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報導令我回想20幾年前我剛移民來加拿大,一個白人同事和我說:你這些chinks 有工做應該多謝加拿大,我的祖父請很多orientals,他們連人工都無,只有飯吃!
死賤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10-01]
本報記者王露報道
根據加國作家蘇珊的研究,在興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的1881年至1885年前後,不僅湧入大批華人鐵路工人,同時也衍生了一種新的職業:家庭傭工(domestic servant)。在當時他們被白人用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中國佬」(Chinamen)或「家僕」(Houseboy)作為統稱。
在當時,大部分家僕都在青少年時期就漂洋過海,來到美國或加拿大,在不懂英語的情況下,經中介人介紹到白人家庭先幫廚,然後在工作中學習包括洗衣、燙衣、打理院子、照顧孩子等各種家中雜務,最終獲得微薄的薪酬,寄回在中國的家人。
加拿大在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上半葉期間,一般只有富裕家庭才聘請幫傭,因此也曾被視作白人家庭的「身分象徵」。如果家僕表現良好,就有機會一直留在白人家庭服務,最終從家庭工人做到家庭長工,更有甚者肩負起等同於管家一類的管理事務。還有一些家僕更會儲蓄薪金,在退休後開餐館或者洗衣店。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1-10-01/headline1317463313d3456447.html
死賤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1-10-01]
本報記者王露報道
根據加國作家蘇珊的研究,在興建加拿大太平洋鐵路(Canadian Pacific Railway)的1881年至1885年前後,不僅湧入大批華人鐵路工人,同時也衍生了一種新的職業:家庭傭工(domestic servant)。在當時他們被白人用帶有種族歧視色彩的「中國佬」(Chinamen)或「家僕」(Houseboy)作為統稱。
在當時,大部分家僕都在青少年時期就漂洋過海,來到美國或加拿大,在不懂英語的情況下,經中介人介紹到白人家庭先幫廚,然後在工作中學習包括洗衣、燙衣、打理院子、照顧孩子等各種家中雜務,最終獲得微薄的薪酬,寄回在中國的家人。
加拿大在19世紀下半葉、20世紀上半葉期間,一般只有富裕家庭才聘請幫傭,因此也曾被視作白人家庭的「身分象徵」。如果家僕表現良好,就有機會一直留在白人家庭服務,最終從家庭工人做到家庭長工,更有甚者肩負起等同於管家一類的管理事務。還有一些家僕更會儲蓄薪金,在退休後開餐館或者洗衣店。
http://news.singtao.ca/vancouver/2011-10-01/headline1317463313d34564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