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57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跑龙套之张小北
作品:《与时尚同居》
看片再多,对演戏没帮助
张小北的身份较复杂,除了影评人外还是编剧、太空堡垒预告片工作室联合创始人。
这次他还兼任《与时尚同居》的文学策划。某天导演尹丽川拍摄一段大场面戏份,需要很多群众演员,剧组人员都去帮忙客串。因为张小北当过记者,于是尹丽川安排他客串一个职业娱记,还有几句台词。
初次跑龙套,和周渝民、谭咏麟(微博)上演对手戏,“新人”张小北表现淡定,大概NG了四五次就过关了。不过,拍完正面镜头后,为拍下一组反打镜头,他在片场足足等了4个多小时,这可没窝在家里写影评自由啊。在正式放映的版本中,张小北的正面镜头在大银幕上盘亘了十余秒,提前看过片的亲朋好友们笑作一团,张小北的媳妇表示:“演得很猥琐”。
张小北透露,自己跑这龙套,没拿一分钱片酬,“现在群众演员大概一二百块钱一天,有台词也可能三百五百一天,我没有。以后如果找我的人多了,我就可以抬价了嘛!”
●绝对男一号之李霄峰
作品:《达达》
其实演员很卑微
在写影评的年代,李霄峰有一个著名的笔名“Liar”,这几年,他逐渐淡出影评界,开始转入电影创作。最早他是《达达》的联合编剧,影片快开机了,导演张元迟迟找不到合适的男主角,大家都着急帮着选,末了张元对消瘦的李霄峰说,要不然你试试吧?安排他和李昕芸(微博)试了一场对手戏。李霄峰对“赵野”的台词、性格和情绪早已了然,一试,感觉上来了,于是编剧李霄峰成为了男主角李霄峰。
“赵野”这个角色,是李霄峰和搭档们从无到有、一点一滴构想出来的,再由李霄峰亲自上阵,用自己的身心来诠释人物,身份的融合和转换颇为不易。
事隔两年问起李霄峰当演员的感觉,他仍然记得当时的紧张、兴奋,但他说自己今后可能不会再去演戏:“毕竟术业有专攻,我还是会去做更多的幕后创作。而且,到现在也没有导演找我啊!”
●联合主演之卫西谛
作品:《早餐、午餐、晚餐》
拍吻戏紧张?那都是撒娇
卫西谛同意接拍《早餐、午餐、晚餐》,一是为帮导演的忙,二是剧组在南京取景,剧本也还有点感觉,“片子分三个段落,我演第一个。吃早餐的时间,一对年轻男女意外重逢,故事很简单,主要是拍人物的情绪。”独立影片经费紧张,卫西谛从接到剧本到正式开拍,只有10天时间,30分钟的戏份,共拍了5天,“角色的性格和我不太一样,电影又很强调情绪,排戏的时间很短,对我个人来说进入角色有点难。”
肩负着“早餐”男一号的重任,卫西谛全情投入,每天晚上排戏到凌晨1点,第二天早上四五点钟又出发去拍戏,累得够呛。开机第一场戏让他印象最深,剧组在春运期间的火车站取景,引来人山人海的围观群众,警察都过来干涉,“一辈子也没给这么多人看过。以前都在家写东西,很难想象会有这样一天。”还有一天,他要独自说一段接近两分钟的独白,摄影师扛着沉重的机器,抢傍晚的余光,一个字不能说错,让卫西谛压力很大。“有些戏份NG挺多的,导演要求比较精准,还是会被她训的。”
同题
问答
1.写影评难还是演戏难?
2.自己演过戏后,对演员的评价视角是不是变了?
3.影评人阅片无数,演戏有优势吗?
4.别人说你演得差、片子烂,会难受吗?
5.因为亲自参演,会影响你对这部电影的客观评价吗?
1.因为在《与时尚同居》中,我演的只是一个路人甲,根本就不需要用脑子,所以肯定还是写影评更难了!
2.其实我写影评很少评价演员,主要还是谈故事、导演手法更多,演员只是其中一个因素,很少单独去谈。
3.表演是一个专门的职业,我从来就不认为没经过训练的人就能演得很好。我觉得普通人看片再多,对演戏也是没有什么帮助的。
4.我其实根本不在乎,第一次看片的时候,圈内的朋友居多,大家突然在银幕上看到一个自己认识的人,第一反应都是觉得很好玩,根本不会在乎说到底是演得好不好。
5.我也就是客串了一下嘛。就我个人来说,《与时尚同居》在商业类型片的叙事模式上,有一个突破,最近这几年国内拍的当代都市片,很少能有把故事讲得这么娴熟的,女导演能做到这样很不容易。
1.不一样的领域,没有可比性。有的戏确实很难演,比如那种抽象的特定镜头,导演会让你做一些微妙的表情和情绪,很难用语言来形容,只能自己琢磨,非常非常难,必须是要非常职业的演员才能演得好。
2.我写影评一向很少评演员。但我现在感觉,演员演得好不好,有一大半来自于导演,他在现场怎么诱发你、指导你,非常重要。有些演员说什么初次拍吻戏很紧张,其实都是撒娇。一部戏里的吻戏、裸戏都是事先说好的,在片场氛围非常紧张,上百人等着你,根本不容你去考虑什么害羞、尴尬,导演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你唯一能想的就是怎么能让导演满意。
3.对剧本会有自己的看法,但对表演帮不上什么忙,实际上还是听导演的指示。
4.我有心理预期,我自己觉得演得不是特别好,如果有人说不好,那是很正常的。
5.在市场环境下,影评人参与了商业片的幕后工作之后,职责要求他不方便再公开评价这部片子,但是嘴上不说,他心里还是很清楚,到底要给这部电影打多少分。
1.我只能说,拍戏的时候很兴奋,从角色里出来之后,回到现实,突然觉得很痛苦和失落。
2.我很久不写影评了。而且从那之后我觉得,演员其实很卑微,他们每天都在扮演各种各样的人生,掩盖自己生活中的情绪,刚刚进入一种状态,又要抽身出来。比如当了爸的人,还要去演20多岁涉世不深的男孩,很难、很痛苦。其实他们都是一些很脆弱、敏感、单纯的人,所以我发自内心地说,真的要对演员好,他们也不容易。
3.确实有一些优势,毕竟《达达》剧本是自己写的,对角色的性格、状态把握比较多,容易进入状态。有时候也会觉得很难,表达一些情绪的时候,还是没有那么能进入角色。
4.演得好或坏,大家各有说法。但是,自己的作品,肯定会特别珍惜,如果听见别人说不好,心里真的会特别难过。
5.无法客观,肯定会受影响。如果谁能够说一边做创作,一边能够特别客观地去评判自己的作品,那他还是别干电影了。影评人的身份与创作者不矛盾,戈达尔他们不也是做《电影手册》起来的吗?
采写/本报记者 牛萌
http://ent/2011-10-14/1782885.php
</img>
</i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