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4-07-25
- 消息
- 33,823
- 荣誉分数
- 374
- 声望点数
- 243
金融时报:英国为什么拒绝欧元
2011年10月31日 10:04:17
来源: 新华国际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1日刊登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的文章,题为“英国为什么拒绝欧元”。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欧元区危机原本就是不可避免的,而银行业的崩溃又加速了危机的到来,并使之愈演愈烈。这场危机不会在短时间内轻易解决。而到它解决的那一天,世界或将迎来一个与现在迥然不同的欧盟(EU)。
欧元区当前混乱局面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糟糕的政治考虑压倒了理性的经济权衡上。我曾作为英国首相出席了马斯特里赫特会议。那次会议提出的一个前提假设是,在欧元诞生之前,货币联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将会逐渐趋同,即各经济体的生产效率会大体上保持一致。那次会议还设定了保障措施:各方商定,任何一个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均不得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后来,相关各方又通过了《稳定与增长公约》(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目的是确保各成员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可是,当欧元区的11个创始成员国在1999年1月启动欧元时,上述审慎的先决条件全被忽略了。
欧元诞生之后,部分南部国家在低利率的刺激下无节制地支出,积累起大量债务。这些国家的民众也是如此,而他们的政府则乐见经济繁荣提升自己的声望,对民众的挥霍无度未加制止。德国和法国突破了债务比例上限却未受到欧盟委员会的任何惩罚,这项标准由此形同虚设。各国债务水平大幅攀升。这种状况本身就会导致危机,但2008年的金融崩溃加速了它的到来。
放“马后炮”通常不值得称道。但我们预见到了欧元区的结构性缺陷、没有让英国加入欧元区,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认为,未建立财政联盟的货币联盟具有很大风险;强大的北部经济体不太可能与南部经济体“趋同”(尤其是在两德统一之后)。我还有一个政治上的反对理由:加入欧元区并废除英镑,将使英国政府丧失关键的政策选择。正因如此,我才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决定不让英国加入欧元区。
对我们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威胁要否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才获准不加入欧元区。我们的欧洲伙伴很不高兴。有些伙伴认为我们背信弃义:单一市场是英国倡议的,而他们对此给予了一致认可,并主张货币一体化是贸易一体化的必要条件。令他们愤愤不平的是,我们曾毫无保留地认同了1986年《单一欧洲法案》(SEA)中的货币联盟理念,并在1998年指派英国央行(BoE)行长协助德洛尔委员会(Delors Committee)审查该法案。这些全都是事实。但在欧元问题上,我们的利益和他们不同,这也导致我们彼此之间在政策上产生了分歧。这种情况可能很快还会发生,并带来意义深远的后果。
正如我在上面所写的,欧元区很快就将陷入两难境地。政策制定者必须稳定住欧元区的银行,允许希腊违约,同时化解市场对于其它国家可能违约的担忧。在这方面达成共识至关重要,但只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欧元的缺陷仍未消除。强劲的德国经济依然没有摆脱单一货币,其它更为疲弱的经济体也是如此。德国在欧元区内积累起巨额的贸易顺差,其它国家则积累起同等规模的逆差。由于德国在欧元区内拥有大约30%的汇率优势,其贸易顺差的增长看来很可能会持续下去。这种状况既不可取,又令人不安。
按理来说,南部国家可通过本币贬值获得竞争力,但它们现在却做不到。它们被单一货币捆住了手脚。而且,由于不能让本币贬值,这些国家必须降低民众的生活水平,并实施改革以提高生产效率。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与此同时,工资水平必须下调,失业率将会上升,社会动荡将会加剧。这是一副猛药,施行自由民主制的国家恐怕承受不住。
最显而易见的是,这对希腊构成了冲击。没错,希腊人在危机前的表现很愚蠢。但承认这一点并不能缓解他们当前的痛苦。面对减薪、开征新税和原有税种税率上调,难怪人们会感到恐慌。有人问:希腊究竟为何能够加入欧元区?希腊的轻松加入,证明了欧元区创始成员国的愚蠢。法国坚称:“你不能把诞生过柏拉图(Plato)的国度拒之门外”。或许的确不能那么做,但由于欧元区接纳了这样一个经济竞争力不达标的国家,现在每一名欧洲人都在为此付出代价。
长远来看,要保住欧元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政策。欧元区必须变成一个财政联盟;一个通过转移支付抵消地区差距的联盟;否则,它就必须缩减规模。后一项选择(实质上就是把希腊赶出欧元区)会带来不良政治后果。欧元区也没有开除成员国的机制。希腊的未来会怎样?在退出欧元区后可能出现的乱局中,希腊能保住民主体制吗?驱逐希腊并不是一种没有风险的选择。
变成转移支付联盟同样带有风险。德国不会喜欢这一设想,而且转移支付将把低效制度化。这就使得财政联盟成为欧元区最有可能的结局。但财政联盟也会带来重大的政治后果。它必然会导致欧元区的一体化程度较现有水平显著提高,成为通向联邦制欧元区的“自动扶梯”。财政联盟在经济上或许是合乎情理的,但它却严重背离了民主精神。它会导致选民和决策者之间产生危险的分歧。一个更为“自上而下”的欧洲,会招致强有力的抵触。
欧元区一体化程度提高,还会促使欧盟的非欧元区成员国远离核心决策过程,从而触怒它们。这些国家会进行反制,正因如此,一开始就宣布建立财政联盟才不太可行。相反,起步的措施很可能是依法可强制执行的赤字管控举措、及早统一公司税以及推举出一位欧元区常设主席。我们正在逐步走向全面的财政联盟,只不过时间表可以灵活掌握。
这也会带来一些后果:欧盟的非欧元区成员国肯定不希望被边缘化,而且可能会带着怀疑的眼光嘲讽欧元区的提议,这会让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困难重重。如果欧元区在政策方面进行整合与协调,那么欧盟的非欧元区成员国也可能相互协调。两个阵营之间可能会产生对抗。欧元区加深一体化,可能会促使欧盟的非欧元区成员国对自己无法施加影响的关键政策加以抵制。在这方面,英国不会孤军奋战。未来十年,一个施行联邦制的欧元区将改变欧洲的格局。在欧元区内部,规范性将得到增强。在欧元区外部,可能会出现一个较为松散的联盟。各联盟的成员组合很可能不断变化。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国家可能与欧盟的非欧元区成员国走得更近。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欧盟不会保持不变。
在英国和其它国家,许多人正呼吁自己的国家脱离欧盟。这是一个极端的选项,不但不能解决多少问题,而且会带来更多问题。对英国来说,退出欧盟将是一个危险的误招,但即便不退出欧盟,英国与欧盟其它国家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我们此刻需要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因为这一变化将决定我们的未来。
2011年10月31日 10:04:17
来源: 新华国际
英国《金融时报》网站31日刊登英国前首相约翰·梅杰的文章,题为“英国为什么拒绝欧元”。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欧元区危机原本就是不可避免的,而银行业的崩溃又加速了危机的到来,并使之愈演愈烈。这场危机不会在短时间内轻易解决。而到它解决的那一天,世界或将迎来一个与现在迥然不同的欧盟(EU)。
欧元区当前混乱局面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糟糕的政治考虑压倒了理性的经济权衡上。我曾作为英国首相出席了马斯特里赫特会议。那次会议提出的一个前提假设是,在欧元诞生之前,货币联盟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将会逐渐趋同,即各经济体的生产效率会大体上保持一致。那次会议还设定了保障措施:各方商定,任何一个成员国的财政赤字均不得超过其国内生产总值(GDP)的3%。后来,相关各方又通过了《稳定与增长公约》(Stability and Growth Pact),目的是确保各成员国实施稳健的财政政策。可是,当欧元区的11个创始成员国在1999年1月启动欧元时,上述审慎的先决条件全被忽略了。
欧元诞生之后,部分南部国家在低利率的刺激下无节制地支出,积累起大量债务。这些国家的民众也是如此,而他们的政府则乐见经济繁荣提升自己的声望,对民众的挥霍无度未加制止。德国和法国突破了债务比例上限却未受到欧盟委员会的任何惩罚,这项标准由此形同虚设。各国债务水平大幅攀升。这种状况本身就会导致危机,但2008年的金融崩溃加速了它的到来。
放“马后炮”通常不值得称道。但我们预见到了欧元区的结构性缺陷、没有让英国加入欧元区,这也是一个客观事实。我们认为,未建立财政联盟的货币联盟具有很大风险;强大的北部经济体不太可能与南部经济体“趋同”(尤其是在两德统一之后)。我还有一个政治上的反对理由:加入欧元区并废除英镑,将使英国政府丧失关键的政策选择。正因如此,我才在马斯特里赫特会议上决定不让英国加入欧元区。
对我们来说,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我们威胁要否决《马斯特里赫特条约》,才获准不加入欧元区。我们的欧洲伙伴很不高兴。有些伙伴认为我们背信弃义:单一市场是英国倡议的,而他们对此给予了一致认可,并主张货币一体化是贸易一体化的必要条件。令他们愤愤不平的是,我们曾毫无保留地认同了1986年《单一欧洲法案》(SEA)中的货币联盟理念,并在1998年指派英国央行(BoE)行长协助德洛尔委员会(Delors Committee)审查该法案。这些全都是事实。但在欧元问题上,我们的利益和他们不同,这也导致我们彼此之间在政策上产生了分歧。这种情况可能很快还会发生,并带来意义深远的后果。
正如我在上面所写的,欧元区很快就将陷入两难境地。政策制定者必须稳定住欧元区的银行,允许希腊违约,同时化解市场对于其它国家可能违约的担忧。在这方面达成共识至关重要,但只做到这一点还不够。欧元的缺陷仍未消除。强劲的德国经济依然没有摆脱单一货币,其它更为疲弱的经济体也是如此。德国在欧元区内积累起巨额的贸易顺差,其它国家则积累起同等规模的逆差。由于德国在欧元区内拥有大约30%的汇率优势,其贸易顺差的增长看来很可能会持续下去。这种状况既不可取,又令人不安。
按理来说,南部国家可通过本币贬值获得竞争力,但它们现在却做不到。它们被单一货币捆住了手脚。而且,由于不能让本币贬值,这些国家必须降低民众的生活水平,并实施改革以提高生产效率。但这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与此同时,工资水平必须下调,失业率将会上升,社会动荡将会加剧。这是一副猛药,施行自由民主制的国家恐怕承受不住。
最显而易见的是,这对希腊构成了冲击。没错,希腊人在危机前的表现很愚蠢。但承认这一点并不能缓解他们当前的痛苦。面对减薪、开征新税和原有税种税率上调,难怪人们会感到恐慌。有人问:希腊究竟为何能够加入欧元区?希腊的轻松加入,证明了欧元区创始成员国的愚蠢。法国坚称:“你不能把诞生过柏拉图(Plato)的国度拒之门外”。或许的确不能那么做,但由于欧元区接纳了这样一个经济竞争力不达标的国家,现在每一名欧洲人都在为此付出代价。
长远来看,要保住欧元区,必须从根本上改变政策。欧元区必须变成一个财政联盟;一个通过转移支付抵消地区差距的联盟;否则,它就必须缩减规模。后一项选择(实质上就是把希腊赶出欧元区)会带来不良政治后果。欧元区也没有开除成员国的机制。希腊的未来会怎样?在退出欧元区后可能出现的乱局中,希腊能保住民主体制吗?驱逐希腊并不是一种没有风险的选择。
变成转移支付联盟同样带有风险。德国不会喜欢这一设想,而且转移支付将把低效制度化。这就使得财政联盟成为欧元区最有可能的结局。但财政联盟也会带来重大的政治后果。它必然会导致欧元区的一体化程度较现有水平显著提高,成为通向联邦制欧元区的“自动扶梯”。财政联盟在经济上或许是合乎情理的,但它却严重背离了民主精神。它会导致选民和决策者之间产生危险的分歧。一个更为“自上而下”的欧洲,会招致强有力的抵触。
欧元区一体化程度提高,还会促使欧盟的非欧元区成员国远离核心决策过程,从而触怒它们。这些国家会进行反制,正因如此,一开始就宣布建立财政联盟才不太可行。相反,起步的措施很可能是依法可强制执行的赤字管控举措、及早统一公司税以及推举出一位欧元区常设主席。我们正在逐步走向全面的财政联盟,只不过时间表可以灵活掌握。
这也会带来一些后果:欧盟的非欧元区成员国肯定不希望被边缘化,而且可能会带着怀疑的眼光嘲讽欧元区的提议,这会让决策过程变得更加困难重重。如果欧元区在政策方面进行整合与协调,那么欧盟的非欧元区成员国也可能相互协调。两个阵营之间可能会产生对抗。欧元区加深一体化,可能会促使欧盟的非欧元区成员国对自己无法施加影响的关键政策加以抵制。在这方面,英国不会孤军奋战。未来十年,一个施行联邦制的欧元区将改变欧洲的格局。在欧元区内部,规范性将得到增强。在欧元区外部,可能会出现一个较为松散的联盟。各联盟的成员组合很可能不断变化。欧洲自由贸易联盟(EFTA)国家可能与欧盟的非欧元区成员国走得更近。有一件事是可以肯定的——欧盟不会保持不变。
在英国和其它国家,许多人正呼吁自己的国家脱离欧盟。这是一个极端的选项,不但不能解决多少问题,而且会带来更多问题。对英国来说,退出欧盟将是一个危险的误招,但即便不退出欧盟,英国与欧盟其它国家的关系也将发生变化。我们此刻需要冷静的头脑和清晰的思路,因为这一变化将决定我们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