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注册
- 2002-10-07
- 消息
- 402,229
- 荣誉分数
- 76
- 声望点数
- 0
公车改革是一项难题,在过去许多年中,不少地方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改革探索,试图破解这一难题,迄今仍未取得满意答案。
杭州市两年前全面实施车改,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部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杭州车改”算不算一个成功范例,其做法能否在其他省市进行复制?
发改委牵头“车改办”,所有公车集中“过筛”
从2009年起,杭州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公车改革,涉及100多个单位,分三批进行车改。经过两年多时间,市政府的公车数量从1200辆缩减到400辆左右,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截至目前,除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公、检、法及3个驻外办事处以外,其他党政机关、参公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初步完成了车改。
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车改办主任何新根介绍说,杭州车改的基本理念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所谓单轨制就是公车上缴统一处理;货币化是指向公务员发放“车贴”;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将留用车辆进行市场化管理。为此,本市下发了《关于杭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7份车改文件。
据统计,参加第一、第二批车改的机关单位,共计上缴了400辆公车,其中200辆公车由服务中心留用,132辆补充执法单位工作用车不足,57辆被拍卖,剩余11辆作报废处理。
发放“车贴”,是将普通公务员至局级公务员分为300元到2600元9个档次,交通补贴每月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可以用于乘坐公交车、打的、加油等各项交通事务支出,但不能取现。
为了保障政府部门正常公务用车的需要,杭州市设立了公车服务中心,公务员借用公车与打的一样,有偿计价使用,计价方式完全市场化。
据了解,目前,公车服务中心有专职驾驶员61人,截至今年5月底,为车改单位提供出车服务1.5万台次,安全里程200余万公里。
另外,杭州市还配套出台了《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严禁公职人员向社会“借车”或转嫁费用等行为,凡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的,一旦发现将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扣发车贴;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政府发放“车贴”,引发社会质疑
“杭州车改”在受到舆论肯定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质疑,最多的意见集中于“车贴”。
一些市民指出,公车消费本来就有浪费,现在用发放定额车贴的方式,实际上是将一些浪费行为合法化,公权变成了特权,特权又被“赎买”成了私产。
还有市民认为,车改呼吁这么多年,还是迟迟改不到位。市民刘一舟说:“凭啥干部就可以用公车,取消公车就得发车贴?为啥不能像百姓一样完全自理?如今欧美国家并没有‘公车’‘车贴’一说,咱们为啥做不到?”
杭州市民裘冬梅说,按照每月22个工作日,每天打车四次计算,月打车支出也不会超过1000元。“一个正局级公务员的车贴比普通百姓工资还高,怎么说得过去呢?”
长期研究政府管理实践的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认为,公车的存在,立意是为了工作需要,不能像封建时代那样,成为显示官威、讲究享受的“官轿”,这是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
但他也指出:“比较各地的车改尝试,杭州车改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或者说是比较现实的;因为车改一步到位,目前还做不到,任凭浪费现象继续下去,只能造成更大的损失。不管怎么说,先改起来是必要的。”
在一些地方,公车配备制度形同虚设,不要说规定不能配备专车的厅级处级干部,就连科级干部也配备了高档专车;为了规避相关制度,有的是以“接待用车”名义报批高档专车。
还有的地方不仅发放“车贴”,还将单位公车低价拍卖,以改革名义对公有资产进行瓜分。
专家表示,公车改革之难实为公权“革命”之难,“杭州车改”为其他省市车改提供了一个借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张建中说:“要承认杭州车改并不完美,是一个折中方案,也是无奈之举,但它至少是‘节能减排’和节约开支的。”
减少行政开支,值得各地借鉴
有关专家指出,公车改革是否有实效,要看三个指标:一是能否真正解决涉及公车腐败的问题,二是能否降低行政成本,三是能否保障行政效率不受影响。“从这几个指标来看,杭州车改还是很有成效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说。
杭州有关部门对车改前后财务开支进行比较发现,第一批车改单位公车开支比车改前下降32%,第二批车改单位下降30%,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总计3442万元。
例如,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实行车改以后,7辆公车全部上缴,公车开支费用从111万多元下降到74万多元,降低33%以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实行车改以后,7辆公车也全部上缴,公车开支费用从83万多元下降到50万多元,降低39%以上。
市纪委常委方东晓说,车改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一种方式,有利于防止职务消费上的不正之风,减少“官本位”思想。当地监察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车改之后,接到的超标超编配车、公车私用、公车乱停、公车违章等问题举报明显减少。”
市财政局原局长陈锦梅对记者说,车改前该局共有90多辆公车,车改后全部上缴。“大家从开始不适应,到慢慢适应,公务活动并未受到影响。”
范柏乃认为,“杭州车改”一年节约财政支出30%以上,这一做法如果在全国各地推广,节约的财政资金相当可观。
“‘杭州车改’还不是最终结果,但从它节约行政开支、限制‘车轮腐败’和保障行政效率来看,对各地车改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范柏乃说。
杭州市两年前全面实施车改,所有局级领导干部全部取消专车,自行解决出行问题,市财政给予一定补贴。
“杭州车改”算不算一个成功范例,其做法能否在其他省市进行复制?
发改委牵头“车改办”,所有公车集中“过筛”
从2009年起,杭州市开始了大规模的公车改革,涉及100多个单位,分三批进行车改。经过两年多时间,市政府的公车数量从1200辆缩减到400辆左右,总量减少了三分之二。截至目前,除了市级四套班子领导,公、检、法及3个驻外办事处以外,其他党政机关、参公单位、民主党派、群众团体初步完成了车改。
杭州市发改委副主任、车改办主任何新根介绍说,杭州车改的基本理念是“单轨制、货币化、市场化”,所谓单轨制就是公车上缴统一处理;货币化是指向公务员发放“车贴”;市场化是指成立公车服务中心,将留用车辆进行市场化管理。为此,本市下发了《关于杭州市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等7份车改文件。
据统计,参加第一、第二批车改的机关单位,共计上缴了400辆公车,其中200辆公车由服务中心留用,132辆补充执法单位工作用车不足,57辆被拍卖,剩余11辆作报废处理。
发放“车贴”,是将普通公务员至局级公务员分为300元到2600元9个档次,交通补贴每月直接打入公务员市民卡,可以用于乘坐公交车、打的、加油等各项交通事务支出,但不能取现。
为了保障政府部门正常公务用车的需要,杭州市设立了公车服务中心,公务员借用公车与打的一样,有偿计价使用,计价方式完全市场化。
据了解,目前,公车服务中心有专职驾驶员61人,截至今年5月底,为车改单位提供出车服务1.5万台次,安全里程200余万公里。
另外,杭州市还配套出台了《市级机关公务用车制度改革纪律规定》,严禁公职人员向社会“借车”或转嫁费用等行为,凡违反公务用车制度改革有关规定的,一旦发现将给予相应的组织处理或纪律处分,扣发车贴;涉嫌违法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政府发放“车贴”,引发社会质疑
“杭州车改”在受到舆论肯定的同时,也遭遇了一些质疑,最多的意见集中于“车贴”。
一些市民指出,公车消费本来就有浪费,现在用发放定额车贴的方式,实际上是将一些浪费行为合法化,公权变成了特权,特权又被“赎买”成了私产。
还有市民认为,车改呼吁这么多年,还是迟迟改不到位。市民刘一舟说:“凭啥干部就可以用公车,取消公车就得发车贴?为啥不能像百姓一样完全自理?如今欧美国家并没有‘公车’‘车贴’一说,咱们为啥做不到?”
杭州市民裘冬梅说,按照每月22个工作日,每天打车四次计算,月打车支出也不会超过1000元。“一个正局级公务员的车贴比普通百姓工资还高,怎么说得过去呢?”
长期研究政府管理实践的求是《小康》杂志社社长舒富民认为,公车的存在,立意是为了工作需要,不能像封建时代那样,成为显示官威、讲究享受的“官轿”,这是和现代文明格格不入的。
但他也指出:“比较各地的车改尝试,杭州车改是最具可操作性的,或者说是比较现实的;因为车改一步到位,目前还做不到,任凭浪费现象继续下去,只能造成更大的损失。不管怎么说,先改起来是必要的。”
在一些地方,公车配备制度形同虚设,不要说规定不能配备专车的厅级处级干部,就连科级干部也配备了高档专车;为了规避相关制度,有的是以“接待用车”名义报批高档专车。
还有的地方不仅发放“车贴”,还将单位公车低价拍卖,以改革名义对公有资产进行瓜分。
专家表示,公车改革之难实为公权“革命”之难,“杭州车改”为其他省市车改提供了一个借鉴。浙江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张建中说:“要承认杭州车改并不完美,是一个折中方案,也是无奈之举,但它至少是‘节能减排’和节约开支的。”
减少行政开支,值得各地借鉴
有关专家指出,公车改革是否有实效,要看三个指标:一是能否真正解决涉及公车腐败的问题,二是能否降低行政成本,三是能否保障行政效率不受影响。“从这几个指标来看,杭州车改还是很有成效的。”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范柏乃说。
杭州有关部门对车改前后财务开支进行比较发现,第一批车改单位公车开支比车改前下降32%,第二批车改单位下降30%,两年节约公务交通费用总计3442万元。
例如,市农业和农村工作办公室实行车改以后,7辆公车全部上缴,公车开支费用从111万多元下降到74万多元,降低33%以上;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实行车改以后,7辆公车也全部上缴,公车开支费用从83万多元下降到50万多元,降低39%以上。
市纪委常委方东晓说,车改是从源头上遏制腐败的一种方式,有利于防止职务消费上的不正之风,减少“官本位”思想。当地监察部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自车改之后,接到的超标超编配车、公车私用、公车乱停、公车违章等问题举报明显减少。”
市财政局原局长陈锦梅对记者说,车改前该局共有90多辆公车,车改后全部上缴。“大家从开始不适应,到慢慢适应,公务活动并未受到影响。”
范柏乃认为,“杭州车改”一年节约财政支出30%以上,这一做法如果在全国各地推广,节约的财政资金相当可观。
“‘杭州车改’还不是最终结果,但从它节约行政开支、限制‘车轮腐败’和保障行政效率来看,对各地车改还是很有借鉴意义的。”范柏乃说。