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舆情半年报:微博成中国最重要舆论场

SuanNiHen

新手上路
VIP
注册
2010-11-21
消息
1,003
荣誉分数
52
声望点数
0
http://www.iricn.com/index.php?option=com_content&view=article&id=205&Itemid=7
作者: Administrator 时间: 2011-07-18 01:50:02 来源:艾利艾 点击数:998
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以下简称IRI),基于网络舆情指数体系、I-Catch全网动态分析和网络舆情100典型网站样本分析,对2011年上半年1000多起网络热点事件进行厘定和整理,从中选出舆情指数排名前80的网络热点及突发公共事件,深入研究事件舆情源头、地域分布、领域分布规律,量化呈现本年度网络舆情发展特点。

2011年上半年,中国网络舆情格局的最重大变化是,微博已经成为中国最重要的舆论场。根据IRI统计,微博已超过论坛,由去年的第三大舆情源头上升为第二大舆情源头,中国发生的几乎所有热点事件,都会在微博得到有效传播,舆情在经过微博传播后,一般会发生变异、放大,微博引领舆论的特征日益明显。微博用户数量的增加、网民登录网站方式的改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中国舆论场的重心迅速向微博转移,相应地,微博意见领袖开始分享由传统媒体和网络媒体所把持的话语权,传统媒体报道日益受到网络舆论、特别是微博舆论的影响。

从领域看,2011年上半年,食品安全领域热点事件较为集中,恶性案件高发,并在网络持续成为舆情热点。

从地域看,2011年上半年,经济发达地区舆情高发,广东、江苏、浙江列数量前三位。河南、重庆、湖北等省市舆情热点数量增长较快。

从政府应对舆情能力看,2011年上半年,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热点事件速度有所提升,方式更为多样;政府部门入驻微博平台步伐加速,体现了政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心。媒体格局转变和网络舆情领域特点的变化,将对政府网络舆情应对和引导提出更高的要求。

一、微博成为舆情第二大源头和最重要舆论场

2010年被称为“中国微博元年”,据不完全统计,这一年微博用户将近7500万人。进入2011年,微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用户数量急剧增长,腾讯微博宣布其用户数超过2亿,新浪微博宣布其用户数超过1.4亿,据2011年5月28日于北京召开的首届中国微博大会的信息,中国微博用户已达2.3亿人。微博聚合了媒体、社交、应用平台,满足了用户对海量即时信息,以及网络社交、个性化应用的需求。在所有SNS社区中,微博用户数量超过了其他任何一种。

1、微博成第二大舆情源头

2011年上半年,占比18.8%的网络热点事件源头是微博。此前,论坛、博客和新闻跟帖一直是三种最主要的网络舆论载体,但在2011年,随着微博井喷式的发展,网民爆料的首选媒体更多地转向微博。据IRI监测数据统计显示,在2011年上半年选取的舆情指数前80名事件中,共有15个事件由微博首发,如郭美美事件,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直播开房”事件,江西抚州爆炸案,故宫失窃案,“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行动和投资人王功权“微博私奔”等。



2、微博引领主流媒体舆论

微博的影响力日趋增大,主流媒体开始将目光投向微博平台。目前,自媒体对传统媒体格局的冲击,使得传统的“你说我听”模式受到挑战,巨量用户、海量信息,使微博动摇了主流媒体的“权威”地位,主流媒体在提供信息的数量上、时效上,均不敌微博。同时,主流媒体也将目光投向由微博引发的网络舆情,以人民日报为例,2011年上半年以微博为源头的15个热点事件中,人民日报对其中的7起事件予以了回应。这种回应营造了一种良好的互动氛围,既是主流媒体关注网络舆情,回应网民的表现,也提供了一种“下情上达”的渠道。



图表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IRI)

3、微博使话语权向意见领袖持续转移

自媒体时代打破了传统的媒体报道格局,其中一个重要表现就是话语权的转移和变化。随着网民人数的快速增长,越来越多的人聚集在博客、SNS社区等平台上,意见领袖亦从中涌现。与媒体相比,博客的交互性,使意见领袖的观点、态度传达的更加广泛;微博出现后,基于巨大的用户数量,这种传达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加深。微博中的意见领袖分为两种:一是在现实社会中具有一定的身份和地位,凭借已有的名气可在微博上拥有大量粉丝;二是处于信息源上端,能发布最快捷、最权威的信息。这一点在突发性事件中比较突出,如宜黄事件中的微博直播行为。据统计,新浪微博中,粉丝数达到百万的博主共有308个。这些意见领袖的巨大粉丝量超过了纸媒的发行量,“意见领袖”以自己为中心,建立了一个小型媒体。其中,意见领袖发布的信息,就是这个小型媒体里的“权威”信息。

4、微博与现实互动增强

2011年上半年,微博舆情呈现出与现实互动增强的特点。通过线上线下的一系列联动反应,促使事件得到了更好、更快的解决。这其中包括于建嵘发起的“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活动,黄健翔、孟非等人参与的南京梧桐“让路”事件,邓飞发起的免费午餐活动,以及于建嵘、知名网友王小山、法学博士项宏峰律师等三人分别领队组成的公民调查团,参与调查钱云会事件。

以“随手拍解救乞讨儿童”为例,春节期间,由著名学者于建嵘发起的“微博打拐”活动,引发舆论热烈讨论,网民积极参与。据IRI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2月15日,该行动获得近10万博友的关注;在新浪微博上,讨论此事的相关信息接近1百万条,同时,该活动也得到了公安部门的大力支持。对此,《人民日报》评论文章“微博打拐验证民众智慧理性”对该活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称“随手拍照解救乞讨儿童”是网络时代典型的公民行动。

二 、新闻、论坛等平台在网络舆情传播中的作用减弱

1、新闻仍为舆情源头之首,但份额下降

新闻媒体报道仍是2011年上半年网络热点及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主要舆情源头,占比为57.5%。但与2010年的占比75.0%相比,新闻媒体报道在舆情源头方面的作用明显减弱,下降了17.5个百分点。包括报纸、电视、广播、杂志、以及新闻网站在内的新闻媒体,拥有大量专业的从业人员,掌握较多资源,在信息获取方面占据绝对优势。但随着微博等新媒体平台的出现,新闻报道在舆情源头首发方面的绝对优势地位被逐渐削弱。



作为舆情源头的新闻平台中,地方报纸作用凸显。在新闻作为舆情源头的事件中,报纸占比52.1%,网站占比37.0%,电视占比8.7%,杂志占比2.2%。其中,地方报纸占比44.3%,在首发信息方面作用比较突出。

央视新闻在电视媒体舆情源头方面的作用最为突出。2011年上半年的热点事件中,双汇集团“瘦肉精”事件,上海染色馒头事件,北京英菲尼迪醉驾案判刑事件,均由央视第一时间曝光,代表了主流电视媒体在信息曝光方面的力量。

2 、论坛舆情源头地位被微博赶超,博客日益成为微博信息完整性的补充力量

论坛舆情源头地位被微博赶超,天涯在各论坛中的领跑地位未变。在IRI选取的80个热点事件中,共有13个是由网络论坛首次曝光,占比16.3%。其中,中石化天价酒,伊利遭网络举报致股价跌停,温州公管处“世袭招聘”等高热事件,均是由论坛曝光,并引发了舆论的密集关注。



图表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IRI)

在以论坛为源头的网络热点事件中,共有占比54.0%的事件始发于天涯论坛。这一占比情况基本与2010年持平。除舆情源头之外,天涯在一些热点事件中也起到重要的拐点作用。如郭美美事件和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微博直播开房”事件,天涯在人肉搜索方面的巨大威力,促使事件热度不断升高。



博客日益成为微博信息完整性的补充力量。博客在舆情源头方面的作用日益减弱。从2009年的占比0.9%,到2010年的占比2.0%,再到2011年上半年的占比2.5%,数字似乎有微微上扬,但博客的实际作用却并没有明显变化。不过,作为舆情源头的微博受140字限制,往往需要大量补充性的内容,意见领袖越来越多地采取在微博上贴出博客链接的方式,将完整的观点、意见通过博客发布出去,实现两个平台的有效结合。

三、食品安全领域舆情多发,上访维权演变为恶性事件的概率增大

今年1-6月间,热点舆情事件涉及交通管理、企业危机、市政管理等16个领域,其中贪腐违纪、食品安全、信访维权领域的热点话题数量较多,成为前三甲,占比分别达12.5%、10.0%、8.8%。

与2010年同期相比,贪腐违纪、信访维权、土地管理等敏感领域在2010上半年热度依旧较高,热点话题数量较大,政府部门需继续重视这几类舆情;同时,从IRI数据分析来看,2011年上半年关涉领域也表现出一些不同于往年的特征:首先是土地管理领域内的强制拆迁事件有所减少;其次为信访维权领域内群体性事件频发,信访维权与恶性群体事件的紧密结合应引起相关部门的关注;干部言行在微博时代,越发受到社会关注与探讨。

此外,2011年上半年食品安全领域热点话题数量较2010年同期增长明显,“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重大事件强有力地吸引了媒体和网民的注意力,并迅速将食品安全领域热度推高,成为上半年度网络舆情重要热点。





1.食品安全刺痛国人神经 舆情高涨直指政府监管不力

2011年上半年,各地与食品安全相关的负面舆情陡然增加,除影响较大的 “瘦肉精”、“牛肉膏”、“塑化剂”外,“毒豆芽”、“黑心鸭”、“毒花椒”等问题食品的出现也倍受媒体关注,一经报道便将舆情热度急速推高。总体来看,上半年与食品安全相关的网络热点话题数量占比达到10.0%,远高于去年同期4.0%;同时,IRI指数值达83.4 分,高于热点话题的平均值81.9。



图表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IRI)

IRI分析发现,食品安全问题表现出一地曝光、牵动全国的特点,个别地区出现问题食品的报道,在报纸、网络、自媒体等媒介传播下,迅速形成全国性的舆论高潮,更多次推动了相关食品清查专项行动。以“染色馒头”为例,4月11日,上海超市销售染色馒头曝光后,讨论“染色馒头”的微博在4月14日上午10时即达到了195万余条,由此,全国性染色馒头清查浪潮迅速形成,并在海南、新疆等多地先后发现“染色馒头”。

从舆论态势来看,网民对食品安全丑闻的态度经历了从愤怒到指责,再到自嘲的转变,最终舆论矛头直指政府监管缺失、质监系统“养鱼执法”等,遭到了网民强烈的嘲讽与谩骂。如何建立有效监督问责制度、进一步落实明晰各部门职责为政府工作的一大难题。同时,温家宝总理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成为关涉食品安全负面舆情走势的拐点,随后,全国多个省市展开了打击非法添加剂的专项行动,在一定程度上平复了网民情绪,相关负面舆情数量有所减少,但如何在法律层面建立打击食品安全问题的长效机制,依旧是网络舆情重要关注点。

2.信访、拆迁等引发恶性事件 拷问政府维稳方式与成效

IRI分析发现,与2010年征地拆迁、监所死亡、校园暴力等引发的恶性事件相比,2011年上半年有着新的焦点,信访、监督、讨薪、维权等引发的群体事件、恶性事件不断升级,直接拷问各地方的维稳成效。如湖北利川受审官员冉建新非正常死亡、广东潮州民工欠薪被挑断脚筋、广州增城外来工因摆摊与治保人员发生冲突等,均引发群体性事件,由此形成不稳定因素,给当地政府形象造成不良影响。

2011年上半年,江西抚州爆炸、湖南株洲1位村民为阻止强拆自焚等恶性事件和深圳清理8万治安高危人员、深圳住建局禁止农民工群体上访讨薪等争议措施,暴露出城市化进程中社会管理存在的问题。舆论呼吁,维稳首要是审视、改善资源分配、福利待遇悬殊等问题,从制度层面对症下药。



图表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IRI)

3.干部网络素养成舆论热议焦点 对公权力的质疑与批判扩大化

2011年上半年,歌颂县委书记MV、溧阳卫生局长微博开房、大连公安微博仅关注苍井空等在自媒体曝光下,成为影响地方形象的丑闻,引发全民大围观;同时,此类事件最后也会演变成民众对公权力的质疑与审判。互联网时代下,网络监督对改进干部的言行和工作作风,起到了传统媒体无法取代的作用。从某种意义上讲,各级干部怎样对待网络监督,是否主动利用网络了解民情,是否真诚接受网络舆论的监督,积极促进线下热点、难点、焦点等问题的解决,以保障决策科学性、民众维权顺畅性,已成为领导干部网络素养的重要内容。



图表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IRI)

四、全国性热点话题显著上升 沿海中心城市舆情高发

IRI对比2010年同期数据发现,2011年上半年涉及全国层面的热点事件急剧上升,如“2011两会热点”、“建党90周年相关活动”等相关主题,整体呈现积极向上的舆论态势;中央部委出台的相关政策、法规,如醉驾入刑、杜绝非法添加剂等,是2011年上半年网络舆情走势的重要拐点,舆论给予热切期待与关注;同时,南科大改革、京沪高铁等备受关注的话题不断曝出新点,推动上半年涉及全国层面的热点持续高涨。



在地域分布上,广东省持续成为舆情第一大省,江苏省、浙江省首次进入舆情大省的行列,列位第二、第三,河南省本地区舆情分布呈遍地开花的态势,份额较去年降低,但仍居第四位;湖北省热点高度集中于武汉市,重庆市有力的行政作为、打黑唱红活动舆论关注度极高,两省在2011年上半年并列第五。

1.广东舆情持续发烧蝉联最热 珠三角发展中问题受舆论关注

对比2010年同期涉及的各省市舆情中,2011年上半年广东省舆情持续占据第一位,占比达11.1%,遥遥领先其他省区,得到舆论最多的关注和争议。舆情不只是负面信息,如广东争取试点允许生二胎、深圳将立法严防“被精神病”、深圳治堵可能征收拥堵费等中性事件也成为舆情焦点。此外,还有部分发展中的问题已严重影响广东各地方形象,同时也成为珠三角城市化进程亟待解决的问题,如耗资千万亚运建筑遭强拆、因大运会启动高危人员排查等。

2.沿海发达省会及中心城市成舆情高发地 中部省会城市次之





由上图可见,在地级市热点话题分布上,沿海发达省份的省会及中心城市成为网络热点高频地区,中部与西南省会城市次之。其中,广州、武汉、深圳、南京和温州依次为2011上半年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前五位。同时,从下表可以看出,广州市政府职能部门的行政作为、公务员素质最易引爆舆情点;而包括大型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楼市住房调控等城建住房领域关乎民生,同样成为舆论热点。

广州市2011上半年网络热点事件TOP15如下:



图表来源:中国传媒大学网络舆情(口碑)研究所/艾利艾咨询(IRI)

网民规模与热点事件数量相辅相成,重庆网民参与度相对较高




根据2011年1月CNNIC发布的第27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各省网民的数量在全国的比重与各省热点事件在全国的占比基本一致。可见,一地网民数量越多,则该地区产生网络舆情热点事件的可能性越高。其中,比较有特点的是重庆市,其网民数量占比2.2%,而热点事件占比6.1%,网民的网络事件参与度相对较高。

五、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能力参差不齐

1、政府微博数量增长快速

微博已成为政府与民众沟通交流的一种新兴渠道,2011年上半年,官方微博开通如火如荼。2010年底,经新浪微博实名认证的政府机构微博(不含官员及民警个人微博)有630个。而截至2011年7月13日下午17时,新浪微博上的政府微博总计5467个,官员微博总计3127个。政府机构对微博的青睐,不仅体现了政府部门对网络民意的重视,也打开了微博政务的新思路。

2、官员网络素养有待提高

在新形势下,如何学习新媒体技术,利用微博开通与民众沟通的新渠道,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工作的重点。鉴于此,各级政府部门对微博等新媒体的应用都很重视,比如开办学习班,专门学习微博。如今年4月,浙江省委党校为204名厅级和处级官员开设《微博与领导工作》的必修课;北京市委党校开办《新兴信息平台———博客与微博的使用》的课程等等。除此之外,今年2月 ,由中共中央对外宣传办公室、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主办的党委新闻发言人培训班在北京举行,这也是中国首次专门对全国党委新闻发言人进行的培训,这次培训班的一个主要任务就是教新闻发言人和中外媒体打交道。

和各级政府努力学习新媒体技术,适应网络化生存相比,2011年上半年个别官员的行为,也暴露了政府官员网络素养良莠不齐,整体素质还有待提高的现实问题。今年6月,接连曝光了几起与网络相关的官员“丑闻”事件。如江苏溧阳卫生局长因不知微博内容是公开的,把自己与情人约会的内容“直播”出来;广州白云区新市街道办事处主任刘宁与人裸聊,照片被网络疯狂传播;湖北襄阳樊城区法院院长与该院女纪检书记在宾馆开房视频传遍网络。可见,在互联网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官员不仅要知网、懂网,更要学会如何用网。官员的网络化生存问题,应该受到各级政府和官员的重视,唯有此才能避免官员“丑闻”,避免损害党员干部在人们心中的形象。

3、网络问政逐渐走向制度化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政府部门越来越意识到听取网络民意和开展网络问政工作的重要意义。今年1月,广东省委办公厅公布了新开通的全省统一的手机网上信访网址和手机信访号码,方便群众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提出信访诉求,这是广东省的网络问政又一新举措。3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政府办公厅下发通知,要求全疆各地各部门积极探索建立网络新闻发言人制度,及时回复网民在政府网站和微博上提出的疑问。5月,广东潮州市网络问政平台正式开通。网民可通过网络平台提出意见或建议,表达诉求;各部门则通过该平台予以回复,回复时效及办理情况直接接受网民监督,最终实现台前受理,后台办理的一站式网络问政方式。

结语 2011年下半年舆情趋势展望

1、微博与论坛、博客联动,引领舆情能力突出

下半年,自媒体之间的联动将更为紧密、更为多样化,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将继续推动媒体格局的变化。而网民以微博为信息接口和枢纽,将爆料挖掘类信息和分析评论等长篇内容保存在博客、论坛之中,使得自媒体整体与新闻媒体平台争夺话语权的情况加剧。审查机制和行业门槛在发挥积极作用的同时,也可能使门户网站和传统新闻媒体迅速爆料的能力降低,从而在舆情源头和舆情拐点上让位于自媒体。同时,对微博舆情的梳理、管理和引导,将成为政府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的重大课题。

2、网络舆论对公权的审判泛化,任何领域都可能成为舆情敏感领域

近年来,对征地拆迁、贪腐、恶性致死、群体性事件等高热话题的体系化监控管理力度加大,在快速降低舆情热度的表面现象之下,网民在公权管理方面积累的负面情绪无法得到有效疏导,进而消极地向其他各种领域扩散。2011年下半年,负面事件动辄发展为对公权的质疑和批判的可能性继续加大,为迎合或煽动网民情绪,造谣诽谤、恶意炒作、网络水军等情亦况有愈演愈烈的可能。有关部门如若在公开回应时考虑不周,很有可能在网络舆情中陷入相当被动的境地。

3、相关主体操控网络舆情向职业化、产业化方向发展

一方面,政府和企业的网络舆情管理理念、方法、手段日益成熟,另一方面,从伊利“举报门”、系列群体性事件中的信息传播细节、微博僵尸粉等情况和现象上来看,相关机构、群体、商业组织对舆情的处理手段也已经逐渐规模化、产业化。许多网络舆情事件中,有组织的推进舆情传播的行为隐约可见。这表明,政府机构和企业想得到真实民意,过程将越来越复杂,需要更加精准的鉴别手段。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