_stream, #gallery46940 .nph_search{ height:600px;} .nph_photo_desc h2{ font-family:宋体; font-size:12px;font-weight:bold;} .nph_set_cur{ float:left;} .nph_icon_pset{ margin:0 6px 0 0;} 娱乐图片中心 < 返回 找到相关图片(共张) 未找到相关图片
  • 娱乐图片中心 |
  • 查看图集|
<i> (/7) </b>
s_76OFR9Q500B50003.jpg
上海电影节主席讲坛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3/2011-06-17/t_76OFR9Q500B50003.jpg
s_76OFRBAS00B50003.jpg
巴瑞・莱文森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3/2011-06-17/t_76OFRBAS00B50003.jpg
s_76OFRCLT00B50003.jpg
王全安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3/2011-06-17/t_76OFRCLT00B50003.jpg
s_76OFRC4N00B50003.jpg
德里克・艾利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3/2011-06-17/t_76OFRC4N00B50003.jpg
s_76OFRA4T00B50003.jpg
休・赫德森
<i title="img">http://img3.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3/2011-06-17/t_76OFRA4T00B50003.jpg
s_76OFR99100B50003.jpg
休・赫德森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3/2011-06-17/t_76OFR99100B50003.jpg
s_76OFRAQ200B50003.jpg
上海电影节主席讲坛
<i title="img">http://img4.cache.netease.com/photo.../photo/0003/2011-06-17/t_76OFRAQ200B50003.jpg
mod003.gif

网易娱乐6月17日报道(图文/上海报道组 三格格 JJ)6月17日,第14届上海电影节主席讲坛“泛媒体时代的精英创作”举行。本届电影节主席、美国著名导演巴瑞・莱文森、评审团成员中国第六代导演王全安、英国导演休・赫德森出席了此次论坛。论坛现场,众导演大叹融资困难,连巴瑞・莱文森这样的名导演都感慨,现今在美国想再拍出《雨人》这样的题材非常困难。王全安则直指“要追求电影还是钱”才是中国电影人应该搞清楚的问题。他坦言,中国电影目前“钱越来越多,乐趣却越来越少,连本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的论坛都一直在教人怎么赚钱。”
众导演叹融资难 巴瑞・莱文森:美国难再拍出《雨人》
论坛现场,谈及电影融资的问题时,巴瑞・莱文森坦言,即使是为自己赢得奥斯卡最佳导演奖、柏林影展金熊奖的《雨人》,如今在美国想拍这类题材恐怕也非常困难,“这样的片子既没有武打也没有超级英雄,那些纯工业化制作之下的电影公司,只管拍他们认为观众喜欢的大片,虽然这不是一个良性循环,却很难改变。” 英国导演休・赫德森也称,英国电影导演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技术虽然发展了,但是融资却非常困难。”
中国导演王全安却对这一问题持乐观态度,他认为,中国是钱比较多,融资比较方便,但投资大多相当盲目,“中国现在处于一个很混乱的阶段,同时也很有生机、很有张力。这个时候有很多经验是自己建立的,没有一种固定的方式,不管是中国的投资人,还是导演都在摸索阶段,当然,这个阶段可能是一个最有意思的阶段。就拿我拍像《白鹿原》这样的电影来说,在中国艺术片上是最大的制作,小说有尖锐的话题,投资人觉得吸引人,就愿意来投资。”他还笑言,两位导演可以考虑来中国投资,再拿到美国去放。
王全安:拍摄的乐趣正在消失 国内电影开发过于急功近利
预测起未来十年中国电影行业的发展趋势,王全安表示,“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之前中国电影没怎么发展过,基础比较弱,各个空间的发展也比较大,中国观众数量是世界上最多的,所以中国电影怎么样好都是可以理解的。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缺少方向性,很盲目地沿着一些方向发展,就像中国的经济一样,属于一种比较急功近利的开发,如果我们拍一部《功夫熊猫》的话,会至少出来50、60个熊猫,随着电影的发展,就会慢慢进入到市场细化的阶段,我个人是非常愿意看到这种状况。当然也可能出现变坏的情况,整个沿着特别不理智的方向走,让大家看吐了。”同时,他也表示了自己的担忧,“钱越来越多,拍电影的乐趣却越来越少,我们不是在追求电影,只是在追求钱。”
当被问及在未来坚持拍喜欢的电影是否越发困难时,王全安说,“有可能,导演这个职业一直都挺难的,如果选择做导演就要知道面对难题,尤其想拍自己喜欢的电影更困难,这是自然状况,困难是成功的一部分,作为一种职业我还是快乐、成功,衡量的标准是是否还为喜欢的东西工作,生产出的这个东西是否还有价值。拍电影追求的是什么?现在变成首先是更多钱能从投资方手里拿过来,再来从观众口袋里拿过来。这次上海电影节的更多讲座教人怎么拿钱,拍电影怎么拿到钱,怎么从观众手里拿到钱,比较少关注电影本身,这些东西成了陪衬,哪儿已经出了问题了。”
审查制度无碍电影质量 应小心取得平衡
作为中国第六代导演的生力军,王全安对于如何“讲好故事”有自己的独到理解,“我们关注的好故事应该在我们的情感上花功夫,而不是技术上。即使技术会使拍电影变得越来越容易,但值得拿出来讲的故事依然很少,最重要还是在拍摄影片,电影的意义,应该在于其要表达的情感,应该在于导演本身的眼睛,而不是技术。每个人都可以用摄像机拍,但并非人人都可以当导演。”

至于两位外国导演颇为关心的中国电影审查制度,王全安坦言,“中国目前电影审查制度最大的问题是,没有一个标准,比较随意。但是电影在哪里都会受到审查。在美国也不容易,美国的制片人在某种程度上讲,比中国更厉害。” 对此,巴瑞・莱文森颇为赞同,“电影的质量并不是完全由审查制度决定,30、40年代美国审查制度严格,也出现很好的片子。改变是需要的,但审查制度本身没让电影制作人不能拍好的作品,最终可以取得一种小心的平衡。”


(本文来源:网易娱乐专稿 )
arc_icon.gif

http://ent/2011-06-18/1604830.php
</img>
</img>
Ijhr25BhxQY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