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61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女嘉宾 不能因人想出名而拒绝
新京报(微博):有人认为《非诚勿扰》进入了调整期,话题渐趋温和,不再那样劲爆。
孟非:我不觉得进入了某种调整期,起码我们不这么认为,但是观众的感受我们不太知道。某种话题的出现是和某种类型的嘉宾出现相关的。这种话题会阶段性地、因报名嘉宾的不同而出现,并不是我们事先想要做什么话题而操作的。
新京报:有些女嘉宾太过表现自己,会被质疑是冲着出名来的。
孟非:我拿什么判断她是想找男朋友还是想出名?我们不能因为我们个人判断你是想出名的,而拒绝她。只要符合单身的条件,节目对所有人敞开大门。出名也许是一种结果,是她来找男朋友之后的一个事实,或者说是一个副产品。
新京报:有的嘉宾真实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反而遭到质疑甚至炮轰。
孟非:每一个人都应该有机会表达真实的自己,我们也鼓励这样做,但是毕竟真实的并不一定都是正确的。为什么节目要有主持人呢,我们要有审片呢,就是这个原因。
新京报:在主持过程中,会掺杂进个人的情感偏向吗?
孟非:我尽量不表现出来。我对某些男女嘉宾的观点,有明显不认同的,我也会找一种合适的方式表达,我们要讲导向。
成功率 出门领证或掰了都行
新京报:《非诚勿扰》的成功率如何?有媒体报道称牵手成功的嘉宾仅有一对结婚。
孟非:我们自己都没有统计过!我认为的成功率,就是牵手率,节目播出到现在大概是在24%、25%,我也不知道高不高,因为没有参照比例。我们只是提供一个交友平台,成功率不说明什么。没成功不说明心不够诚,动机不够好。
新京报:节目有想法去做这方面的跟踪反馈吗?
孟非:了解这个东西的意义在哪里?他们是一出门就领证,还是掰了,都可以,他们离开之后跟我们没有约束关系。他们也没有结婚了要告诉我们的义务。我们不愿意把节目做成电视直销的那种:“啊,我们成功率高,你们快来报名吧!”有点恶心。
新京报:生活中,你会为亲友解答情感困惑,指点迷津吗?
孟非:我绝对指点不了迷津,这是乐嘉老师爱做的事情。
■ 热话题
被质疑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喻国明批评孟非的表达“缺乏善意,不怀好意的调侃越来越多”。
孟非:我从不回应别人对我的评价。我觉得大家关注你,你就得感谢人家。你指望人人都夸你,不可能。“不怀好意”那是他的判断,他有权这么判断,那别人也有不同看法呢!作为一个公众人物,就是给别人评价的,我们也应听听各方意见,努力做得更好。
被八卦
很多网友八卦,通过现场孟非和乐嘉的眼神交流分析他俩的关系很“暧昧”。
孟非:那是编导不怀好意。(意指编导剪切两人的镜头对接)我和孟非合作得挺默契的。我跟他的关系……嗯,我想很多人都能看出来,在很多问题上,我和他的看法不一样。我正好认为这种不一样是必须的。你说找一个和我完全一样的,或者跟乐嘉完全一样的,反而不利于这个节目。一模一样干吗要两个人呢!从性格、表达方式、对某些事物的判断等各方面,我跟他经常不一样,但我们也有很多一样的,正是这种交流和冲突,我认为也是观众爱看的一部分。
本版采写/本报记者 勾伊娜
http://ent/2011-10-08/1771204.php
</img>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