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国庆谈话「百年奋斗.民主台湾」全文

West Life

最近有点忙
VIP
注册
2010-07-16
消息
6,980
荣誉分数
646
声望点数
123
今天是中华民国一百岁生日,也是辛亥革命一百周年,我们以欢欣鼓舞的心情,一起为中华民国庆生,一起分享喜悦,一起跨越这个伟大、感人的时刻。一百年前的今天,国父孙中山先生领导发动震惊世界的武昌起义,一举推翻满清政府与千年帝制,创立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今天不仅台湾,世界各地的华人,包括中国大陆,都在纪念辛亥双十。

今天我们要以庄严崇敬的心情,向怀抱理想、不怕牺牲的革命志士致敬。他们包括广东的陆皓东、湖南的黄兴、浙江的秋瑾、福建的林觉民、台湾的罗福星。这些民国英雄,只是少数中的少数。过去一百年,从开国、北伐、抗战、戡乱到保台,不知折损多少仁人志士,他们绝大多数是无名英雄,奉献了青春、牺牲了生命,却照亮了中华民国的天空。

各位先进、各位同胞:辛亥双十是海峡两岸共同的记忆与资产。因此,英九要藉这个机会,呼吁大陆当局:纪念辛亥双十,就不能忘记国父建国的理想是要建立一个自由、民主、均富的国家,大陆应该勇敢地朝这个方向迈进,也唯有如此,才能缩短两岸目前的距离。纪念辛亥双十,也不能割裂历史,而必须呈现历史原貌,正视中华民国存在的事实。中华民国的存在不是过去式,而是现在进行式,六十多年来中华民国在台湾蓬勃发展,在世界发光发热,未来我们还会继续蓬勃发展,继续发光发热!

各位先进、各位同胞:中华民国在抗战期间,牺牲了二千万军民的生命,台湾才能结束日本殖民统治,回到中华民国版图。如果没有台湾的回归,内战失利後,中华民国很可能在六十多年前就走入历史,没有机会新生,更不可能开启海峡两岸不同的发展历程。

六十多年来,中华民国不仅保障了台澎金马的安全,延续了中华文化的命脉,创造了台湾经济与政治的奇蹟,实现了台湾先贤追求议会自治的理想,而且还向世人证明:民主可以在华人社会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

今天,台湾人民享有自由、民主、富足的生活,也凝聚对国家─中华民国─坚实的认同,中华民国宪法更早已成为全民共识的基础。国父建国的理想,当年在大陆没有机会实施,如今却在台湾完整实现。

今天,我们庆祝中华民国一百年双十国庆,我们深深以中华民国为荣,深深以台湾民主为傲。今天台湾所展现的活力与生活方式,已成为华人世界的标竿。

台湾面积不大,天然资源贫乏,我们却能赤手空拳,开创一片天。今天放眼全球,无论在半导体、平板电脑、智慧型手机或太阳光电方面,台湾产业不但角色重要,并对全球节能减碳贡献卓着。今年5月瑞士国际管理学院(IMD)世界竞争力评比,台湾排名世界第六,是有史以来最好的成绩;今年9月世界经济论坛(WEF)公布全球竞争力评比,我国竞争力分数创五年来最高分,排名全球第十三,其中有8项指标全球第一。

我们的年轻人才华横溢,在设计、发明与文创领域,光芒耀眼,在全球六大发明展中屡屡夺魁。如今全球80%的华语音乐在台湾创作,不论电影、戏剧、舞蹈、设计,我们都已经站上世界舞台。尤其我们的国片掀起一波波热潮,台湾新生代展现惊人的创作潜力,为台湾电影发展开创无限可能。

台湾社会也充满爱心,现在台湾有超过4万个非营利组织,有上百万志工在台湾各角落默默服务,甚至远赴海外,参与国际人道援助。去年我们的捐血率8%,在世界数一数二;我们认养了30万贫童,20万人在国外;每年慈善捐款超过350亿元,绝大多数来自一般人民。

在台湾这块土地上,我们看到很多值得尊敬、实践梦想的英雄。就像长年默默行善的阿嬷陈绸、陈树菊与老荣民尹殿甲、洪中海、战胜非洲疟疾的连日清、挑战超级马拉松的林义杰、创意烘焙大师吴宝春、康复再起的王建民、拾金不昧的杨黄牡丹、验出塑化剂的杨明玉、拍史诗电影的魏德圣、以及高球天后曾雅妮。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善良、勤奋与进取,更看到了坚持与希望,这是台湾前进的原动力。

各位先进,各位同胞:自由民主的中华民国、活力创新的中华民国、人文关怀的中华民国、开放自信的中华民国,这就是我们国家的形象。让我们一起为中华民国喝采,向所有曾经为中华民国付出汗水与青春的英雄,表达我们最深的敬意!

近三年来全球经济动荡不安,台湾仍以稳健的步伐,脱困而出,大幅提升国家竞争力,这是全民共同努力的成果。面对全球竞争压力,未来十年将是关键的十年,我们要全面落实黄金十年的愿景,在自信中开放,在创新中发展,在公义中前进,让中华民国彻底脱胎换骨,跻身先进国家之林。

各位先进、各位同胞:两岸和平是台湾繁荣发展的必要条件。过去三年多,政府在中华民国宪法架构下,以「九二共识,一中各表」为基础,推动两岸关系,维持台海「不统、不独、不武」现状,并得以大幅降低台海紧张,赢得国际社会的肯定与支持。三年多来,我们与大陆签署15项协议,每一项协议都做到了「对等、尊严、互惠」、「以台湾为主,对人民有利」。两岸人民同属中华民族,希望双方在正视现实的基础上,求同存异,互助合作,建立制度化的和平关系。

如今大陆已经是台湾最大的贸易夥伴、顺差来源与投资地区,大陆也是驱动全球经济成长的主要动力。我们要善用台湾优势,布局大陆市场,还要加快脚步,与其他国家洽签自由贸易协定或经济合作协议,为台湾开创新的商机。上月22日,我们与日本签署了投资协议,就是成功的案例。目前我们也正积极与新加坡协商经济合作协议,我们还要参与区域经济整合,努力创造条件,以十年为期,加入正在扩展中的「跨太平洋夥伴(TPP)协定」。

今後我们要继续推动活路外交,更加巩固与邦交国的关系,增进与美国、日本、欧盟、东协、纽澳等无邦交国的高层互信,并扩大国际参与。十天前,英国成为第七个与我国签署青年打工度假协定的国家;五天前,荷兰也给我们6个海外领土的免签证待遇;後天布吉纳法索给我们落地签证待遇将正式生效,使国人享有免签证或落地签证的国家(地区)总数达到124个,比英九上任时增加了70个国家(地区)。各位先进,各位同胞:这显示当国家受到肯定,人民就有尊严。

在推动两岸关系时,台海和平的维系不能一厢情愿,必须以坚实的国防为後盾,台湾安全才有保障,民众才有信心与大陆进一步改善关系。过去三年多,我们在部队训练、武器自制方面都有长足进步,并且多次成功采购先进的防卫性武器。未来的十年,我们将持续强化国防力量,打造精锐新国军,以扞卫中华民国主权,保卫台湾安全。

各位先进、各位同胞:国父当年成立「兴中会」时,成员只有二十几位,可是他们坚持理想、勇于实践,掌握了时代的脉动,十七年後竟然推翻满清,建立民国。

今天我们纪念辛亥双十,就要继承先烈先贤这种理想主义,不怕风雨,勇于开创,让我们的国家成为华人世界的典范。中华民国不只是国家的名字,也代表了自由民主的生活方式,对向往自由民主的华人地区也将产生示范作用。

光辉的十月,对英九而言,还有一项特殊意义。六十年前的十月,在风雨飘摇中,我的父母带着家人和一岁多的我,从香港来到台湾,追求自由安定的生活。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儿子在五十多年後会成为中华民国总统。对这个国家、对这块土地,我怀着深深感恩的心情,我愿意奉献此生一切,努力建设台湾,让她成为自由繁荣的乐土,继续哺育我们的下一代,让每一个孩子,不论出身贫富,都能实现梦想。

就任总统三年多来,英九体会责任的艰钜,不敢丝毫松懈。虽然世局多变,挑战随时出现,但我对这块土地有信心,对人民有信心。

各位先进、各位同胞:中华民国是我们的国家,台湾是我们的家园。中华民国的前途与台湾的未来掌握在我们二千三百万人的手中,我们要团结、要奋斗,让台湾更有活力,更有魅力,也更有竞争力!

今天我们不分族群,不分党派,不分海内外,一起为中华民国庆生。我们要发下宏愿,一定要在我们的手中壮大台湾、振兴中华,为中华民国下一个精彩百年,打下基础。让中华民国在国际社会,成为一个更加受人尊敬、让人感动的国家!

现在,让我们一起高呼:

中华民国万岁!

台湾民主万岁!

谢谢大家!

http://cnews.cnyes.com/Content/20111010/kdzrfghszidsu.shtml
 
口恩

不统也罢~

:blowzy:
 
今天我们不分族群,不分党派,不分海内外,一起为中华民国庆生。我们要发下宏愿,一定要在我们的手中壮大台湾、振兴中华,为中华民国下一个精彩百年,打下基础。让中华民国在国际社会,成为一个更加受人尊敬、让人感动的国家!
 
民主可以在华人社会的土壤中生根、开花、结果。

从这个方面来讲,幸好台湾当年没被解放。否则,“民主不适合中国”的论调会更有市场。
 
张倩烨:中国大陆「民国热潮」背後

当「中华民国」概念在台湾受到争议时,经历了六十二年共产党统治的中国大陆却悄然兴起追捧民国的浪潮。大陆民间与知识界借由对台湾社会的礼赞丶民国时期基础教育的继承与精神气质的怀念,诉说着今时对昔日的相思,在中华民国建国百年之际,试图解构一个时代的心灵痛苦,重新选择民族精神与价值的走向。

随着辛亥百年纪念的临近,中国大陆民间舆论中掀起了一股奇特的「台湾热」:自发地推介中华民国建国百年主题曲《我们的一百年》;赞扬马英九的夫人坐公车上班;为台湾立法会中持不同政见的立委大打出手而喝采;羡慕在民国百年时,台湾居民享有百国护照免签的外交待遇;甚至在中国大陆的国庆节十月一日当天,有人将青天白日满地红的民国国旗发布在网络上,宣称抵制「国庆」,要庆祝「双十节」。在大陆的社交网站上,许多有关马英九丶有关中华民国的微博资讯中,都有这样的留言:「求光复」丶「求解放」丶「求反攻大陆」丶「我志愿带路」……

中国人民从来不缺乏娱乐精神,他们利用网络舆论,上演了一场盛大的集体自嘲与拥抱民国的行为艺术:在赞扬马夫人的公私分明时,不忘对比大陆官僚的三公消费;在为立委打架喝采时,顺带着批判开会睡觉的人大代表;在艳羡百国免签的外交待遇时,不忘讥讽这个GDP排名世界第二的大国可怜的免签国数字。

从狂热中冷静下来,解构大陆民间对台湾的热烈拥抱,部分来源於对台湾民主制度丶言论自由等现代文明精神的向往,部分发端於对一九四九年前「中华民国」的追缅。但即便是对民主台湾的顶礼膜拜,也很难与「民国」割裂开来:正是这个亚洲历史上的第一个共和国,开启了中国人对民主丶宪政制度的实践。作为一个曾经存在於大陆的政治标志,民国上承晚清,後继当代,是真正的「传承」。作为现实政治与地理意义上「中华民国」的载体台湾,没有经历过「文革」对人性的集体摧残,没有打倒文化领袖,没有经历极度贫穷後一夜暴富的慌张,作为一个完整的文化与制度标本保存在国境之南,各时期的断层都可以在台湾发现。把大陆民间对台湾的狂热痴迷,解读为对民国血脉传承的移情并不为过。

中国大陆对历史意义上的中华民国的怀念,延伸到了国民教育层面。民国时期的先生之风,直到今天仍被後人津津乐道。一个培育出大师的教育体系自然有其被怀念的理由,民国时代的国语教科书,也被今人从泛黄的故纸堆中捡拾出来,期冀从中撷取旧时代的吉光片羽,来滋养今日没落的基础教育。近年来,中国大陆出版界相继推出《开明国语课本》丶《民国学校教科书》丶《国语读本》等民国教材,受到读者热捧,每每加印,旧书新读引发了对民国教育的怀旧和对当下基础教育的反思。

在《商务国语教科书》里,有一篇题为《赵至》的课文:「赵至之父,以耕为业。至年十三,父令就塾读书。一日,闻父叱牛声,掩面而泣。师问故,至曰:『予年少,未能奉养,使老父不免劳苦,故自悲耳。』」短短五十二字,将国人的孝道传统丶家庭观念与独立人格诠释殆尽。翻开民国教科书,类似《赵至》的课文俯拾皆是,用儿童易於接受的故事形式将中国传统道德中的闪光之处播撒在基础教育中。

曾编写新国文教材的教育家叶圣陶对小学语文有这样的期许:「给孩子们编写语文课本,当然要着眼於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小学生既是儿童,他们的语文课本必是儿童文学,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使他们乐於阅读,从而发展他们多方面的智慧。」

怀念民国教科书

翻开今天的大陆小学语文教科书,带有官方色彩的语言表述会令早年的教育先驱为今人担忧。以人民教育出版社二零零九年版小学语文教材为例,在六年级下册一篇名为《千年梦圆在今朝》的课文中,孩子们会读到这样的语句:「一九九二年九月二十一日,党中央决定实施载人航太工程……『神舟六号』载人航太飞行的成功,标志着中国在发展载人航太技术丶进行有人参与的空间实验活动方面,取得了又一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胜利。」

任何一个经历过大陆中小学教育的人都会清楚,如此官化的处事风格也同时存在於「思想政治」丶「中国现代史」等基础课程中。意识形态渗透进小学基础教育,是件恐怖的事情,它在一个孩子还没有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与价值观时,先入为主地占据白纸一般的童心,而厘清这种先验的教育灌输,在中国大陆,有人用了几十年。

两相对比就不难理解民国教科书受到追捧的原因:它把被禁锢了几千年的思想观念从「忠君」丶「尊孔」的枷锁中解脱出来,着意於对人性的放大丶对自然科学的普及与民国意识的启发,开启了一个时代的清新之气。民国教科书既营造了一代新国民的童年文化积淀,也不幸地成为新式教育向共和国教育转型途中夭折的最後的童年。

大陆民间对民国的另一热情拥抱,源於对「民国范儿」的讨论。尽管画家陈丹青否认「民国范儿」的概念是由他发明,人们每当讨论起这一话题时,总还是难以把他与民国热潮分离开来。这缘於去年他接受《新周刊》访问时,谈到民国人士的做派,他说蔡元培和鲁迅的同乡许寿裳,“一副忠厚相,介於旧时乡村读书人和到外面做事后的现代草莽气”;讲第一届全国政协民主党派“那些老人的面相架势,如虎如豹,都是真角色”;他说梅兰芳“与洋人交接不过是微微笑着,微微欠身,斯文得不得了”;回忆他家弄堂里的白面书生,“蓝布中山装,相貌清正,玉树临风”。

这是画家对民国人士的「相面」。但当下中国大陆对民国的怀念,不仅是对外化的民国时尚的迷恋。若以一个社会的精神气质为尺规来考量,「民国」是一种国民精神的集体从容丶开放丶个性张扬。形形色色重述民国史的作品,将民国时期的精神气质与道义担当带回这个犬儒丶反智的社会中来,透过「相面」来为那个时代「相魂」。

着有《百年辛亥——亲历者的私人记录》丶《追寻失去的传统》等书的历史学者傅国涌在解释民国的时代特徵时,给出了这样的答案:如果用一个词来评价民国,我首先想到的是「从容」。民国是一个多元的时代,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追求,有人追求激烈的共产主义,有人追求温和的自由主义,有人追求国家主义,有人相信实业报国,有人相信新闻报国,有人相信科学报国丶教育报国,很多人为了理想,可以抛头颅洒热血,即使明天可能被杀头也不在乎,仍然从容面对,许多左翼青年就是这样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民国形象从容坦荡

在傅国涌的诠释中,「民国范儿」更加血肉丰满。他认为,「民国范儿」或者可以说是民国的形象,是从容的丶个性的丶坦荡的丶阳光的丶常常超越了恐惧的,即使面对死亡也没有那样猥琐。这份从容来自於王纲解纽丶千年皇权被打破的一种释放感,也是晚清以来与世界接轨,呼吸到外部世界带来的开放感,同时也是仍然保持着古老文化传统的没有断裂的一种淡定。

着有《民国背影——政学两界人和事》等多部民国作品的学者张耀杰在接受亚洲周刊采访时,用他笔下的一个故事向我们诠释了民国时代的开放与宽容。「一九一二年五月二十日,孙中山的亲信丶《民权报》记者戴天仇,也就是後来的戴季陶,以《杀》为标题发表文章说:『熊希龄卖国,杀!唐绍仪愚民,杀!袁世凯专横,杀!章炳麟阿权,杀!』文章发表後引起轰动,上海租界巡捕把戴天仇带到法庭询问之後,罚了一笔钱就把他交保释放了。」

把同样的情节转换到今天的中国时空里,张耀杰为这个故事设定了一个预料之中的「共和国式结局」:「假如今天的大陆中国人把这篇文章里面的姓名改换成中共领导人,不仅不可能在正式的报刊上公开发表,而且即使发表在网络上,等待他的首先是被删除,接下来自然是秘密失踪或者关进精神病院。」

对台湾超乎寻常的热情丶对民国教育的重新发现与对民国时期精神气质的追寻与怀念,构成了今天中国大陆对民国幻想的主流话题。如果以百年前的民国为座标,今天的中国正在偏离它的方向:道德底线不断受到冲击丶世道人心令人沮丧的沦陷丶一个被政权绑架的有限社会丶宣称「五不搞」的「中国特色政治文明」……「民国」概念的复兴过程,本质上是国民在今昔对比中,探索时代症结丶寻求解脱民族心灵枷锁的过程。

民国社会关系正常

在傅国涌看来,民国时期,社会与国家的关系还是正常的,民国时期的社会背景为一个开放丶从容的时代预留了种种可能:「无论北洋时代还是国民党时代,一个相对独立的社会是存在的。学校还是教育家们办的,报纸还是报人办的,知识分子做知识分子那一块,政客做政客的,各管各的。」傅国涌把这时期用「百家争鸣」来形容,认为与春秋丶魏晋一样,百家争鸣「往往出现在社会表面上比较乱的时代」,「多掌握权力丶掌握枪杆子的人,精力都放到战争与抢夺权力上面,还顾不上文化等领域,这就给社会留出了空间」。

与「正常」的民国相比,谈到今天「不正常」的中国,傅国涌认为,「大一统」的体制在缚束国民精神的施恶过程中起到了巨大作用。在他看来,今天的社会只能用浮躁丶娱乐与恐惧来形容,「本质上是一个恐惧的社会,这种恐惧来自爱与信仰的缺失,更是体制对社会的威吓。今天的体制是一个维稳型或打压型的体制,中宣部丶国安部丶公安部丶教育部丶网管办丶城管……所有的行政机器丶暴力机器织成了一张维稳的天罗地网,每一个人的安全都可能随时受到威胁」,恐惧的淫威使今日中国再无法追回民国时代的从容。

《辛亥:摇晃的中国》作者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鸣也认为,与民国时期相比,今天社会中的个人丶尤其是知识分子发挥创造力的空间有限,个性无法张扬,自由空间与人文精神「缺失得太厉害,政府压迫太重,生活得很不爽」。沉重的压迫束缚着一个民族向往自由的心灵,蚕食着创造的天赋,压抑着张扬的个性,黯淡了从容的气度。傅国涌说:「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特徵就是压抑,高度的压抑,这是个欲流血而不得的时代。」

当我们的目光穿透百年中的革命丶战火丶贫穷与复兴,重新写作那一个激动人心的时代,难免会带着一点当代人的「私心」与「偏见」:我们希望从中找出对当代有所助益的答案,因此,举凡今天讨论的话题丶历史片段,总是被刻意选取的丶被当代需要的历史焦点,而绝非当年的全景。不过,即便是带有选择的历史述与讨论,也是各种声音表达对传统的追寻丶对未来的关切的真诚方式。

「这是一个需要重建价值的时代」,张鸣如是说道。今天有人倡导普世价值丶有地方政府在提倡毛时代,掺杂着传统儒家文化精髓与现代中国特色的孔子学院也开始走向世界,这些都是对价值重建的尝试。在张鸣看来,民国范儿,或者说整个民国时代,是对现代文明丶对个性张扬的追求。「在这方面回到民国方向是有必要的」。

民国热是一种路径依赖

对傅国涌来说,「追捧民国是一种回望,其中更多的不是怀旧,而是寻找,是一种路径依赖」——试图将当下的社会重新嫁接在那些民国时期已建立的传统上。从这个意义看,「民国」是一个起点,这个起点「通向一个更美好的自由丶开放社会」。

谈到今天中国文化和中国社会的问题,张耀杰认为,现代社会包含了「普世性的价值观念和文明常识」的特点,而「中国社会的根本问题集中表现在对於工商文明社会的普世性的价值观念和文明常识的蓄意混淆与拒绝承认」。但他对中国并不彻底失望,在他看来,大陆最能够被称为大师的文化人是贺卫方。「尽管他偶尔也有说错话的时候,他对於现代工商文明的普世性的价值观念和文明常识的法学解释,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最明白也最准确的。在这一点上,他远远超过了民国时代的蔡元培和胡适。」张耀杰表示,除贺卫方外,中国尚有袁伟时丶章诒和丶何方丶杨继绳丶张思之丶江平丶资中筠丶杨奎松等一批杰出的知识分子,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并不逊色於民国时代的文化贡献;他们所承担的政治压力和社会风险,却远远超过了民国时代。

无论是对传统的追寻丶对普世价值的拥抱,还是对毛时代丶红色革命年代的怀旧,本质上都在为这个民族被缚的心灵寻求救赎。在辛亥百年後的今天,中国重新站在历史的岔路口,它的民间与知识分子阶层,都在以各自的表达方式,召唤迷茫的民族心灵,为病中的国民精神开出药方,真诚地祝福着这个国家和它的国民。

来源:《亚洲周刊》 (2011-10-16)

http://www.cnd.org/my/modules/wfsection/article.php?articleid=30231
 
除贺卫方外,中国尚有袁伟时丶章诒和丶何方丶杨继绳丶张思之丶江平丶资中筠丶杨奎松等一批杰出的知识分子,在各自的领域里做出了并不逊色於民国时代的文化贡献;他们所承担的政治压力和社会风险,却远远超过了民国时代。
 
大陆民间对民国的另一热情拥抱,
 
后退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