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01-16
- 消息
- 9,686
- 荣誉分数
- 5
- 声望点数
- 0
一位老移民的加拿大生活感想(上)
送交者: JimFang 2002年3月15日20:30:38 于 [卑诗华人社区]http://www.bbsland.com
[作者:方金琪(Jim Fang)]
想写这篇文章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
一是从网上读到许多新移民对加拿大的抱怨,甚至成了移民论坛上关于加拿大的主旋律时,的确希望能作为一位来加拿大时间稍长的老移民,也同新移民分享自己的感受,供大家参考。另一方面,受基督徒爱心的支持,我和太太除工作之外,这几年一直从事华人新移民安顿的义务咨询服务工作,接触的新移民较多,不少新移民和已经安顿的“老”移民也曾建议我们将我们的感受与认识写篇文章,提供给新移民。
但仍是一拖两年多过去了。主要的原因,一是生活、工作太忙,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有两个6岁以下小孩的家要忙碌,还有为新移民咨询的义务工作。二是新移民多有一个抱怨、牢骚比较多的适应期,即使是加拿大政府的A Guide to Living in Canada也是这样告诫大家。因此觉得新移民发牢骚实属正常,不必过分认真,随着了解时间的加长和生活的安定,他们各自都会最后对加拿大生活有个客观的认识。
今天之所以终于动笔,最直接的原因是“卑诗阳光”论坛(2002.3.15)上“对加拿大生活的告知”一文中作者的一句话:“不知是否是成功人士不愿来这个版面发表意见,还是不屑于提供信息给后来的人”。
一、我们的经历
我是1991年4月离开的中国大陆。先在英国牛津大学做了一年半的博士后。随后我去美国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工作,太太到加拿大McMaster读书。一年后因太太在加拿大,我申请到加拿大Queen’s大学做了一年访问学者。1994年5月我们一起到美国本土,我在威斯康星大学工作。1997年5月移民到加拿大多伦多至今。实际上我们移民到加拿大,也还只是五年不到的时间,对加拿大社会还远谈不上有充分了解。但同绝大多数中国大陆来的技术移民相比,我们也算是“老”移民了。因此文章的标题中就称自己是老移民了。
我们移民到加拿大时生活的艰难,实际上超过了目前绝大多数新移民的想象。这主要的原因,一是当时北美经济几乎是正处于谷底,加拿大失业率达百分之十一点几(现在是百分之七点几),真的是打工的工都很难找。二是我决定移民后就改行,因为我的专业和教育背景在北美只能是在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而这类工作工资低、工作不稳定。三是我和太太都不想稳定以后的工作是要受制于人的坐班制工作。这些社会与个人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我们自1997年5月移民入境,直到1998年8月才开始走向生活安定。这十六个月应算是我们的移民适应期了,期间的艰辛,一言难尽。
1998年夏季,我所在的华人基督教会的一批中国大陆技术移民青年夫妇成立新移民关怀小组,我任组长。但由于当时向教会寻求协助的新移民十分有限,十月,我和太太建立“多伦多华人新移民之家”网站,开始为新移民安顿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提供义务咨询服务。目前,我们大约每天回答20个左右咨询电话、10个左右咨询电子邮件。当地的一些中文报纸有过对我们的报道,多伦多华人新移民之家网站也已扩展为多伦多华人咨询网(www.torChinese.com)。义务咨询和我们理财服务客户加起来,三年多来,我们面对面接触过的大陆技术移民家庭约1500家左右。
二、多伦多地区大陆技术移民的基本状况
那么,这些我们有过较多接触的技术移民家庭的现状怎么样呢?我们一直想做一次统计调查分析,用数据来准确地介绍大家在这里的状况。但因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们至今还未能将这一想法付于行动。这里只能是根据我们义务咨询和理财服务所掌握的情况,给大家提供一个估略性的参考。
总体来说,移民入境时间一年半以内的新移民,生活和收入还不稳定的占大部分。如果不包括Labour Work在内,可能还有60-70%的人没有正式的工作。已有正式工作的家庭,家庭年收入多在5-10万加元之间,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过10万加元的是极少数(可能在5%左右)。
但技术移民入境已有两年以上的,则完全是另一番境况。大致说来,在这些移民家庭中,收入仍在5万加元以内的约不超过20%;家庭收入5-10万加元的是绝大多数,约占50-60%左右;收入10-20万的约10-15%左右;家庭收入过20万的约占5%左右。从市内区域分布看,大致是自东区、中区越往市外围,家庭收入越高些。也即越往市中心,低收入家庭比率越高些。
以上的收入大致是以家庭主要实际收入为准。如家庭工资收入8万另有5间房出租的,则按家庭收入超过10万计算;开8万加元杂货店的,实际家庭收入按7-8万算,而不是以其报税收入为准。总的来看,移民入境两年以上的大陆技术移民家庭收入,应该说已经接近或略超过加拿大居民的平均水平。
自1997年以来,多伦多地区大陆技术移民经济实力的增长,是十分显著和令人鼓舞的。1997我们到达多伦多时,多伦多还少有大陆技术移民,华人出租房屋的,主要是住在旧多伦多东区和中区的通过投亲靠友和难民等方式从广东、福建而来的非技术移民。北约克东部和士嘉堡区北部尽管华人也较集中,但当时主要是香港人和台湾人,他们经济上多没有要出租房屋的意愿。但随后的几年,大陆技术移民随着收入稳定也开始购房,并且多在北约克和士嘉堡区,离开了早期大陆非技术移民集中的东区和中区。而近一年多大陆技术在多伦多外围的卫星城(大多伦多地区)购房的也在逐渐增加。这些外围城市的房子由于新和大,价格不一定比多伦多市内低,但由于不便于出租,买主应该有更好的家庭收入才行。
三、为什么移民论坛上的言论多贬低加拿大
移民论坛上有关加拿大的讨论,不难觉得绝大多数都是抱怨和贬低加拿大的。在加拿大有多年生活经历的移民可能多会认为这些讨论过于偏颇,只是适应期新移民的发泄而已,不值得认真对待。我们下一节的讨论中也会涉及到对一些错误认识的讨论,更多的资讯可参见我们网站的常见问题解答(www.torChinese.com/faq/)。事实上,加拿大只有三千多万人口,却能跻身七大工业国之一,多伦多也多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大城市,当然不至于象新移民说的那样一塌糊涂。
但认真分析产生这种抱怨加拿大的原因,应该说对协助新移民安顿和认识加拿大会有所帮助。以下是我个人就这方面的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首先,应该说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对产生这种新移民抱怨加拿大的现象负有很大的责任,不管这种政策是对还是错。加拿大允许在加拿大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移民入境,而且没有找到工作就移民入境的技术移民占了每年入境移民的绝大部分。这些新移民入境后,不仅要面对语言、文化的适应,还要立即面对就业市场和经济困难的双重压力,其艰难程度和生活压力不难想象。这使得移居加拿大的独立移民(技术移民)都有一个显著而艰难的适应期。这个适应期因人的不同和因找到稳定收入工作的快慢不同而长短不一,短的几个月,长的达一、两年。
相反,如美国,没有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技术人才移居美国,一般的过程是要在入境前先找到工作以H签证入境,然后通过工作单位向有关部门申请劳工卡,最后才是申请移民绿卡。这样的好处是使能移民美国的技术人才,不必面对过分强大的就业市场与经济收入的压力,政府也避免了补贴低收入新移民家庭的情况。但缺点是使不能事先在美国找到工作的技术人才很难先进入美国,然后再去拼搏。
对于想移民的华人技术人才,尤其是人仍在中国大陆并且没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技术人才,权衡之下可能并不希望加拿大改变这一移民政策。但不管怎样,这一政策的确是把移民适应与安顿的所有压力集中到了移民入境后的那段时间里,尤其是对哪些找工作有困难积蓄又少的新移民,压力之大不难想象。
二是参与移民论坛中讨论的多是准备移民来加拿大的“预备移民”或抵达加拿大时间不是太长的新移民。真正在加拿大生活了一些年份的移民较少参与这些讨论。原因可能主要一是随着移民安顿,生活兴趣和关注重点转移,老移民较少浏览移民论坛;二是老移民对新移民的过激言论抱可以理解的态度,因为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认为随着生活安定,新移民对加拿大看法自然会回到客观上来,不必去与之讨论争论;三是找到工作后的移民很少有时间去写文章、参与讨论。我因从事新移民安顿义务咨询服务的关系,有时仍浏览移民论坛,但后两种考虑使我很少在这些论坛上发表言论。偶尔想顺便说几句,但多数论坛都要登记注册,有的甚至要反复多次才能登记上,也就作罢了。
待续。在下一章中将讨论新移民(也是移民论坛上)对加拿大生活的常见误解。但我们是从事家庭财务规划工作,目前又是加拿大报税季节,很忙,真的不能确定文章的下一部分什么时候写好。若您想先多少有些了解,可去浏览多伦多华人资讯网的常见问题解答(www.torChinese.com/faq/)。
送交者: JimFang 2002年3月15日20:30:38 于 [卑诗华人社区]http://www.bbsland.com
[作者:方金琪(Jim Fang)]
想写这篇文章已有两年多的时间了。
一是从网上读到许多新移民对加拿大的抱怨,甚至成了移民论坛上关于加拿大的主旋律时,的确希望能作为一位来加拿大时间稍长的老移民,也同新移民分享自己的感受,供大家参考。另一方面,受基督徒爱心的支持,我和太太除工作之外,这几年一直从事华人新移民安顿的义务咨询服务工作,接触的新移民较多,不少新移民和已经安顿的“老”移民也曾建议我们将我们的感受与认识写篇文章,提供给新移民。
但仍是一拖两年多过去了。主要的原因,一是生活、工作太忙,有自己的工作要做,有两个6岁以下小孩的家要忙碌,还有为新移民咨询的义务工作。二是新移民多有一个抱怨、牢骚比较多的适应期,即使是加拿大政府的A Guide to Living in Canada也是这样告诫大家。因此觉得新移民发牢骚实属正常,不必过分认真,随着了解时间的加长和生活的安定,他们各自都会最后对加拿大生活有个客观的认识。
今天之所以终于动笔,最直接的原因是“卑诗阳光”论坛(2002.3.15)上“对加拿大生活的告知”一文中作者的一句话:“不知是否是成功人士不愿来这个版面发表意见,还是不屑于提供信息给后来的人”。
一、我们的经历
我是1991年4月离开的中国大陆。先在英国牛津大学做了一年半的博士后。随后我去美国夏威夷东西方研究中心工作,太太到加拿大McMaster读书。一年后因太太在加拿大,我申请到加拿大Queen’s大学做了一年访问学者。1994年5月我们一起到美国本土,我在威斯康星大学工作。1997年5月移民到加拿大多伦多至今。实际上我们移民到加拿大,也还只是五年不到的时间,对加拿大社会还远谈不上有充分了解。但同绝大多数中国大陆来的技术移民相比,我们也算是“老”移民了。因此文章的标题中就称自己是老移民了。
我们移民到加拿大时生活的艰难,实际上超过了目前绝大多数新移民的想象。这主要的原因,一是当时北美经济几乎是正处于谷底,加拿大失业率达百分之十一点几(现在是百分之七点几),真的是打工的工都很难找。二是我决定移民后就改行,因为我的专业和教育背景在北美只能是在大学从事研究工作,而这类工作工资低、工作不稳定。三是我和太太都不想稳定以后的工作是要受制于人的坐班制工作。这些社会与个人的原因交织在一起,使我们自1997年5月移民入境,直到1998年8月才开始走向生活安定。这十六个月应算是我们的移民适应期了,期间的艰辛,一言难尽。
1998年夏季,我所在的华人基督教会的一批中国大陆技术移民青年夫妇成立新移民关怀小组,我任组长。但由于当时向教会寻求协助的新移民十分有限,十月,我和太太建立“多伦多华人新移民之家”网站,开始为新移民安顿通过电话和电子邮件提供义务咨询服务。目前,我们大约每天回答20个左右咨询电话、10个左右咨询电子邮件。当地的一些中文报纸有过对我们的报道,多伦多华人新移民之家网站也已扩展为多伦多华人咨询网(www.torChinese.com)。义务咨询和我们理财服务客户加起来,三年多来,我们面对面接触过的大陆技术移民家庭约1500家左右。
二、多伦多地区大陆技术移民的基本状况
那么,这些我们有过较多接触的技术移民家庭的现状怎么样呢?我们一直想做一次统计调查分析,用数据来准确地介绍大家在这里的状况。但因时间和精力的限制,我们至今还未能将这一想法付于行动。这里只能是根据我们义务咨询和理财服务所掌握的情况,给大家提供一个估略性的参考。
总体来说,移民入境时间一年半以内的新移民,生活和收入还不稳定的占大部分。如果不包括Labour Work在内,可能还有60-70%的人没有正式的工作。已有正式工作的家庭,家庭年收入多在5-10万加元之间,个人收入和家庭收入过10万加元的是极少数(可能在5%左右)。
但技术移民入境已有两年以上的,则完全是另一番境况。大致说来,在这些移民家庭中,收入仍在5万加元以内的约不超过20%;家庭收入5-10万加元的是绝大多数,约占50-60%左右;收入10-20万的约10-15%左右;家庭收入过20万的约占5%左右。从市内区域分布看,大致是自东区、中区越往市外围,家庭收入越高些。也即越往市中心,低收入家庭比率越高些。
以上的收入大致是以家庭主要实际收入为准。如家庭工资收入8万另有5间房出租的,则按家庭收入超过10万计算;开8万加元杂货店的,实际家庭收入按7-8万算,而不是以其报税收入为准。总的来看,移民入境两年以上的大陆技术移民家庭收入,应该说已经接近或略超过加拿大居民的平均水平。
自1997年以来,多伦多地区大陆技术移民经济实力的增长,是十分显著和令人鼓舞的。1997我们到达多伦多时,多伦多还少有大陆技术移民,华人出租房屋的,主要是住在旧多伦多东区和中区的通过投亲靠友和难民等方式从广东、福建而来的非技术移民。北约克东部和士嘉堡区北部尽管华人也较集中,但当时主要是香港人和台湾人,他们经济上多没有要出租房屋的意愿。但随后的几年,大陆技术移民随着收入稳定也开始购房,并且多在北约克和士嘉堡区,离开了早期大陆非技术移民集中的东区和中区。而近一年多大陆技术在多伦多外围的卫星城(大多伦多地区)购房的也在逐渐增加。这些外围城市的房子由于新和大,价格不一定比多伦多市内低,但由于不便于出租,买主应该有更好的家庭收入才行。
三、为什么移民论坛上的言论多贬低加拿大
移民论坛上有关加拿大的讨论,不难觉得绝大多数都是抱怨和贬低加拿大的。在加拿大有多年生活经历的移民可能多会认为这些讨论过于偏颇,只是适应期新移民的发泄而已,不值得认真对待。我们下一节的讨论中也会涉及到对一些错误认识的讨论,更多的资讯可参见我们网站的常见问题解答(www.torChinese.com/faq/)。事实上,加拿大只有三千多万人口,却能跻身七大工业国之一,多伦多也多年被联合国评为最适宜居住的大城市,当然不至于象新移民说的那样一塌糊涂。
但认真分析产生这种抱怨加拿大的原因,应该说对协助新移民安顿和认识加拿大会有所帮助。以下是我个人就这方面的几点看法,供大家参考和讨论。
首先,应该说加拿大的移民政策对产生这种新移民抱怨加拿大的现象负有很大的责任,不管这种政策是对还是错。加拿大允许在加拿大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移民入境,而且没有找到工作就移民入境的技术移民占了每年入境移民的绝大部分。这些新移民入境后,不仅要面对语言、文化的适应,还要立即面对就业市场和经济困难的双重压力,其艰难程度和生活压力不难想象。这使得移居加拿大的独立移民(技术移民)都有一个显著而艰难的适应期。这个适应期因人的不同和因找到稳定收入工作的快慢不同而长短不一,短的几个月,长的达一、两年。
相反,如美国,没有在美国接受过教育的技术人才移居美国,一般的过程是要在入境前先找到工作以H签证入境,然后通过工作单位向有关部门申请劳工卡,最后才是申请移民绿卡。这样的好处是使能移民美国的技术人才,不必面对过分强大的就业市场与经济收入的压力,政府也避免了补贴低收入新移民家庭的情况。但缺点是使不能事先在美国找到工作的技术人才很难先进入美国,然后再去拼搏。
对于想移民的华人技术人才,尤其是人仍在中国大陆并且没有过海外留学经历的技术人才,权衡之下可能并不希望加拿大改变这一移民政策。但不管怎样,这一政策的确是把移民适应与安顿的所有压力集中到了移民入境后的那段时间里,尤其是对哪些找工作有困难积蓄又少的新移民,压力之大不难想象。
二是参与移民论坛中讨论的多是准备移民来加拿大的“预备移民”或抵达加拿大时间不是太长的新移民。真正在加拿大生活了一些年份的移民较少参与这些讨论。原因可能主要一是随着移民安顿,生活兴趣和关注重点转移,老移民较少浏览移民论坛;二是老移民对新移民的过激言论抱可以理解的态度,因为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认为随着生活安定,新移民对加拿大看法自然会回到客观上来,不必去与之讨论争论;三是找到工作后的移民很少有时间去写文章、参与讨论。我因从事新移民安顿义务咨询服务的关系,有时仍浏览移民论坛,但后两种考虑使我很少在这些论坛上发表言论。偶尔想顺便说几句,但多数论坛都要登记注册,有的甚至要反复多次才能登记上,也就作罢了。
待续。在下一章中将讨论新移民(也是移民论坛上)对加拿大生活的常见误解。但我们是从事家庭财务规划工作,目前又是加拿大报税季节,很忙,真的不能确定文章的下一部分什么时候写好。若您想先多少有些了解,可去浏览多伦多华人资讯网的常见问题解答(www.torChinese.com/fa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